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故事:三家分晉春秋時期,,晉國大夫智宣子打算讓他的兒子智瑤繼承他的位置。族人智果堅決不贊同,,他說:“你的另一個兒子智宵比他強,。雖然智瑤有五個優(yōu)點:他儀表堂堂,身材高大,;他精通弓箭,,擅長駕車;他技藝出眾,,才華超人,;他能言善辯,文詞優(yōu)美,;他堅決果斷,,剛毅勇敢。 “但智瑤有一個很大的不足,,那就是不講仁義,,剛愎自用,傲慢無禮,。倚仗自己有五個優(yōu)勢,,就盛氣凌人,不講仁義,,誰能忍受得了他呢,?如果立智瑤為智家的繼承人,智家一定會滅亡的,。” 但是,智宣子沒有采納智果的意見,。為了躲避智家的禍亂,,精明的智果就通過太史官作證,把自己家從整個智氏家族里分出來,,另外立為輔氏家族,。 大夫趙簡子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伯魯,小兒子叫無恤,。趙簡子想立繼承人,,卻不知怎么選擇。于是他把訓誡的話寫在兩塊竹簡上,,分別交給兩個兒子,,讓他們認真記住上面的話。 三年之后,,趙簡子叫來兩個兒子,,讓他們說出竹簡上的話。伯魯支支吾吾說不上來,,讓他拿竹簡出來,,已經(jīng)找不到了。再問無恤,,無恤背得滾瓜爛熟,,對答如流。向他要竹簡,,竹簡就在他的袖子里,。趙簡子就認為無恤賢能,于是把他立為趙家的繼承人,。 趙簡子派尹鐸治理晉陽,,臨走前尹鐸向他請示說:“我這次去是要像剝繭一樣搜刮民脂民膏呢?還是要讓百姓一天天幸福安康起來呢,?”趙簡子說:“當然是要讓百姓幸福安康,。”尹鐸到了晉陽后,減免賦稅,,讓百姓生活富足,。 趙簡子聽說后,就對無恤說:“如果晉國發(fā)生禍亂,,你不要嫌尹鐸地位低下,,也不要怕晉陽路途遙遠,一定要去那兒投靠他,。” 智宣子死后,,智瑤繼承了他的位置,就是智襄子,。智襄子獨攬大權,,暴虐無道。他和大夫韓康子,、魏桓子在藍臺喝酒,,在宴席上戲弄韓康子,,還侮辱他的家臣段規(guī)。智襄子的家臣勸說主公,,讓他以禮待人,,以免招來災禍,智襄子不理睬,。 智襄子還平白無故向韓,、魏兩家索要土地。韓康子和魏桓子因為實力不夠,,只好忍住怒氣,,給智襄子土地,但都準備以后找機會報仇,。 趙簡子去世后,,無恤繼承家業(yè),就是趙襄子,。智襄子又向趙襄子索要蔡和皋狼兩處土地,,趙襄子沒有答應。智襄子勃然大怒,,帶著韓,、魏兩家的軍隊攻打趙家。 趙襄子害怕了,,準備出逃,,就問:“我去哪兒好呢?”隨從建議去他大兒子的城堡,,趙襄子認為那里的百姓剛剛花了大力氣把城墻修好,,現(xiàn)在又要冒著生命危險守城,肯定不會同心協(xié)力的,。隨從又建議去邯鄲城的倉庫,,那里儲存的糧食最為充足。趙襄子認為糧食是從百姓那里搜刮來的,,現(xiàn)在又讓他們打仗送死,,也不會有人與他同心協(xié)力的。 最后,,他們決定逃往晉陽,。因為尹鐸寬厚愛民,百姓愿意同心協(xié)力抗敵,。智襄子統(tǒng)帥三家聯(lián)軍包圍了晉陽,,并挖開汾水,引水淹沒城墻。晉陽城里到處是水,,但是城里的百姓始終萬眾一心,沒有人投降,。 智襄子乘坐戰(zhàn)車巡查水勢,,魏桓子駕車,韓康子在旁邊保護,。智襄子得意地說“我現(xiàn)在才知道,,原來水也可以讓別人的國家滅亡。” 魏桓子聽了,,用胳膊肘偷偷捅了一下韓康子,,韓康子也輕輕踩了一下魏桓子的腳。兩個人暗中使眼色,,心里都明白智襄子也可以用汾水淹魏的安邑城,,用絳水淹韓的平陽城了。 智襄子的謀士締疵提醒他說:“韓,、魏兩家一定會謀反,,您要小心啊。” 智襄子問:“你根據(jù)什么判斷的,?” 締疵說:“根據(jù)發(fā)生的事情就可以判斷,。三家聯(lián)軍攻打趙家,趙家滅亡后,,災禍一定會波及韓,、魏。而且之前約好三家平分趙家的土地,,現(xiàn)在眼看要達到目標了,,趙家快要滅亡了,韓康子和魏桓子眼看就能分到土地,,卻一點兒也沒有顯露出高興的樣子,,反而愁眉苦臉的,這不就是要謀反嗎,?” 第二天,,智襄子把締疵的話轉告給韓康子和魏桓子,他們趕緊解釋說:“締疵這人專講別人壞話,,其實是想幫趙家脫困好讓您懷疑我們的忠誠,,來動搖您攻打趙家的決心。況且,,誰會不愿意馬上分到趙家的土地,,反而要去做些會帶來危險而且不可能成功的事呢?” 兩人離開后,,締疵走進來說:“主公為什么把臣子的話告訴他們兩個,?”智襄子說:“你是怎么知道的,?” 締疵回答:“我看到他們出去時,仔細地端詳我,,而且腳步匆匆,,就知道他們的心意了。” 智襄子最終還是沒有聽從締疵的勸告,。締疵為了避禍,,就向智襄子請求出使齊國。 趙襄子派宰臣張孟談偷偷出城,,去見韓康子和魏桓子,。勸他們不要幫助智襄子,以免唇亡齒寒,。 于是韓康子,、魏桓子就暗中與張孟談約定合作,決定共同對抗智襄子,。 按照約定,,趙襄子派人用水沖擊智襄子的軍隊,智襄子的軍隊忙于救水,,亂作一團,,韓、魏兩家乘機從側翼進攻,,趙襄子也率領士兵沖擊智襄子的前軍,,一起打敗了智襄子的軍隊。 智襄子被殺,,智氏家族全部被誅滅,,只有智果因為已經(jīng)脫離了智氏,另外立了輔氏而得以保全,。 從此韓,、趙、魏三家共同管理晉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周王分封三家為諸侯,韓,、趙,、魏三國獨立,晉國滅亡,。 |
|
來自: nangongcunfu > 《博覽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