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國家文物局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研究員,,他又是著名文物鑒賞家、收藏家,、書法家,、詩詞家、美術史家,、民俗學家,、漆器家、明式家具家,、中國古典音樂史家,,他還是放鴿家、斗蟲家,、馴鷹家,、養(yǎng)狗家、摔跤家,、火繪家,、烹飪家、美食家……他就是人稱“京城第一大玩家”的95歲的著名學者王世襄,。11月28日,,這位終其一生“玩物”、“研物”的一代大家盡興而去了,。 王世襄生前有一句名言:“一個人如連玩都玩不好,,還可能把工作干好嗎?,!”其實,,許多被人看作是玩的東西,在王世襄眼里都是艱苦的學問,。他曾說:“人生價值不在據(jù)有事物,,而在觀察賞析,有所發(fā)現(xiàn),,使之上升成為知識,,有助文化研究與發(fā)展?!彼艚o后人的是一種癡迷,、執(zhí)著、豁達,、灑脫,、充滿文化趣味的人生態(tài)度。 從小就是“玩主” 1914年5月25日,,王世襄出生于書香門第,。祖上是福州望族,自清代起,,王家高祖,、祖父均入朝為官。其父王繼曾1902年赴法國深造,,1909年擔任軍機大臣張之洞的秘書,,后任職外交部條約司,曾出任駐外使館公使和北洋政府國務院秘書長,。母親金章出身大家閨秀,,留英5年,善畫魚藻,,有《金魚百影圖卷》等佳作傳世,。優(yōu)裕的生活條件,、中西兼?zhèn)涞奈幕尘昂图彝キh(huán)境,從小對王世襄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小學至高中,,王世襄就讀于北京干面胡同美國教會學校,能講一口流利英語,。 1934年,,王世襄考入燕京大學。作為一個世家子弟,,王世襄在父母營造的寧靜而閑適的家庭氛圍里,,活得無憂無慮,快活自在,。京城的各類雜七雜八的傳統(tǒng)玩意兒,,他都玩得有板有眼。只是由于父命難違,,他才不得已開始了并不喜歡的醫(yī)預科學習,。 剛進大學時,王世襄尚未收心,,仍然沉醉于種葫蘆,、養(yǎng)鷹、養(yǎng)狗,、養(yǎng)鴿子,,邀請各類玩家雅聚。他常有驚人之舉,,比如臂上架著大鷹上學,、懷中揣著蟈蟈在課堂鳴叫。他的“玩家”派頭被同學視為荒誕不經,,教授們稱之精力旺盛,,是“不務正業(yè)”的“未知數(shù)”。 王世襄晚年在《北京鴿哨》一書自序中曾經自嘲道:“我自幼及壯,,從小學到大學,,始終是玩物喪志,業(yè)荒于嬉,。秋斗蟋蟀,,冬懷鳴蟲,擘鷹逐兔,,挈狗捉獾,,皆樂之不疲。而養(yǎng)鴿飛放,更是不受節(jié)令限制的常年癖好,?!?/p> 王世襄的人生轉折發(fā)生在1939年春,一直疼他,、愛他的慈母去世了,,這對王世襄是一個很大的打擊。他后來回憶說:“母親的去世,,使我醒悟,覺得自己愧對父母的關愛和期望,,于是,,我開始認真念書?!蓖跏老暹x擇了自幼受母親熏陶而頗感興趣的中國古代繪畫這一研究領域,,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確定了一個十分難寫的題目《中國畫論研究》,,前后歷時五載,,于1943年夏天,才最終完成這部洋洋灑灑共約70萬言的立志成才之作,,并獲得碩士學位,。 《中國畫論研究》完成后,王世襄的父親對他說:“你已經到了自謀生活的年齡,。北平淪陷,,自然不能再呆下去?!彼钏际鞈]后,,決定到西南大后方去,從那里開始自己的事業(yè),。 