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水興波 文短意長--小小說結尾技巧賞析原文地址:尺水興波 文章作者:陳冠寶 來源:語文報教師版高中總第180期 小小說在情節(jié)構思上往往利用巧合,、故布疑陣、巧設誤會,、創(chuàng)設懸念等技巧進行大肆鋪陳,,在充分蓄勢之后再在結尾處抖包袱,以收到“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藝術效果,。小小說的結尾最見匠心,最忌直,、露,、白——反差越大越好,反差越大越有感染力,。這就是所謂的“尺水興波,,文短意長”。小小說的結尾常見方法大致有以下幾種。 一,、戛然而止,,含蓄雋永 譬如,談歌的小小說《畫家》(《微型小說選刊》2007年第3期)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叫張濤的畫家舉辦了一次個人畫展,。畫展上,,張濤對前來觀展的大漢和大胡子前倨后恭,反倒受到大胡子的戲弄,,倒是大漢路見不平,,從懷里掏出一疊錢,數(shù)一數(shù),,塞給張濤,,并取過張濤手中那幾張外幣,一張一張撕碎,,還一揚手摔在大胡子臉上,,摔完更是朝大胡子笑笑,轉身走了,。結尾處,,作者這樣寫道: 有圍觀者問:“那大漢是誰?” 有人答:“畫家,?!?/font> 文章以一問一答作結,顯得干脆利落,、簡潔有力,、余味無窮。它留下的“空白”給讀者以更大的想象余地,,使讀者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補充“空白”,,進行藝術再創(chuàng)造,真可謂言短而意長,。 二,、解除懸念,豐滿形象 王海椿的《窮鄉(xiāng)歲末》講的是一個窮鄉(xiāng)的鄉(xiāng)政府年終分豬肉的故事:鄉(xiāng)政府食堂用剩飯養(yǎng)了兩頭豬,,年終宰殺分給干部和職工,。鄉(xiāng)民政助理老顏要了一塊肥膘。他自己平時不吃肥肉,,但年年都要肥膘是為什么呢,?小小說給讀者留下了一個懸念。后來,,鄉(xiāng)黨委翟書記帶著“我”提著一份分到的豬肉到一個特困戶家慰問時,,發(fā)現(xiàn)民政助理老顏已先來一步。原來,老顏每年要的肥膘都送給了這個特困戶,。這樣,在結尾抖出包袱,,既解開了懸念,,又使一個看似無多大意義的小事頓生光彩,一時間就讓把人民疾苦放在心上的民政助理老顏的形象躍然紙上,,并使主題得到了深化,。 三、提煉哲理,,發(fā)人深省 許申高的小小說《想討一本書》寫的是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大款與女友第一次見面時遇到一個乞丐,。這個乞丐想向他討一本書,可他卻滿足不了這個乞丐的愿望,。當時,,他非常尷尬,幸好他的女友隨身帶了一本書為他解了圍,。之后不久,,這位大款讓“我”開車帶他到書店去買一些書裝點門面,沒想到取書時書店的服務員卻不愿意賣書給他了,。這讓他大吃一驚,。當他要求見書店的老板時,小說這樣寫道: “不必了,?!毙〗阈πΓ拔覀兘?jīng)理看過支票就知道您是誰了,。他要我一定轉告您:本書店沒有一本做擺設的廢書,。每一本書都是有靈魂的生命,最終總會歸屬于那些真正愛書的人,?!?/font> 小小說結尾借服務員之口對全篇故事作了哲理性的概括,使一件平常的小事具有了深刻的社會內(nèi)涵,,非常發(fā)人深省——物質財富的充裕并不等于精神生活的富有,,人們追求物質生活的同時還應追求崇高的精神生活。 四,、出人意料,,渲染氣氛 臺灣作家陳啟佑在他的小小說《永遠的蝴蝶》一文中講述了一個愛情悲劇故事:一對戀人在一個雨天要到馬路的對面寄一封信,因為只帶了一把傘,,女主人公便主動過馬路去寄信,,結果在馬路上因為車禍失去了年輕的生命。結尾處,作者這樣寫道: 而那封信是這樣寫的,,年輕的櫻子知不知道呢,? 媽:我打算在下個月和櫻子結婚。 作者以出人意料的結尾渲染了整個故事的悲劇氣氛,,更讓讀者無限傷感,。婚姻大事是男人一生中最難做出決定的事,,也是女人一生中最期盼的事,,可是女主人公卻在男主人公剛做出決定時就永遠離去了——甚至還不知道這個令她開心的決定。這樣結尾,,能使這個愛情悲劇更具有震撼力和藝術感染力,,讓人久久不能釋懷。 五,、畫龍點睛,,深化主旨 談歌的小小說《橋》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在一次山洪暴發(fā)中,一位即將退休的老漢面對擁擠在一座木橋前的人們用沙啞的聲音喊道:“橋窄,,排成一排,,不要擠。黨員排在后邊,!”后來,,老漢突然從隊伍中拖出一個小伙子,并罵道:“你他媽還是個黨員嗎,?你最后一個走,!”最終,隨著水位越來越高,,小伙子和老人一起被洪水吞沒了,。結尾處,作者這樣寫道: 一個老太太,,被人攙扶著,,來這里祭奠。她來祭奠兩個人——她丈夫和她兒子,。 小小說在敘述完主要故事后,,又補敘了老漢和小伙子的關系——這真是點睛之筆。通過這一點睛之筆,,不僅交代了兩人的父子關系,,還使老漢的形象頓時高大起來,——使一個公而忘私,、舍己為人的黨支部書記的光輝形象躍然紙上,。于是,,這樣結尾就不僅使小小說的主題不是僅僅停留在歌頌共產(chǎn)黨員先人后己這一層面上,而是上升到了人面對生與死的考驗時,,在親情面前如何進行心靈選擇的高度上,,這就深化了小小說的主旨。 的確,,“文似看山不喜平”,,小小說在極短的篇幅內(nèi)極盡跌宕起伏之能事,以匠心獨運的結尾賦予小小說無窮的張力,,給讀者留下綿綿不盡的回味,真可謂“尺水興波,,文短意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