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桐城派,,不能不說姚鼐??梢哉f,沒有姚鼐就沒有桐城派的最終建立,,更不會有桐城派的四方流播。晚清名臣李鴻章就說,,姚鼐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那么,,姚鼐為什么能成為執(zhí)文壇牛耳的一代宗師呢,?桐城派又為什么能崛起成為清代文壇的第一大派呢,?這恐怕要從姚鼐主講書院說起了,。
執(zhí)教書院,門徒景從
乾隆三十九年(1774)秋,,44歲的姚鼐決意辭去《四庫全書》館纂修官一職,。這是他人生中一個最重要的決定,,一個最重要的轉(zhuǎn)折點,。從此,,功名富貴成為縹緲云煙,,等待他的是青燈黃卷,筆耕舌織,,終老江湖,。
姚鼐告退京師,雖然意味著仕途之路的終止,,但也由此開啟了他主講書院,、專事辭章的新路。他在辭官回家后的第二年,,也就是乾隆四十一年(1776),,接受了兩淮鹽運使朱孝純的聘請,來到揚州,,主講梅花書院,,由此揭開了他后半生掌教書院的序幕。他在梅花書院教了三年,。乾隆四十五年(1780),,他來到安慶,入主敬敷書院,。這一講就是八年,,乾隆五十二年(1787)八月,他因母親陳氏病逝,,不得不辭去書院山長之職,,回家奔喪。第二年,,他又應(yīng)徽州知府之邀,,來到歙縣,主持紫陽書院。這次時間較短,,同年秋,,他就回老家桐城了。乾隆五十四年(1789),,他因江蘇巡撫閔鄂元之邀來到江寧,,開始掌教鐘山書院,直到嘉慶五年(1800)十月,,才辭去書院山長一職,。在次年二月,他又來到了郡城安慶,,開始人生中第二次掌教敬敷書院的經(jīng)歷,。這次主講時間較長,近五年,,直到嘉慶十年(1805)才結(jié)束,。這一年夏季,已是75歲高齡的他因生活所迫,,不得不再次入主江寧鐘山書院,。令他沒想到的是,鐘山書院將成為他的終老之地,。十年后,,他病逝于此,。一代文星,,黯然隕落。
姚鼐進入書院,,除了講授時文技藝外,,還兼講古文義法,以古文為時文,。由于姚鼐在古文辭章之學(xué)上早有聲譽,,許多學(xué)子以能夠師從姚鼐為得其所歸,倍感榮幸,。如高淳的吳維彥入了書院,,跟他學(xué)習(xí)多年;宿遷的羅紳進了書院,,也跟他游學(xué)數(shù)年,;婺源的吳山南、吳培父子先后就讀書院,,跟隨他學(xué)習(xí)古文義法,,等等。四十年的講學(xué)生涯,,使得姚鼐桃李滿天下,,與此同時他也成為當(dāng)時江南學(xué)子心中的精神偶像,。在他的文行感召下,身邊匯聚了一批服膺其法的弟子,,如陳用光,、方東樹、劉開,、姚元之,、姚柬之、姚瑩,、吳德旋,、姚椿、鮑桂星,、梅曾亮,、鄧廷楨、管同,、伍長華,、劉欽、溫葆琛,、郭,、管嗣復(fù)、齊彥槐,、汪兆虹,、吳翼元、胡鎬等,。他們中不少人后來也入主書院,,登壇談藝,傳播文法,,游學(xué)之士紛紛景從,。
神韻之文,桐城正宗
四十年的書院生涯,,造就了姚鼐輝煌的文章偉業(yè),,也最終了奠定了桐城派的深厚基業(yè)。
無錫的秦瀛稱揚姚鼐“古文卓絕無與儔”,,晚年姚鼐也毫不諱言自己是“當(dāng)代一文雄”,。那么:姚鼐古文到底有什么特色,以至于讓眾人皆服呢,?
