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茴香(傘形科草本)_小茴香的功效與作用
xiaobai 發(fā)表于 2012-03-26 08:50:00
![中藥大全:小茴香](http://image87.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8/2019/58027887_1.jpg)
【中藥概述】 小茴香,,別名蘹香、蘹香子,、茴香子,、土茴香、野茴香,、谷茴香,、谷香,香子、小香,,為傘形科草本植物茴香的成熟果實,。辛、溫,。歸肝,、腎、脾,、胃,、經(jīng)。 1.曖肝止痛:用于寒疝腹痛,、睪丸偏墜腫痛及陰囊水腫等,,如(景岳全書<曖肝煎>),。 2.溫中和胃:用于脾胃虛寒,嘔吐食少,,脘腹脹痛等,。可與生姜,,吳茱萸同用,。 【藥效鑒別】 本品行散之力較強,長于曖肝腎而療下焦之痛,,又能溫中散寒,、理脾胃之氣而開胃、止嘔,。 【臨證應(yīng)用】 寒證腹痛:本品炒熱,,布包溫熨下腹部。 【藥理作用】 能降低胃的張力,,隨后又刺激之,,使其蠕動正常化,,縮短排空時間,,對腸則增進張力及蠕動,促進氣體排出,,有時在興奮后蠕動又降低,,有助于緩解痙攣,減輕疼痛,。 【化學(xué)成分】 主含茴香醚,、茴香酮、茴香酸等揮發(fā)油約3~6%,,脂肪油約18%,。 【用量用法】 3——8g,水煎服,,或入丸,、散劑。 【使用注意】 辛溫助火,,陰虛火旺及熱證者忌,。 【附】 鹽小茴香:微辛,溫,。歸肝,、腎、胃、脾經(jīng),。專走下焦,,溫腎暖肝散寒。以本品炒研末,,將豬腎切片,,摻藥其中,紙裹煨熟,,與酒同服,,可溫腎補陽,散寒止痛,。若婦女少腹冷痛,、痛經(jīng)、閉
經(jīng)等癥,。常與官桂,、當(dāng)歸、川芎等同用,。
|
魚腥草_魚腥草的作用_魚腥草圖片_魚腥草的功效
xiaobai 發(fā)表于 2012-03-26 08:43:00
![中藥大全:魚腥草](http://image87.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8/2019/58027887_2.jpg)
【中藥概述】
魚腥草,,別名:蕺菜、岑草,、蕺,、菹菜、紫背魚腥草,、紫蕺,、菹子、臭豬巢,、側(cè)耳根、豬鼻孔,、九節(jié)蓮,、折耳根、肺形草,、臭腥草,,為豆科藤狀草本,屬補益藥,。
【魚腥草_魚腥草的作用_魚腥草圖片_魚腥草的功效】
古籍名:蕺菜《名醫(yī)別錄》,。
別名:狗貼耳、吉耳菜,。
植物名:蕺菜,。
生長環(huán)境:本品為多年生草本。喜生于陰濕地或近水的地方,。
分布:我國長江以南諸省隨處均有,。
入藥部分:全草,。
采集期:夏、秋,。
自采地點:濕潤地,。
性味:性平、味甘淡,、氣甚腥,。
功能:去濕熱、止咳,、順氣,、除痰、散瘀,。
主治,、用量和用法:1、內(nèi)傷咳血:干用5錢至1兩,,清水煎服或加豬瘦肉同煎服,;2、痢疾:用法同上,;3,、蛇頭纏指:生用加片糖搗爛,外敷,;4,、熱毒瘡:用法同上。
參考資料:《本草綱目》,,蕺,,其葉腥氣,故名為魚腥草,。趙叔云醫(yī)方云:魚腥草即紫蕺,葉似藤,,其狀三角,一邊紅,,一邊青,,可以養(yǎng)豬。辛微溫,。有小毒,。《別錄》曰:多食令人氣喘,。弘景曰:俗傳食蕺不利人腳,,恐由閉氣故也。令小兒食之,便覺腳疼,,孫思邈曰:素有腳氣人食之,,一世不愈。主治:尿瘡《別錄》,,淡竹筒內(nèi)煨熱,,搗爛敷惡瘡白禿(大明)。散熱毒癰腫,、痔瘡脫肛,、斷店疾、解囪毒(李時珍),。
《西醫(yī)學(xué)習(xí)中醫(yī)論文選集》治療大葉性肺炎5例:用魚腥草30克,、桔梗10克,先煎服桔梗,,加水約200毫升,,文火煎10~20分鐘后加入魚腥草,再煎5分鐘后,,過濾,,取其濾液15毫升,如不足量,,用蒸餾水洗殘渣后,,取其濾液補足。一般患者,,日服三次,,每次30毫升,重者改用日4次,,病情更重可加用灌腸法,,全部全愈。治療大葉性肺炎,,平均在用藥34.4小時后,,降溫至平常,血象平均在2.8日后恢復(fù)正常,,治療日平均是8.8天。
|
山柰(姜科草本)_山柰的功效與作用
xiaobai 發(fā)表于 2012-03-25 09:47:00
![中藥大全:山柰](http://image87.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8/2019/58027887_3.jpg)
【中藥概述】 山柰,,別名三奈子,、三賴、三柰,、山辣,、三藾、沙姜,為姜科草本植物山柰的根莖,。辛,、溫。歸胃經(jīng),。 1.溫中消食止痛:用于心腹冷痛,,胃痛,胃脹,,停食不化,,牙痛,跌打損傷等,。 2.治骨哽:用于魚骨鯁喉,。并用作調(diào)味品。 【臨證應(yīng)用】 停食不化,。用山柰,,丁香,當(dāng)歸,,甘草等份為末,,每服10g。 【藥理作用】 現(xiàn)代研究,,用治急性胃腸炎,,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痛等癥。 【化學(xué)成分】 含揮發(fā)油,、桉油精,、桂皮酸、黃酮,、香豆精類等,。 【用量用法】 3——8g,水煎服,,或入丸,、散劑。
|
蘆薈_蘆薈的作用_蘆薈圖片_蘆薈的功效與作用
xiaobai 發(fā)表于 2012-03-25 09:18:00
![中藥大全:蘆薈](http://image87.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8/2019/58027887_4.jpg)
【中藥概述】
蘆薈,,又名:盧會,、訥會、象膽,、奴會,、勞偉,為百合科肉質(zhì)草本,,屬止勞傷咳血藥,。
【蘆薈_蘆薈的作用_蘆薈圖片_蘆薈的功效與作用】
古籍名:奴會《開寶本草》,。
別名:奴會、草蘆薈,、油蔥,。
植物民:蘆薈。
生長環(huán)境:本品為多年生草本,。喜長于干燥土壤上,;通常為盆栽或生于垟頭上。為一種耐干旱植物,。
分布:廣東各地有栽培,。
入藥部分:根。
采集期:全年,。
自采地點:家種,。
性味:性微涼、味甘淡,。
功能:止咳,、止血。
主治,、用量和用法:1,、小便刺痛:用生根1~2兩,豬瘦肉適量,,清水適量,;2、血淋:用法同上,。
附錄:(花)治勞傷咳血:用干花3~5錢,,豬瘦肉適量,清水煎服,。(葉)1,、治熱毒瘡:用鮮葉適量,搗爛外敷患處,。2,、治爛肉:用鮮葉煨熱,剖開成片,,溫敷患處,。3、湯火傷:用法同上,。4,、治腳枕:用法同上。
|
胡椒(胡椒科藤本)_胡椒的功效與作用
xiaobai 發(fā)表于 2012-03-24 09:05:00
![中藥大全:胡椒](http://image87.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8/2019/58027887_5.jpg)
【中藥概述】 胡椒,,別名山胡椒,、上樹胡椒,為胡椒科藤本植物胡椒去外皮的成熟果實,。辛,、熱。歸胃,、大腸經(jīng),。 溫中止痛:用于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泄瀉,。單用,或配高良姜,,蓽茇等溫中散寒藥同用,;治受寒腹痛泄瀉,可單味研末放膏藥中,,外貼臍部,。 【藥效鑒別】 胡椒專于溫中散寒,而治胃寒嘔吐,、腹痛泄瀉等證,。 【藥理作用】 1.正常人含服0.1克胡椒粉有升血壓作用; 2.可產(chǎn)生全身熱感,,促進血液循環(huán),。 3.有抗驚厥作用。 【化學(xué)成分】 含胡椒堿,、胡椒脂堿,、揮發(fā)油等。 【用量用法】 3——10g,,水煎服,,或入丸、散劑,。 【使用注意】 胃熱或胃陰虛者忌(對胃腸粘膜有刺激性)
|
蒲公英_蒲公英的功效與作用_蒲公英的藥用價值
xiaobai 發(fā)表于 2012-03-24 08:45:00
![中藥大全:蒲公英](http://image87.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8/2019/58027887_6.jpg)
