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05 成長樹 朋友的父母從國內到美國探親,,看到上小學三年級的孫子德智體全面發(fā)展,滿心歡喜,,孩子在學校做了很多手工還有繪畫,,奶奶看了贊不絕口,。她在和國內的女兒及外孫視頻聊天時提起了這事,告訴他們:“我孫子真是有才,,那畫兒畫的真叫好,。” 外孫在國內也上小學三年級,,聽姥姥不住口地夸表弟,,就說:“姥姥你拿來給我們看看到底有多好?!蹦棠贪褜O子的畫作拿到了鏡頭前,,外孫發(fā)出一聲怪叫說:“哎呀,這就叫有才???姥姥,我都無語了,!” 老太太又拿來一個手工,,外孫再一次大叫起來:“姥姥啊,您這都什么眼光啊,,我都要去撞墻了,!” 奶奶在聚會時當笑話講給朋友們聽,大家在笑過之后討論起來,,都覺得這件事如果反過來,,在美國的孫子絕對不會用這種方式去評價表兄的作品。這個反應與兩個孩子的性格無關,,而是因為他們接受的是不同的小學教育,。 在美國,從幼兒園起老師就教孩子要與人為善,,要鼓勵贊賞別人,,要有同情心,要讓別人感覺好,。你如果對人說不出鼓勵的,、正面的話,那就什么都不要說,。 有個笑話說在美國“good means bad”(好就意味著不好),,如果美國人評價你的工作是“good”(好),那意思就是你做得很一般,,甚至是不怎么樣,,因為他們不說不好。假如他們說“Awesome”“Fantastic!”“Excellent!”才表達的是做得不錯的意思,。 我在兒子的幼兒園做義工時看到一個小孩說另一個小孩的手工“很丑”,,當即被老師批評了,那孩子辯解說自己實話實說,,不想說謊,,老師嚴厲地教育她:如果你的實話傷害了別人的自尊心,那就免開尊口,。這還不算完,,老師在下午家長來接孩子時特意告訴了家長這件事,讓她回去注意教育孩子說話的方式,,注意維護別人的自尊心,,不能說傷害別人感情的話。 一個中國媽媽在論壇上講起她兒子剛到美國時的故事,。那時孩子只會說幾句簡單的英語,,上課聽不懂,在學校里呆頭呆腦的,,媽媽非常擔心他適應不了,,受人欺負。有一天帶兒子去小區(qū)公園,,看見一群孩子們在那兒玩,,其中一個小男孩看見他們,跑了過來大聲地喊她兒子的名字跟他們打招呼,。兒子告訴媽媽這個男孩是他的同學,。媽媽對男孩說:“尚文剛從中國來,不會說英語,,請你多多幫助他,。”小男孩認真地對媽媽說:“尚文很棒,,他的英語進步很快,,真的!我們體育課賽跑,,他是第一名呢,。 還有,他的數(shù)學很厲害,,做得又快又準確,。”媽媽說,,那時候兒子根本看不懂有文字的數(shù)學題,,只會做算式,有了答案也不會說,,老師只能讓他到黑板上寫出來答案,。體育課,,大家跑他也跟著跑而已,可在小男孩嘴里兒子卻是那么棒,。 小男孩邀請兒子和他們一起玩,,他們在玩捉迷藏,當同伴喊“跑”的時候,,大家就要快跑開藏起來,。小男孩怕中國孩子聽不懂英文“跑”這個詞,問中文的“跑”怎么說,,媽媽告訴他是“快跑,!”,小男孩轉過身去教會了所有的孩子說“快跑”,。媽媽坐在臺階上,,看著孩子們玩,聽見一陣陣“快跑,,快跑,!”的喊聲傳來,心里有說不出的感動,。這樣一個普通的小男孩,,能夠看見一個初來乍到的呆頭呆腦的同學的優(yōu)點,能夠這樣鼓勵他人,,為他人著想,;這一群孩子,為了一個不懂英語的同伴,,用另一種語言來玩游戲,,他們一定受到過很好的人文精神的教育和熏陶。 我在美國小學初中都做過義工,,看到美國的老師對待學生從來都是用正面的話去鼓勵,,永遠不會拿一個孩子去跟其他孩子比較。 小學一年級時,,我做義工的班上有個弱智孩子,,1+1=2學了一周了才學會,老師讓他到黑板上寫下算式和答案,,跟同學說,,菲尼從不會計算,現(xiàn)在會做1+1=2了,,他是今天班上進步最大的人,,我們大家給他鼓勵一下!全班同學都為他鼓掌歡呼,那個孩子咧著大嘴樂,,舉著兩只手使勁扭腰擺臀像個明星一樣在講臺上跳起舞來,。 很多人說美國的小學學的東西很淺顯,孩子的基礎知識不牢固,。其實美國小學的教學重點并不在“知識”上,,而是重在教孩子做人的基本原則上,在小學的幾年里逐漸搭起了孩子為人處世,、認識世界的框架。這包括怎么與其他人相處,、與人合作,,最基本的生活常識、對自然的認識,、對世界的認識,、對生活的認識、對自我的認識和肯定,、如何遵守社會規(guī)范……大多是最基本,、最簡單的卻很難在成年后再去培養(yǎng)的東西。比如自我肯定,、自我認同感,,一個人在成年之后,就很難改變對自己的認知了,。還有像合作精神,,愛心、獨立精神等,,這些都會對人的一生產(chǎn)生重大的影響,。 中國古時的教育,其實也重視這些,。比如弟子規(guī)中教孩子要“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說的就是先要孝順父母,兄弟友愛,,其次要謹慎做人,,講信用,然后對他人有愛心,,向有仁德的人學習,,如果還有多余的時間精力,那么可以去學習六藝等才能和文化知識,。品德教育是主要的,、必需的,,文化知識是在有余力的情況下才去學的。現(xiàn)在的教育把這些精華都摒棄了,,重點全放在了學習知識上,,本末倒置了。知識日新月異,,真正決定孩子的未來的不是他掌握了多少知識,,而是他如何認識自己、如何處世,、如何做人,。 現(xiàn)在國內的學校鼓勵孩子們競爭,學習成績要排名次,,對同學之間的彼此尊重,、看他人長處,鼓勵贊賞別人的教育相對較少,,做父母的要在家里適時補上學校教育的不足,,學校已經(jīng)對學業(yè)抓得很緊了,父母就不用再盯著孩子的學習,,把學校不教的對孩子又特別重要的一些做人道理,,一些最基本的做人準則,在家里教給孩子,。 來源:《用接納成就孩子的一生》一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