戰(zhàn)亂中追尋國寶 1943年,,王世襄穿過日軍封鎖線,繞道河南,、陜西,、四川,輾轉來到重慶,,這期間,,他與馬衡、梁思成,、林徽因,、傅斯年、朱啟鈐、羅哲文等社會名流相識共事,。在宜賓李莊的中國營造學社,,王世襄開始從實地調查和文獻考證兩方面來研究古代建筑。后來王世襄對明式家具和中國漆器長達半個世紀的搜集與研究,,正是從那時開始的,。 1945年8月,日軍投降,。經當時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和梁思成的推薦,,王世襄被派遣回北平清查戰(zhàn)亂損失的文物。當時,,許多日本和德國的文物販子與收藏家在中國收買文物,,伺機盜運出境。王世襄宴請了四五十位知名古玩商,,請他們提供線索,。他得知淪陷時期河南某地出土的青銅器多數(shù)被德國人楊寧史買去。王世襄不忍坐視國寶流落海外,,往返于北平,、天津之間明察暗訪。最后通過其父友人,,找到宋子文詳陳原委,,終于沒收了楊寧史的青銅器240件,其中包括價值連城的“宴樂漁獵攻戰(zhàn)銅壺”,、“商饕餮紋大鉞”等,。之后,王世襄又在天津接收了末代皇帝溥儀存在保險柜中的一批珍貴文物,,共20匣,,價值連城。 1946年底,,王世襄任中國駐日本代表團第四組專員,,東渡日本追索被掠國寶。一到東京,,王世襄了解到,,中央圖書館被掠到日本的這批善本書,大多是抗戰(zhàn)初期江浙,、兩廣一帶藏書世家的舊藏珍籍,,在準備運至香港再寄存美國國會圖書館的途中被日本海軍掠去。 追償工作并不順利,。根據(jù)聯(lián)合國關于賠償文物的條款與規(guī)定,,要求必須確實能“證明”是抗戰(zhàn)期間被日寇掠奪和盜竊的文物方能償還;對掠奪的文物要開列原有人、原在何處,、何時被掠奪,;如被日軍掠奪,則要說出番號……在當時惡劣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下,,有誰能留下文物損失的完整材料呢,?如此苛刻的條款,事實上是為追查償還中國文物設下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礙,。王世襄十分氣憤,,他一方面大聲疾呼,一方面竭盡所能向日本政府提出追尋中國文物的要求,。但是,,無數(shù)次努力均告失敗。一再碰壁后,,王世襄決定親自到美國設在日本的管理調查文物的機構去了解中國文物的線索,從調查文物的下落入手,,再提出償還的要求,。 1947年2月,王世襄經過多方努力,,克服重重困難,,終于把存放在東京上野公園內的中央圖書館的107箱善本書,用汽車運到橫濱碼頭,,再用輪船運回上海,,由鄭振鐸派員到碼頭交接,最終使這批經過戰(zhàn)火洗禮的國寶完璧歸趙,。 逆境中鉆研“偏門” 然而,,解放初期的“三反”運動中,王世襄卻因其追尋國寶的“特殊經歷”而招來禍殃,,被列為運動中要打的“大老虎”拘留審查,。雖然后來被證明清白,但仍被開除公職,。1957年又被劃為“右派”,。“文革”中,,已經55歲的王世襄被下放到湖北咸寧勞動,,他在那里牧牛、放鴨,、養(yǎng)豬,、種菜、栽水稻……什么活都干過。這時的王世襄,,除了鼻梁上那幅眼鏡還透著一絲文化人的痕跡,,從神態(tài)裝束上看,已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村野老夫,。 逆境并沒有使王世襄消沉和絕望,,他選擇了“堅守自珍”。他說:“我要做的事,,一定是對國家,、對文化有價值的,相信總有一天世人會認識真正的我,!”他每天起早貪黑,,鉆研“偏門”學問。經過幾年的潛心研究和艱辛勞動,,刻蠟紙,、油印、整理成冊,,完成了數(shù)十萬字的著述《畫學匯編》,、《清代匠作則例匯編》、《雕刻集影》等,。 