【中藥概述】
蒲公英,,又名:蒲公草、霧靈蒲公英,、堿地蒲公英,、耩耨草、白鼓丁,、奶汁草,、遼東蒲公英、藏蒲公英,、白花蒲公英,、白緣蒲公英,、卜地蜈蚣、凸尖蒲公英,、東北蒲公英,、仆公英、仆公罌,、古古丁,、地丁、耳瘢草,、金簪草,、狗乳草、黃花苗,,為菊科草本,,屬清熱解毒藥。
【蒲公英_蒲公英的功效與作用_蒲公英的藥用價值】
別名:桃金英,。 植物名:洋蒲公英,。 生長環(huán)境:本品為多年生草本,是草地或空曠地野生植物,。 分布:野生于溫帶地區(qū),,但廣東省多為栽培。 入藥部分:全株,。 采集期:全年,,冬季咯少。 自采地點:家種,。 性味:性微涼,、味淡。 功能:清熱,、去痰火,、解毒、利水,。 主治,、用量和用法:1、痰火核:干用5錢至1兩,,清水煎服,;2、乳癰:生用適量,,搗爛加酒,,燉40分鐘服,渣外敷患處,;3,、癰瘡:生用加片糖搗爛,,外敷患處;4,、血淋,,配伍用。 驗方:(治熱毒瘡方)蒲公英5錢,、青天葵2錢、地丁3錢,、艮花5錢,、甘菊3錢、清水三碗,,煎成一碗服,。 (方解)熱毒生瘡?fù)茨@,青天葵與蒲公英,,地丁艮花甘菊合,,血涼熱解毒能清。 參考資料:蒲公英用冷水煲不苦,,水滾后下則味苦,。本地以苦地膽為“土公英”與“蒲公英”不同。
|
紅豆蔻(姜科草本)_紅豆蔻的功效與作用
xiaobai 發(fā)表于 2012-03-23 09:24:00
![中藥大全:紅豆寇](http://image87.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8/2019/58027887_7.jpg)
【中藥概述】 紅豆蔻,,別名紅豆,、良姜子、紅扣,,為姜科草本植物大高良姜的種子,。辛,熱,。 1.溫中散寒:用于脘腹冷痛,,胃痛,胃脹氣等癥,??膳c溫中止痛藥同用。 2.醒脾解酒:用于飲酒過多所致的嘔吐,,胃部不適等癥,。 【藥理作用】 1.揮發(fā)油對粘膜有刺激作用; 2.有較輕的抗菌和抗原蟲作用,。 3.有祛痰作用,。 【化學(xué)成分】 含揮發(fā)油和黃酮類、少量皂甙和脂肪酸等,。 【用量用法】 3——10g,,水煎服,。或入丸,、散劑,。
|
木瓜_木瓜的功效與作用_木瓜圖片_木瓜的吃法
xiaobai 發(fā)表于 2012-03-23 09:08:00
![中藥大全:木瓜](http://image87.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8/2019/58027887_8.jpg)
【中藥概述】
木瓜,又名:番瓜,、萬壽果,、木梨、鐵腳梨,、文冠果,、木冬瓜、乳瓜,、蓬生果,,番木瓜科喬木,屬利水同淋藥,。
【木瓜_木瓜的功效與作用_木瓜圖片_木瓜的吃法】
別名:土木瓜,、萬壽果、乳瓜,。
植物名:番土瓜,。
生長環(huán)境:本品為直立、軟木質(zhì)小喬木,,栽培于土壤肥沃,、排水佳良的地方。
分布:原產(chǎn)熱帶美洲,,廣州附近普遍栽培,。
入藥部分:根部。
采集期:全年采根,,春,、夏、秋采果,。
自采地點:家種,。
性味:性涼、味淡,。
功能:祛濕,、利尿。
主治,、用量和用法:花柳白濁:鮮根2至4兩,,或干根1至2兩,清水煎服或加豬瘦肉同煎。
附錄:(果)1,、催乳,,配伍用;2,、治肺燥咳:熟木瓜一個,,蜜糖適量,燉一小時服食,。
驗方:(催乳方)未熟木瓜果4兩,,魚尾一條(約3~4兩,以魷魚為佳),,生姜1錢,,清水四碗,,煎成一碗服食,。
(方解)木瓜為通血脈滋養(yǎng)脾肺之品,,用米熟之果實,,其藥力更大,。佐以魚尾肉有情之品以補不足,具有化氣成形之妙,。民間用此方通知乳甚效,。
(方歌)木瓜燉糖潤肺食金,燥咳聲嘶入露甘,,去糖改煲魷魚尾,,婦人服此乳漓淋。
|
蓽澄茄(樟科小喬木)_蓽澄茄的功效與作用
xiaobai 發(fā)表于 2012-03-22 09:20:00
![中藥大全:蓽澄茄](http://image87.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8/2019/58027887_9.jpg)
【中藥概述】 蓽澄茄,,別名澄茄,、毗陵茄子、畢茄,,為樟科小喬木或灌木山雞椒的成熟果實,。辛、溫,。歸脾,、胃、腎,、膀胱經(jīng),。 1.溫中下氣:用于胃寒疼痛、胃寒引起的嘔吐,、呃逆等癥,,有溫暖脾胃、散寒止痛之效,常與高良姜等配伍,。如(丹溪心法<四神丸>),。 2.散寒止痛:用于寒疝疼痛等癥,常配香附,,烏藥,,吳茱萸等同用。 【藥效鑒別】 蓽澄茄濕中散寒,,并能行氣止痛利水,,入下焦治寒疝疼痛,膀胱寒凝,,小便不利,。 【藥理作用】 蓽澄茄對粘膜有局部刺激作用,并能吸收,,對泌尿道及呼吸道粘膜也能揮發(fā)此種作用,。 【化學(xué)成分】 含揮發(fā)油、樹脂,、蓽澄茄酸,、蓽澄茄素、蓽澄酸等,。 【用量用法】 2——5g,,水煎服?;蛉胪?、散劑。
|
射干_射干的功效與作用_中藥射干_射干種植
xiaobai 發(fā)表于 2012-03-22 09:10:00
![中藥大全:射干](http://image87.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8/2019/58027887_10.jpg)
【中藥概述】
射干,,又名:烏扇,烏蒲,黃遠,烏萐,夜干,烏翣,烏吹,草姜,鬼扇,鳳翼,扁竹根,仙人掌,紫金牛,野萱花,扁竹,地萹竹,較剪草,黃花扁蓄,開喉箭,黃知母,冷水丹,冷水花,扁竹蘭,金蝴蝶,金絞剪,紫良姜,鐵扁擔(dān),六甲花,扇把草,魚翅草,山蒲扇,剪刀草,老君扇,高搜山,鳳凰草,,鳶尾科草本,屬利水同淋藥,。
【射干_射干的功效與作用_中藥射干_射干種植】
別名:扁畜,、較剪草頭、草骨頭,。
植物名:射干,。
生長環(huán)境:本品為直立,叢生草本,。栽培于園地,,亦有野生于山間。
分布:日本和我國各省均有栽培,。
入藥部分:根,。
采集期:全年,。
自采地點:家種。
性味:性微涼,,味平淡,。
功能:利尿,通淋,。
主治,、用量和用法:1、外感發(fā)熱:干用5錢至1兩,,清水煎服,;2、熱病后食做過早復(fù)熱癥:干用5錢至1兩,,清水煎服,;3、小便刺痛:白濁,、淋濁:干用1至2兩,,豬小肚1個,清水煎服,。
按:1,、廣東習(xí)慣以射干根成為扁畜,射干苗稱為射干,;民間醫(yī)生以射干,扁畜混為一種,,查兩種植物不同書籍,,《本草》論其功用,沒有相同之處,。論射干的材料有:“俗呼扁竹謂其葉扁生,,而根如竹也?!薄氨庵瘛迸c“扁畜”諧音,,可能為后人混稱之源。
2,、另有一種較剪草為毒鼠藥,,在植物學(xué)上稱為“山貓兒”,與本品不同,。
|
高良姜(姜科草本)_高良姜的功效與作用
xiaobai 發(fā)表于 2012-03-20 11:45:00
![中藥大全:高良姜](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中藥概述】 高良姜(又名:風(fēng)姜)為姜科草本植物高良姜的根莖,。辛、熱,。歸脾,、胃經(jīng)。 1.用于寒凝氣滯的胃脘冷痛等,如(良方集腋<良附丸>),、<高良姜湯>,。 2.用于胃寒氣逆、嘔吐清水或噯氣吞酸等證,??膳c半夏,生姜,,吳茱萸等同用,;若胃氣亦虛者,可配伍人參,,白術(shù)等,。 【藥效鑒別】 高良姜偏治胃寒,干姜偏治脾寒,,相配可增強散寒止痛作用,。 【藥理作用】 水煎服對炭疽桿菌、溶血型鏈球菌,、白喉及類白喉桿菌,、肺炎雙球菌、檬色葡萄球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化學(xué)成分】 含按油精,、桂皮酸甲酯、辛辣油質(zhì)高良姜酚等,。 【用量用法】 3——10g,,水煎服,或研末服,。 【使用注意】 肝胃火郁之胃痛,、嘔吐忌。
|
積雪草_積雪草的功效與作用_積雪草是什么
xiaobai 發(fā)表于 2012-03-20 11:44:00
![中藥大全:積雪草](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別名:老公根,、乞兜缽,、燈盞菜、崩口碗,。
植物名:積雪草,。