桐城方宗誠編輯《桐城文錄》作序時稱姚文是“以神韻為宗”,。他的話揭示出了姚鼐古文最大的特色,即以神韻見長。一般來說,,行文做到文辭達意已屬不易,,但姚文在此基礎(chǔ)之上還能有所突破,做到了韻味深長,,寓豐富于雅潔之中,。
以名篇《登泰山記》為例,從表面上看,,它是游記,,寫姚鼐登泰山經(jīng)過及所見之景;但若聯(lián)系其辭官的背景,,則可從中體會到他脫離官場桎梏,、親近自然的輕松愉悅之情。再者,,從文章技法上來看,,體現(xiàn)出他所提倡的“義理、考證,、文章”三者相濟的創(chuàng)作原則,,如開篇介紹泰山的地理位置,就融入考證之法,,如鹽入水,,自然天成。因為有考證,,文章之境更加渾厚,,這是姚文勝于方苞、劉大文之處,。此外,,從文章風(fēng)格上看,,也體現(xiàn)出他所倡導(dǎo)的陽剛,、陰柔“并行而不容偏廢”的文學(xué)風(fēng)格主張,如寫日觀亭日出,,先是云海漫漫,,然后“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此景何其壯麗,!陽剛之美盡顯于斯!不僅如此,文中它處寫景還兼顧陰柔之美,。他的游記文類似佳構(gòu)還有《游靈巖記》《游雙溪記》等,。
當(dāng)然,姚鼐文集中佳作還比較多,。人物碑傳之文亦是神韻十足,,如《方染露傳》,傳主是姚鼐的同鄉(xiāng)好友,,按常理,,姚鼐完全可以寫出好友的很多生平行跡。但他只列舉了方氏憤而辭官,、日依母側(cè),、其妻張氏賢智有學(xué)等事,寥寥數(shù)筆,,生動地刻畫出方氏“為人清介嚴冷,,不可近以不義”的個性特征。此文簡練有法,,辭切意真,,神遠味淡?!吨熘窬齻鳌贰兜ね酵蹙怪俱憽返任?,也多飽含韻味。即便是論學(xué)談藝之文,,姚鼐也把它們寫得有聲有色,,有神有味,如《送孔約序》《禮箋序》《送錢獻之南歸序》《左仲郛浮渡詩序》等,,它們都不是就學(xué)術(shù)論學(xué)術(shù),,往往會避實就虛,有抒情,、義論充斥其中,,顯得才斂于法,氣蘊于味,,情韻深長,。
姚鼐正是憑借其高超的文章技法和卓異的文學(xué)見解,成為當(dāng)時文壇的風(fēng)云人物,?!拔男邸敝u,眾望所歸,。
讓人頂禮膜拜的,,除了姚鼐的文章之外,,還有他的詩文選本。姚鼐主講揚州梅花書院的時,,編出了《古文辭類纂》這本書,。在書中,他提出文章寫作八要素論:“神,、理,、氣、味,、格,、律、聲,、色”,。這為后學(xué)揭示和指明了學(xué)習(xí)古文法的門徑與方向。這本書編成后,,并沒有立即刊刻,。在其后的教學(xué)過程中,他不斷地圈點,、增刪,,不斷地給予完善。即便是他的門人康紹鏞在嘉慶年間為之刻印了,,他仍對這本書予以調(diào)整,,力求盡善盡美。這本書也由此成為當(dāng)時學(xué)習(xí),、創(chuàng)作古文的“紅寶書”,。晚清名臣曾國藩就說這本書自嘉慶、道光以來,,讀書人群相推服,,凡是學(xué)古文的人,手上只要有這本書就足夠了,。此外,,他還編選了《敬敷書院課讀四書文》《今體詩鈔》等書?!端臅摹肥撬谇∷氖迥辏?780)主講敬敷書院時編纂的,,它對糾正當(dāng)時書院的不良學(xué)風(fēng)、文風(fēng)大有幫助,,也體現(xiàn)出了桐城派“以古文為時文,以時文為古文”的思想傾向,?!督耋w詩鈔》是一部詩歌選本,,正雅祛邪,成為承載桐城派詩學(xué)思想的最佳范本,。
門戶大張,,四海翕服
經(jīng)過姚鼐多年的辛勤耕耘,精心培育,,一些學(xué)識卓異的門人在嘉慶,、道光年間脫穎而出,最著名的當(dāng)屬“姚門四杰”,。關(guān)于這“四杰”,,有兩種說法。一是姚瑩所說的管同,、梅曾亮,、方東樹、劉開這四個人,,另一種說法是曾國藩提到的管同,、梅曾亮、方東樹,、姚瑩四人,。后者與前者相比,差異不太大,,就是用姚瑩取代了劉開,。從文學(xué)影響及成就來看,姚瑩明顯要勝出劉開,。再加上曾國藩是朝廷重臣,,身居高位,他提出的“姚門四杰”,,更容易被人接受,。
