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易鼎之際,,江南地區(qū)政局嚴重動蕩,士林屢遭打擊,,形成巨大的歷史震撼和社會劫難,。然而悠久深厚的文化并未澌滅,反在特定政治和文化生態(tài)中被激活,,呈現出發(fā)展之勢,誠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此際詩學活動頻仍,,詩歌流派相當活躍,最突出,、最有影響者為以錢謙益為代表的虞山詩派,,以吳偉業(yè)為代表的婁東派和以陳子龍為代表的云間派。這些詩歌流派的創(chuàng)作,,代表了鼎革之際東南文壇以至那一時代詩界的最高成就,,形成了一個文學高潮。這一高潮,,是明詩發(fā)展的總結,,也為清詩的發(fā)展開拓出宏闊的局面,而流派之間既各為營壘,,自為旗鼓,,形成鼎足之勢,同時又緊密聯系,,道藝相通,,異量相摩互動,成為詩歌史上一個非常引人注目的現象,。 明末清初江南詩歌流派的形成 關于文學流派的形成,,近人王葆心《古文辭通義》卷六《識途篇》中有一個簡明的概括:“文家須先有并時之羽翼,后有振起之魁杰,,而后始克成流別,,于以永傳?!边@里突出了兩個重要構成因素,,即魁杰與羽翼,此自然為不刊之論,。然而之所以“精華南國盛,,文學大吳多”,具體到明末清初江南地區(qū)還應當注意黨社與文化氏族的影響。這幾個方面在研究江南詩歌流派形成問題上不可執(zhí)一端而論之,。 魁杰與羽翼是流派構成最基本要素,,其中魁杰更具有流派理論和創(chuàng)作傾向的決定意義。崇禎后期,,虞山地區(qū)詩歌創(chuàng)作進入興盛,,而錢謙益作為林下領袖,聲譽日隆,。這時牧齋門人陸貽典(敕先)將“里中同人”之詩都為一集,,命之曰《虞山詩約》,請錢謙益作序,,牧齋以“希風真風雅”,、“抒發(fā)真性情”為旨成稿,序中有“以吾邑之詩為職志,,刻石立墠,,胥天下而奉要約”之語,透露出虞山詩人設坫立派的明顯動向,。與此同時二馮(舒,、班)及其他虞山詩人也經常宣稱“吾邑之詩”、“吾虞詩人”,、“吾郡詩學”如何,,顯示出闡揚群體創(chuàng)作特點的自覺意識,稍后沈德潛在《國朝詩別裁集》卷四中就明確使用“虞山派”這一名稱了,。 顯然,,錢謙益為虞山派開創(chuàng)者,而馮舒,、馮班,、錢龍?zhí)琛㈥戀O典,、錢曾,、孫永祚、顧琨,、何云,、鄧林梓、嚴虞惇,、陳玉齊等皆為一時之羽翼,。馮班在《馬小山停云集》中對虞山詩歌的“流風”有清晰的說明:“虞山多詩人,以讀書博聞者為宗,,情動于中,,形于外,,未嘗不學古人也,上通《詩》《騷》,,下亦不遺于近代……工拙深淺雖人人不同,,然視世之沾沾口絕者,為異矣,。東澗老人亡來,,流風未泯,作者間出,?!边@里進一步指出虞山詩人以學問為根柢、主性情的創(chuàng)作特色,,并強調說明首開流派之宗師錢謙益亡故以后,,虞山詩派一脈不斷,繼續(xù)發(fā)展,。王應奎在《西橋小集序》中有史論式的申說:“吾郡詩學,首重虞山,,錢蒙叟倡于前,,馮鈍吟振于后,蓋彬彬乎稱盛矣,?!?BR> 婁東詩派以婁江(劉家河)東流經過太倉而名,這里是明代“后七子”首領人物王世貞的家鄉(xiāng),,也是復社領袖張溥的鄉(xiāng)梓,,而明清易鼎前后詩學上最能瓣香弁州,發(fā)高華雄響,,政治上與張西銘同氣相求者即婁東詩派領袖吳偉業(yè),。婁東詩派的主要成員是“太倉十子”,他們是太倉當時著名的十位詩人,,即周肇,、王揆、許旭,、黃與堅,、王撰、王昊,、王抃,、王曜升、顧湄,、王攄,。