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1125--1210) 陸務觀,,號放翁,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杰出詩人,。 陸游亦工書翰,,筆札精妙,、遒嚴飄逸、意致高遠,。書論有《論學二王書》,。草書出自張旭,行書源于楊凝式。朱熹稱其筆札精妙,,遒嚴飄逸,,意致高遠。遺留書作不多,。 《自書詩卷》紙本 31*701cm 遼寧省博物館藏 請瀏覽更多資料 請分頁瀏覽高清晰圖片(可嘉掃描)[1][2][3][4][5][6][7][8][9][10][11][12][13] 《自書詩卷》,,南宋陸游書法作品,紙本,,縱31厘米,,橫701厘米,遼寧省博物館藏,。 此卷書于嘉泰四年(1204)一月三十日,,作者時年八十歲。全卷書詩八首,,描寫作者告退故里后對田園生活的感受,,均曾收入《劍南詩稿》第五十五卷。卷首有明代程南云題篆“放翁遺墨”,,卷后有元郭天錫,、俞庸、程郇,,明陳璉,、沈周等題跋,。 《自書詩卷》是陸游傳世墨跡中最晚之作,,寫完此書,放翁已八旬高齡,。詩卷內(nèi)容為陸游自作詩八首,,依次為《論東村父老言》,、《訪隱者不遇》、《游近村》,、《癸亥初冬作》,、《美睡》、《渡頭》,、《庵中雜書》之一,、《庵中雜書》之二。 據(jù)卷末交待,,此卷書于嘉泰四年(1204)一月三十日,,作者時年八十歲,已告退歸里,,系與村中父老過從所作。從題跋中得知,這件珍品在元代至治,、泰定年間,,也就是問世一百多年后,曾一度在鎮(zhèn)江流傳,,當時的鎮(zhèn)江人郭畀,、俞庸及四川眉山人程郇在鎮(zhèn)江見到這幅珍跡后,仰慕陸游的詩名,,先后為之題跋,。 此卷書體瀟灑遒勁,有大氣磅礴之勢,。老辣又天真,,時作沉重之筆,偶又輕松帶過,,形式不拘一格,,不計工拙,可看出十分放松隨意,,空白處使章法有致,。 詩后自題近作。陸游于嘉泰三年五月十四日要求回山陰老家獲準,,詩的內(nèi)容又是寫的告退故里,,說明詩的創(chuàng)作時間不會早于79歲。全稿共詩八首,,均刊入《劍南詩稿》第五十五卷,。參校刊本,,卷前文字殘缺部分,,知缺“證東村父老言”一行,個別發(fā)動七字,。此外,,由五首七言絕句組合而成的“雜書”,刊本作“庵中雜書”,。 陸游不以書法名世,,書名被詩詞所掩,自謂“草書學張顛,,行書學楊風”,。他的行草功力尤深,朱熹稱其書“筆札精妙,,意致高遠”,。張丑則說“書跡飄逸”,、“字畫遒勁可愛”,都說的很精到,。 他把“胸中磊落藏五岳”的思想境界運用于草書,,反映了書法中的浪漫主義精神。我們在七百年后的今天,,能看到陸游晚年親筆書寫的筆致老成,,墨色濃淡得當,具有瀟灑遒勁,,猶如“大舸波浪”,,“瘦蛟出海”般的氣勢磅礴的自書詩稿,,非常珍貴,。 引首有明代程南云篆書“放翁遺墨”四字。拖尾有元人郭畀,、俞庸,、程郇三段長題,對陸氏文章翰墨至為推崇,,認為是先生得意之作,。還有明人陳璉、沈周等題跋,。此卷元時為高秋泉之父隨軍南征時所得,,至正年間為楊明中購藏,有時歸其侄楊敏,,后入清內(nèi)府,。《石渠寶笈初編》著錄,,現(xiàn)藏遼寧省博物館,。 譯文: 記東村父老言
原上一縷云,水面數(shù)點雨,。 夾衣己覺冷,,秋令遽如許!行行適東村,,父老可共語,。 披衣出迎客,芋栗旋烹煮,。 自言家近郊,,生不識官府,甚愛問孝書,,請學公勿拒,。 我亦為欣然,,開卷發(fā)端緒,講說雖淺近,,於子或有補,。 耕荒兩黃犢,庇身一茅宇,,勉讀庶人章,淳風可還古,。 訪隱者不遇 秋高山色青如染,,寒雨霏微時數(shù)點。 游近村
