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yáng)州已經(jīng)過去了,李后主仍站在甲板上,,面朝江南,。他心愛的小周后也茫然若失地陪他站立在澀澀江風(fēng)中,兩人一時皆已語塞,,李后主眼里擒著悲淚,,依依不舍地向船尾的南方望去,那里曾有過自己的琉璃宮殿,,那里曾有過自己的故國江山,,而此時已皆化作流水遠(yuǎn)去。這次北上汴梁,,是北宋趙匡胤的意思,,李后主知道自己已是位亡國罪臣,再也不是昔日的江南國主了,,原本絕不出降的誓語隨著建康的淪陷而殆盡,,現(xiàn)在他只準(zhǔn)備帶著群臣舊部,一起北去汴梁,,企得北宋朝廷對他們的寬赦,。李后主這時突然想起了東吳降晉的孫皓,時間才過了六百多年啊,,今天卻輪到了自己,,李后主心似針扎,嘴角露出了苦笑,,那笑酸澀而隱痛,,轉(zhuǎn)而淚落甲板,低泣無聲,。 淮水過去了,,汴水也已在身后,李后主的船隊(duì)離長江越來越遠(yuǎn),,江南故國,,這一別不知何時再能相見。 一 船外夜色已經(jīng)降臨,,兩岸茫茫,,李后主頹然地回到了船艙,。這時他的心里也是一片黯然,他想起了過去許多的往事,,從他登極一直到現(xiàn)在的許多不堪回首的往事,,后悔的心緒象船舷外的水濤聲涌上心頭。 那時遠(yuǎn)踞嶺南的南漢國已亡,,李后主的南唐自然成了趙匡胤的下一個吞并的目標(biāo),。在這之初,李后主見北宋南下勢如破竹,,連滅荊南,、楚、后蜀,、最后又滅了南漢這四國,,非常擔(dān)心北宋軍隊(duì)會趁著士氣正旺時一舉吞滅自己的南唐。李后主想出了一個辦法,,讓自己的七弟從善,,以進(jìn)奉使的身份,帶著萬千重金錦帛,,北上汴梁祝捷,,希望這樣能獲得趙匡胤的開恩而罷兵。趙匡胤是個足智多謀的帝王,,見李煜又是在關(guān)鍵時候這樣乖順地納供,,心里一陣暗笑,他決定扣留從善,。 趙匡胤給這個扣留以最冠冕的托詞,讓從善擔(dān)任北宋朝廷的泰寧結(jié)度使,,按照這個官職,,從善應(yīng)該到山東兗州去赴任??哨w匡胤分明只是想把他作為人質(zhì),,讓他滯留京師,除此之外,,趙匡胤還"好心"地為從善在汴河南岸的汴陽坊大興土木,,為他造了處豪華的宅地,不言而喻,,趙匡胤是在告訴李后主:哪一天你到汴梁稱臣來了,,從善就可以不做人質(zhì)。 可現(xiàn)在想起來,,最讓自己后悔的不是派從善北上,。是他悔不改在之后又中了趙匡胤的奸計(jì),殺了位真正能為南唐江山拋灑熱血的驍勇戰(zhàn)將林仁肇。這位名叫林仁肇的戰(zhàn)將,,在李煜父親李璟當(dāng)政時即已負(fù)盛名,,后周兵馬入侵淮南,他就曾率部援壽州,、破濠州,,還帶領(lǐng)千人敢死隊(duì)乘風(fēng)火焚正陽浮橋,戰(zhàn)功顯赫,,忠心可表,,因了他的這些功勞,中主李璟就授他以潤州節(jié)度使的職位,,后來移鎮(zhèn)武昌,。這武昌北臨中原,乃咽喉之地,,南唐朝廷委以重任,,隔江抗宋,可見朝廷對他是極其信任的,。 后主李煜即位后,,還是按照父王的部署,讓林仁肇留任原位,。