順治十七年,,顧湄出面刊刻《太倉十子詩選》,成為婁江振標志性的成果總結,。 太倉十子中除周肇年輩較高,,與梅村“生同時,居同里,,長同學”,,交誼在師友之間外,其他基本上都是梅村的門人,,“大抵師法梅村,,故詩皆以綿麗為工,悲壯為骨”①,。當然十子在創(chuàng)作上也各具一定的風格,。程邑在《太倉十子詩序》中對他們各自的創(chuàng)作特色有非常精到的分析:“子俶(周肇)沉駿,故興踔而藻清,;端士(王揆)雅懿,,故思深而裁密;九日(許旭)淹茂,,故氣杰而音翔,;庭表(黃與堅)雄瞻,故志博而味深,;異公(王撰)篤摯,,故才果而趣昭;惟夏(王昊)俶儻,,故響矜而采烈,;懌民(王抃)贍逸,故言遠而旨微,;次谷(王曜升)靜邁,,故鋒發(fā)而韻流;伊人(顧湄)淡蕩,,故情深而調遠,;虹友 (王攄)穎厚,故骨重而神寒,?!?BR> 在虞山、婁江和云間三派之中,,云間派實際上開派最早,,演變的過程也最為復雜。②其首事者六人,,即夏允彝,、徐孚遠,、杜麟征、周立勛,、彭賓,、陳子龍,皆松江著名文士,。其時“臥子(子龍)先生方弱冠,,聞是舉也,奮然來歸,。諸君子以年少訝之,,乃其才學則已精通經史,落筆驚人,,遂成六子之數”③,。可見其初陳子龍在幾社中并非中堅,,郭紹虞先生《明代的文人集團》認為夏允彝為最初幾社的組織者,,是正確的。然而在云間派的發(fā)展過程中,,陳子龍以其卓犖的才華和敢于任事的性格走到了幾社的前臺,,成為云間派的首席代表。 “六子”之后,,除陳子龍外,李雯和宋征輿亦為核心人物,。就在崇禎二年陳子龍因對古文辭的偏好與同邑李雯締交,,之后二人相互延譽,同聲引重,,影響日見擴大,。據《陳子龍年譜》,崇禎九年臥子在家鄉(xiāng)“讀書南園,,時與宋轅文(征輿)相唱和”,,次年陳、李,、宋三人相聚里居,,互相劘切,詩篇甚富,,故各梓為一篇傳于世,。崇禎末宋征輿將三人的詩作合梓而行,名曰《云間三子新詩合稿》,,自此年輕的宋征輿得以與最早成為幾社六子之一的陳子龍以及聲名甚著的李雯聯轡并驅,,成為云間派的核心人物之一,。 明末清初江南詩振中,無論“魁杰”或“羽翼”,,都與其時黨社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文社興于宋亡之后,“元季國初,,東南人士重詩社”④,。明隆慶以后,詩社和文社大量涌現,。萬歷時期文社激增,,以致達到“無地無之”的程度,且由切磋時文逐漸轉向學術與政治,。虞山地區(qū)“士之習詩書者,,誦讀之聲比屋相聞,糾盟結社,,蜚英海內”⑤,。晚明清初,虞山的社局主要有拂水社和成社,。拂水社以瞿純仁為掌門,,瞿氏乃牧齋父執(zhí),牧齋年輕時曾跟純仁讀書拂水山房,。成社是以馮班為盟主的詩社,,錢謙益《和成社初會詩序》有“定遠帥諸英妙結社賦詩”云云,詩作于錢氏垂暮之年,,此“諸英妙”當即是牧齋之后,,馮定遠主盟虞山詩派時的“班底”了。大體說來拂水社和成社,,文學指向都比較明顯,,而復社的形成,則標志著繼東林之后,,政治性文人結社達到了高潮,,其“社中有社”的特殊結構形式,從一定意義上說,,就是政治力量聚合方式,。東林領袖錢謙益、復社領袖吳偉業(yè)和幾社領袖陳子龍也正是以“政治性文人”身份發(fā)揮作用,,施加影響,,而松江幾社和云間派更是互為表里,典型地表現出明末清初社局與詩派合一的特點。 如果說明清易鼎前后這一特定時期,,社局成為江南詩歌流派的基本依托并形成了流派政治話語之源的話,,文化氏族則是其學術和文學的支撐。