生長環(huán)境:本品為多年生、匍匐草本,,喜生于低濕的,、稍明蔽的草地。田基上,、堤岸上,,為常見之草本,。
分布:廣布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我國長江以南各省均有,。
入藥部分:全草,。
采集期:全年。
自采地點:荒地,。
性味:性寒涼,、味甘微苦。
功能:清暑,、解熱,、利水去濕。
主治,、用量和用法:1,、癍痧大熱:生用4至8兩,清水煎服,;2,、中暑發(fā)熱:用法同上;3,、腳腫,,配伍用(方見山菩提);4,、痔瘡:生用8兩至1斤,,煎水熏洗肛門;5,、白濁:生用4兩,,搗爛取汁,加白糖適量,,沖開水服;6,、嬰兒肛門紅:生用2至4兩,,煎水洗肛門。
|
蓽茇(胡椒科藤本)_蓽茇的功效與作用
xiaobai 發(fā)表于 2012-03-20 08:46:00
![中藥大全:蓽茇](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中藥概述】 蓽茇,,別名蓽撥,、蓽撥梨、阿梨訶他,、椹圣,、蛤蔞、鼠尾,,為胡椒科藤本蓽茇的未成熟或成熟果穗,。辛,、熱。歸胃,、大腸經(jīng),。 1.溫中散寒:用于胃寒嘔逆及脘腹冷痛,嘔吐泄瀉,。單味也有效,,也可配厚樸,廣木香,,高良姜等,。如(世醫(yī)得效方<蓽拔丸>)。 2.牙痛:用于寒邪外束,,陽明郁熱所致的頭痛,、牙痛為末涂患處,再以蒼耳漱口,。 【藥效鑒別】 蓽茇濕中散寒,,走腸胃,用于寒凝腸胃而引起的脘腹疼痛,、嘔吐,、腹瀉,可配木香,、高良姜等,。 【藥理作用】 揮發(fā)油成分對白色及金黃色葡萄球菌、枯草桿菌,、大腸及痢疾桿菌有抑制作用,。 【化學(xué)成分】 含胡椒堿、揮發(fā)油等,。 【用量用法】 3——6g,,水煎服。外用適量,。
|
穿心蓮_穿心蓮圖片_穿心蓮的功效與作用
xiaobai 發(fā)表于 2012-03-20 08:34:00
![中藥大全:穿心蓮](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中藥概述】
穿心蓮,,又名:春蓮秋柳,一見喜,,欖核蓮,、苦膽草、金香草,、金耳鉤,、印度草,苦草等,,爵床科草本,,屬祛風(fēng)解毒藥,。
【穿心蓮_穿心蓮圖片_穿心蓮的功效與作用】
別名:欖核蓮、斬蛇蓮(新會),、一見喜(福建),、蛇金草、印度草(汕頭),、半邊蓮(蛇王滿),、日行千里(省外)、竹節(jié)芡《生草藥手冊》)
分布:福建,、廣東新會,。
采集期:秋、冬,。
入藥部分:全草,。
性味:氣無、味苦,、性涼,。
功能:用于蛇咬、肚疴,、腸熱及發(fā)高熱,、降血壓、清熱止痛,、能解蛇毒,、治瘡癤、喉痛,、腹痛,。
主治、用量和用法:毒蛇咬傷,、喉痛,、腹痛、外敷熱瘡,,一切尖熱炎癥,,每用1至5錢。
(本品為欖核蓮的全草)
|
川椒(又名:蜀椒)(蕓香科灌木)
xiaobai 發(fā)表于 2012-03-17 09:25:00
![中藥大全:川椒](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中藥概述】 川椒(又名:蜀椒)為蕓香科灌木植物青椒的成熟果皮,。辛,、熱,;有小毒,。歸脾、胃,、腎經(jīng),。 1.溫中止痛:用于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如<大健中湯>(外臺秘要<蜀椒丸>),。 2.殺蟲止痛:用于蛔蟲引起的腹痛、嘔吐,、或吐蛔等,,如<烏梅丸>。 3.除濕止癢:用于皮膚濕疹瘙癢,,有殺蟲止癢之效,。常與苦參,地膚子,,明礬等煎水洗,。 【藥效鑒別】 川椒長于溫中止痛,且兼能殺蟲,,可用治蛔蟲引起的腹痛,、嘔吐或吐蛔等證。 【臨證應(yīng)用】 1.治蟲蛀牙痛和一般牙痛,。將花椒15g,、泡酒50g內(nèi)約10~15天。用棉球蘸藥酒塞蛀孔內(nèi),; 2.川椒(去目)10g,,面粉適量。為丸燒令熱,,于牙痛處咬之,。 【藥理作用】 小劑量能增強腸蠕動,大量則能抑制蠕動,。對多種致病菌及某些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對豬蛔蟲有殺滅作用。對局部有麻醉止痛作用,。 【化學(xué)成分】 主要成分為佛手柑內(nèi)酯,,花椒烯,苯甲酸等,。 【用量用法】 2——5g,,水煎服,或入丸,、散劑,。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 陰虛火旺者不宜,。多服心煩,,久食乏氣,。 【附】 椒目(為蜀椒之種仁)。辛,,溫,;有小毒。專利水消腫,,下氣平喘,。適用于水腫脹滿,痰飲喘息等癥,??膳浞兰海闼炞?,大黃等藥,,如(金匱要略<己椒藶黃丸>)。
|
千斤拔_千斤拔的功效與作用_千斤拔的別名
xiaobai 發(fā)表于 2012-03-17 09:13:00
![中藥大全:千斤拔](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中藥概述】
千斤拔,,又名:蔓性千斤拔,,豆科藤狀草本,屬補益藥,。
【千斤拔_千斤拔的功效與作用_千斤拔的別名】
別名:老鼠尾,、大力牛、獨腳龍,、牛躉皮,。
植物名:蔓性千斤拔。
生長環(huán)境:本品為直立亞灌木,、市郊丘陵地常見之,。
分布:菲律賓群島及我國等地區(qū)。
入藥部分:根,。
采集期:全年,。
自采地點:山崗。
性味:舒筋活絡(luò),、壯筋骨,、去勞倦。
主治,、用量和用法:1,、勞傷、苦傷,、咳嗽:用干根1至2兩,,清水煎服,或加豬瘦肉同煎;2,、風(fēng)濕腰痛、骨節(jié)痛,、手足酸痛無力:用干根1至2兩,,清水煎服,或加豬尾,,豬腳同煎,;3、跌打,,配伍用,;腎虧;配伍用,。
驗方:(治腰腎虛痛方)千斤拔1兩,、狗脊1兩、半楓荷8錢,、豬尾一條,、清水六碗,煎成一碗,,溫服,。
(方解)腎為水臟,具真元之火,,相互協(xié)調(diào),,以蒸騰變化。今腎陽虛弱,,溫養(yǎng)無從,,則下焦之病百出;腰酸腳軟更為明顯,。今以千斤拔入下焦耳溫養(yǎng)腎陽,;狗脊強腰腎;半楓荷走下焦,,理風(fēng)濕以為佐,;豬尾入腰為使,并有補益作用,;邪去正安,,健康自復(fù)。
(方歌)腰腎虛疼痛奈何,,千斤狗脊半楓荷,,豬尾一條同煎服,扶陽固腎起沉疴。
(治腳軟無力方)千斤拔1兩,,臭屎茉莉頭1兩,、獨腳球1兩、豆豉羌1兩,、加牛腳筋或豬腳筋,、雞腳等,清水八碗,,煎成一碗半,,溫服。
(方解)肝腎陽虛腳步浮,,千斤豆豉獨腳球,,或加豬牛腳筋煎,最后勿遺茉莉頭,。
參考資料:《廣州中醫(yī)驗方選集第一集》洪德診所風(fēng)濕骨痛驗方:千斤拔5前,、寬筋藤5前、蜜棗5個,、煲瘦肉湯飲之,,經(jīng)驗有效。
|
吳茱萸(又名:漆辣子)(蕓香科灌木)
xiaobai 發(fā)表于 2012-03-16 10:00:00
![中藥大全:吳茱萸](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中藥概述】 吳茱萸(又名:漆辣子)為蕓香科灌木吳茱萸的將成熟果實,。辛,、苦,熱,;有小毒,。歸肝、脾,、胃經(jīng),。 1.溫中止痛:用于脘腹冷痛,虛寒滯痛,、腹痛,、疝痛等諸痛,如(傷寒論<吳茱萸湯>),。 2.疏肝止嘔:用于肝胃不和而致嘔吐涎沫,,胃寒嘔吐等,如<左金丸>,。 3.散寒:用于脾腎陽虛的久瀉,,五更泄瀉等,如<四神丸>,、(本事方<五味子散>),。 【藥效鑒別】 吳茱萸為厥陰經(jīng)主藥,,溫中散寒之功與干姜相近。吳茱萸偏于溫肝,。 【臨證應(yīng)用】 1.外用醋調(diào)敷足心,,可引火下行,治療口舌生瘡等,。 2.濕疹:吳茱萸50g 烏賊骨35g 硫黃10g,,研末撒干粉,無滲出液者用蓖麻油或豬油化開調(diào)涂,,隔日一次。 【藥理作用】 有興奮子宮,、鎮(zhèn)痛,、殺滅豬蛔蟲、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人結(jié)核桿菌,、綠膿桿菌的作用,對多種皮膚真菌亦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 【化學(xué)成分】 含吳茱萸烯,、羅勒烯及吳茱萸內(nèi)酯等。 【用量用法】 2——5g,,水煎服,,或入丸、散劑,。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 陰虛有熱者不宜。