林仁肇不愧為一難得的帥才,,當(dāng)他見北宋滅掉南漢還尚沒班師回汴梁時,就敏銳地覺察到這對南唐是次難得的機(jī)遇,,他果斷地上書李煜,,懇請與之當(dāng)面"獨(dú)對",李煜答應(yīng)了他的懇請,,召之入朝,。林仁肇這次單獨(dú)地回金陵國都,一是為了在國難當(dāng)頭之時獻(xiàn)計(jì)獻(xiàn)策,,二來更是為了請命出戰(zhàn),。當(dāng)他見到李煜時,分析局勢,,極其坦誠地向后主提議,,北宋連年出兵征戰(zhàn),遠(yuǎn)平荊楚,,又攻后蜀南漢,,千里勞頓,軍士一定疲憊不堪,,而且他熟悉淮南地形,,防務(wù)必定空虛,,這正是南唐出兵的好時機(jī),林仁肇請命說自己愿領(lǐng)精兵數(shù)萬渡江北伐,。李后主覺得孤軍深入沒有勝出的把握,,沉默不語,林仁肇繼續(xù)陳述他的觀點(diǎn),,說可以先立足壽州,,到那里發(fā)動起當(dāng)?shù)貞涯钅咸频陌傩眨屗麄兓I集糧草,,然后就可以收復(fù)淮南諸州,,這樣可以為以后擴(kuò)充兵馬,有朝一日攻取汴梁做準(zhǔn)備,。林仁肇甚至為李煜如何向北宋交代的辦法都已想好,,他讓李后主在委以重任前,先將林家的眷屬全都佯裝拘捕入獄,,這樣即使趙匡胤最后責(zé)問起李后主,,也就可進(jìn)可退,林仁肇可謂赤膽忠心,,一腔熱血,。李后主聽得也倍受感動,但他不敢冒這么大的風(fēng)險(xiǎn),,生怕不但事情不成反而闖禍,,得罪了趙宋。林仁肇的忠心并沒最終激起李煜的決心,,反讓他覺得畏懼了,,他甚至擔(dān)心在武昌的任上林仁肇會不會再出什么"亂子",于是便將之調(diào)往洪州,,任南昌尹,。林仁肇甘愿蒙受殺身滅族的風(fēng)險(xiǎn),一腔熱血的報(bào)國熱忱,,被軟弱的李煜當(dāng)頭澆了盆冷水。 北宋朝廷早已以南唐的林仁肇為心頭大患,,趙匡胤覺得林仁肇那樣的將才,,即使不能為自己所用,也不能留在南唐李煜的手中,,一定想方設(shè)法要除掉,,這個將來掃除江南時的絆腳石。趙匡胤是何等精明的人物,,他充分利用了被拘禁在汴梁的從善,,一次招之入見,,取出一幅畫象給從善看,說這幅畫是讓北宋的官員潛入你們南唐用重金賄得的畫像,,還詭秘地湊到從善的耳邊問他可知此人是誰,?從善第一眼看時還沒想出來,但有些似曾相識,。趙匡胤取笑他貴人健忘,,這就是你們南唐國大名鼎鼎的武將林仁肇,并又詭秘地告訴從善,,你們那個林仁肇已經(jīng)同朕約定了歸降的日期,,到時并以此畫為信物。朕念你們那個林仁肇對本朝的一片忠心,,也會象對待你從善一樣在汴陽坊賜一處豪宅給他,,并要大加封賞,說完一聲長笑,。從善把趙匡胤說的話全信以為真,,心里惶恐兩腿發(fā)軟,但又要努力克制自己不被趙匡胤看出來,?;氐阶约恒觋柗坏南滤帲瑥纳泼⒘秩收販?zhǔn)備謀反叛降的事寫成密奏,,當(dāng)夜即派人專程護(hù)送到千里外的南唐國都金陵,。 李煜接到密信時,雙眉深鎖,,心急如焚,,又猶豫不決,他沒理由相信林仁肇會謀反,,但這信又是自己親弟弟的筆跡,,從善不可能去誣陷林仁肇,而且也沒這個必要,,到底信誰呢,?難以定奪,最后在一個叫張洎的樞密使煽動下,,李煜終于相信了從善信上的話,,覺得不管林仁肇有無叛變的跡象都要將他拿辦,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不能為了一個林仁肇而以整個南唐國來做冒險(xiǎn)的游戲,。