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的邊塞詩人視野開闊,胸懷激蕩,充滿了磅礴的浪漫氣質(zhì)和一往無前的英雄主義精神,.他們唱出了時代的最強音,充分體現(xiàn)了盛唐精神,是古代詩壇上絕無僅有的奇葩,是后世詩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峰. 在這批邊塞詩人中,七言絕句寫的既多又好的當數(shù)五昌齡.七絕在初唐時就開始成熟了,但表現(xiàn)能力還沒有充分發(fā)掘出來,佳作還不多,王昌齡以其成功的創(chuàng)作實踐.,使七絕這種詩體的概括能力發(fā)揮到了極致,與李白同為寫絕句成就最高的詩人,有人甚至說他超過李白.他名氣很大.有“詩家天子王江寧”的美譽.所以叫王江寧,或說因為他是江寧人,,或說因為他在江寧做過官,。他的組詩《從軍行》七首幾乎全是精品,從各角度揭示前線將士的心理活動,。比如第四首:
出手一句“青海長云暗雪山”,就把戰(zhàn)爭氣氛渲染的十分飲滿酣暢:“黃沙百戰(zhàn)金甲”既揭示了環(huán)境的艱苦,又展現(xiàn)出戰(zhàn)士們輕身許國的英雄氣概,。
這種萬里遠隔思念妻子的衰愁,所以會那么無可奈何,就因為每一次思念都可能是最后一次,因為一出戰(zhàn)就可能再不會回到這“烽火城西百尺樓“來了。這是真正的帶著血絲的相思,!“不破樓蘭終不還”,,固然英雄氣概十足,但詩人同時也看到了戰(zhàn)爭給普通士兵帶來的痛苦,,并沒有一味沉浸在立功封侯的幻想中,。 他的《出塞》更是古今傳誦的名篇,,被譽為唐代絕句的壓卷之作。
說“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實際的含義不過是一輪明月照邊關(guān)。然而,,把明月照邊關(guān)這種悲涼的意境推到秦漢時期,,這一句就由寫眼前的實景,一變而為飽含歷史深度的虛景,,虛實相生,,從而使這句詩的內(nèi)涵變得無比深厚。這也就是說,,從秦漢時期以來,,一代一代的人就一直在進行這樣的萬里長征,多少人就死在邊關(guān)上一去不復返,??畤@沒有李廣那樣的龍城飛將飛將來擋住胡馬,不讓其度過陰山,,既痛惜自已無用武之地,,不能報效國家,立功邊塞,又深切地同情邊關(guān)將士長期征戰(zhàn),有家不能歸的痛苦,。詩人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該怎樣來避免這種歷史悲劇的重演,。他只能幻想出現(xiàn)飛將軍李廣,用戰(zhàn)爭來制止戰(zhàn)爭,。但同時他也深刻地意識到“昔日長城戰(zhàn),,咸言意氣高,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塞下曲》)就算能用戰(zhàn)爭來制止戰(zhàn)爭,也是“白骨亂蓬蒿”,,同樣是個悲劇,,這首詩讀起來特別上口,每一個音跟前后的音搭配的都恰到好處,,我們著重從音調(diào)的和諧來讀上一遍就會知道,。 邊關(guān)既有征夫,內(nèi)陸就有怨女,。他的《閨怨》就是寫妻子思念從軍在外的丈夫的:
他的送別詩《芙蓉樓送辛漸》也是獨出心裁的名篇:
王昌齡的好朋友王之渙,,年輕時以豪俠自命,愛擊劍打獵,縱灑悲歌,。他詩名很大,是邊塞詩人中重要的一家,可惜他命運不濟,詩集失傳,只傳下來六首絕句。據(jù)記載,有一回他和王昌齡,高適等人到酒店唱酒,正好來了一批藝人,于是他們約定,等會兒這些藝人唱歌時,唱誰的詩最多,就說明誰的詩名最大,結(jié)果一個樂工唱了王昌齡的兩首絕句,一個唱了高適的一首絕句,王之煥說:樂工唱的是鄉(xiāng)下人聽的樂曲,。等著瞧吧,!果然,一個漂亮的歌妓起來唱道:
那個歌妓又連唱兩支歌,都是王之煥的詩.從這個文壇掌故就可以看出來,他在當時的詩名有多大,這首《涼州詞》是唐詩中的名篇,。黃河從白云中滾滾流出,一座孤城被圍繞在萬仞高山之中,,展示出邊塞風光的荒寒壯闊,。第三句“羌笛何須怨楊柳”,既可指羌笛吹著表現(xiàn)征人思家的《折楊柳》曲子,也可指羌笛嗚嗚咽咽,似乎在怨塞外的楊柳不肯舒青漲綠來遮綠掩荒寒.全詩既表現(xiàn)了征人的辛苦,又有一種豪邁的氣勢.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
這首《登鸛鵲樓》更是連三歲的孩子都能背誦,。詩人登上山西省永濟縣的鸛鵲樓,,望著慘淡的日頭西沉,滾滾的黃河東瀉,,視線向東西兩向伸延,,使視野無限廣闊。后兩句由實入虛,,再推進一步,,把視野再次拓寬。四句二十個字,,字不奇,,句不奇,,景不奇,情不奇,,但卻展現(xiàn)出如此磅礴的氣勢,,這簡直是奇跡!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同時代的另一個詩人王翰,,也有一首廣為流傳的《涼州詞》
葡萄美酒斟進夜光杯,,還有隨軍樂隊在馬上彈奏琵琶助興,即將開赴前線的將士怎么能不痛飲!抒情主人公的內(nèi)心也有幾分無可奈何,但壓不倒那種豪邁的英雄氣概,情緒仍然是樂觀的.這種詩只有盛唐人寫得出來,也只有盛唐人能這么微笑著來感受走向死亡的痛苦,。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另一個重要的邊塞詩人李頎,也擅長寫七言古詩,。他不大看中功名利祿,,卻非常想做神仙,服食丹砂,,期盼著白日飛升,。王維在《贈李頎》詩中說,“聞君餌丹砂,,甚有好顏色,,不知從今去,幾時生羽翼”,,李頎最著名的詩是《古從軍行》:
難能可貴的是,,李頎不但同情“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的漢族士兵,同時還看到了“胡兒眼淚雙雙落”看到了戰(zhàn)爭給少數(shù)民族帶來的苦難,?!昂鷥貉蹨I雙雙落”再用“胡雁哀鳴夜夜飛”來襯托,胡雁哀求鳴與胡兒落淚這兩個意象疊印在一起,,是多么鉆心刺骨的審美刺激力!李頎的這種思想境界,是其他反戰(zhàn)傾向鮮明的邊塞詩人所沒能達到的。就為了這句話,,中華兒女也應當在心靈深處塑一個巨大的銅像來紀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