王世襄認為他一生中做的最有意義的事情有兩件,。第一件事情是日本投降后為人民收回了幾千件國寶,這些國寶現(xiàn)在都藏在故宮博物院,。第二件事情是編寫了文物研究著作《髹飾錄解說》,。王世襄說:“《髹飾錄》是中國現(xiàn)存的唯一一本古代漆工專著。但全書文字簡略晦澀,,且類比失當,,極難解讀。過去此書唯一抄本遠在日本,,后經曾任北洋政府代總理的著名學者朱啟鈐先生刊刻印行,。他知道我有這方面的志趣,遂將此書交給我詮釋解說,?!睆纳鲜兰o50年代起,王世襄歷經30多年終于編撰完成,,于1983年正式出版,,1998年修訂再版。 1978年,,王世襄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一樣,,迎來了歷史性轉折,。歷盡滄桑的王世襄十分珍惜時間,每天都夜以繼日埋頭鉆研,,不斷有力作問世,。1985年9月,王世襄推出《明式家具珍賞》,,后來又出版《明式家具研究》,。其著作不僅量大,而且涵蓋領域廣泛,,諸如《中國古代音樂書目》,、《畫學匯編》、《清代匠作則例匯編·佛作·門神作》,、《竹刻藝術》,、《中國古代漆器》、《中國美術全集·竹木牙角器》,、《中國美術全集·漆器》,、《北京鴿哨》、《中國畫論研究》等等,,因此成為業(yè)界公認的詩詞家,、書法家、火繪家,、馴鷹家、烹飪家,、美食家,、美術史家、中國古典音樂史家,、文物鑒定家,、民俗學家…… 灑脫不羈的大玩家 與王世襄有著70年交情的羅哲文說:“王世襄并不是人們想象中提籠架鳥、悠哉游哉的八旗子弟,,而是把所玩之物當成一門學問來研究,,這是王世襄和其他普通玩家的最大區(qū)別?!蓖跏老宓倪^人之處在于,,他玩物且研物,無論是市井大俗的“雕蟲小技”,,還是深宅殿堂的“古玩珍品”,,他都能發(fā)現(xiàn)蘊藏其中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回聲。 談起諸多玩好,,王世襄如數(shù)家珍:“十來歲時我開始養(yǎng)鴿子,。接著養(yǎng)蛐蛐,,不僅買,還到郊區(qū)捉,。也愛聽冬日鳴蟲,,即野生或人工孵育的蟈蟈、油葫蘆等,。鳴蟲養(yǎng)在葫蘆內叫,,故對葫蘆又發(fā)生興趣。尤其是中國特有的范制葫蘆,,在幼嫩時內壁套有陰文花紋的模子,,長成后去掉模子,葫蘆造型和花紋文字,,悉如人意,。這是中國獨有的特種工藝,可謂巧奪天工,,我也曾試種過,。十六七歲學摔跤,拜清代善撲營的撲戶為師,。受他們的影響和傳授,,熬鷹獵兔,馴狗捉獾,,忝得‘玩家’之名,。” 好友郁風這樣形容王世襄:“他身穿黑布棉襖棉褲,,頭戴‘老頭樂’帽子,,腰間還系緊一條粗麻繩——那是為了懷里揣的裝小蟲兒的葫蘆不會掉下來?!笨梢娤X蟈和蛐蛐是他怎般的珍愛,。為了得到愛物,他餐風飲露在所不辭,;為了窮究玩物的底里,,他與平民百姓交朋友,虛心請教,,以求博洽多聞,。沉潛既久,他于諸般玩技無不精通,。隨“玩”而來的《說葫蘆》,、《蟋蟀譜集成》、《竹刻藝術》等40余部著作,,均為填補空白的開山之作,。畫家黃苗子曾評價王世襄是“玩物成家”,,書法家啟功則評價他為“研物立志”,王世襄卻謙虛地笑稱:“這些書是一堆不如一堆,?!?/p> 王世襄一生把養(yǎng)鴿、研鴿當作所有玩好之最,,從童年時就喜歡養(yǎng)鴿子,,每日每夜惦記的都是它們,非常著迷,。當年老師布置下來的英文周記,,他一連數(shù)周篇篇言鴿?!爱敃r老師很生氣,,擲還作業(yè),叱曰:‘汝今后如不改換題目,,無論寫得好壞,,一律P(即poor)!’”回憶起70多年前的那段往事,王世襄流露出頑童般的笑意,。 