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丘周游列國正當吳楚,、吳越爭斗激烈的時候,,中原的諸侯國內(nèi)部也在發(fā)生劇烈的變化。公元前年,,魯國的國君魯昭公被大夫季孫意如驅逐,。季孫意如另立昭公庶出的兒子宋為國君。這就是魯定公,。從此,,魯定公就只成了魯國的一個象征性的國君,魯國的權力就分別到了三家大夫的手中,。 這就是季孫氏,、孟孫氏、叔孫氏,。但是,,這三家大夫在各自為政的過程中,慢慢地又被自己的家臣竊取了實權,。其中,,以季孫氏家的問題最為嚴重。這時季孫意如已死,,他的兒子季孫斯繼承了權力,,并任魯國的相國。季孫斯的家臣陽虎,乘機攫取了季孫氏的實權,,并且企圖滅掉季孫,、孟孫、叔孫三族,,自己取而代之,。 公元前年,陽虎起兵叛亂,,季孫斯逃到了孟孫氏無忌的封地,。孟孫無忌有個老師叫孔丘,他早已料到了這次事變,,并且事先對孟孫無忌作了警告,。因此,孟孫氏預先調(diào)兵遣將,,將士兵偽裝成搞建筑的工匠,,埋伏在自己封地的四周,待陽虎趕來捉拿季孫斯時,,孟孫無忌的伏兵一擁而上,,將陽虎打敗了。 孟孫無忌的老師孔丘,,字仲尼,,魯國人。生于公元前年,。他的父親叔梁紇做過鄒邑(今山東鄒城東南)大夫,。但在孔丘幼年時父親就死了,因此家中生活很貧苦,。母親顏征在把他撫養(yǎng)成人,。他好學不倦,學問很深,,并且收了不少學生,、弟子。不久,,這些學生,、弟子遍及各諸侯國,孔丘也很快地就在諸侯國中出了名,??浊鹬鲝埜髦T侯在治理國家方面要用“德治”,要“舉賢才”,,同時還應該“正名”,,即國君、大夫、百姓,、父親,、兒子都應各守自己的本分,不得“僭(jiàn)越”,。在思想方面,,他提出了“仁”和“禮”的學說,“仁”的意思就是說做人要有道德觀念,,要愛人;“禮”就是要人重視內(nèi)心修養(yǎng),,并用它來約束自己。在教育上,,他提倡“有教無類”,,即不分人出身的門第高低,每個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他自己收教的學生,,就各種出身的人都有,實踐了他“有教無類”的觀點,。在學習方法上,,他主張“學而時習之”“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這些都成為以后人們在治學方面的寶貴經(jīng)驗和格言,。 當時一些諸侯國的國君想聘用孔丘,。但是,,他的一些觀點顯然觸犯了那些掌握著諸侯國大權的大夫們的利益。比如關于“正名”的觀點,,正打中了大夫們的奪權割據(jù),、篡奪諸侯權力的要害,他們怎么可能讓國君采用孔丘的政治主張呢? 孔丘周游列國,,沒有一個國家任用他,,只好又回到了魯國??浊鹞迨畾q那一年,,正碰上陽虎叛亂。 由于孔丘提醒孟孫無忌,,制止了陽虎的叛亂,,孟孫無忌向相國季孫斯推薦,孔丘當上了魯國的司空,。 公元前年的一天,,魯定公讓孔丘當相禮,陪定公一起去夾谷(今山東萊蕪)與齊景公會盟。由于孔丘的周密籌劃和臨危不懼的機警應對,,使齊國企圖借合盟的機會羞辱和綁架魯定公的陰謀徹底破產(chǎn),。 魯定公回國后,升孔丘為大司寇(主管司法的長官),,以表彰他在夾谷會盟時為魯國立下的功勞,。孔丘乘機施展了自己的抱負,,他一面協(xié)助魯定公平息了季孫斯的家臣公山不狃(niǔ)的叛亂,,一面幫助相國季孫斯治理魯國。三個月之后,,魯國的面貌就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 齊景公聽說魯國在孔丘的治理下正在起變化,就緊張起來了,。大夫黎彌給景公出了個主意:選一批漂亮的美女和樂工送給魯定公,,讓他縱情聲色,疏遠孔丘,。這一招果然靈驗,。從此,魯定公就日夜享樂,,不理朝政了,。 孔丘見魯定公實在沒出息,就帶領一些學生再次到各國游歷,。他先后從衛(wèi)國,、宋國、鄭國又到了陳國,。當他準備從陳國到蔡國去的時候,,楚昭王知道了,派人去請他,。陳,、蔡兩國的大夫怕孔丘被楚國重用后會對他們不利,就在路上派兵截住了孔丘,,將他圍困了三天三夜,。孔丘受了三天驚嚇,,餓了三天肚子,,到第四天上,楚國的救兵到了,,才脫離了困境,,到了楚國,。但楚昭王的大臣們也不能容納孔丘,他最后只好又輾轉回到了魯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