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好,喬木見人文,,一畝偃柯盤匝地,,十尋直干聳凌云,樹以晦翁尊,。
文公山原名“九老芙蓉山”,。一代理學(xué)大師朱熹于南宋紹興二十年(公元1150年),親手在文公山其祖墓周圍按八卦布局栽植了24棵杉樹,。歷經(jīng)八百多年的風(fēng)雨,,現(xiàn)存16棵,其中最高的38.7米,,最粗者胸圍3.43米,,有“江南古杉王群”之譽。元代學(xué)者趙汸在《省朱文公官坑祖墓》詩中,,稱贊文公山“攢簇千峰一障開,,乾坤間氣此胚胎。百靈受職環(huán)真氣,,五緯回光拱夜臺”,。朱熹死后不久,一代一代的統(tǒng)治者根據(jù)自己的需要不斷塑造涂抹著朱熹的“圣人”形象,,這一步步升級的造神運動綿延了七個世紀,。婺源因此被詔賜為“文公闕里”,山名因此改名為文公山,。文公山也因此聞名遐爾,。
現(xiàn)在的文公山綠蔭蔽日、山林蔥翠,、林海浩瀚,、可敵青城。文公嶺古驛道鋪筑于唐天佑三年(公元906年),,綿延不斷,、曲徑通幽,是一條文化積淀豐富的休身養(yǎng)性之路,;文公湖群山環(huán)抱,、碧水連天,、湖光漣渏,,泛舟其中遍覽山水之美 ,,呼吸清新空氣。碧水,、青山,、涼亭、碑廊,、樓閣,、古樹、古驛道,、古文化的和諧組合,,構(gòu)筑了文公山醉美景色和至尊養(yǎng)生奇境。
1985年文公山被列為省級文明風(fēng)景區(qū),。1986年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王世襄先生在參觀文公山之后,,曾作《望江南》詞稱贊:“婺源好,喬木見人文,。一畝偃柯低覆地,,十尋直干聳凌云,樹以晦翁尊,?!?001年4月,中科院資深院士,、我國生態(tài)學(xué)奠基人之一的陽含熙先生到文公山考察古杉群時,,稱贊說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林。
地址:婺源縣中云鎮(zhèn) 聯(lián)系電話:13576368136 13979314518
| |
|
|
|
游客接待中心 |
曲徑通幽 |
|
|
文公嶺古驛道 |
文公湖 |
|
|
娛樂休閑區(qū) |
俯視文公湖 | 附:門票20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