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 :多起殺人錯案推動英聯(lián)邦廢除死刑
美國加州大學法學教授保羅·伯格曼和邁克爾·艾默斯在他們所著的《影像中的正義》中稱,,本特里案件是"一場由于司法不公所造成的人間悲劇,盡管這種不公正在任何一種司法制度下都難以避免",。 要審視本特里案件的致錯原因,,首先應當觀察該案所處的時代背景。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剛結束不久,,一些國家百廢待興,又迎來了犯罪的高發(fā)期,。英國學者保羅·貝格,、馬丁·費多指出:"不斷提高的犯罪率,看起來就像戰(zhàn)后一種不可避免的反應,。在戰(zhàn)后的英國,,隨著配給制的始終有效,從事黑市交易的人非常普遍,。偽造的配給票很有市場,,破門而入的盜賊很常見,裝載配給貨物的卡車經常被攔路搶劫,。倫敦是許多組織良好的殘忍的小型團伙的聚集地,。在街上持槍傷人被認為是當代的一種時尚。"這個時期的倫敦經歷了一場使用火力武器的前所未有的潮流,。人們可以合理地認為,,正是這樣的背景導致了克里特錯案的發(fā)生,。顯然,人們需要一起案件殺一儆百,,克里特案件撞到了槍口上,。在敘述這個案件時,貝格,、費多在《二十世紀西方大案紀實》一書中指出:"許多人都相信當局是因為不斷升高的少年犯罪率而把德里克·本特里當作了一個典型,。 本特里案件的案情是這樣的:1952年11月2日晚上9點25分,兩名可疑男子翻過位于克羅伊頓的塔姆沃斯頓路的高墻進入巴婁和帕克的貨棧的院子,,克羅伊頓警察局接到報警后派出警察,,十分鐘后兩輛警車到達現(xiàn)場。偵探費爾費克斯檢查了地板,、門,、窗,沒有發(fā)現(xiàn)入室痕跡,,便告訴同來的哈里森,、佩因和比砌姆-布里奇登散開,把守住貨棧的各個入口,。警察邁爾斯和麥克唐納得知可疑男子上到貨棧的屋頂,,立即把這一消息告訴了費爾費克斯。這兩名可疑男子,,后來知道,,一個叫克里斯托弗·克雷格,另一個叫德里克·本特里,。費爾費克斯來到屋頂,,試圖靠近他們,在距離他們六英尺的地方,,他喊話:"我是警察,,快從垛后出來,!"他慢慢靠近,,抓住了本特里。 費爾費克斯后來在敘述這件事時說,,德里克·本特里推開他,,并大聲喊:"給他點苦頭嘗嘗,,克里斯!"隨后傳來一聲槍響,,傷著了費爾費克斯的肩膀(幸好傷得不算重,,經過治療得以復原)。在屋頂燈后,,他再次抓住本特里,,本特里手里拿著一把匕首并戴著指節(jié)鋼套,。本特里沒有企圖逃走,他說:"我有的就這些--我沒槍,。"這個情節(jié)是確實的:本特里跟警察走了,,并無反抗,他甚至允許受傷的警察拿它作人體盾牌,。本來,,本特里可以跟克雷格聯(lián)手拒捕,但他沒有這么做,;相反,,他向警察提供協(xié)助,告訴警察說克雷格的槍是45型的,,里面有足夠的子彈,。他還說:"我告訴過這個傻瓜--不要用它。"警察麥克唐納和哈里森先后來到屋頂,。克雷格朝哈里森開槍,,將他逼退,。更多的警察來到現(xiàn)場,有人拿到房門鑰匙打開房門,,沿樓梯走上屋頂,。第一個到達屋頂?shù)氖窍つ帷み~爾斯,他推開通向屋頂?shù)拈T走了出去,,就在這時,,悲劇發(fā)生了:槍響了,邁爾斯頭部中彈倒地身亡--是克雷格開的槍,。 克雷格和本特里被捕后,,被指控犯有謀殺罪,他們被起訴至法庭受審,,直到法院作出判決并交付執(zhí)行,。這就是案件的全部經過。這個案件的處理結果是:19歲的本特里被判處絞刑,,1953年1月在萬德斯沃斯監(jiān)獄被執(zhí)行絞刑,。開槍射殺邁爾斯的克雷格由于才16歲,不夠判處絞刑,,被判處監(jiān)禁而送進監(jiān)獄,,10年后他被釋放。這一判決,,在兩人間形成鮮明對比,,引起很大非議--有人認為,,本特里成了社會對犯罪反應的犧牲品。 令人遺憾的是辯護律師的辯護存在重大失誤:本特里在1941年德國空軍轟炸倫敦市頭部受過重傷,,這使他智力發(fā)育存在問題,,智商只相當于11歲兒童,而且經常因癲癇癥發(fā)作而痛苦不堪,。本特里的智力缺陷本來是一個請求輕判的難得理由,,盡管他還算不上法律上對于精神病確立的條件,但他智力低下的證據清楚無誤,,辯護律師卻沒能及時收集和提供相關的證據,。這也許還要歸咎于檢察官急于結案以便殺一儆百,使案件很快開庭審判,,律師不能成功延后審判時間,。可以想見,,如果陪審團了解到本特里存在精神疾病,,情況會大不一樣。 本特里被處死后,,本案余波未平,。本特里的姐姐伊麗恩用幾十年時光為她弟弟得到死后赦免而奔走。她的努力最終取得成效:1993年7月30日,,英國內政部長邁克爾·霍華德為本特里發(fā)布"部分免罪狀",,即維持對其罪名的認定,但承認法庭量刑失當,。1995年5月,,驚人的內幕由警方的文件揭開,公開的這份文件表明,,當年一些警察為了使本特里受到嚴懲而聯(lián)手制造冤案,,"給他點苦頭嘗嘗,克里斯"這句話是警方編造的,! 另一起推動死刑廢除的案件是1955年的露思·愛麗絲案,。這一年,愛麗絲在好樂威監(jiān)獄被處以絞刑,,她在一個小酒店門外開槍打死了她的情人,,其罪行不容置疑,她的冤情在于,,曾經被情人猛擊腹部造成流產,,這個事實在審判中沒有人提及。這引起社會眾說紛紜,人們對愛麗絲表示同情,。愛麗絲案對廢除死刑起到了推動作用,,她是英國最后一個被處以絞刑的婦女。1962年詹姆士·漢羅蒂因強奸殺人罪被處以絞刑,,盡管他請來證人證明他不在犯罪現(xiàn)場,。這起案件同樣引起人們對死刑的思索,最終英聯(lián)邦于1966年廢除了死刑,。 在美國,,隨著近些年DNA技術的發(fā)展,各州都出現(xiàn)了民間發(fā)起的“洗冤項目”,,項目組織者通過申請檢測已決刑事案件的生物證據,,尋找為無辜者“翻案”的可能。在各州“洗冤項目”的推動之下,,全美已有300多起冤錯案件曝光,,200多人沉冤得雪,但也有不少無辜者已被處決,。根據密歇根大學法學院的統(tǒng)計,,這300多起錯案中,97%以上是謀殺案和強奸案,。不過,,也有美國學者指出,靠生物證據定罪或翻案的案件畢竟是少數(shù),,更何況許多陳年舊案的證據已經毀損,所以,,無論“洗冤項目”如何努力,,作用范圍終究有限?!峨m然他們是無辜的》,、《美國八大冤假錯案》、《清白的罪犯》和《專橫的正義》這四本書中記載有上百起美式冤案,,濫用權力的警察和檢察官,、玩忽職守的法官和敷衍塞責的律師,成為催生錯案的主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