|
金絲草_中藥金絲草_植物金絲草
xiaobai 發(fā)表于 2012-03-16 09:45:00
![中藥大全:金絲草](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中藥概述】
金絲草,,又名:黃毛草,,禾本科草本,屬利水同淋藥,。
【金絲草_中藥金絲草_植物金絲草】
金絲草(禾本科)古籍名:金絲草《本草綱目》,。
植物名:黃毛草。
生長環(huán)境:本品為多年生,、簇生草本,。常生于陰濕的、斜坡,、巖縫或堤岸邊,。
入藥部分:全草。
采集期:夏,、秋,。
自采地點:山崗,。
性味:性涼,味平淡,。
功能:清熱,、利水、通淋,。
主治,、用量和用法:1、小兒肝熱:干用5錢至1兩,、清水煎服,;2、小兒濕熱尿短:用法同上,;3,、疳積,配伍用,;4,、淋濁;干用1至2兩,,清水煎服,。
驗方:1、(治小兒濕熱尿短方)金絲草5錢,,燈心花4個,,車前草5錢、旱蓮草5錢,,清水三碗半,,煎成一碗,分三次服,。
(方解)方中金絲草,、燈心花清心利尿;旱蓮草入肝腎清熱,;車前草利膀胱濕熱,。合為治膀胱濕熱尿短之方。
(方歌)小兒濕熱尿不長,,金絲旱蓮兩草嘗,,燈心花合車前草,清除濕熱尿正常,。
2,、(治小兒疳積方)金絲草5錢、扶兒草3錢,、獨腳金2錢,、蜜棗5枚,,清水兩碗,煎成一碗作茶服,。
(方解)本方金絲草平肝清心利尿,,扶兒草、獨腳金清肝理脾清疳積,,蜜棗取其甘潤,,全方不削不優(yōu),為治疳積平穩(wěn)之劑,。
(方歌)小兒疳積肝熱多,,金絲扶兒兩草料,獨腳金加蜜棗煎,,清肝理脾積自愈,。
|
細(xì)辛(又名:獨葉草)(馬兜鈴科草本)
xiaobai 發(fā)表于 2012-03-15 08:44:00
![中藥大全:細(xì)辛](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中藥概述】 細(xì)辛(又名:獨葉草)為馬兜鈴科草本植物北細(xì)辛的全草。辛,、溫,。歸肺,、腎經(jīng),。 1.散寒解表:用于素體陽虛,感冒風(fēng)寒,,而見惡寒發(fā)熱,、寒重?zé)彷p、身倦欲臥,,如(傷寒論<麻黃附子細(xì)辛湯>),、<九味羌活湯>。 2.祛風(fēng)止痛:用于風(fēng)濕痹痛(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可與桂枝,,附子,麻黃等同用,;頭風(fēng)頭痛,,可與川芎,白芷等同用,;風(fēng)冷齒痛,,可與藁本,白芷等同用,。 3.溫肺化飲:用于肺寒咳喘,,痰多清稀,能溫肺化飲,,如(傷寒論<小青龍湯>),。 【藥效鑒別】 本品溫而辛烈,,外能發(fā)散風(fēng)寒而止痛,內(nèi)能溫化寒痰水飲,。為治風(fēng)寒所致的痛證和寒痰喘咳的要藥,。 【藥理作用】 浸劑有浸潤麻醉和降血壓的作用,但煎劑能升高血壓而無麻醉之效,。細(xì)辛揮發(fā)油有解熱,,表面麻痹的作用。對溶血性鏈球菌,、傷寒桿菌,、結(jié)核桿菌有抑制作用。 【化學(xué)成分】 含揮發(fā)油,,為甲基丁香油酚及黃樟醚等,。 【用量用法】 1——3g,水煎服,。外用適量,,可研末吹鼻或外敷。 【使用注意】 陰虛陽亢頭痛者忌,。10g以上會出現(xiàn)不良反應(yīng)(中毒),。本品反藜蘆(諸參辛芍叛藜蘆)。
|
山白芷_山白芷的功效與作用_山白芷的功效
xiaobai 發(fā)表于 2012-03-15 08:33:00
![中藥大全:山白芷](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中藥概述】
山白芷,,又名:白牛膽,,菊科草本,屬祛風(fēng)消腫藥,。
【山白芷_山白芷的功效與作用_山白芷的功效】
別名:白面風(fēng),、毛老虎、土白芷,、山芷梅,。 植物名:白牛膽。 生長環(huán)境:本品為多年生草本或亞灌木狀,?;纳降牟輩仓谐R姡瑯淞窒聞t極少,,常生于酸性向陽,、排水良好的土壤上,。 分布:廣東省各地可見,尤以南部和海南部,此外華南西南地區(qū)和熱帶亞洲等地區(qū)亦有,。 入藥部分:根,。 采集期:全年。 自采地點:山崗。 性味:性溫,、味辛、氣香,。 功能:祛風(fēng)行氣,,消腫止痛、解毒,。 主治,、用量和用法:①全身浮腫、配伍用;②老人風(fēng)寒咳,,干用1兩,、豬瘦肉適量,清水三碗,、煎成一碗服,;③產(chǎn)后風(fēng):用法同上;④頭風(fēng)痛,、腦痛:干用1至2來那個,、豬瘦肉適量,清水煎服,,或干用1至2兩,、清水三碗,煎成一碗,,去渣,,入豬腦燉1小時,,服食,;⑤胃痛:干用5錢至1兩,清水煎服,;⑥風(fēng)濕腳氣,,配伍用;⑦跌打舊患,,配伍用,;⑧蛇咬傷,配伍用,。
驗方1:(治全身浮腫,、風(fēng)濕腳氣方)山白芷5錢,豆豉姜5錢,、獨腳球5錢,、丟了棒根5錢、黑老虎5錢,、清水四碗,,煎成一碗服,。 (方解)本方為辛溫祛風(fēng)去濕之劑,每一藥均有祛風(fēng)消腫效能,,但各具特長,,如山白芷、黑老虎兼能化氣,,獨腳球行血,,豆豉姜達四肢去濕痺,丟了棒長于去濕,。合而行乞血,、走四肢、祛風(fēng)邪,,逐水濕,,以治風(fēng)濕腳氣、全身浮腫,,勝于獨用,。 (方歌)風(fēng)濕腳氣身腫浮,豉姜白芷獨腳球,,丟了棒根黑老虎,,風(fēng)能勝濕腫不見。
驗方2:(治產(chǎn)后風(fēng)方)山白芷5錢,、益母草5錢,,黑老虎5錢、獨腳球5錢,,清水三碗,,煎成一碗服。 (方解)產(chǎn)后風(fēng)即產(chǎn)后風(fēng)暈,,由于產(chǎn)褥失血而致,,治宜補血為主。但補有形之血,,難得速效,,行氣、活血,、止暈則歷,。故本方山白芷、黑老虎祛風(fēng)行氣,,益母草,、獨腳球祛風(fēng)活血,并能去瘀生新,為婦產(chǎn)科要藥,。產(chǎn)后暈眩,,光服此方甚驗,一俟癥狀好轉(zhuǎn),,仍需補血,。 (方歌)產(chǎn)后風(fēng)暈去血多,祛風(fēng)活血起沉疴,,山白芷同黑老虎,,煎湯還加獨腳球。
驗方3:(治跌打舊患方)山白芷,、白花丹頭,、山桂根、雞骨香根,、五爪龍根,,每藥5錢,清水三碗,,煎成一碗服,。 (方解)本方白花丹頭、山桂花根,、雞骨香,,芳香行氣,活血定痛,,五爪龍順氣,,山白芷祛風(fēng)、消腫,,合為治跌打舊患之有效方劑,。 (方歌)跌打舊患未除根,山白芷痛桂花根,,雞骨爪龍兩用蔃 ,,定痛還加白花丹,。
|
肉桂(又名:玉桂)(樟科喬木)
xiaobai 發(fā)表于 2012-03-14 08:43:00
![中藥大全:肉桂](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中藥概述】 肉桂(又名:玉桂)為樟科喬木植物肉桂的樹皮,。辛、甘,,熱,。歸腎、脾,、心,、肝經(jīng)。 1.溫腎助陽:用于腎陽不足,,命門火衰,,畏寒肢冷,,陽萎尿頻等,如<右歸丸>,、<腎氣丸>,、<桂附理中丸>。 2.溫中散寒:用于脾腎陽虛,,脘腹冷痛,,脾胃虛寒冷痛(虛寒性胃痛)。如(三因方<桂苓丸>),。 3.溫通經(jīng)脈:用于寒凝血滯或虛寒性的痛經(jīng)等,,如<理陰煎>、<十全大補湯>,。 4.用于腎陽衰弱,,火不歸元的怔忡不寐等,如<交泰丸>,。 【藥效鑒別】 肉桂溫中止痛,,歸脾腎而除痼冷,溫通經(jīng)脈,、鼓舞血氣,,入營血而弭陰寒,所謂引火歸元,,無非溫腎之效,;有助氣化,實亦散寒之功耳,。 【應(yīng)用與配伍】 1.用于腎陽衰弱的陽痿官冷,,虛喘心悸等。本品甘熱助陽補火,,為治命門火表之要藥,。常用治腎陽不足,命門火衰的陽痿宮冷,,腰膝冷痛,,夜尿頻多,滑精遺尿等,,多與附子,、熟地、山萸肉等同用,,如腎氣丸,、右歸飲。若治下元虛衰,虛陽上浮的面赤,、虛喘,、汗出、心悸,、失眠,、脈微弱者,可用本品以引火歸源,,常與山茱萸,、五味子、人參,、牡蠣等同用,。 