陳寅恪先生曾說:“地方之大族盛門乃為學術文化之所寄托”,,“學術文化與大族盛門常不可分離也”⑥,。宋代以后文化精英大批南移,與東南原住盛門匯聚,,江南逐漸成為文化程度很高的盛門氏族最為密集之地,,他們中相當一部分對文化和文學發(fā)展產生了極為重要的作用。虞山錢謙益家族,、二馮家族都是著名的文化氏族,,太倉瑯琊王氏和太原王氏亦向以文化名族稱顯于世,支派繁茂,,覆蓋極廣,,太倉十子中太原王氏裔孫幾近半數。吳梅村系出“昆陽上族”,,先世多公卿巨室,,與王氏和文征明家族皆有姻屬關系。松江以宋征輿家族更為典型,。宋氏家族明成化以來就成為松江影響最大的文化氏族之一,,江南文學,“宋氏一門尤為特盛”⑦,。征輿之祖父堯俞,,乃張居正視為畏友者。其父宋懋澄,,“徙居村墟,,日閉門為詩古文及裨官家言”⑧,有《九籥集》傳世,。宋征輿與從兄宋存標、宋徵璧俱為當世才俊,,世人合稱“三宋”,。吳梅村《宋子建詩序》稱:“文史風流,賓朋唱和,,跨前哲而出新聲,,則君家父子間事?!彼问蟽纱趲咨缰虚L期居有重要地位,,而在幾社后期活動中,宋征輿已儼然為云間領袖,,在入清以后的云間派發(fā)展中起著主導作用,。宋氏一門在江南文學發(fā)展中所承擔的重要角色,,是文化氏族與文學流派關系的最具說服力的例證。 諸詩派黨社意識的一致性 在東南海隅的一片相鄰地帶,,明清易鼎海宇激蕩時期出現了上述三個極具影響的文學流派,,這是江南地區(qū)文化積累深厚,文化氏族特別發(fā)達的必然,。明末清初以來流派的出現往往伴隨著極強的盟主意識和意氣之爭,,這在虞山、婁江和云間之間亦不能免,。因此考察諸詩派之關系,,既要注意其間的緊密關聯,又要注意三者之間的相峙對立,,而這兩個方面都能映現出易代之際特定的世道人心并關乎江南詩學的走向,。 所謂“緊密關聯”是就三派成員尤其是三派領袖人物之間的關系而言的,這種關系可以從政治角度和文學角度分別加以觀照,。如果我們從政治角度觀察的話,,可以看出三個流派的中堅都具有強烈的黨社意識和社會關懷。錢謙益是明末東林黨渠魁,,又是復社領袖,;是崇禎初枚卜閣臣的失敗者,而退居虞山林下后長期極負清望,;曾在清兵踐踏江南時首簽降表,,成為貳臣,但入清后又一直堅持反清,,是抗清活動的謀劃者,,也是積極行動者?!锻豆P集》正是牧齋抗清復明的歷史實錄,,陳寅恪先生《柳如是別傳》問世,在使柳如是抗清的心志和事跡大白于天下的同時,,牧齋的以反清實現自我救贖的形象也得到彰顯,。 吳偉業(yè)十四歲受知于張溥,為其高弟子,。當復社成立時即名列“十哲”,,成為名副其實的領袖,他也曾是東林黨在朝廷中屬意培植的新進力量,。順治九年同聲社與慎交社“偶因汝潁之辨,,幾致洛蜀之爭”,在沖突激烈的情勢下,梅村以前輩身份出面調停,,并在幾千人參加的“虎丘大會”上被推為宗主,,一時名滿天下。順治十年大學士陳名夏,、陳之遴等策動其北上仕清,,進京后驚逢二陳政治上陡遭重創(chuàng),他所寄托希望的朝中南黨很快為順治帝所瓦解,,顯然個人仕進前程黯然,,而品節(jié)的拷問更日益成為心痛,梅村終于在順治十四年歸籍,,從此走上了與錢謙益同樣的懺悔和救贖的心程,。 相比較而言,幾社的政治色彩稍顯淡薄些,,甚至他們的社員發(fā)展都以最初六人之“昆弟婚婭及門子弟”為限,,簡嚴為要,并不追求龐大的規(guī)模,。但是陳子龍和李雯的政治態(tài)度還是對幾社由一個純粹的文社變?yōu)檎紊氏喈敐夂竦纳鐖F起了極大作用,。夏允彝在《陳李唱和集序》中說:“二人者,皆慨然以天下為務,,好言王伯大略,。”二人中以臥子更為突出,。他早年就堅定地站在親東林,、反閹黨的立場上,與復社領袖張溥,、張采關系至為密切,。