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素有“文史之鄉(xiāng)”美譽的陜西省韓城縣徐村,居住著許多姓同或姓馮的大家,。兩千年來他們遵奉“馮同一家”,,“馮同不分”,“馮同不婚”遺訓,。每逢清明時節(jié),,他們便懷著虔誠敬佩之情,成群結(jié)隊地來到“漢太史遺祠”,,為先祖司馬遷祭祀掃墓,。這是為什么呢?這得從兩千余年以前的“李陵事件”說起。 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夏天,,漢武帝派自己寵妃李夫人的哥哥,、二師將軍李廣利領(lǐng)兵討伐匈奴,另派李廣的孫子,、別將李陵隨從李廣利押運輜重,。李陵帶領(lǐng)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軍深入?;?,與單于遭遇。匈奴以八萬騎兵圍攻李陵,。經(jīng)過八晝夜的戰(zhàn)斗,,李陵斬殺了一萬多匈奴,但由于他得不到主力部隊的后援,,結(jié)果彈盡糧絕,,不幸被俘,然后投降,,正全身心地撰寫史記的司馬遷為其說情,,因此遇上了飛來橫禍而被判宮刑(又稱“腐刑”)。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李陵事件”,。事后,,我們再想想,其實除了伴君如伴虎的名言再次得到驗證外,,我們還應該可以感受到作為知識分子的天真,。因為在此之前,漢武帝才盛贊李陵忠誠,,但是一轉(zhuǎn)身,,一場戰(zhàn)役就將他的忠君推向了敵方陣營,皇帝的老臉往哪擱,?司馬遷本著義字當先的原則去觸龍鱗,,哎,下場怎么會好,? 當然說回來,,此刑摧殘人體,又極大地侮辱人格,,作為知識分子的司馬遷無法直視自己的后半生,。悲痛欲絕甚至想到了自殺,。面對最殘酷的刑罰,,司馬遷痛苦到了極點,但他此時沒有怨恨,也沒有害怕,。他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把史記寫完,,“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所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fā)背沾衣也?!睘榱送瓿上雀傅倪z愿,,為后人留下一部信史,他忍辱負重地活了下來,,在困厄潦倒之中發(fā)憤著書,,終于完成了不朽的史學巨著《史記》。因《史記》對史實據(jù)實實錄,,在稱贊漢武帝功德的同時,,也斥責了漢武帝“內(nèi)多欲而外施仁義”,漢武帝對此勃然大怒,,將《史記》手稿付之一炬,。 司馬遷育有二子一女:長子司馬臨,字與仲,;次子司馬觀,,字何求;女兒司馬英,。據(jù)傳說,,悲痛中的司馬遷夫人(妻子柳倩娘、侍姬隨清娛)為了保住《史記》副稿,,免遭滿門抄斬之禍,,便讓兩個兒子身藏《史記》副稿,逃回故鄉(xiāng)韓城,。司馬遷族人怕株連九族,,連夜由族長司馬厚召集主事人共同商議,決定改姓和遷居,。長門在“馬”字旁加兩點,,改姓“馮”;次門在“司”字旁加一豎,,改姓“同”,,逃往荒無人煙的巍山老牛坡下,,定村名為“續(xù)村”,表示“高門之續(xù)”,;后又擔心被官家識破,,取同音字為“徐村”?!靶臁?、“續(xù)”同音,又有“余村雙人”(或說僅余二人)寓意,,暗指司馬遷有兩子,,即長子司馬臨,次子司馬觀,,以表明司馬氏家族后繼有人,。司馬遷父子都是西漢太史官,后裔逃匿“徐村”后,,為祭祀祖宗司馬遷,,合族興建了“漢太史遺祠”。從此,,司馬遷的后代便分別姓“馮”和“同”了,。(文我愛咖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