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涼鞋(Gold Sandal)(約公元前30 至公元后30)鞋永遠都是權(quán)力的象征,,在古代亦然——就像這一雙來自羅馬治下的埃及、精致的鍍金莎草拖鞋向我們所昭示那樣,。這雙鞋通體用金樹葉裝飾,,是一件稀有的精致工藝品——但這雙鞋幾乎沒有考慮到普通人的實際腳型。長期以來,,出于各種理由,,我們都有用鞋來束縛雙腳的傳統(tǒng),而這雙鞋正是這個傳統(tǒng)的開始,。鞋子經(jīng)常能讓穿它們的人感到異常疼痛,。 (圖片來源: 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金莫哈利鞋(Mojari)(1790年-1820年) 這雙華麗的男士莫哈利鞋(一種拖鞋),很可能來自印度海德拉巴(Hyderabad),。與它相比,,古埃及的鍍金涼鞋就顯得很普通。鞋子上部的皮革部分全用金色刺繡裝飾,,鞋口則用金子和珍貴的寶石裝飾,,有鉆石、綠寶石和紅寶石,。從這雙鞋的貴重程度推測,,它應(yīng)該曾屬于海德拉巴君主。無論誰是它曾經(jīng)的主人,,這個人一定是想通過這雙鞋來向世人顯示他無限的財富與權(quán)力,。 真像神燈(圖片來源: 加拿大多倫多巴塔鞋博物館)紅色芭蕾舞鞋(1948年) 鞋除了作為權(quán)力象征之外,,同樣也能成為幻想的標志。自古以來,,它們都在民間音樂和童話中扮演重要角色:比如,,當灰姑娘穿上水晶鞋,她就從女傭變成了公主,。有一個版本的灰姑娘甚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紀,,故事涉及當時的埃及統(tǒng)治者,一個希臘女奴隸和一個“穿鞋測試”(slipper test),。這雙紅色的芭蕾鞋,,用綢緞和皮革做成,是為莫伊拉?希勒(Moira Shearer)出演邁克爾,。鮑威爾(Michael Powell)和艾默力,。皮斯伯格(Emeric Pressburger)1948年的電影《紅菱艷》(The Red Shoes)時所制作,該片基于安徒生的童話故事改拍,。 (圖片來源: 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波蘭那(Poulaine) (1375-1400) 中世紀歐洲的時尚達人不喜歡穿高跟鞋,,他們更癡迷于細長型的、帶尖尖鞋頭的波蘭那鞋,。圖中的這雙是用皮革制作的,,應(yīng)該是中產(chǎn)階級穿的。朝臣們通常穿都用天鵝絨或綢緞制成的,、不太實用的波蘭那鞋,。這種鞋在我們看來像是現(xiàn)代尖頭鞋的鼻祖。對這種鞋的狂熱,,在14世紀晚期席卷了整個歐洲,。當時這種鞋有多個名字,比如“克拉科夫”(來自Krakow)和“波蘭那”(“優(yōu)美”的法語發(fā)音),。鞋的尖頭部分用苔蘚填充以保持造型,。為了便于行走,人們會將鞋尖向上彎曲,。但是,,應(yīng)該幾乎沒人認為波蘭那穿著舒服:中世紀的人一定抱怨過拇囊炎和錘狀腳趾。 (圖片來源:倫敦博物館)土耳其木屐(19世紀) 從16世紀開始,,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男人女人去浴室,或是去公共澡堂的時候,,都會穿浴室木屐,。每天去浴室曾經(jīng)是生活的一部分,并且木屐一開始有一個很實際的作用:幫洗澡的人遠離骯臟、濕滑,、滾熱的地面,。漸漸地,實用性在時尚的圣壇前消失掉了,。這一雙19世紀埃及的木屐就是最好的證明,,它具有難以置信的高跟。這雙鞋高28.5厘米(11.22吋),,鑲嵌了大量的貝殼和金屬制品,,使得它成為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鞋展上最高的一雙鞋。 (圖片來源: 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超高跟吉列鞋(1993年) 盡管奧斯曼土耳其木屐告訴我們利用鞋子增高并不是什么新鮮事,,但有一雙高跟鞋卻最為臭名昭著:就是有著21厘米高跟的,,由英國時裝設(shè)計師薇薇安。韋斯特伍德設(shè)計的皮革加絲綢藍色仿鱷魚皮超高跟吉列鞋,。