成為復社成員后,對社事極其熱衷,,復社的金陵大會召開時,,陳子龍是非常活躍的人物,,因而無論陣營內外都往往將他與張溥相提并論,。最終陳子龍成為獻身抗清的英烈,正是其平生救世熱情,、忠誠信念和承擔精神的必然。 正由于三個流派的領袖有如此的入世熱忱和拯救意識,,且有黨社關系緊密維系,,因此相互之間聯系尤多。錢謙益作為東林黨魁參與復社的活動,深受江南士林擁戴,,陳子龍即有《上少宗伯牧齋先生書》,,其云:“此志士奮袂戮力共獎之日,而賢士大夫尚從容矩步,,心懷好爵,,何易鄉(xiāng)飲焚屋之下,爭餅摧輪之側,,旁人為之戰(zhàn)栗矣,。閣下雄才峻望,薄海具瞻,,嘆深微管,,舍我其誰?天下通人處于懷奇抱道之士,,下至一才一藝之流,,風馳云會,莫不望閣下之出處,,以為濯鱗振翼,。”信中臥子對牧齋經邦治國的才略推崇備至,,甚至將其視為挽救明季頹局之希望所在,。陳子龍尚有一組頗具詩史意義的作品《孟夏一日禾城遇錢宗伯夜談時事》,其中有云“抵掌無群盜,,同心數世英,。誰知湖海上,黽勉念周京”(其一),,“雄才非世出,,群策每相符。庶有公開閣,,狂言許我徒”(其二),。據陳寅恪先生考證,陳子龍與柳如是相戀至判袂,,情事迄于崇禎八年,,而錢氏迎娶柳如是為崇禎十四年事。以上尺牘與詩作皆寫于明末,,可見個人私情的異同舍取,,并沒有影響二人在事關國家存亡問題上作出理性思考,他們對時局的認識是高度一致的,。 在考察江南諸詩派領袖人物的關系上,,陳子龍和吳梅村的《東皋草堂歌》是十分重要的文學史料,,不可忽略。據陳子龍《東皋草堂歌序》載:“東皋草堂者,,給諫瞿稼軒先生別墅也,。丙子冬,奸民奉權貴意訐錢少宗伯及先生下獄,,賴上明圣,,越數月而事得大白。我友吳駿公太史,,作《東皋草堂歌》以紀之,。時予方廬居,駿公以前歌見寄,,因為屬和,。辭雖不工,而悲喜之情均矣,?!雹嵝蛑小皺噘F”指權相溫體仁。這一事件實際上是溫氏策動的一場對牧齋的政治迫害,,并藉此實施對復社的打擊,,而臥子、梅村在詩中贊頌錢,、瞿風概,,指斥和嘲諷溫相從陷害賢良走向害己末路,表現出堅定的黨社正義立場,。 顯然,,吳偉業(yè)與錢謙益為國變前的舊交,崇禎時期同在黨社,,弘光間又曾同朝為官,,甲申之變后他們的私誼仍然保持和發(fā)展。值得注意的是,,在時人特別敏感的“貳臣”問題上,,他們竟先后走上了同樣的道路。但是對牧齋失節(jié)降清梅村曾作何感想,,后來梅村復名心不泯,,北上出仕新朝,品節(jié)玷污,。那么,,事前牧齋作為“過來人”有無勸止梅村走此錯棋的可能,事后牧齋是否產生自身前愆得到分謗的心理,?今《有學集》中有《送吳梅村宮諭赴召》一首,,末云“花院槐廳多故事,,早傳音信到菰蘆”,說得隱晦而多義,,這是牧齋的高處。但無論如何牧齋作為東林黨魁,,梅村作為復社領袖,,在黨社利益上,在反清復明的活動中,,他們意志同一,,聲氣相通。一個顯見的事實是牧齋頗好以“賦棋”,、“觀棋”詩潛論時局,,梅村集中亦有《觀棋六首》,自注“和錢牧齋先生”,,他的婁東門人如許旭,、顧湄等也多有“觀棋和牧齋先生”之作。這不應該僅僅視為牧齋詩在婁東的流傳,,其中有傳播和回應抗清復明信息的背景在,。另外,順治九年初夏牧齋作《與吳梅村論社書》,,有“頃與閣下在郡城晤言,,未及遽分鹢首,竊有未盡之衷,,不及面陳”語,,可以讓我們更清楚地看到這兩位江南黨社巨擘入清后的密切聯系。信中牧齋認為“慎交,、同聲兩社,,吾吳之望也”,不應“輕開嫌隙”,,希望梅村出面調停,,化解矛盾,言辭懇切,。從其后梅村的《致云間同社諸子書》和《致孚社諸子書》看,,梅村確實按照牧齋的意圖行事,虎丘大會的隆重舉行也表明梅村斡旋的成功,。