癸亥初冬作 開歲忽八十,,古來應更稀,。 愛酒陶元亮,,還鄉(xiāng)丁令威。 目前尋故物,,惟有釣魚磯,。 美睡 老來胸次掃崢嶸,投枕神安氣亦平,。 渡頭 蒼檜丹楓古渡頭,,小橋橫處系孤舟,。
致仲躬侍郎尺牘 冊 紙 行書 31.7 x 54.4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淳熙八年(1181)的夏,、秋之間,,浙東一帶水災不斷,造成嚴重的饑荒,。當時陸游雖剛從江西解官,,閑居浙東家中,對百姓生計相當憂慮,。十二月時,,陸游就曾寫信給將前往處理賑災事宜的朱熹,殷切地盼望他能盡早到來,,舒解民困,。而在翌年(1182)初,朱熹到任并前往婺(今屬浙江金華),、衢等(今屬浙江衢縣)州視察災情時,,陸游便寫這封信札給曾逮(信中的仲躬侍郎),一方面祝賀他升遷,,一方面也寄望對方在朝廷能對當時浙東一帶的水患盡點心力,,憂慮之情溢于言表。 陸游一生憂國憂民,,在書札詩歌中常能見到這些情感的流露,。從這幅尺牘筆畫的時而豐腴、時而瘦瘠,行列的敧側,、起伏,,運筆的迅疾與徐緩等,我們似乎可以感受到陸游內(nèi)心的焦慮與躁動,。如此無意求工,,卻又能自然有情,相當不易,。
尊眷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紙本,冊頁,,1頁,,縱29.3cm,橫38.3cm,。行書,11行,,80字,。 釋文: 此帖內(nèi)容為委請類,,即陸游委請函丈幫助其幼子子聿完成學業(yè),。帖中言及的子聿為陸游之幼子,據(jù)陸游年譜知其生于淳熙四年丁酉(1177年),,是年放翁53歲,?!扮R中”指紹興鏡湖即鑒湖,故此帖當書于家中,。
自書釵頭鳳石刻 紹興沈園 藏 陸游20歲時同表妹唐琬結婚,,夫妻感情深厚,。但陸母不喜歡唐琬,逼兒休妻,。陸游屈服于禮教,,不敢違抗母命,只得與唐琬分離,。十年后的一天,,陸游與唐琬在沈園不期而遇,當時唐已改嫁,,陸亦另娶,。陸游一時感慨萬端,就在園中的墻壁上揮筆題寫了千古名詞《釵頭鳳》詞:“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唐琬看到后感傷之余也依律賦了一首《釵頭鳳》--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干,,淚痕殘,,欲箋心事,獨雨斜欄,。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詢問,,咽淚妝歡,。瞞!瞞,!瞞,! 此次邂逅不久這位才女便抑郁而亡。
陸游《北齊校書圖》跋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 陸游書名為詩名所掩,陸游亦工書翰,,精行草和楷書,。他自稱'草書學張顛(張旭),行書學楊風(凝式),。'他的書法簡札,,信手拈來,飄逸瀟灑,,秀潤挺拔,,晚年筆力遒健奔放。朱熹稱其筆札精妙,,遒嚴飄逸,,意致高遠。 陸游《懷成都十韻詩》卷 紙本行草書 34.6cm×82.4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 后紙有明陸釴,、謝鐸,、程敏政、王鏊,、周經(jīng),、楊循古、沈周題跋,。卷中鈐有清乾隆,、嘉慶、宣統(tǒng)內(nèi)府諸璽及“商丘宋犖審定真跡”,、“陳宗后印”等鑒藏印章,。著錄于《裝余偶記》、《石渠寶笈》,。,。
|
|
來自: 東方竹馬 > 《書法國畫篆刻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