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天賜 1922年生于廣東省陽江縣。少年時代愛好繪畫和文學,。1943年考入國立藝專西畫科,,兩年后進林風眠畫室。1946年畢業(yè)后任教于廣東省立藝專,。1947年辭職赴杭州,,再次求教于林風眠先生。1949年受聘為國立藝專助教,,協助林風眠畫室工作,。1951年調入山東大學藝術系。1952年山大藝術系與上海藝專、蘇州藝專合并,,在無錫建立華東藝專后,,到無錫繼續(xù)任教。1958年華東藝專遷南京,,改名南京藝術學院,,又隨校遷往南京,任教直至退休,。蘇天賜既是中國第三代油畫家,,也是中國當代杰出的美術教育家。 作為中國現代油畫史上的歷史性人物,,蘇天賜勤于筆耕,,執(zhí)著追求,勇于探索,,生前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藝術杰作,。更為可貴的是蘇天賜從事藝術創(chuàng)作的同時,還對許多的藝術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思想的火花在他留下的日記,、書信以及創(chuàng)作筆記等文字材料中不時閃爍著光芒。 蘇天賜畢生致力于油畫教學,、創(chuàng)作與研究,,積極探索中國油畫的創(chuàng)新之路。早在20世紀40年代初,,蘇天賜就考入國立藝專,,師從林風眠先生,后又曾任林風眠的助教,。在他的藝術和人生道路上,,林風眠先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林風眠的影響和鼓勵下,,蘇天賜開始了他的東西藝術融合之路,,并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語言風格,以油畫的藝術語言表現出了濃郁的東方意蘊,。 “蘇老師一向甘于寂寞,,不尚在藝術界拋頭露面,大半輩子僅以驚人的勤奮,,探索著中國油畫的單純而富含詩意的特殊風格,。” 幾十年來,,從他接受林風眠的藝術思想影響起,,沒有被各種一時風光的藝術潮流所蠱惑,潛心地研究中國古代藝術的精髓。 鉆研摩崖石刻,,勾臨周秦銅器紋飾,,收集民間年畫,摹寫宋元山水,,尤其對明清以來的寫意山水與人物花卉,,心馳神往,孜孜揣摩,,并從壁畫中穎悟其象征的寓意,。 長此以往,經年累月,,蘇天賜的個人油畫風格漸變得更富華夏意趣,,詩情滿溢,油畫色彩雅而不俗,,頗含抒情性,。 他善于運用傳統(tǒng)的線條筆觸,人物略加變形,,形象修長而恬淡,,所繪少女,脈脈多情,,略帶一絲愁緒,展現出一種典型的東方女性的情愫,。 抒寫的山水風景,,視線開闊,疏朗淡泊,,別有一股東方人情懷,,讓人感到親切,令人懷舊,。 在蘇天賜大量展出和發(fā)表的作品中,,你幾乎找不到一點激勵的帥氣,它們都顯得那么平實,,簡樸,,油色濃而不艷,讀來使人心境曠達而不郁悶,。 當年林風眠與趙無極參觀他的油畫作品后,,給了他一個恰當不過的英語詞:Delicate(纖細而精美的感覺)。 蘇天賜先生曾感慨地說過:“我出生得太遲了,。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自己的追求,。 現在歐洲的藝術家們想創(chuàng)造一個上帝還沒有創(chuàng)造過的世界,他們是無可非議的。但是,,我們要追求什么呢,?這需要用理解去感受,而不是用情感去理解,。 我是屬于上一代的,,只能做以前的藝術家所做的事;選擇上帝所創(chuàng)造的大自然,。 我從小愛看樹發(fā)芽,、草發(fā)綠,感到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滿了生命力,,它使我忘掉了一切人間的煩惱,。 現在,我更是越來越感到未被破壞的大自然的可愛了,,離開了大自然,,無論怎樣現代,世界都是可憐的,?!?/P> 這一席話,也最好地說明了蘇天賜對于藝術真摯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