杜登春《社事始末》云“六十年社局屢絕,,而得延一線者,賴有七八公耳”,,他首先肯定了“鼎革之后錢牧齋,、吳梅村,、曹秋岳聯絡之”的作用,這是符合實際的史論,。 事實表明明清之際江南諸詩歌流派間存在深刻的黨社關系,,這種關系成為相互間的維系,甚至成為結盟的基礎,。這使得各宗主具有相當一致的黨社立場,,而于抗清復明尤其相互心契,彼此呼應,,去末節(jié)而存民族大義,。這一思想祈向,決定了明清之際江南文士群體的基本格局和色彩,。也正是基于這一前提,,在士風、學風上,,各派都大力提倡實學,,主張以經世致用為本,陳子龍主持編纂,、集中了松江,、虞山、婁江等江南地區(qū)學術精英力量而成的《皇明經世文編》,,便是提倡實學的重要的實踐活動,。 各詩派的詩學聯系與分歧 從一定意義上說,虞山,、婁江,、松江地區(qū)不但是一個一體性的政治版圖,也是一個整體化的文學版圖,。然而對這一文學版圖加以分析,,情況則比較復雜。這種復雜性表現在:一方面錢謙益以文學泰斗和詩壇盟主的威望對各派產生了持續(xù)的覆蓋性的影響,,另一方面婁東派和云間派拒斥“權威的壓力”,,甚至虞山派內部也有一批詩人試圖走一條與牧齋不同的詩學路線,這就形成了具有不同取向,、色彩豐富的江南地域文學圖景,。 作為文學宗師,錢謙益無論在明末還是入清后都有著極大的號召力,,即使處于虞山林下,,“海內之文人墨卿,高冠長劍,,連袂而游于虞山者,,指不可勝屈也”⑩,。士子為文,一經題品,,遂成定論,,平增身價。這種“權威的影響”在江南地區(qū)表現得更為直接,、具體,。堪稱詩壇巨匠的吳偉業(yè)亦曾以詩集求序于牧齋,,牧齋《梅村先生詩集序》給予極高評價,又有《致吳梅村書》盛贊其詩“清詞麗句,,層見疊出,,鴻章縟繡,富有日新”,,“攢簇化工,,陶冶古今,陰施陽設,,移步換形,,或歌或哭,欲死欲生”,?!蹲x梅村宮詹艷詩有感書后四首》序中有“聲律妍秀,風懷惻愴”之評,,對其能“起興比物,,申寫寄托”贊賞備至。梅村《秣陵春》傳奇問世,,牧齋有《讀豫章〈仙音譜〉漫題八絕句,,呈太虛宗伯并雪堂、梅公,、古嚴,、計百諸君子》(其三)云:“《牡丹亭》苦唱情多,其奈新聲水調何,?誰解梅村愁絕處,,《秣陵春》是隔江歌?!钡莱鲞@一新劇哀痛故國滅亡的主題,,在藝術上將其與《牡丹亭》相提并論,譽揚至重,。對婁江十子,,牧齋亦不惜濃墨重彩予以褒揚,,稱十子詩“直而不倨,曲而不屈,,抑之而奧,,揚之而明”(11)。這種領袖式的影響在松江同樣存在,,陳子龍的《上少宗伯牧齋先生書》和李雯《上錢牧齋年伯于獄中》稱謙益“英雄有余習,,當世實孤忠。劍氣寧終歇,,龍門自昔崇”,,都不僅是作為對東林黨領袖的尊崇,也包含著對一代文學宗師的景仰,。牧齋《有學集》中有《題徐季白詩卷后》一文,,專論云間派,謂“云間之詩,,自國初海叟諸公以迄陳(子龍),、李(雯),可謂極盛矣,。后來才俊,,比肩接踵,莫不異曲同工,,光前絕后”,,評價特高??梢娔笼S對云間派中堅,,雖有情場之糾葛,但總體上仍體現出文壇祭酒的氣度,,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牧齋推行其擴大文學營壘策略的需要。 但是在崇奉權威的同時,,對權威的拒斥也在展開,。就吳偉業(yè)來說,在朝野上下的影響雖然難以與東林領袖錢謙益并論,,但當錢氏枚卜失敗,,歸籍虞山后,梅村的政治圖景卻正一步步展開,。會推卿相的可能早在崇禎朝就已顯現端倪,,入清后雖多年不仕,但韜光養(yǎng)晦,在士林中深孚眾望,,陳維崧《與吳駿公書》甚至有“當今之王茂宏,、謝東山”之譽。