2.用于心腹冷痛,寒疝作痛等,。本品甘熱助陽以補虛,,辛熱散寒以止痛。治寒邪內(nèi)侵或脾胃虛寒的皖腹冷痛,,可單用研末,,酒煎服,或與干姜,、高良姜,、革茇等同用。治脾腎陽虛的腹痛嘔吐,、四肢厥冷,、大便溏泄,常與附子,、人參,、干姜等同用,如桂附理中丸,。治寒疝腹痛,,多與吳某萸、小菌香等同用,。 3.用于寒痹腰痛,,胸痹,陰疽,。本品辛散溫通,,能通行氣血經(jīng)脈、散寒止痛,。治風(fēng)寒濕痹,尤以治寒痹腰痛,本品頗為常用,,多與獨活,、桑寄生、杜仲等同用,,如獨活寄生湯,。治胸陽不振,寒邪內(nèi)侵的胸痹心痛,,可與附子,、干姜、川椒等同用,。治陽虛寒凝之陰疽,,亦取本品甘熱助陽以補虛,辛熱散寒以通脈,,可與鹿角膠,、炮姜、麻黃等同用,,如陽和湯,。 4.用于閉經(jīng),痛經(jīng),。本品辛行溫通力強,,溫經(jīng)通脈功勝,故可用治沖任虛寒,,寒凝血滯的閉經(jīng),、痛經(jīng)等證,可與當(dāng)歸,、川芎,、小茵吞等同用,如少腹逐瘀湯,。 此外,,久病休虛氣血不足者,在補氣益血方中,,適加肉桂,,能鼓舞氣血生長。 【藥理作用】 1.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作用:桂皮醛以250~500mg/kg灌胃,,能減少小鼠自發(fā)活動,,對抗苯丙胺產(chǎn)生的過度活動;桂皮醛還可對抗阿樸嗎啡及去氧麻黃堿的運動興奮,,使體溫下降,,但對抗利血平引起的體溫下降,;用小鼠壓尾法或腹腔注射醋酸扭體法表明桂皮醛有鎮(zhèn)痛作用;認(rèn)為桂皮醛的中樞作用與中樞單胺能神經(jīng)原的活動有關(guān),。 2.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作用:肉桂水提物及揮發(fā)油對大鼠在冰水應(yīng)激狀態(tài)下內(nèi)源性兒茶酚胺分泌增加所致的血小板聚集及心肌損傷有一定對抗及保護作用,;肉桂煎劑可使麻醉犬冠脈、腦血流量增加,,血管阻力下降,;肉桂煎劑、桂皮醛及香豆素對ADP誘導(dǎo)大鼠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 3.抗?jié)冏饔茫喝夤鹚嵛锔骨蛔⑸?,可防止大鼠?yīng)激性潰瘍,灌胃或腹腔注射也可抑制5-羥色胺引起的大鼠胃潰瘍,,抗?jié)冏饔貌粌H由于抑制胃液分泌,,而且促進胃粘膜的血流量。 4.抗變態(tài)反應(yīng):肉桂水提物有抗變態(tài)反應(yīng)的作用,,對補體依賴性的反應(yīng)如Ⅱ型的反向皮膚過敏反應(yīng)(RCA),、福斯曼皮膚血管炎(FCV)及Ⅲ型的Arthus反應(yīng)均有明顯抑制作用。 其他,,肉桂的乙醚及乙醇浸出液對革蘭氏陽性菌及真菌有抑菌作用,。 【化學(xué)成分】 主含桂皮醛、肉桂酸鈉,,粘液,,鞣質(zhì)等。除藥用外,,常作調(diào)料使用,。 【用量用法】 2——5g,入煎劑應(yīng)后下,。研末沖服,,或入丸劑。 【使用注意】 陰虛火旺,、里有實熱,、血熱妄行者忌。 【注】 板桂為剝?nèi)?5年以上老肉桂樹的樹皮,,呈板片狀,,較厚油多,嚼之渣少,。 【附】 桂心(系肉桂之干燥枝皮或干皮,,割去栓皮后,經(jīng)水潤切片),?!侗窘?jīng)逢源》中云其“專溫營分之里藥,,故治九種心痛、腹內(nèi)冷痛,,與經(jīng)絡(luò)軀殼之病無預(yù),,非若肉桂之兼通經(jīng)脈,、和營 血,、堅筋骨,有寒濕風(fēng)痹等治也”,。 【注2】 桂心為加工上述肉桂時余下的邊條,,削去外部栓皮即得。
|
紫萬年青_萬年青圖片_萬年青的養(yǎng)殖方法
xiaobai 發(fā)表于 2012-03-14 08:29:00
![中藥大全:紫萬年青](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中藥概述】
紫萬年青,,又名:蚌花,,鴨跖草科草本,屬止勞傷咳血藥,。
【紫萬年青_萬年青圖片_萬年青的養(yǎng)殖方法】
別名:紅蚌蘭花,、菱角花。 植物名:紫萬年青,。 生長環(huán)境:本品為多年生肉質(zhì)草本,。盆栽作欣賞或藥用。 分布:廣州附近廣為栽培,,美洲亞洲熱帶,,各地均有分布。 入藥部分:花,。 采集期:夏,、秋。 自采地點:家種,。 性味:性涼,、味甘淡。 功能:止咳,、除痰火,。 主治、用量和用法:①癆傷咳血,、便血:干用20至30朵,,豬瘦肉適量,清水煎服,;②衄血:干用20至30朵,,豬鼻適量,清水煎服,;③痰火核:干用20至30朵,,清水煎服,;④肺燥咳:干用20至30朵,蜜棗5至6枚,,清水煎服,;⑤小兒生積,青筋絡(luò)肚,,配伍用,。 驗方:(治小兒生膀)蚌花10朵、寮刁竹1錢,、陳皮5分,,清水煎服。 (方解)腹部有腫塊,,名為生膀(一作蚌),,一般認(rèn)為因氣郁瘀結(jié)而成。故方中以三種行氣藥以解郁,;寮刁竹并有散瘀去毒作用,,合為化氣行瘀散結(jié)之劑。 附錄:(葉)治蚌瘡(陰唇瘡)用鮮葉,,加片糖擂爛敷患處,;并用蚌花、豬瘦肉煎服,。 (方歌)小兒生膀用蚌花,,刁竹陳皮兩味加,婦人若患陰唇腫,,用葉加糖搗如渣,,再用蚌花煲瘦肉,外敷內(nèi)服效堪嘉,。
|
干姜(又名:白姜)(姜科草本)
xiaobai 發(fā)表于 2012-03-13 10:00:00
![中藥大全:干姜](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中藥概述】 干姜(又名:白姜)為姜科草本植物姜的根莖,。辛、熱,。歸脾,、胃、心,、肺經(jīng),。 1.溫中散寒:用于脾胃虛寒、脘腹冷痛,、腸鳴泄瀉等,,如<二姜丸>、(金匱要略<半夏干姜散>),、(傷寒論<理中丸>),、(內(nèi)外傷辨惑論<厚樸溫中湯>),。 2.祛寒回陽:用于亡陽厥逆,陽虛欲脫,,四肢厥冷等,,如<四逆湯>。 3.溫肺化飲:用于寒飲犯肺,,喘咳痰多等,,如<小青龍湯>。 【藥效鑒別】 干姜能守能走,,長于散中焦寒邪,,溫脾胃陽氣,,為溫中散寒之主藥,,并能溫肺化飲;附子走而不守,,長于散全身之寒邪,、溫心腎之陽氣,為回陽救逆之要藥,,并可補火助陽,,散寒止痛。 【藥理作用】 1.有促進消化作用,; 2.有興奮中樞呼吸及運動系統(tǒng)作用,; 3.可增加血液循環(huán)、升血壓,、促進發(fā)汗作用,。 【化學(xué)成分】 含揮發(fā)油、姜烯,、水芹烯,、莰烯、姜辣素,、姜醇等,。 【用量用法】 3——10g,水煎服,,或入丸,、散劑。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 陰虛內(nèi)熱及孕婦慎用,。
|
半枝蓮_半枝蓮的功效與作用_半枝蓮圖片
xiaobai 發(fā)表于 2012-03-13 09:33:00
![中藥大全:半枝蓮](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中藥概述】
半枝蓮,又名:狹葉韓信草,,唇形科草本,,屬祛風(fēng)解毒藥,。
【半枝蓮_半枝蓮的功效與作用_半枝蓮圖片】
別名:狹葉韓信草《廣州植物志》、牙刷草,、田基草《江蘇植物藥材志》,、并頭草(南京)、通經(jīng)草,、紫連草(南京民間草藥),、向天盞、耳挖草,、小向天匙(福建),、半板蓮(陜西漢中、城固縣),。
入藥部分:全草(干燥),。
采集期:夏,秋,。
功能:能治婦女病,,以代益母草,有很好的療效,。近年來民間用以治各種癌病,,詳見白花蛇舌草說明(未有臨床經(jīng)驗),用量5錢至1兩,。
分布:廣東各縣,、福建、安徽,、江蘇,、陜西漢中、城固縣,。
福建省《同安藥材》第一集65頁記載:此藥近年來有用以治各種癌癥,,用全株鮮草12兩或干草4兩,配以白鮮矛根4兩或干2兩,,紅糖2兩,,用八碗水煎成一碗,一天服一次,,入服后有反應(yīng)嘔吐現(xiàn)象可暫停三天再服,。(按南洋等地華僑亦有采取此方治癌,多用鮮草,。)
近年來亦有采用半枝蓮一兩,、白花蛇舌草2兩,用5磅水、慢火煎成一磅作茶喝,,一天喝多次,,長期喝,用以治癌癥,。
