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元1587年,,在中國為明萬歷十五年,,論干支為丁亥,屬豬,。當年,,在我國的朝廷上發(fā)生了若干為歷史學家所易于忽視的事件。這些事件,表面看來雖然雖似末端小節(jié),,但實質上卻是以前發(fā)生大事的癥結,,也是將來以后掀起波瀾的機緣。 2,、1587年,,萬歷皇帝還只有二十四歲,但登上天子的寶座卻已經十五年了,。對他來說,,這十五年似乎顯得特別漫長,因為有許多重復的事件和不變的禮儀要他去應付,,即使是一年以前,,他的愛妃鄭氏生下皇子常洵,也并不能給他多少安慰,。接近他的人可以看出,,皇帝陛下越來越感到生活的單調和疲勞。上一年,,他主持殿試,,試題的內容是“無為而治”,他對生活的厭倦已經越出了內心世界而要開始見諸行動了,。 3,、管理我們這樣一個大帝國,在許多問題上一定是要生罅隙的,。張居正以整飭紀律自居,,而實際上他是強迫要求各人保證不生罅隙。申時行用恕道待人,,又鼓勵誠信,,就是期望各人自動地各盡其能地補救罅隙。申時行的立論并非沒有理由,,但是從他四年內在文淵閣執(zhí)政的記錄上看,,其成功的希望至為微小。 4,、我們這個國家帝國有一個特點:一項政策能否付諸實施,,實施后或成或敗,全靠看它與所有文官的共同習慣是否相安無擾,,否則理論上的完美,,仍不過是空中樓閣。 5,、多少年來,,文官已經形成了一種強大的力量,強迫坐在寶座上的皇帝在矗立政務時擯斥他個人的意志?;实蹧]有辦法抵御這種力量,,因為他的權威產生于百官的俯伏跪拜之中,他實際上所能控制的則至為微薄,。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廷臣。 6,、他(張居正)進入文淵閣以后的第一個皇帝是一個昏庸的君主(隆慶),,對國事既不理解也不關心;第二個皇帝則是小孩子和他的學生(萬歷),。環(huán)境和才能加在一起,造成了張居正的權威,。 7,、以皇帝的身份向臣僚作長期的消極怠工,萬歷皇帝在歷史上是一個空前絕后的例子,。其動機是出于一種報復的意念,,因為他的文官不容許他廢長立幼,以皇三子常洵代替黃長子常洛,。另外一個原因,,則是他在張居正事件以后,他明白了別人呢也和他一樣,,一身而具有“陰”,、“陽”的兩重性。有“陽”則有“陰”,,既有道德倫理,,又有私心貪欲。于是,,他既不強迫臣僚接受的他的主張,,也不反對臣僚的意見,而是對這一切漠然置之,。 8,、為人君者,就應該安居垂裳,,所以不僅練兵要遭到反對,,就是外出旅行也應該在限制之列。 9,、他(萬歷)身上的巨大變化發(fā)生在什么時候,,沒有人可以做出確切的答復。但是追溯皇位繼承問題的發(fā)生,以及一連串使皇帝感到大為不快的問題的出現,,那么1587年丁亥,,亦即萬歷十五年,可以作為一條界限,。 10,、1587年,遼東巡撫注意到一個建州酋長正在逐漸開拓疆土,,吞并附近的部落,。他覺察到養(yǎng)虎將要貽患,就派兵征討,,但是師出不利,。這位酋長并非別人,據當日記載,,他名叫努爾哈赤,。若干年后,他的廟號則為清太祖,。 11,、海瑞是忠臣,又是孝子,。他三歲喪父,,孀居的母親忍受著極大的困難把他教養(yǎng)成人。她是他的撫養(yǎng)者,,也是他的啟蒙者,。在海瑞沒有投師就讀以前,她就對他口授經書,。所以,,歷史學家們認為海瑞的剛毅正直,其中就有著他母親的影子,。 12,、以個人而對抗強大的社會力量,加之在具體處理這些訴訟的時候又過于自信,,師心自用,,既沒有對地方上的情形作過周密的考察,也沒有宣布法律的準則,,更沒有建立專門的機構去調查案情,、聽取申辯以作出公正的裁決,海瑞的不成功已不待言而自明,。 13,、戚繼光是本朝最有才能的將領,,其被劾罷官三年以后仍不能見諒于萬歷,原因在于他和張居正的關系過于密切,。 14,、在抗倭戰(zhàn)爭中功績最為卓著的戚繼光不是在理想上把事情做得至善至美的降臨,而是最能適應環(huán)境以發(fā)揮他的天子的將領,。他所以獲得成功的要點,,在于他情形的現實感。他看清并適應了當時的政治,,而把軍事技術作為必要的輔助,,這事在當時的環(huán)境里唯一可以被允許的方案。至于在一個以文人治國的農業(yè)國家之內,,誰想要極端強調軍事效率,,提倡技術的發(fā)展,而導致軍人和文官的并駕齊驅,,哪怕他能舉出無數動聽的理由,,在事實上也是絕對辦不到的。 15,、蹂躪東南沿海的倭寇不同于普通的海盜。海盜大多是烏合之眾,,只要抄掠財物的目的一經達到,,隨即呼嘯而去。而倭寇則不然,。他們登錄以后通常要建立根據地,,有時還要圍攻城池。 16,、1588年一月十七日清晨,,將星(戚繼光)西隕之際,我們古老的帝國業(yè)已失去重整軍備的最好良機,。三十年后,,本朝的官兵和努爾哈赤的不對交鋒,缺乏戚將軍苦心孤詣擬定的戰(zhàn)術和強調的組織紀律,,結果是眾不敵寡,。茲后八旗軍作為一股新生力量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間,其取本朝而代之,,也是遲早的問題了,。 17、當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個人行動全憑儒家簡單粗淺而又無法固定的原則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創(chuàng)造性,,則其社會發(fā)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補助技術之不及。1587年,,是為萬歷十五年,,次歲丁亥,表面上宿戶是四海升平,,無事可記,,實際上我們的大明帝國已經走到了它發(fā)展的盡頭。在這個時候,,皇帝的勵精圖治或者宴安耽樂,,首府的獨裁或者調和,高級將領的富于創(chuàng)造或者習于茍安,,文官的廉潔奉公或者貪污舞弊,,思想家的極端進步后者絕對保守,最后額結果,,都是無分善惡,,統(tǒng)統(tǒng)不能在事業(yè)上取得意義的發(fā)展,有的身敗,,有的名裂,,還有的人則身敗而兼名裂。因此我們的故事只好在這里作悲劇行的結束,。萬歷丁亥年的年鑒,,是歷史上一部失敗的總記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