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19點55分,武漢大學新浪微博發(fā)表訊息:“中國科學院院士,、武大生科院楊弘遠教授因病于今日上午八時十五分去世,,享年七十七歲。沉痛哀悼,!” 楊弘遠,,生于1933年,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著名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院士,。主要研究植物有性生殖,。國務(wù)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審組(生物學)成員及召集人(三屆);全國博士后管委員專家組(生物學)成員及召集人,;教育部基礎(chǔ)研究規(guī)劃組(生物學)副組長,;教育部科學技術(shù)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植物學評審組專家,;全國政協(xié)委員(兩屆),;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常務(wù)理事;《中國科學》,、《植物學報》,、《Cell research》、《細胞生物學》,、《Acta Biologica Cracoviensia Series Botanica》,、《Journal of intergrative plant biology》等刊物編委。 或許從最初的那一刻起,,楊老便注定與武大結(jié)下不解的緣分,,這是一種真正的自始至終的滲透,,從開始的開始,到未央的最后,。楊老出生于一個書香世家,,母親袁昌英是中國近代史上有影響的早期女作家,是武漢大學的珞珈山三女杰之一,,父親楊瑞六則是一位非常有成就的經(jīng)濟學家,,家中世代因襲的濃厚文化氛圍讓楊弘遠眼中的珞珈山從孩童時期便多了幾分文人的雋永與摩挲。
從人文世家走出來的生物天才
“從小我就喜歡生物,,樂山時期我家住在遠郊,,那里沒有什么玩伴,我就去看小動物,?!焙退姓{(diào)皮的男孩子一樣,年幼的楊弘遠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搗蛋鬼”,,斗蟋蟀,、養(yǎng)螞蟻養(yǎng)雞、被土蜂咬,,他一樣都沒落下,,而也正是這些充滿鄉(xiāng)間泥土氣息的可愛玩伴,作為最初的啟蒙者把他引進了變幻莫測的生物殿堂,。要知道,,在一個人文科學氛圍濃厚的家庭中另辟蹊徑走一條自然科學的道路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情!
很多人都喜歡小動物,,而楊弘遠對小動物的迷戀遠甚于眾,。初中的時候,楊弘遠酷愛猿猴,,于是他各種搜集資料,,將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幾十種猿猴通通記錄下來,配以圖畫和說明,,編成一本《猿猴詞典》而自得其樂,。“我初中時調(diào)皮得很,,絕對不是一個好學生,,按現(xiàn)在的標準,肯定上不了高中,。有一年假期我天天到護城河的河邊去玩,,玩沙子,把沙子裹到身上,黑糊糊的,,一玩就是一天,,也玩著玩著就忘了開學這回事了,后天因曠課還被學校記了過”楊教授講起兒時接觸自然的經(jīng)歷神采飛揚,,戲稱在當今的制度下根本上不了高中,,這也讓人不禁反思,就是這樣一種當今的制度,,成績至上的制度,,是否也埋沒了相當數(shù)量的生物天才?然而,,就是這種對于大自然熱切的注視與向往,,奠定了楊弘遠日后獻身生物事業(yè)的基礎(chǔ)。
“父母對我的影響是無形的,,沒有人給我灌注過什么,,我眼見耳聞的都是那些事,做人治學的道理都是在知識分子的熏陶下逐漸養(yǎng)成的,?!睏罱淌谶@樣談?wù)摳改笇λ挠绊懀爱敃r母親的寫字臺旁邊有這樣一幅對聯(lián),,上面寫著‘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毀于隨’;父親也經(jīng)常讓我一章一章的去背四書五經(jīng)里面的內(nèi)容,,當時煩得很,,可是后來長大了,覺得父母告訴我的那些句句都是真理,,而且越回味越有味道,。到現(xiàn)在我腦海中還經(jīng)常冒出一些想法,都是當時背誦的功勞,。”雖然并未繼承父母的事業(yè),,但是這些治學的精神早已牢牢映刻在楊弘遠的思想中,,而母親寫字臺旁的一幅對聯(lián)也成了楊教授追隨一生的準則,教授寫了一本關(guān)于治學與做人的書,,書名《勤思集》便得名于此,。 多舛而又堅定的筑夢路
楊教授在1950年考入武漢大學生物系,當時的生命科學可不是什么熱門專業(yè),,人們都去學工科,,都去學大生產(chǎn)需要的實踐技能,而楊老卻鐵了心思一心想要學生命科學?!叭祵W生人數(shù)總共不過三十多名,,更有一個年級僅男、女學生各一名,。報考生物學多是第二志愿,,想我這樣以第一志愿入學者鳳毛麟角,大家的興趣都不在此,?!睏詈脒h與當時的大多數(shù)人不同,他對于生物的喜愛是發(fā)自骨子里的,。按照當時的規(guī)定,,一年級的同學都要下鄉(xiāng)去做土改,楊弘遠陷入生物太深完全沒在意這些,,向?qū)W校提出了想和二年級的同學一起到宜昌的高山上去做高山實習的申請,,雖然學校批準了,但現(xiàn)在教授回想起來也還有些后怕:“當時自己就是傻乎乎的,,怎么能不去做土改呢,?那可是出格的行為啊,要挨批評的,!”