梅村與牧齋同樣“好名”,,無論政治地位或文學聲望,,梅村是未必愿意始終為牧齋所遮蔽的。因此在與虞山派和云間派的關系中,,梅村大體上采用緊密聯系云間以與虞山鼎峙的方法,。在《兩郡名文序》中,梅村云:“吾郡自西銘先生以教化興起,,云間夏彝仲,、陳臥子從而和之,兩郡之文遂稱述于天下,?!边@里梅村顯然是與張溥、夏允彝,、陳子龍自成一隊,這種營壘意識是有抗衡虞山詩老的針對性的,。 當然,,如果將錢、吳之鼎立僅僅看作文學流派宗主間的好名之爭,,那也是褊狹的,,至少不能反映出江南詩派發(fā)展的全部事實。應該承認他們站在文學的立場對詩之特質的許多理解頗為一致,,而在詩史評價和詩歌發(fā)展觀方面的某些重要異見是不妨從學理上加以充分注意的,。概括說來,錢謙益與婁東派和云間派之間詩學觀歧異主要有兩點,,一是如何評價后七子及王世貞,,二是詩歌發(fā)展宗唐還是宗宋。 吳偉業(yè)在《太倉十子詩序》中十分明確地指出:婁東文學發(fā)展與王世貞關系甚密,,“至于瑯琊,、太原兩王公而后大。兩王既沒,,雅道凘滅,。吾黨出,相率通經學古為高,,然或不屑于聲律,。”瑯琊王即指太倉王世貞兄弟(太原王即王錫爵),梅村多次說明婁東詩學乃繼承弇州,,宗法七子,,主張復古。在清初詩學地圖上,,太倉地區(qū)是七子詩學繼承和發(fā)展的中心,,這是梅村和婁東派苦心經營的結果,因此他們對錢謙益極力掊擊王世貞自然大為不滿,。在《太倉十子詩序》中梅村批評道:“晚近詩家,,好推一二人以為職志,靡天下以從之,,而不深惟源流之得失,。”“晚近詩家”顯然直指錢謙益,。梅村對牧齋將王世貞“其盛年用意之作,,瑰詞雄響,既芟抹之殆盡”的格量是非的態(tài)度和“詘申顛倒”的結論極為不滿,,強烈質疑其“斯可以謂之篤論乎”,。 與梅村交游甚繁,情感至契的陳子龍,、李雯亦持相同或近似的復古詩學觀,,以七子為希風對象。陳子龍早在崇禎四年就在《壬申文選凡例》中表示“擬立燕臺之社,,以繼七子之跡”,,在《重游弁園》七律中深情稱頌王世貞的成就,對其“風流搖落無人繼”無限憂慮,,而在崇禎十年所作的《嘉靖五子詩》中,,更直接表示了與后七子“對揚”的意愿。當然牧齋非常清楚,,在詩學上與婁東派只能各行其是,,但相對于梅村而言,對于云間諸子牧齋卻抱有說服的希望,?!额}徐季白詩卷后》云:“余之評詩,與當世抵牾者,,莫甚于二李及弇州……云間之才子,,如臥子、舒章,,余故愛其才情,,美其聲律。惟其淵源流別,各有從來,。余亦嘗面規(guī)之,,而二子亦不以為耳填?!边@說明牧齋確實付諸行動,,對云間才子進行過當面勸說,但并不能奏效,。顯而易見,,虞山派與云間派在對待王世貞及七子問題上的分歧,也是無法調和的,。 詩歌發(fā)展宗唐還是宗宋,,在這一涉及詩學發(fā)展方向的問題上,錢謙益首先挑戰(zhàn)“獨尊盛唐”的強勢理論,,摧陷舊壘,,蕩滌迷霧,為提升宋詩的價值作了有力的鋪墊,。他認為宋詩在中晚唐之后出現是一個新的富有生命力的承接,,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古今之詩總萃于唐而暢遂于宋”(12),。唐之“總萃”是一種高的境界,,宋之“暢遂”是一種大的格局,境界要高,,格局要大,,故二者不可軒輊,。計有東《梅村題詞》說“虞山暮年之詩,,心摹手追于眉山、劍南之間”,,這正是牧齋的詩學路向,。至于金元詩壇,長期以來學者絕少置評,,而牧齋卻獨具慧眼,,將元遺山與眉山并論,推賞“金元之詩,,泛濫元白,,雜出中晚,然風神氣韻,,去唐反近”(13),,這是對金元詩的全新的認識。 