亦有采取上列福建《同安藥材》處方,、加鐵樹葉一兩,八月扎一兩,,以治癌癥,。
按癌癥有多種,癥狀非常復(fù)雜,,世界醫(yī)學(xué)上認(rèn)為極其棘手的惡癥,,至今還是未有把握防治、或根治,,關(guān)于用白花蛇舌草,、半枝蓮等藥用以治癌,只是民間采用,,療效并不顯著,,大約鼻咽癌、腸癌,,初期癥可以抑制作用;如屬后期癥則難以見效,。
|
附子(又名:黑順片)(毛茛科草本)
xiaobai 發(fā)表于 2012-03-12 08:43:00
![中藥大全:附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中藥概述】 附子(又名:黑順片)為毛茛科草本植物烏頭的子根的加工品,。辛、熱,;有大毒,。歸心、腎,、脾經(jīng),。 1.祛寒回陽:用于亡陽厥逆,脈微欲絕,,冷汗自出,、四肢厥冷等,如<參附湯>,、(傷寒論<四逆湯>),、(金匱要略<大黃附子湯>)。 2.溫腎助陽:用于脾腎陽虛證,,有補火助陽之效,,如<右歸丸>、(閻氏小兒方論<附子里中湯>)、(傷寒論<真武湯>),。 3.除寒濕:用于風(fēng)寒濕痹,,寒濕偏盛等,如<甘草附子湯>,。 4.用于素體陽虛,,衛(wèi)陽不固或外感風(fēng)寒之證,如<芪附湯>,、<麻黃附子細(xì)辛湯>,、(醫(yī)方集解<桂附八味丸>)。 【藥效鑒別】 附子純陽之性,,走而不守,,無處不到。能上助心陽以通脈,,中溫脾陽以健運,,下補腎陽以益火,外固衛(wèi)陽以祛寒,,溫經(jīng)散寒以止痛,。 【藥理作用】 1.煎劑能提高動物的抗寒能力; 2.能興奮迷走神經(jīng)中樞,,有強心作用,。 【化學(xué)成分】 含烏頭堿、次烏頭堿,、中烏頭堿,、附子磷酸脂鈣等。 【用量用法】 3——15g,,入湯劑應(yīng)先煎,,以減弱其毒性。 【使用注意】 陰虛內(nèi)熱者忌,。 【附】 炮附子:系咸附子經(jīng)洗凈,、清水浸泡后,用姜湯浸漬蒸熟,,再焙七成干,,用武火急炒。辛,、苦,,熱。歸心,、肝,、脾經(jīng)。有回陽救逆,強心作用,。炮后降低毒性,。常與干姜,甘草同用,,以加強救逆之功,。如<四逆湯>、<桂枝附子湯>,。 附子尖:系取附子之尖端入藥者,。古時多用,常取其為末,,茶服半錢,,治風(fēng)痰癲癇。
|
南五味子_五味子的功效與作用_五味子的副作用
xiaobai 發(fā)表于 2012-03-12 08:23:00
![中藥大全:南五味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中藥概述】
南五味子,,又名:風(fēng)沙藤,,五味子科藤本,屬祛風(fēng)散寒類藥,。
【南五味子_五味子的功效與作用_五味子的副作用】
植物名:南五味子,。
生長環(huán)境:本品為扳援狀灌木,生于山谷密林下或灌木叢中,。
分布:我國東南部,;廣州近郊亦有。
入藥部分:根,、莖,。
采集期:全年。
采購地點:叢藥材公司購進,。
性味:性微溫、味微甘,、氣香,。
功能:祛風(fēng)散寒、止痛,。
主治,、用量和用法:①嘔吐霍亂:干用5錢至1兩,清水煎服,;②風(fēng)寒腹痛:干用5錢至1兩,,清水煎服;③跌打積瘀,,配伍用,。
驗方:1(治跌打積瘀方):風(fēng)沙藤、黑老虎、雞骨香,、入地金牛根,、金鈕頭、五爪龍活血通絡(luò),。合成行氣活血散瘀之劑,。
(方歌)跌打積瘀風(fēng)沙藤,金牛黑虎金鈕頭,,雞骨香五爪龍蔃,,六味同煎立建勛。
驗方:2(治風(fēng)痧肚痛經(jīng)驗方):苦地膽5錢,,樟木子5錢,,風(fēng)沙藤5錢,清水煎服,。
(方解)風(fēng)痧病乃因感冒時邪風(fēng)而致:頭痛腰酸,,身熱出汗,咳嗽肚痛,,不可誤治,。因痧味厲毒之氣,宜用開泄之法,,本方以風(fēng)沙藤為主藥,,其作用類似黑老虎、善治風(fēng)痧肚痛,。配以苦地膽,,苦涼泄熱,樟木子辛溫祛風(fēng),,行氣止痛,。全方以溫通苦泄為原則,立法精簡,,功效確切,。
(方歌)風(fēng)痧肚痛風(fēng)沙藤,苦涼泄熱地膽均,,行氣止痛樟木子,,祛風(fēng)開泄法堪珍。
|
商陸(又名:山蘿卜)(商陸科草本)
xiaobai 發(fā)表于 2012-03-11 08:40:00
![中藥大全:商陸](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中藥概述】 商陸(又名:山蘿卜)為商陸科草本植物商陸的根,??唷⒑?;有毒,。歸肺,、腎、大腸經(jīng),。 1.利水通便:用于水腫脹滿,,大便秘結(jié),小便不利的水腫實證,,如(濟生方<疏鑿飲子>),。 2.用于慢性氣管炎屬于虛寒型者,有祛痰止咳之效,。多單用本品,。 3.用于瘡瘍腫毒未潰者,有解毒消腫的作用,,外用鮮品搗爛外敷,,或干品研末涂敷,。 【藥理作用】 商陸煎劑對流感桿菌,、肺炎雙球菌,、福氏和宋氏痢疾桿菌及某些皮膚癬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化學(xué)成分】 含商陸堿,、三萜皂甙,、加利果酸及大量硝酸鉀。 【用量用法】 2——8g,,外用適量,。醋制以減輕毒性。 【使用注意】 大劑量反引起尿少,。 【注】 本品有赤白二種,,白色者入藥,赤色者甚毒,,不可服用,。
|
車前草_車前草的功效與作用_車前草的副作用
xiaobai 發(fā)表于 2012-03-11 08:34:00
![中藥大全:車前草](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中藥概述】
車前草,又名:田貫草,,車前科科草本,,屬利水通淋藥。
【車前草_車前草的功效與作用_車前草的副作用】
別名:田貫草,、錢串草、錢貫草,。
植物名:車前,。
生長環(huán)境:本品為多年生草木。為極常見的野草,,喜生與濕潤的草地上,、住宅附近或菜地,、田基上等。
分布:廣東全省均有,,我過到處皆可見,。
入藥部分:全草。
采集期:夏,、秋,。
自采地點:家種,菜園及郊野,、夜色灰姑娘野生,。
性味:性涼、味淡,。
功能:清熱去濕,、利水通淋。
主治,、用量和用法:①小便刺痛,,淋濁、白濁,、配伍用的,;②疝氣:用1至2兩,加豬小肚,,清水煎服,。
驗方:(治淋濁方)甘車前草1兩、塘邊藕5錢,、海金沙5錢,、白石筍5錢、劉寄奴5錢,、金針頭5錢,,清水四碗,煎成一碗,,溫服,。
(方解)本方車前草長于利尿,塘邊藕利尿解毒,,海金沙利尿清熱,,白石筍瀉利水濕,劉寄奴活血,,金針頭利水通淋,,合為清熱解毒利尿之劑、治淋濁有效,。
(方歌)治療淋濁車前草,,海金沙與劉寄奴,,金針塘藕白石筍,解熱通淋效力高,。
參考資料:《廣州市中醫(yī)驗方遠集》德成衛(wèi)生所介紹:治小便下血驗方:車前草5錢,,旱早蓮1兩,煎服,。
|
續(xù)隨子(又名:千金子)(大戟科草本)
xiaobai 發(fā)表于 2012-03-10 08:40:00
![中藥大全:續(xù)隨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中藥概述】 續(xù)隨子(又名:千金子)為大戟科草本植物續(xù)隨子的成熟種子,。辛、溫,;有毒,。歸肝、腎,、大腸經(jīng),。 1.瀉水消腫:用于水腫腹水,二便不通之水腫實癥,,可單味使用,,或與大黃等同用。如(證治準(zhǔn)繩<續(xù)隨子丸>續(xù)隨子,,人參,,木香,防己,,茯苓,,檳榔,葶藶子,,海金沙,,桑白皮)。 2.破血消癥:用于月經(jīng)閉止,,癥瘕積聚等癥,。可與其他活血調(diào)經(jīng)藥同用,。 【化學(xué)成分】 含黃酮甙,、大戟雙香豆素、白瑞香素,、脂肪油及大戟醇,、大戟甲烯醇等。 【用量用法】 1.5——5g,,打碎入煎劑,,或入丸、散劑,。
|
白花蛇舌草_白花蛇舌草的功效與作用
xiaobai 發(fā)表于 2012-03-10 08:19:00
![中藥大全:白花蛇舌草](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中藥概述】
白花蛇舌草,,又名:蛇總管,茜草科草本,,屬祛風(fēng)解毒藥,。