想到這,李煜毫不憂郁地以"不忠不義"的罪名,,賜了一壺鴆酒,,把正在洪州為南唐前途憂心忡忡的林仁肇送上了黃泉路,。趙匡胤得知林仁肇已死,心中大快,,暗自慶幸,,要是林仁肇不死,將來不知又要多費(fèi)多少周折代價,,才能平定江南,。 李后主現(xiàn)在后悔了,悔當(dāng)初沒聽林仁肇的話,,他側(cè)身躺在榻上,,眼角的淚水浸透了他的衣衫,嘴里默念著林仁肇,,心里在想要當(dāng)初不殺林仁肇該多好,,要是南唐再多幾個林仁肇該多好?但這一切已晚,,船外槳聲欹欹,,劃破了河道外寒野的寧靜,那每一聲澀澀的槳聲似乎都在搗碎著這位南唐后主本已破碎的心,,耳朵邊總是不自覺得響起"不及桀紂孫皓遠(yuǎn)矣,,不及桀紂孫皓遠(yuǎn)矣"的責(zé)罵聲。 顯然,,李后主又想到了一位曾經(jīng)的舊臣,,不過他也早已死去,他的名字叫潘佑,。潘佑是堪稱南唐文臣中的翹楚,,詩詞歌賦無一不通,當(dāng)朝的詔令文告大都出自他之手,,所以必然得受到李煜的恩寵,,不過潘佑并不象一些權(quán)臣弄臣一樣耀武揚(yáng)威,也從不對李煜曲意奉承,,其實(shí)潘佑是個狷介氣很強(qiáng)的忠臣,,他心有梗刺即想一吐為快,在南唐所轄的淮南十四州全都割讓給后周不久,,一日正在樓上讀書的李煜聞到窗外飄來的梅花香,,于是詞興大發(fā),遂令潘佑及群臣填詞詠梅,。此時大臣諱莫如深,全擔(dān)心自己的不和時宜的言語開罪了李氏父子,,只有潘佑什么也不顧,,口無際攔,,填詞諷喻到: 樓上春寒山四面 桃李不須夸爛漫 已輸了春風(fēng)一半 此詞一出,頗令李煜不快,,但終只是文辭,,也就原諒了潘佑。事后,,南唐國勢江河日下,,可李后主身邊的臣子全都飽食終日無所作為,坐看社稷的日漸頹廢,,潘佑又急了,,他是因?yàn)閷钍霞易宓闹倚亩保诤芏痰囊欢螘r間里,,潘佑一連向李煜上奏了七道針砭勢必的奏疏,,其中有的文章是針對碌碌無為、不顧外患,、尸位素餐的朝中大臣的,,有的是指責(zé)后主誤用了平庸之輩而害民誤國的,每一篇措辭之激烈,,都遠(yuǎn)勝了那首諷喻詩,,但李煜生氣歸生氣,還是寬容了他,,因?yàn)槔铎峡粗厮奈牟?,潘佑見李煜看了自己的奏疏后仍然無動于衷,又給后主送了份辭呈,,以隱居山野掛冠歸田來威脅后主,。這次李煜也真的生氣了,覺得這個潘佑書生氣似乎太足了,,儼然不給自己顏面,,干脆順?biāo)浦郏植辉竿耆穆犞沃?,讓潘佑任個虛職,,專修國史。潘佑的忠誠病又犯了,,終于八第八道奏疏擺到了李后主的眼前: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臣乃者繼上表章凡數(shù)萬言,,詞窮理盡,,忠邪洞分。陛下力蔽奸邪,,曲容諂偽,,遂使家國愔愔,,如日將暮。古有桀,、紂,、孫皓者,破國亡家,,自己而作,,尚為千古所笑。今陛下取則奸回,,敗亂國家,,不及桀、紂,、孫皓遠(yuǎn)矣,!臣終不能與奸臣雜處,事亡國之主,。陛下必以臣為罪,,則請賜誅戮,以謝中外,。 --《全唐文》卷八七六《上后主疏》 這下可把李煜最后的寬容底線給捅破了,,好一個"不及桀、紂,、孫皓遠(yuǎn)矣,!",居然還自請誅戮,,真是不要命了,,對你七次寬赦本以為你該知趣,哪知道現(xiàn)在更加得寸進(jìn)尺變本加厲了,。李后主怒火中燒,,覺得這個潘佑也太目中無人,在廷議時將這道奏疏交給了眾臣商議,,徐鉉張洎等人平時就嫉恨潘佑的才華,,現(xiàn)在正好,落井下石,,抓住潘佑在奏疏中的那句"事亡國之主"的話,,說潘佑目無圣上,大逆不道,,還將當(dāng)今后主與古代的亡國之君相比,,最后這些還不夠,他們終于想到了這樣一個理由:潘佑措辭如此激烈,一定是心懷鬼胎,,藏有異心,,有另立新主的圖謀。李煜一聽大家的意見都同意殺潘佑,,那么好,一道命令下去,,那求賜誅戮的潘佑真的人頭落地,,血濺宮墻。 夜已深,,李后主徹夜難眠,,小周后已沉睡在他懷中,李后主側(cè)過身來,,心里覺得潘佑這樣的人,,當(dāng)初確實(shí)說了實(shí)話,不該殺,,也許潘佑的話不入耳,,但現(xiàn)在卻句句應(yīng)驗(yàn)了。李后主更覺得那位曾經(jīng)的故友才是真正的諍友,,真正的好臣子,,現(xiàn)在也許有一萬個潘佑站出來讓自己醒悟也為時已晚。至少在文詞的切磋上,,潘佑與自己也是很好的對手,,也不該殺。還有李平,,潘佑的好友,,也是位忠臣,平時政績頗豐,,百姓交口稱贊,,只是因?yàn)樽约盒欧鸲钇酵ǖ溃嗟钟|,,又覺得他是潘佑推薦上來的人,,就也將之處死。太多了,,殺錯了太多了,,李后主后悔莫及,若這些人都留著那該又多好,? 留著,?想起留著,李后主也一肚子怨氣,他想起了那個狷介的韓熙載,,韓熙載滿腹經(jīng)綸,,在國家危亡之時之顧著自己的安危。李平潘佑遇難之后,,韓熙載不知從哪得知,,或者是自己推算出,李后主必召自己入相,,韓熙載是何等聰明人,,他并不想為大勢已去的南唐王朝效力,所以整日佯狂裝醉,,酣歌達(dá)旦,,甚至到歌妓的住處沿門乞討,他自稱之所以這樣狎妓自污,,就是不愿意做宰相,,他不想在南唐國事紛亂時操治不力,駕馭不住而落下誤國誤君的千古丑名,,而當(dāng)時真正能擔(dān)當(dāng)起這個重任的在李后主眼中也就韓熙載一人了,。韓熙載始終沒有出來,李后主拿他沒辦法,。 也許,,韓熙載出來為相,情況不至于會落到這樣的境地呢,,李后主腦間還閃過一絲這樣的幻想,。船外冷風(fēng)颼颼,正是嚴(yán)冬時候,,這些從小就生長在江南生長在宮中的人,,越是北上越感到寒冷,李后主澀澀發(fā)抖,,盡管裹了厚實(shí)而奢華的被子,。他已不愿常到甲板上回望南方了,他和他的船隊(duì),,只等著快點(diǎn)到汴梁,,而作為曾經(jīng)萬人之上的南唐國君,后主心里又矛盾地希望船隊(duì)越晚一天到越好,,因?yàn)榇诵?,并不是在自己的國境上巡視,而是作為一個亡國之君,,去北降趙宋,。 二 一夜殘夢,,白天醒來,迷迷糊糊,,李后主還以為自己仍在金陵的宮殿中,。而外面的水流聲槳聲以及晃動的船體告訴他,這是在北去汴梁的水路上,,而且這也不是夢,,他到希望這只是夢一場該多好。而后,,傷心的他嘴里總是念叨著"天要亡我,!"這四個字,除了后悔與自責(zé),,他也好恨,恨一群武將出師不利,,最終毀了自己的江山,。