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鑄像
范蠡,,春秋時期楚國人,,在越國官至大夫,輔佐越王勾踐,,為越滅吳立下汗馬功勞,。
當(dāng)初,,勾踐不聽勸阻,進攻吳國,,結(jié)果反被吳兵圍困于會稽山,。勾踐以為必死無疑,范蠡在關(guān)鍵時刻讓勾踐賄賂吳王身邊的寵臣太宰嚭,,讓其為越說情,。這一著果然奏效,吳王退兵,,勾踐得以回到越國,。
返越后,勾踐立志報仇滅吳,,范蠡為其主要謀臣,告訴他發(fā)展經(jīng)濟,、富國強兵的辦法,。經(jīng)過十年的臥薪嘗膽,越國終于強盛起來,,勾踐帶兵一舉滅掉吳國,,吳王夫差被迫自殺。越國北上中原,,與諸侯會盟,,一時成為霸主。
勾踐霸業(yè)已成,,范蠡了解國君成霸業(yè)后疑忌功臣的本性,,于是辭官而去。他利用越地江河湖沼之利,,從事貨物販運,。由于他精通經(jīng)商的訣竅,十年之后三致千金,,成為巨富,,并屢將財物分與親朋故舊。范蠡經(jīng)商后又名“陶朱公”,,以至后來“陶朱公”成為富商的代稱,。
范蠡離去后,勾踐很是想念,,他命技藝高超的工匠用黃金鑄范蠡像,,命群臣朝拜,并把鑄像置于他自己座旁,,常與其談?wù)摮?。而且將會稽周圍三百里作為范蠡的封地,,立誓不得侵犯。范蠡作為人臣,,得到國君極高的禮遇和尊重,。
后來,“黃金鑄像”這一典故,,用來形容功業(yè)顯赫,,受人尊崇。(高潔)
《國語·越語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