【白花蛇舌草_白花蛇舌草的功效與作用】
別名:甲猛草、二葉葎,、了哥痢,、千打錘、羊須草,、蛇舌黃,、蛇草、茜草,。
生長環(huán)境:生于低洼田基等濕地,,其葉如蛇舌,開白花,、花謝后,,結(jié)成小球,其嫩者無球,亦可以藥用,。此種藥植物有十多種不同的形態(tài),,入藥只采用一種矮腳而葉較大、油一些的,,其高腳而葉較細(xì)窄的未有采用,。
分布:廣東、廣西,、云南,、福建等南方各省。
采集期:夏,,秋,。
入藥部分:全株、連根,。
性味:性寒,、味微酸。
功能:能清血熱,、消風(fēng)散氣,、解毒退腫、止痛,。
主治:肺熱,、腸熱、大腸積熱,、喉痛,、瘡腫,、蛇瘡。據(jù)民間傳說,,并能治療各種癌癥(未有臨床經(jīng)驗),、一切腸痛、闌尾炎(即盲腸炎)有特效果,,用量2至4兩,。
參考資料:按《中國藥物植物志》第七冊348圖,以及《廣州植物志》502頁記載:治闌尾炎(即盲腸炎)及一切腸病有效,。
《藥檢工作通訊》502頁記載:1,、治腸及闌尾炎有特效;2,、外科生瓜(即患流注),、生蛇(即疔瘡也稱蛇頭疔)、蛇咬傷均有效,。
《潮安縣民間草藥》記載,,效能:清熱、退腫,、止痛,。入脾肺經(jīng),主治腸熱,、喉痛,、腸痛、大熱積熱,、瘡腫,、蛇咬。
福建省《同安藥材》第一集65頁記載:此藥近年來有用以治各種癌癥,,用全株鮮草12兩或干草4兩,,配以白鮮矛根4兩或干2兩,紅糖2兩,,用八碗水煎成一碗,,一天服一次,入服后有反應(yīng)嘔吐現(xiàn)象可暫停三天再服,。(按南洋等地華僑亦有采取此方治癌,,多用鮮草。)
近年來亦有采用半枝蓮一兩,、白花蛇舌草2兩,,用5磅水、慢火煎成一磅作茶喝,一天喝多次,,長期喝,,用以治癌癥。
亦有采取上列福建《同安藥材》處方,、加鐵樹葉一兩,,八月扎一兩,以治癌癥,。
按癌癥有多種,癥狀非常復(fù)雜,,世界醫(yī)學(xué)上認(rèn)為極其棘手的惡癥,,至今還是未有把握防治、或根治,,關(guān)于用白花蛇舌草,、半枝蓮等藥用以治癌,只是民間采用,,療效并不顯著,,大約鼻咽癌、腸癌,,初期癥可以抑制作用,;如屬后期癥則難以見效。
|
牽牛子(又名:白丑)(旋花科攀援草本)
xiaobai 發(fā)表于 2012-03-09 08:27:00
![中藥大全:牽牛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中藥概述】 牽牛子(又名:白丑)為旋花科攀援草本植物裂葉牽牛的成熟種子,??唷⑿?,寒,;有毒。歸肺,、腎,、大腸經(jīng)。 1.瀉下逐水:用于水飲停蓄,,水腫脹滿,,二便不利及濕熱壅滯,大便秘結(jié)等,??捎帽酒窞槟头?。如(普濟方<牽牛散>),、(沈氏尊生<牽牛散>牽牛子,大黃,檳榔,,雄黃),。 2.蟲積腹痛:用于驅(qū)殺蛔蟲和絳蟲的作用,如<牛榔丸>,。 【藥效鑒別】 本品辛通,,沉降下行,少用通便利尿,,多用峻瀉逐水,,通利三焦。黑丑生利水,。 【藥理作用】 1.有明顯的瀉下作用,,其瀉下有效成分為牽牛子甙; 2.此藥物成分經(jīng)尿排瀉,,能增強腎的功能,,有利尿作用。 【化學(xué)成分】 含牽牛子甙,、脂肪油,、蛋白質(zhì)、多種糖類及色素,。牽牛子甙在腸內(nèi)遇膽汁及腸液分解出牽牛子素,,能刺激粘膜充血、分泌增多,、腸蠕動加速引起水瀉,。 【用量用法】 2——10g,打碎入煎劑,,或入丸散劑,。 【使用注意】 孕婦及體虛氣弱者忌。本品畏巴豆(巴豆性烈最為上,,偏與牽牛不順情),。 【注】 其花色較淺、結(jié)子色白,,稱白丑?,F(xiàn)代實驗初步證明,黑,、白丑瀉下作用并無差別,,故大都混合應(yīng)用。
|
桃金娘_桃金娘科_桃金娘根_桃金娘科植物
xiaobai 發(fā)表于 2012-03-08 15:02:00
![桃金娘_桃金娘科_桃金娘根_桃金娘科植物_桃金娘種植](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中草藥名:桃金娘
別名:山菍
生長環(huán)境:本品為小灌木,,生于荒山,、山坡,、陽光充足的地方,抗旱力強,,土層淺箔的地方也能生長,。
分布:我國的南部、廣州附近各縣,。
入藥部分:根,、莖。
自采地點:山崗,。 采集期:全年產(chǎn),。
性味:性平、味淡,。
功能:安胎補腎,、烏發(fā)、明目,。
主治、用量和用發(fā):①腳軟痛,。干用1兩至2兩,,煲雞腳食;②保產(chǎn)安胎,。干用1至2兩,,煲雞蛋服。③苦傷,。服量同上,,加瘦肉2兩煎服。
驗方:(治腳軟無力酸痛方)崗菍根1兩,,豆豉姜1兩,,走馬箭1兩,千斤拔1兩,,清水五碗,,煎成一碗服。
(方解)本方崗菍補氣血,、益肝腎,,豆豉羌、走馬箭,、千斤拔怯風(fēng)濕而壯筋強骨,,用于肝腎兩虛而致的痺癥患者,有怯邪補正之效
(方歌)腳軟山酸痛步履難,,豆豉姜與崗菍根,。千斤拔出走馬箭,益肝強腎力更生。
附錄:(子)治婦人血山崩:用于崗菍子1兩,,炒透,,煎茶飲。
參考資料:《廣東中醫(yī)驗方交流索編》治流鼻血及山崩,,崗菍葉或崗菍子(適量),,流鼻血用豬碧煎服。若血山崩,,用豬小肚煮食,。
|
芫花(又名:野丁香花)(瑞香科灌木)
xiaobai 發(fā)表于 2012-03-08 08:28:00
![中藥大全:芫花](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中藥概述】 芫花(又名:野丁香花)為瑞香科灌木植物芫花的花蕾。辛,、苦,,溫;有毒,。歸肺,、腎、大腸經(jīng),。 1.瀉水逐飲:用于胸脅水飲停蓄,,喘咳脹滿,痛引胸脅,,心下痞硬,,及腹水腫脹二便不利等。常與大戟,,甘遂配合應(yīng)用,。 2.祛痰止咳:用于咳嗽痰喘之證,以單味芫花水煎服,,入白糖食之,。 3.殺蟲療瘡:外用治疥癬禿瘡、凍瘡等,??膳湄i油拌和,外涂治頭癬,。 【藥效鑒別】 本品與大戟,、甘遂相類似,更善瀉身半以上部位的水飲,。芫花本利水,,非醋不能通。 【藥理作用】 芫花素能刺激腸壁,,引起劇烈的水瀉和腹痛,。 【化學(xué)成分】 含黃酮甙,,甙原為芫花素;亦含羥基芫花素,、芹菜素,、谷固醇、苯甲酸及刺激性油狀物,。 【用量用法】 0.5——3g,,入湯散劑。外用適量,。醋制以減輕其毒性,。 【使用注意】 本品反甘草(藻戟芫遂俱戰(zhàn)草)。
|
甘遂(又名:重澤)(大戟科草本)
xiaobai 發(fā)表于 2012-03-07 08:10:00
![中藥大全:甘遂](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中藥概述】 甘遂(又名:重澤)為大戟科草本植物甘遂的塊根,??唷⒏?,寒,;有毒。歸肺,、腎,、大腸經(jīng)。 1.瀉水逐飲:用于胸腹積水或痰飲停聚,,而見胸脅引痛、氣逆喘咳,、心下痞硬,、水腫腹脹等,如<二氣湯>(傷寒論<十棗湯>,、<大陷胸湯>),。 2.用于痰迷癲癇,能祛除痰涎,,單用或入劑煎服,。如(三因方<控涎丹>)。 3.外用,,治濕熱腫毒,。 【藥效鑒別】 甘遂善瀉腹水,瀉水之力最強,。 【臨證應(yīng)用】 用于肝硬化,、血吸蟲病引起之腹水及腎性水腫,應(yīng)慎重,。 【藥理作用】 能刺激腸管,,增加腸蠕動,,產(chǎn)生瀉下作用。 【化學(xué)成分】 含三萜類化合物,,其中主要為大戟酮,、甘遂醇、大戟二烯醇,、大戟腦等,。 【用量用法】 0.5——1g,研末服,,或入丸劑,。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 本品反甘草(藻戟芫遂俱戰(zhàn)草),。服后能刺激腎臟,,有時可出現(xiàn)腰痛尿血。非體壯邪實者不宜用,。
|
大戟(又名:將軍草)(大戟科/茜草科)
xiaobai 發(fā)表于 2012-03-06 08:48:00
