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嘗試答一下,,以我比較熟悉的天然橡膠期貨為例,談一下個人的看法,,歡迎拍磚~ 先給結論,,個人認為有幾大因素: 供求關系、 交易所規(guī)則,、 交易習慣~ 貼一張熬夜整理出來的歷年主力合約分布圖~(很像大樂透的走勢圖有木有= _=||) 下面開始讀圖~ - 很明顯地,,2月、12月從來都沒有當過主力合約,,為什么呢,?
先說2月,因為春節(jié)??!不論是膠農、加工廠( 供給),、還是貿易商,、輪胎廠( 需求)、交易員( 交易習慣),都要回家過年??! 一圖抵千言... (圖片來源:新浪博客SunDay2065)此外,2月沒當過主力合約,,還有另外一個因素——交易所規(guī)則?。?!都沒有2月,、12月這兩個合約,拿什么交易.... 再貼圖... 交易所還有一條規(guī)則也為12月份合約成不了主力合約: 《上海期貨交易所交割細則》第六十九條明文規(guī)定: (一)國產天然橡膠(SCR WF)在庫交割的有效期限為生產年份的第二年的最后一個交割月份,,超過期限的轉作現貨,。當年生產的國產天然橡膠如要用于實物交割,最遲應當在第二年的六月份以前(不含六月)入庫完畢,,超過期限不得用于交割,。
2、從“天然橡膠期貨歷年主力合約月份一覽表(1998-2015)”表中可以看出能1998-2003年期間,,成為主力合約的月份基本均衡,而2004-2015年期間主力合約數目不斷瘦身,,直至僅剩如今的1,、5、9月,。 為什么為造成上述情況呢,,個人認為,主要因素為市場投機所致,,形成所謂的 交易習慣,。 2003年以前,國內期貨市場因為1995年的“327國債事件”及其后的一系列整頓,,導致國內期貨市場的蕭條(期貨交易所由50家縮減為3家),,第一代的期貨人在此期間都在憂慮哪一天國家就把期貨市場一窩端了,直到2003,、2004年國家一系列規(guī)定,、準則出臺,才讓第一代期貨人松了口氣,,投機資金就甩開膀子來大干一場了,,關于這段時期的描述,可見青澤先生的《十年一夢》,。 2004年之后,,隨著投機氛圍的越來越濃,投機資金主導市場(表現為成交量的放大,如下圖),,而不是產業(yè)資金主導市場,,造就了僅剩1、5,、9月主力合約,。 其實,類似于1998-2003年這樣的分布才是更加有利于服務企業(yè)的,,東京膠就一直維持基本每月一主力的狀態(tài),。畢竟期貨市場設立的著眼點是服務實體經濟,橡膠加工廠不可能只在1,、5,、9加工(如下圖), 輪胎廠也不可能就1,、5,、9月才生產(如下圖),并且錯期套保絕對會影響企業(yè)的正常運營,,記得2013年時,,上海期貨交易所領導來我司講座時有談到類似觀點。 (好久沒整數據了,,2014-2015年的數據有興趣的話,,我再去找找~) 總之,個人認為造成1,、5,、9月的主力合約結構的主因是投機資金交易習慣所致,橡膠,、鐵礦,、豆粕的產業(yè)供需差了不只十萬八千里,其主力結構仍然是1,、5,、9月。倘若2月不是春節(jié),、10月不是國慶,,投機資金整出2、6,、10的結構也不無可能~ 大概先這樣子,,熬夜答題也是蠻拼的...先睡~ 楊帥,PhD in Finance謝邀,。 商品交易所品種開發(fā)崗位,從交易所的角度分析一下,。國內商品期貨源自農產品期貨,,農產品因其播種季節(jié)性,天然的在159三個月份交割活躍,。市場主力資金熟悉了這個主力合約的節(jié)奏后,,很自然地把農產品的季節(jié)性帶進了后來的工業(yè)品種和能源品種,因此大部分非弄品種也是在159合約活躍,。從交易所的角度來說,,我們希望每一個品種都在近月合約活躍,但是事與愿違,,市場上的資金習慣于在傳統(tǒng)的159合約上角逐,。上期所的銅是比較理想的品種,每個月份,,特別是近月合約都很活躍,。 這個問題我還真沒研究過,哈哈,。以我現在的理解簡單說說,。 商品期貨的參與主體還是以產業(yè)資金為主,機構和大散是攪局來的,。 產業(yè)資金主要是做套保,以市場需求的變動,,來不斷調整原材料庫存的補放時間的節(jié)奏,。而市場需求,在短期內是穩(wěn)定的,,長期看會有變化,。因為交易的商品是原材料,為N多行業(yè)提供生產資料,。不同行業(yè)的需求再變,,行業(yè)的發(fā)展也有興衰周期,N多行業(yè)集中對同一基礎原料的需求會有變化,,會造成上游企業(yè)對產能的控制節(jié)奏,、交割周期有變。機構,、游資是跟隨產業(yè)資金的變動而變動,,上游企業(yè)根據排產計劃,,把交割期定在哪個月,非產業(yè)資金就跟哪個月,,助力或吃掉套保盤,。 對于基礎商品的生產,受季節(jié),、氣候的影響,,也受節(jié)假日、倉儲物流等等因素的影響,,但不是企業(yè)制定生產計劃的主要參考因素,,產能大小是以需求而定。現在很多基礎商品集中交割時間在1,、5,、9,主要是以當前的市場需求定排產計劃,,確定交割月份,。如果需求有變,會相應微調主要交割月份,。比如玻璃主力由05在去年變?yōu)?6,。還有甲醇,去年改了合約規(guī)模,,主力由05變?yōu)?6,,雖然新的MA是從6月份開始,但估計后市還是以XX06為主力合約,。 這里也有交易品種上市初期的適應問題,,也就是參與程度。比如螺紋,,09年上市時,,是主力連續(xù)換月,一個月一個月的向后延續(xù),。2010年初,,隨著參與交易主體結構的逐步完善,主力合約就從1002直接跳到1005,、1010了,,而不再延續(xù)連續(xù)換月的節(jié)奏。 不過我還沒弄明白為什么螺紋主力10合約,,對應的鐵礦是09合約,,是因為進口量占比大,有運輸時間制約,,還是其他什么原因,。如果因為套利的話,,也不至于連交割月份都變了,不太清楚,,請高手指點,。 研究主力合約的變化,其實重點不是在交割月份上,,而是在主力移倉的節(jié)奏,。 舉幾個例子: 比如直觀上受季節(jié)性影響最顯著的農產品。 豆粕主力連續(xù)月圖 黃框里的每個$表示主力合約換月,,看看每個$的間距,,顯然主力移倉并不都是按季節(jié)更替走的。 與豆粕關聯(lián)最緊密的豆油連續(xù)月圖,,與同一起始時間的豆粕連續(xù)圖對比,。 再來個同行業(yè),但不同原料的商品對比,。 這是同起始時間的豆油和棕櫚連續(xù)月圖,。 豆油與豆粕,豆油與棕櫚,,圖中的起始時間一樣,,但主力合約的更替節(jié)奏不完全一致。因為有套利需求的存在,,場內資金會根據行情,,自發(fā)選擇合適套利的時間差,來確定關聯(lián)品種主力合約的移倉節(jié)奏,。同理可觀察其他品種,,比如化工、建材類,,同一大類的各個子品種的主力合約更替節(jié)奏也有變化,,時同時不同。 另外,,如果商品的金融屬性過高,那么交易主體就受非產業(yè)資金的影響比較大,。比如銅,,基本上都是連續(xù)換月,中間間斷的次數并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