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 圖為插畫師含含的作品《紅果》,。“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溫庭筠《新添聲楊柳枝詞·其二》) ▎收聽 點擊下方視頻,或在微信對話框中輸入:紅豆,,即可收聽,。 ▼ 點擊最下方“閱讀原文” 可以錄制屬于你的版本,趕緊試試吧,。 紅 豆
作者:張錯 為你讀詩:潘洋 (海潤國際文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真的 相思的年齡早已成過往了 而抵死的纏綿也不過是盛唐的章回吧 南方有一顆紅豆 你說 等著去采擷 有一顆紅豆 你說 春天開的繁花 秋天結的果實 的確 有一種思念 在步入中年的無奈里 成了午夜翻覆的章回 它敘說了異地入侵的風霜 以及難以重寢的驚夢 還有不少曲折的情節(jié) 至于重逢或是復合 你或許會問 不過是歷史下回的分解罷了
▎詩說 聽眾 李巖 張錯是一位獨立特行的詩人,,這得益于他常年旅居海外自由浪漫的生活。他的詩歌常借助中國古典意象來抒發(fā)詩人潛藏心底的孤獨與高貴,對中華文化的癡醉與纏綿,,以此來背負個人失卻家國身份的愁苦,,在海外發(fā)出浪子回家的強烈聲音,因著寂寞而顯得高貴,、熾烈,。靈魂深處那種“根”的意識,使他的詩歌完全不同于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qū)詩人的作品,,給人一種心靈深處的激蕩,,口齒余香的酣暢。
讀著張錯的詩,,常常在字里行間尋到自己的影子,。常年客居異鄉(xiāng),當百轉千回地來到朝思暮想的南方,,故鄉(xiāng)的風雨晴空漸漸變成了一種回憶和想象,,思鄉(xiāng)的情緒便化作一縷縷詩的靈感,摻雜著靈魂深處的文字傾吐出來,。來到南京工作四個年頭了,,故鄉(xiāng)離我越遠,離開的時間越久,,越是想念北方的那片草原,。晨起時分,我在城市的霧霾天遙想著廣袤的呼倫貝爾草原,,雁陣聲聲,,花草正香,露水甘醇,;夜幕初垂,,在車水馬龍的街角,我哼唱著蒙古長調在馬頭琴的低訴中想念母親的臉龐,,牛乳的醇香,;午夜難眠,一次次輾轉反側中,,故鄉(xiāng)的身影就在眼前,,想呼喚,卻越來越遠,,想靠近,,卻終被扯遠。夢醒時分,,串串淚痕撲朔滾落,,沾濕了厚厚的枕囊,。靈魂深處的故鄉(xiāng),漸漸成為回不去的遠方,。 其他詩情分享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繁忙的工作之余,翻開讀詩的聽眾競讀,,竟然有這樣的相思打動了我,。或許是文中的無奈,,或許是午夜的翻覆,,或許是下回的分解,,讓我不由得放下書卷,,再點一斗煙,對著春花秋實的過往輕嘆一聲,。 ——周德訓
孫多慈得知徐悲鴻迎娶了廖靜文后,,曾寄了兩顆紅豆給徐悲鴻,徐悲鴻就到銀樓打了一對戒指,,把紅豆鑲入其中,,一個刻著“慈”字,一個刻著“悲”字,。他還以《紅豆》為題賦詩:“疾雨狂風避不禁,,放舟棄棹遷亭陰。剝蓮認識中心苦,,獨自沉吟味苦心,。”人到中年,,是否每個人心中都曾有一顆紅豆呢,,也許藏在角落里,至于歷史有沒有下回分解,,并不重要,。 ——冰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