在姚鼐去世之后,桐城派姚門弟子繼續(xù)弘揚惜抱家法,,以陳用光,、梅曾亮、鄧廷楨,、姚瑩等身居要位者各自形成了重要的傳播中心,。
陳用光是嘉慶末年到道光中葉以前傳播姚學(xué)的首要人物。他是江西新城人,,也是姚鼐最為鐘愛的一個弟子,,視同骨肉。他的祖父陳道,、父親陳守詒,、舅舅魯九皋與姚鼐都有交情,,也都擅古文。受家學(xué)影響以及出于對姚鼐的景慕,,陳用光在23歲的時候來到鐘山,,正式拜入姚門,親炙桐城文法,。他曾編刊過姚鼐的《春秋說》《春秋三傳補注》《莊子章義》《惜抱先生尺牘》《敬敷書院課讀四書文》等著述,,有力保存了先師著述和促進了姚學(xué)的傳播。受其影響,,姻親族戚如魯繽,、魯嗣光、陳希曾,、陳蘭瑞,、陳大慶、陳溥,、陳學(xué)受,、陳蘭祥、吳嵩梁,、祁藻等也多熟諳姚學(xué),,這有力推動了桐城古文在江西的傳播。
在“姚門四杰”中,,尤以梅曾亮深得姚鼐真?zhèn)?。他提出的“真”論,是對桐城派文論的重要發(fā)展,。他在京師二十多年,,曾國藩、朱琦,、龍啟瑞,、王拯、彭昱堯,、孫鼎臣,、吳嘉賓、劉傳瑩,、余坤一,、馮志沂等都曾問法于他,這促進了桐城派在北方的傳播,。曾國藩稱贊他:“單緒真?zhèn)髯酝钔?,不孤?dāng)代一文雄?!泵肥贤砟暧种髦v揚州書院,,跟隨他的人非常多,,治古文的人都要向他請教義法,。值得一提的是,,朱琦、龍啟瑞,、王拯,、彭昱堯這四人都是廣西人,他們早年曾師從同鄉(xiāng)呂璜,,得以親近桐城文法,。此五人號稱“嶺西五大家”。在京師梅曾亮的獎掖下,,“五大家”的名聲流布海內(nèi),,桐城一脈由此在八桂大地薪火相傳。
鄧廷楨是姚鼐第一次主講鐘山書院時的弟子,。他對桐城派的推動最為用力時期是在道光六年至十五年,。這期間他正任安徽巡撫,他將鐘山舊友管同,、方東樹,、梅曾亮招入幕府,此外汪鈞,、宋翔鳳,、馬沅、陸繼輅等人也在幕府中,。鄧氏常與諸名士講藝于八箴堂,,文采風(fēng)流,照耀江左,。
姚瑩是姚鼐的侄孫,,自幼受教于姚鼐,深得家學(xué)精髓,。在老家桐城,,他與徐、光聰諧,、方東樹,、胡方朔、方遵道,、朱道文,、劉開、馬瑞辰等切磋過文藝,,并接受方昌翰,、胡淳,、胡抱真、葉毓桐,、馬三俊等人為門人,,這有力促進了姚鼐之學(xué)在鄉(xiāng)邦的廣泛流播。他步入仕途后,,尤其是在江南仕宦期間,,與李兆洛、毛岳生,、陳方海,、周濟、吳德旋,、吳育,、包世臣、潘德輿,、劉寶楠等江南文人談文論藝,,極大推動了桐城派在江南的傳衍。他在理論上將“經(jīng)濟”要素引入“義理,、考據(jù),、辭章”之中,對桐城派學(xué)術(shù)有所影響,,嘉道以降桐城學(xué)風(fēng)與文風(fēng)由此逐漸趨向于經(jīng)世致用,。
在姚門弟子中,方東樹是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作家,。他寫的《漢學(xué)商兌》,,大肆抨擊漢學(xué),而張桐城派學(xué)術(shù)之旗幟,。他寫的《昭昧詹言》,,是桐城派詩學(xué)思想的一大總結(jié)。他一生或入幕,,或執(zhí)教書院,,先后主講過廉州海門書院、韶州韶陽書院,、廬州廬陽書院,、亳州柳湖書院、宿松松滋書院,、祁門東山書院等,,擴大了桐城文章的傳播。他晚年家居十一年,專以成就后進為事,,從游者如蘇惇元,、文漢光、戴鈞衡,、江有蘭,、甘紹盤、馬起升,,暨從弟宗誠等人,,皆以學(xué)行知名于時,。這也為桐城派培育了大批后備人才,。
正是在姚鼐及其弟子的不懈努力下,桐城文章在嘉道以后風(fēng)靡天下,,廣為接受和傳誦,,出現(xiàn)了“天下高文歸一縣”的壯麗景觀。桐城派也由此茂然成林,,蔚為大觀,,成為文學(xué)史、文化史上規(guī)模最大,、影響深遠的一個重要流派,。
(作者系安慶師范學(xué)院副教授,上海大學(xué)文學(xué)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