以牧齋詩壇盟主的地位,他對唐宋并重觀的揭示,,尤其是對宋元詩的導揚,,其意義是不言而喻的。一時宋元詩格家喻戶曉,,不少詩老的創(chuàng)作皆名唐而實宋,,清初詩壇逐漸轉向宋調,甚至一時間形成了“競尚宋元”的局面,。陳子龍,、吳偉業(yè)與錢謙益的詩學宗尚明顯不同,如王士禎《分甘余話》揭示各自淵源云:“明末暨國初歌行約有三派:虞山源于少陵,,時與蘇近,;大樽源于東川,參以大復,;婁江源于元白,,工麗時而過之?!痹崎g諸子顯然不以宋元詩為意,,主張以唐音為宗,取此道而至風雅境界,。在這一點上,,梅村的觀點與云間派非常接近,在《太倉十子詩序》中甚至徑稱麾下十子“自子俶以下,,皆與云間,、西泠諸子上下其可否”。其實唐宋詩之爭與七子的認識觀二者緊密相關,,對七子和王世貞的維護就是對唐音陣營的堅持,,梅村以此視為進乎技之上的詩歌之道?!皬m州永逝二張死,,太倉嵬峨君在此。寥寥海內竟誰雄,,山東姜生稱吳公”(14),,這是時賢對梅村的隆譽,也是對梅村堅持維護弇州,、弘揚唐音成就的高度肯定,。 綜上所述可以看到,明末清初江南幾個主要的詩歌流派在黨社利益上的一致和文學觀念上的分歧同時展開于特定的時空,,東南地域文學由此既表現出共性特征,,也顯示出多元取向,,后者對文學發(fā)展尤有意義。文學發(fā)展的動力不僅源于同構提升,,也源于異量互動,。不同流派間的異量互動,其對峙的張力能夠避免趨宗一尊,,使得江南詩歌創(chuàng)作承接眾流,,融會生新,達到了明清詩史難以企及的高度,,而這幅復雜斑斕的江南文學版圖中的“詩學圖景”,,也具有了詩學史和地域文學研究的雙重意義。 注釋: ①姚瑩:《識小錄》,,《中復堂全集》卷七,。 ②參見朱麗霞、羅時進《松江宋氏家族與幾社之關系》,,《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2期,。 ③杜登春:《社事始末》,見張潮,、張漸《昭代叢書》,,清道光刊光緒二年印本。 ④李東陽:《麓堂詩話》,,丁福?!稓v代詩話續(xù)編》,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1380頁,。 ⑤龔立本:《常熟縣志》卷一五《風俗志》。 ⑥陳寅?。骸洞藓婆c寇謙之》,,《金明館叢稿初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131頁,。 ⑦宋琬:《二宋唱和春詞序》,,《宋琬全集》,,齊魯書社2003年版,第346頁,。 ⑧宋征輿:《先考幼清府君行實》,,《林屋文稿》卷一○。 ⑨錢仲聯:《吳偉業(yè)重要佚詩前〈東皋草堂歌〉考》,,《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1期,。 ⑩錢謙益:《林六長虞山詩序》,,《牧齋初學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961頁,。 (11)錢謙益:《婁江十子詩序》,《牧齋有學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844頁。 (12)(13)錢謙益:《雪堂選集題辭》,,《牧齋外集》卷二五,。 (14)余懷:《三吳游覽志》,見張潮,、張漸《昭代叢書》,,清道光刊光緒二年印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