后來住進了公寓樓,,無法養(yǎng)鴿子成了王世襄最大的憾事,于是他換了一種愛鴿的方式,,那就是研鴿并出書,。幾年下來,他攜帶相機踏遍了北京的鴿市,,去外地開會時也不忘逛鴿市會鴿友,,還翻閱了沉睡在故宮書畫庫中的宮廷畫家繪制的鴿譜。經過多年積累,,他編著了《北京鴿哨》、《明代鴿經·清宮鴿譜》等鴿書,。一次,,王世襄赴鄭州參加全國文史館工作會議,發(fā)現(xiàn)當?shù)卣谂e辦觀賞鴿大賽,,他便興致十足地走進了鴿群,。一個年輕人指著一對黑中泛紫的鴿子問王世襄:“您認識它們嗎?”“鐵牛!”王世襄脫口而出。年輕人激動不已,,堅持要將這對幾近絕跡的名種鴿送給他,。 至于收藏家具,他也有不少故事,?!拔母铩逼陂g,,鄰居們時常見王世襄蹬著三輪車走街串巷地搜集舊家具,一次,,在北京通州鼓樓北小巷一個老太太家,,王世襄看到一對杌凳。那是明朝留下來的,,無束腰,,直根,四足外圓內方,,用材粗碩,,十分簡練樸質,他看了以后非常喜歡,。老太太要價20元,,便馬上掏錢,老太太見他沒還價,,馬上改口不賣了,。兩天以后,路過東四的掛貨鋪時,,王世襄看見打小鼓的王四坐在這對杌凳上,,覺得這回再不能讓這對杌凳“跑”了??赡翘焖∏⊥鼛уX包了,,王四要價40,他連定錢也拿不出來,。等他帶著錢回到掛貨鋪,,杌凳卻已經被紅橋的梁家買走了。于是他輾轉去到梁家,,想把這對杌凳買回來,。誰知梁家兄弟就是不賣。王世襄鍥而不舍,,一次不行,,兩次,隔三差五到梁家買這對杌凳,。為了買到手,,他不斷地加價,歷時一年,。他跑了二三十次,,最后花了400塊錢,終于從梁氏兄弟手里把它買下來,,這價錢正好是當初通州老太太要價的20倍!事后他說:“搜集文化器物總有一個經歷,。越是曲折,,越是奇巧,越使人難忘,?!?/p> 最讓王世襄得意的要數(shù)那張“天下第一紫檀案”,是明末清初宋國仲祠堂里的珍品,。當時有人告訴他,,宣武門賣舊貨的那兒出了一張案子,沒有人買,。王世襄到那兒一看,,這么大的紫檀案子,太難得了,!他當即花80塊錢買下來,,興奮得直呼:“撿了個大便宜!” 在圈內,,王世襄還是有名的“烹調圣手”,,倍受大美食家汪曾祺的推崇。京城文化圈內流傳甚廣的故事,,便是他應好友之邀,,身背各色廚具,自行車上裝備好原料,,親赴諸好友府上獻藝,。“小時候,,我家的家廚多是從各地請來的名師,,我喜歡進廚房去看他們做菜。在他們的指點下,,我常常上灶,,煎炒熘炸,樣樣都行,,一次做幾桌菜不以為是難事,,還交了不少廚師朋友,。”王世襄說,。多年過去后,,不少廚師都一直還認為王世襄是他們的同行,并不知道這個經常拿勺子笑哈哈的年輕人,,真正的工作單位是故宮博物院,。 王世襄有很多拿手菜,,海米燒大蔥、雪菜燒黃魚,、火腿菜心,、雞片燒豌豆、糖醋辣白菜,、羊油麻豆腐,、面包蝦……一次老友聚餐,王世襄做了一個冷門菜:燜蔥,,結果被大伙兒一搶而空,。王世襄吃出了見識,晚年所寫關于美食的文字,,亦獲美食家們的好評,,并曾受邀擔任全國烹飪名師技術表演鑒定會特邀顧問。 79件明式家具捐上博 在京城,,王世襄還有一綽號叫“柜人”,,那是因為王世襄家里堆的古代家具實在太多,多年收藏的珍貴明式家具塞滿了狹小的空間,,人反倒沒有地方睡了,。于是王世襄將兩個明代的柜子拼在一起,他和老伴有時晚上就睡在柜子里,。 這些花費40年搜集的79件明式家具,,王世襄僅以國際行市十分之一的象征性價格轉讓給一位香港朋友,但他提出的條件是:“你買我的家具必須全部捐給上海博物館,,不能將其中的任何一件拆散自留,?!比缃?,他熱愛的那些寶貝都靜靜地放在上海博物館的家具館,許多與王世襄熟悉的人看著那些家具甚至能想起它們曾經的來歷,。 曾有人問王世襄,,散盡一生心血,,有沒有“舍不得”,?