![中藥大全:大戟](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中藥概述】 大戟(又名:大戟)為大戟科植物京大戟的根或茜草科植物紅大戟的塊根,。苦,、辛,,寒;有毒,。歸肺,、腎、大腸經(jīng),。 1.瀉水逐水:用于胸腹積水和水腫脹滿或痰飲停蓄胸膈的咳喘實證,,如<控涎丸>、(活法機要<大戟散>),。 2.消腫散結(jié):用于癰腫瘡毒,,瘰疬痰核等,以用紅牙大戟為好,,如(百一選方<紫金錠>),。 【藥效鑒別】 大戟善瀉肢體水腫、并治水飲,、喘滿,,瘡瘍。紅芽大戟毒性較小,,商品中多以紅商品中多以紅商品中多以紅商品中多以紅芽大戟為正品芽大戟為正品芽大戟為正品芽大戟為正品,。 【臨證應(yīng)用】 急慢性腎炎水腫,京大戟100g,,食鹽10g為末,,每服2~3g,。肝硬化腹水。京大戟研末,,培黃裝入膠囊,,每服10~15粒,3~7天服一次,;治水氣腫脹,,大戟30g,廣木香15g,,為末,,五更酒服4g,取下碧水,,后以粥補之,。忌咸物。 【藥理作用】 紅大戟,,1.有明顯的瀉下作用,。2.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綠膿桿菌有較強有抑制作用;京大戟,,有瀉下作用,。 【化學(xué)成分】 京大戟含大戟甙是多種三萜醇的復(fù)合體,有類似巴豆油和斑蝥素的刺激作用,;紅大戟含游離醌類及結(jié)合性蒽醌類,。 【用量用法】 1——3g,水煎服,,或入丸散劑,。 【使用注意】 本品的有效成分為不溶于水的橡膠樣物質(zhì),故作丸散服用,。本品反甘草(藻戟芫遂俱戰(zhàn)草)。 本品對皮膚有較強的刺激作用,,直接接觸皮膚時可引起皮膚炎癥,,接觸眼睛可引起結(jié)膜炎。 【注】 京大戟呈不規(guī)則長圓形,,有分枝,,根頭有莖殘基或芽痕。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有溝紋及橫向皮孔,。質(zhì)堅硬不易折斷。斷面棕黃色,,纖維性,。主產(chǎn)于江蘇等地,。 紅大戟呈長圓錐形或紡錘形,多不分枝,。頂端可見莖痕,。表面棕紅色或灰棕色,有扭曲的縱皺紋,。質(zhì)堅實而易折斷,。斷面皮部紅棕色,木質(zhì)部棕黃色,,以水濕潤顯粘性,。主產(chǎn)于福建、廣西,、廣東,、云南等地。
此外尚有草大戟(為豆科植物美麗胡枝子的根皮)呈細(xì)長單簡狀外表面暗棕色或棕褐色,,栓皮常呈破裂狀,,易脫落,露出紅棕色皮層,;內(nèi)表面暗棕色,。質(zhì)柔韌,纖維性極強,,不易折斷,。
|
巴豆(又名:巴菽)(大戟科喬木)
xiaobai 發(fā)表于 2012-03-05 08:24:00
![中藥大全:巴豆](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中藥概述】 巴豆(又名:巴菽)為大戟科喬木植物巴豆的成熟果實。辛,、苦,,熱;有大毒,。歸胃,、大腸、肺經(jīng),。 1.瀉下寒積:用于寒積便秘,,乳食停滯,腹?jié)M脹痛等,,如(金匱要略<三物備急丸>),、(傷寒論<白散>)。 2.逐水退腫:用于腹水膨脹,,二便不利,,有消腫之功??膳c杏仁等同用,。 3.祛痰利咽:用于痰壅咽喉,,氣急喘促等。以巴豆與白礬同炒,,候礬枯,,去巴豆不用,研礬為細(xì)末,,水調(diào)服,,或干末吹入喉中。 4.蝕瘡祛腐:用于瘡瘍疔毒等,,外用,,常與乳香,沒藥等同用,。 【藥效鑒別】 巴豆能消水腫腹水,;蕩滌胃腸,可除寒積便秘,,有勇猛直前之勢,,斬關(guān)奪門之雄。且卻痰可治喉痹痰壅,,蝕瘡又為瘡瘍之要藥,。 【藥理作用】 巴豆油對口腔、胃腸等粘膜及皮膚有強烈的刺激作用,,能產(chǎn)生口腔,、咽及胃部灼熱感,并有催吐作用,。 【化學(xué)成分】 含巴豆油,,其中巴豆酸的甘油脂為其特異性成分。油中尚含巴豆樹脂與甲酸,、丁酸及巴豆酸結(jié)合而成的脂,。 【用量用法】 0.1——0.3g,入丸散或裝入膠囊服,。外用適量,,敷于患處。 【使用注意】 不宜飲開水等物,,以免加劇瀉下。瀉下不止者,,可用黃連,、黃柏煎湯冷服,或食冷綠豆粥可止瀉,。本品畏牽牛子(巴豆性烈最為上,,偏與牽牛不順情),。 【附】 巴豆霜巴豆霜巴豆霜巴豆霜(為巴豆仁經(jīng)壓榨,用多層吸油紙包裹,,加熱微烤而成巴豆霜),。辛、熱,;有大毒,。歸胃、大腸經(jīng),。峻下積滯,、逐水消腫(下腹水腫證)、豁痰利咽(吹喉治喉痹證),。如(局方<水浸丹>巴豆霜合黃丹,,以黃蠟作汁為丸)用于伏暑傷冷、冷熱不調(diào),、霍亂吐利,、口干煩渴等。
|
亞麻子(又名:壁虱胡麻)(亞麻科草本)
xiaobai 發(fā)表于 2012-03-04 09:22:00
![中藥大全:亞麻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中藥概述】 亞麻子(又名:壁虱胡麻)為亞麻科草本植物亞麻的成熟種子,。甘,、平。歸肝,、胃經(jīng),。 1.潤腸通便:用于大便干燥或便秘等癥,有通潤腸道的功能,??膳湮闈櫮c通便藥同用。 2.祛風(fēng)止癢:用于皮膚癢疹,,麻風(fēng)及脫發(fā)等癥,,可單用。 【化學(xué)成分】 含脂肪油,、蛋白質(zhì),、粘液質(zhì)、鞣質(zhì),、糖,、有機酸、脂肪酸,、亞麻子苦甙,、香葉醇等。 【用量用法】 6——12g,打碎入煎劑,。
|
松子仁(又名:海松子)(松科喬木)
xiaobai 發(fā)表于 2012-03-03 08:16:00
![中藥大全:松子仁](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中藥概述】 松子仁(又名:海松子)為松科喬木植物馬尾松,、紅松等的成熟種子。甘,、溫,。歸肺、大腸,、肝經(jīng),。 1.潤肺止咳:用于肺燥咳嗽等癥,可配伍潤肺止咳藥等同用,。 2.潤腸通便:用于腸燥便秘等癥,,有潤腸通便的功效??蓡斡?,或入劑服用。 【臨證應(yīng)用】 便秘(柏子仁,,松子仁,,火麻仁為末,飯后蜂蜜水送服),。 【營養(yǎng)成分】 松子主含脂肪油(油酸酯,、亞油酸酯)74%,蛋白質(zhì),,揮發(fā)油,,鈣、磷,、鐵等,。 【用量用法】 5——12g,打碎入煎劑,,或入丸劑,。 【使用注意】 便溏精滑,有濕痰者不宜,。
|
瓜蔞仁(又名:括蔞仁)(葫蘆科藤本)
xiaobai 發(fā)表于 2012-03-02 08:35:00
![中藥大全:瓜蔞仁](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中藥概述】 瓜蔞仁(又名括蔞仁)為葫蘆科藤本植物括蔞的成熟種子,。甘、寒,。歸肺,、大腸經(jīng)。 1.潤腸通便:用于燥結(jié)便秘等,。常與火麻仁,,郁李仁等配伍同用,。水煎服。 2.清肺化痰:用于燥痰咳嗽,,癰腫等,可與貝母,,天花粉,,茯苓等藥同用。 【藥效鑒別】 瓜蔞仁偏于潤燥化痰,,潤腸通便,。 【化學(xué)成分】 含脂肪油、皂甙,、蛋白質(zhì)等,。 【用量用法】 5——10g,打碎入煎劑,?;蛉雱?/p>
|
火麻仁(又名:地蜈蚣)(??撇荼?
xiaobai 發(fā)表于 2012-03-01 08:11:00
![中藥大全:火麻仁](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中藥概述】 火麻仁為??撇荼局参锎舐榈某墒旃麑崱8?、平,。歸脾、胃,、大腸經(jīng),。 1.用于腸胃燥熱,大便秘結(jié),,兼有養(yǎng)陰作用,,臨床上常用于體質(zhì)較弱、老年及產(chǎn)婦,、津血枯少的腸燥便秘,,如(傷寒論<麻子仁丸>)。 2.用于血虛津虧,,大便干燥困難,,如<潤腸丸>。 【藥效鑒別】 火麻仁必需搗碎煎服,,才能發(fā)揮藥效,。本品作用緩和,為潤下良藥,。對氣血兩虧之心悸,,脈結(jié)代證亦適用,,如炙甘草湯中之火麻仁,系取其滋補之功,。 【藥理作用】 火麻仁煎劑有明顯的降壓作用,,可使血壓降低,且無不良反應(yīng),。 【化學(xué)成分】 含脂肪油約30%,、蛋白質(zhì)、維生素B1,、B2,、卵磷脂、甾醇,、膽堿,、葡萄糖醛酸、蕈毒素等,。 【用量用法】 10——30g,,打碎入煎?;蛉胪?、散劑。 【使用注意】 本品食入量大(100克~200克),,可引起中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