鼎的歷史悠久,,最早發(fā)現(xiàn)的是陶鼎,是生活器具,,銅鼎說不好是什么時候出現(xiàn)的,,查了好多資料也搞不清。商代早期鼎上是沒文字的,,夏代有沒有銅鼎,?說不好,商墓中就是出來夏代的鼎,,也沒人敢認不是,?反正史記有載黃帝用首山之銅在荊山鑄了鼎,這就是有史記載的最早銅鼎吧,。
首山在河南襄城縣,,意為伏牛山的牛首之山,荊山在河南靈寶,,那地有個黃帝鑄鼎塬,。
上古時期,鼎就是鍋,,炊具,。但到了商周,鼎已經(jīng)變了,,不再用于燒飯,,而是用于祭祀。有的鼎,,鼎腿中空,,腹腿相通,里面放液體可以直接流到下面,,明顯就不是用來燒飯,。鼎有三腿和四腿的,,三腿是園鼎,,四腿是方鼎。按中國哲學(xué),,天園地方,,鼎是不是有這講究,?沒研究過,。不過殷墟的大方鼎,,比如后母什么的,都是紀念女性的,。天子諸侯配享的九鼎七鼎之類,都是園鼎,,這肯定沒錯,園鼎方鼎,,使用好象也有區(qū)別。
古人制鼎,,除了代表身份,,王九鼎,,諸侯七鼎,,依次排下,,還有紀事功能,。有重大喜事,就制個鼎,,留下永久紀念,有點象我們現(xiàn)在發(fā)個獎杯獎狀,,不過古人的鼎,,是要子子孫孫永保用的,,不象我們的獎狀,扭頭就找不到了,。
下面我們看到的鼎是西周成王的,,就是一個紀事紀念鼎,。
成王是周武王的兒子,《史記》記載,,成王繼位的時候,,年紀還小,周公就攝政當國,。武王的幾個弟弟認為周公篡權(quán),,就起兵打周公,沒打過,,被周公鎮(zhèn)壓了,。后來成王長大了,周公把政權(quán)還給了成王,。
史書記載,,成王即位五年營成周,七年致政成王,,就是周公攝政攝了七年,。下面這個成王鼎上記載,"王來于成周“,成周就是現(xiàn)在的洛陽,,來于就是來到,。成周建好了,成王到成周來看看,。鑄鼎時間因此就比較確定,。成王即位是公元前1115年,修成周是前1110年,,成周大約修了一年就修好了,,成王來成周,也就是前1108年前后的事,。成王鼎的年代我們也就知道了,,距今3100多年。
鼎上的這種紋飾,,叫饕餮紋,,是最多最常見的。專家告訴我們,,饕餮是貪吃的兇獸,,鼎上鑄饕餮意思是戒貪,這話對嗎,?我說這全是胡扯,!鼎上的紋飾,根本不是什么饕餮,,而是牛頭,!您仔細看,牛鼻子牛眼睛牛角牛耳朵都有,。這件鼎的紋飾不算典型,,牛頭看的不甚太清,其它器物上有牛的形象更清楚,。牛頭是炎帝的圖騰,,中國人的祖宗,所以在祭祀用的各種銅器,、玉器上面,,都有牛首的紋飾,,為的就是紀念先祖!專家早先一個錯,,后人要糾正呀,?徒子徒孫不爭氣,沒一個學(xué)生敢突破的,。就象在甲骨文中,,前輩把“夏”字認成了“秋”字,徒子徒孫沒一個敢糾正老師的,,搞得甲骨文中無“夏”字,!
朋友教我認青銅器,五要素:聲音,、重量,、范線、銹色,、結(jié)晶體,,缺一不可。幾千年的東西,,聲音都是啞的,,重量會減輕,古時鑄造都是范鑄,,沒有失蠟鑄的,,銹色要透骨,仔細看,,銹面上有老結(jié)晶狀銹,,是根本沒法仿的。新玩青銅器的要記住以上五點,,很重要,。
鼎內(nèi)底面,有文字,,照不出來,,沒辦法認。照出來就是上面的情況,。
跟朋友學(xué)的經(jīng)驗,,用面粉灑上,輕輕掃過,,可以了,。
文字記載是這樣:唯王來于成周,禾厚超有,,異于豐,,喜超用,。乍厥文夬父寶尊彝子孫永鼓(詁字加寶蓋,意思相當于現(xiàn)在的鼓舞)舞,。
王是指成王,。唯是虛詞,古人金文前多加有此字,,當為商族習(xí)慣,。商族傳說,,簡狄呑燕卵懷孕生商祖契,,所以文章前有個隹,就是只鳥,。來于就是來到,。
全文白話:成王來到成周,成周莊稼長得極好,,比豐京那邊好的多,,足用有余。作文于寶尊彝告父王,,子孫們永受鼓舞,。鼎上原字是“詁”字加寶蓋,詁的意思是教導(dǎo)教訓(xùn),,讀作“鼓”,,可能這就是鼓舞的原始詞。
周成王叫姬誦,,他的墓一直沒有找到,。史書上說他葬于畢原,也就是現(xiàn)在咸陽邊上,。原先找到的成王陵可能都不對?,F(xiàn)在的文保法,什么都保護不了,。這件成王鼎,,將來不知能不能進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