“文革”浩劫粉碎了教授的科學理想,,在人生最寶貴的壯年時期荒廢了十年,也就是在這樣艱難的環(huán)境下,,教授還是沒有放棄任何治學的機會,。他一頭扎進一所舊倉庫,那里堆放了從珞珈山運來塵封的幾十種國外期刊影印本,,教授埋頭逐期翻閱,,并記了詳盡的卡片和筆記“看到國外這些年科學的快速發(fā)展,個人壯志未酬,,報國無門,,內(nèi)心激蕩難以自已,真有‘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情懷。當時純粹從讀書中尋找精神寄托,,單憑著對生物的熱愛堅持了過來,。”講到此,,教授將當年的那些卡片和筆記拿出來與記者分享,,六個盒子的卡片,每張卡片上面都詳細記載著某個知識點的相關(guān)出處,以方便查找,。而整整一個柜子的泛黃的筆記本,,更是凝結(jié)了當年學習的所有心得,教授一頁一頁的翻給記者看,,如數(shù)家珍,。
“后來粉碎了‘四人幫’,又迎來了改革開放,,‘文革’時期的閱讀竟也派上了用場,,為后來重登教學講臺和開始新的科研征程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chǔ)?!?nbsp;
經(jīng)歷了這些磨難之后,,教授感慨自己以后的人生“太順了”,各種獎勵,、職稱隨之而來,。85年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 87年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91年的時候還被評上了院士,。
淡然與堅守,一絲不茍的治學態(tài)度
90年代的楊老早己功成名就,,與各種榮譽,、名望一同而來的,還有楊老的煩惱:“社會對你的期望值太高,,使你完全身不由己,。到處都推薦你,講學,,評審,,做召集人,忙得團團轉(zhuǎn),,雖然我也抵制了一些活動,,但是根本無法安心搞科研了。當時連著好幾年花費了大量精力給教育部寫了一大堆東西,,可是這些形式上的東西對于做學問來說一點用的沒有,,我寫了也沒人看,寫完了就丟在那,。唯一的好處就是給你提供了獲得更多財富和權(quán)力的可能,可是我全沒有接受,?!?nbsp;
錢與權(quán)的機會,教授絕對沒少遇到,然而這些各種不同的誘惑,,面對的結(jié)果卻是一樣的,,就是全部都被教授拒絕。教授曾多次得到出國的機會,,也曾碰到過一些大的課題,,還有一些職位上的大的提拔,但都被教授以與所研究的課題沖突或不愿介入為由放棄了?,F(xiàn)在回過頭來與記者談起這些,,楊教授斬釘截鐵的告訴記者沒有遺憾?!叭松械帽赜惺?,哪能全部的好處都堆到一個人的身上,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就給自己八個字‘清白做人,,清心治學’。真正做學問的人,,不能有太多功利的思想,,追求豪華可是無止境的啊,只要有衣穿有飯吃就足夠了,,沒有必要把自己搞成個大富翁,,我個人覺得選擇自己從事的事業(yè)很快樂?!睏罾系倪@樣一番治學感觸對于現(xiàn)今沉迷于物欲橫流的社會中的人來說可能會有所觸動吧,。
對于學生的培養(yǎng),楊老也格外細致謹慎,。二十年間他只培養(yǎng)18位博士生和12位碩士生,,每年招收的研究生平均一個半人,但這些學生數(shù)量少卻質(zhì)量精,,如今已有7名學生在國內(nèi)外成為教授,,可謂桃李芬芳?!拔医虒W生很嚴格,,一定要對學生進行分別的指導(dǎo),每個學生都各有不同,,針對每個人的特點區(qū)別對待,。這樣才能讓他們老老實實,安安心心的做學問,,做好學問,。有的教授同時招好多研究生,,都可以開一個研究生班了,我覺得這樣不好,,研究生不能千人一面,,怎么能都教成一個樣子呢?”楊教授對于學術(shù)的嚴謹,,不僅體現(xiàn)在他個人身上,,也體現(xiàn)在他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上。 楊教授認為對于一個學者來說最重要的品質(zhì)便是堅持真理,,修正錯誤,。“我當初做學問的時候壓根就沒聽說過剽竊,、抄襲,,如今隨著學術(shù)與錢權(quán)的聯(lián)系越加緊密,許多人開始為之所動,,經(jīng)常聽到論文造假的事情發(fā)生,,做學問的人不能太功利。學術(shù)上的造假可能會對一代人,,甚至一個國家?guī)聿缓玫挠绊?。而有些理論可能會波及政治,可能會帶來損失遭到批判,,但只要是正確的,,就應(yīng)該堅持?!贝怂^堅持真理,。“做學問當然允許有錯誤,,隨著認識程度的不斷深入,,錯誤不斷被改正,這才是科學進步的過程,。我也犯過錯,,年輕的時候搞實驗,看到了結(jié)果沒做對照,,就興奮的發(fā)表了論文,,以后幾十年都讓我不放心,后來我又做了幾次試驗,,老了以后又讓研究生重復(fù)做,,才證明當初的結(jié)論是錯誤的,我又在雜志上發(fā)表了文章,,改正了這個小而又小甚至小到?jīng)]有人注意到的問題,,這才做到了問心無愧,。”此所謂修正錯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