他回答:“我不但舍得,,而且會很高興,,因為我給家具找到了一個安心的好去處?!蓖跏老逭f:“我對任何身外之物都抱‘由我得之,,由我遣之’的態(tài)度,只要從它獲得過知識和欣賞的樂趣,,就很滿足了。想永久保存,,連皇帝都辦不到,,妄想者豈非是大傻瓜!” 明式家具作為中國古典家具發(fā)展的頂峰,,在20世紀80年代的世界文物界掀起了一股“明式家具熱”,,起因就是王世襄撰寫的《明清家具鑒賞》、《明清家具研究》這兩本書,,后者光是名詞解釋就有1000多條,,后來被譯成英、法,、德等多種文字出版,。有人說:王世襄為中國創(chuàng)造了上千億元的價值,而且把一種不為人知的東西變成了一門學科,,一種產業(yè),。 夫妻琴瑟相合60載 王世襄的夫人袁荃猷,,是他在燕京大學時低幾級的校友,。袁荃猷喜愛書畫古琴,14歲師從汪孟舒學琴,,后又經古琴國手管平先生親授,,造詣極高。妻子彈琴時,,王世襄常伴左右,,自稱“琴奴”,如此琴瑟相合60載,。 在漫長的歲月里,,不論王世襄身處順境還是逆境,知書達理的袁荃猷始終是他的支持者,,是他躲風避雨的最好的港灣,。王世襄剛開始收藏藏品時,既無顯赫的社會地位,,又無雄厚的資金,,全憑自己的學識與眼力,,其間付出的心血與甘苦少為人知。研究明式家具限于財力,,王世襄只好直接與收購破舊雜貨家具的舊貨攤打交道。大年三十,,為了或許能從農家買到一件舊家具,,他放棄全家吃年夜飯的歡樂,而在鄉(xiāng)下睡冷炕,,用脫下來的鞋墊在炕沿上做枕頭,,度過除夕之夜。這樣的生活,,占盡了王世襄的全部假日,,也耗盡了他的全部積蓄。袁荃猷理解并一心成全丈夫的研究興趣,,她衣著樸素,,生活節(jié)儉,有時還經濟拮據(jù),,但從未有過半點怨言,,而是怡然自得地和丈夫分享從研究中得到的樂趣。 王世襄后來所有著作中的線圖和彩色繪圖,,如明清家具,、鴿哨等,都是袁荃猷這位在古代音樂圖像研究方面學有專長的賢內助親手精心繪制而成,,其細致,、簡潔、準確,,令專業(yè)制圖者也為之欽佩,。而王世襄所藏“大圣遺音”等唐、宋,、元,、明代古琴,皆因袁荃猷善撫古琴,。他更將自己所有藏品均稱為夫妻倆的“儷松居”收藏,,足見王世襄對妻子的細膩與深情。 2003年秋天,,和他榮辱與共,、相濡以沫的妻子因病故去,王世襄的精神大不如前了,。他在一首詩中表達自己的思念:“君刻大樹圖,,我賦大樹歌。相濡復相助,歲月期尚多,。一朝先我去,,余生待若何?!痹娭刑岬降摹按髽鋱D”是有所指的,。那是2000年,86歲的王世襄將自己一生所寫的大部分文章交由三聯(lián)書店以《錦灰堆》為名出版,,書中,,有多才多藝的袁荃猷所刻的一幀“大樹圖”剪紙,將王世襄一生的15種愛好癖玩之物,,像果實般刻于粗壯的樹干和圓形的樹冠中,。這其中有王世襄用得最多的三件明清紫檀家具,有代表王世襄最主要學術成就的漆器,,還有王世襄使之死而復生的傳統(tǒng)工藝竹刻,、葫蘆器,還有繪畫,、鎏金銅佛像,、蟋蟀、鴿子,、鴿哨,、鳥具、家常菜,、兩頭牛,、大鷹、獾狗,。這套奇書出版后一紙風行,,成為從事收藏和鑒賞者的必讀書,半年內重印4次,。 看著妻子的照片,,王世襄若有所思地回憶道:“我們是相濡以沫的愛人,也是志同道合的摯友,。六十年來,,我和她的生活、事業(yè)早已緊緊連在一起,,融為一體,。”同年,,王世襄獲得了世界著名文化獎項之一的荷蘭克勞斯親王最高榮譽獎,,成為獲此殊榮的第一位中國人,。根據(jù)妻子臨終前的叮囑,王世襄將全部獎金10萬歐元悉數(shù)捐獻給希望工程,,并在福建武夷山市建立一所“中荷友好小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