1993年,,超模娜奧米。坎貝爾在巴黎時裝周上穿著這雙鞋走在韋斯特伍德的T臺上,。由于鞋實在太高了,,讓坎貝爾摔了一跤。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其中一只鞋突然翻了個兒,使得坎貝爾跌倒在T臺上,。這是時尚界的一個標志性時刻,,同時也是對那些為了追求外表的時尚而穿超高跟鞋的女性的一個警醒。 (圖片來源: 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布洛克牛皮鞋(1989年) 欲望都市的電視迷都知道,,馬諾洛,。博拉尼克(Manolo Blahnik)的高級時裝女鞋無比之昂貴。男士手工鞋也是如此:即便是簡簡單單的一雙定制牛皮鞋也能高達3000英鎊,。這雙布洛克鞋是由英國傳統(tǒng)的襯衫和皮鞋制造商New & Lingwood制作的,,用的是1786年的俄羅斯小牛皮革,它來自當年在英國康沃爾(Cornwall)海岸附近的普利茅斯海灣沉沒的瑞典商船,。盡管這皮革已經(jīng)有上百年的歷史,,但一直用油布包裹著,所以依然可以用,。制作一雙如此奢侈的鞋,,要經(jīng)過200多道特殊工序,工藝非常復(fù)雜,。 (圖片來源: 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貂皮短筒靴(1943年) 有時候,,不得已而為之的做法卻能呈現(xiàn)奢華時尚的效果。這些短統(tǒng)靴是二戰(zhàn)時期一位富人的,,她把自己的一條水貂皮圍巾和兩件大衣交給倫敦肯辛頓(Kensington)的一個鞋匠,,并讓他用這些東西做一雙鞋,。這雙鞋在物資需限量供應(yīng)的戰(zhàn)時顯得格外引人注目。“這雙鞋過于奪目,、也過于奢華”,,這次鞋展的策展人海倫。博森(Helen Persson)如是說,,“但我認為這個故事最為精彩:這說明人們認為即使是在戰(zhàn)爭時期,,擁有一些嶄新而美麗的東西也非常重要。所以她才會用她的衣服換一雙鞋子,。如果我可以從這次展覽上拿走任何一雙鞋,,我一定會拿走這雙。” (圖片來源: 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一雙日式木屐(1880年至1900年) 鞋是引誘和欲望的必備武器,。如馬奈那副引起巨大爭議的油畫《奧利匹亞》中的那個妓女,,全身赤裸,只剩脖子上的一條黑絲帶和左腳上的一只高跟拖鞋(另一只早已經(jīng)挑逗性的脫掉了),。在封建日本,,高級妓女被稱為“oiran”,穿的則是傳統(tǒng)的木屐。像這雙炫目的,、天鵝絨紅漆木屐,,有20厘米(7.9吋)高,有點像土耳其木屐,、人字拖和恨天高的合體,。當妓女穿上這種鞋,就必須保持遲緩,、徐行的步態(tài),,交替的步子劃出一個半圓——這樣男子就能細細端詳她們的美麗。 (圖片來源: 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伊梅爾達,。馬科斯(Imelda Marcos)的貝爾特拉米(Beltrami)涼鞋(1987年至1992年) 只要是有關(guān)鞋類的展覽,,一定會提到伊梅爾達。馬科斯,。她是前菲律賓總統(tǒng)費迪南德,。馬科斯(Ferdinand Marcos)的遺孀,同時也是一位對鞋情有獨鐘,、臭名昭著的購物狂,。她生于1929年,她一生中收藏了約3000雙鞋子,,包括這雙由意大利設(shè)計師貝爾特拉米制作的細高跟拖鞋,,用了黑色刺繡和萊茵石作裝飾。馬科斯夫人會在她每一雙涼鞋的鞋面簽上自己的名字,這些鞋子現(xiàn)存于多倫多的巴塔鞋博物館(Bata Shoe Museum)?,F(xiàn)在,,“馬科斯(夫人)”代表的是很多人對鞋的癡迷情感,包括一些狂熱的鞋類收藏者,,所得之鞋并不用來穿,,而是用來欣賞和贊嘆。 (圖片來源: 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摘自英廣英倫網(wǎng),,撰稿: 阿拉斯戴爾,。蘇珂,責編:友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