后主想起這些人就咬牙切齒,恨不該當(dāng)初給以重任,,恨自己當(dāng)初到?jīng)]殺了他們,。 劉澄,這個忘恩負(fù)義的家伙,,李后主每想起他就咬牙切齒,。當(dāng)時作為金陵東側(cè)門戶的潤州,有著相當(dāng)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與采石一樣,,均是南北水陸交通要沖,必須要有良將把守,。李后主與群臣商量,,開始時大家都推薦盧絳出任,盧絳確實(shí)胸有韜略,,他也已知道東邊的吳越國甘為北宋鷹犬爪牙,,早晚會對南唐下手。為此盧絳作為一位將才,,早也想過對付吳越的策略,,可是最后李后主覺得他當(dāng)時正在堅(jiān)守秦淮水柵,關(guān)系到金陵國都的安危,,這樣群臣就想到了劉澄,,他們覺得這個劉澄平時受了后主不少的賞賜恩惠,在關(guān)鍵時候必定能為李后主分憂解難,。若讓他出鎮(zhèn)潤州,,必定會忠心不二,,死守城池。在臨行前,,李后主設(shè)宴相送,,與劉澄話別,席間后主對劉澄動以情,,曉以理,,說潤州是乃朝的東北門戶,它的安危直接關(guān)系到國家的存亡,,守此戰(zhàn)略要地干系重大,,非你莫屬,希望你劉澄不要負(fù)了我的意思,。劉澄雖然心中沒底,,此去到底輸贏如何??芍辽俅藭r也被李后主的言行感動,,誓死與潤州共存亡。 話別剛結(jié)束,劉澄就征調(diào)車輛,帶著自家積蓄的金銀財(cái)寶隨軍開往潤州,。他為了掩飾自己的這些不明來歷的家當(dāng),逢友便說:"此等寶物,,都是陛下歷年所賜,如今國家受難,,留之又有何用,,皆送往陣前犒勞將士。"可他的將士最后沒得到他班點(diǎn)犒勞,,卻騙了京師不少同僚的眼淚,,覺得劉澄真是大公無私,為國解難的忠臣,,都在金陵等著他潤州的好消息,。 吳越軍士已經(jīng)初臨城郊,適時三伏,,烈日如火,,懶散的吳越兵都人困馬頓。有經(jīng)驗(yàn)的戰(zhàn)將就應(yīng)該在這個時候出其不備才好,,但劉澄按兵不動,,欺瞞部下說:"澄奉命守城,定盡職守責(zé),,不戰(zhàn)則已,,戰(zhàn)則必勝,。鑒于目前兵力不足,尚需以逸待勞,,俟援兵一到,,便奮力殺敵。"(馬書卷二七《叛臣傳·劉澄》),,一些部將雖然義憤填膺,,知道他畏敵不戰(zhàn),但他劉澄是主將,,只能忍氣吞聲,,坐失戰(zhàn)機(jī)。 李后主見劉澄怯陣不戰(zhàn),,于是忍痛從國都金陵外圍守軍中抽調(diào)了八千精兵,,命強(qiáng)將盧絳帶領(lǐng),增援潤州,。盧絳的援軍到達(dá)潤州,,這對于一個想克敵制勝的將軍來說定是個好事,但對于劉澄這個心懷鬼胎的人來說,,則是個晴天霹靂,劉澄正想著怎么獻(xiàn)城投降,,后面卻有來了群不要命的,。對他來說,只有一個辦法,,劉澄千方百計(jì)要拉盧絳下那鍋投降的渾水,,他生怕盧絳斷然拒絕,于是用試探的口氣問到,,如今潤州三面被圍,,形勢十分嚴(yán)峻,萬一城池守不住,,盧將軍你又該做何打算,?盧絳知道他投敵的心思已定,知道這句話的暗示,,斬釘截鐵地回答,,要與潤州城共存亡,不辱后主托付的使命,。劉澄哪里會輕易罷休,,又想出了用金錢賄賂的辦法,拉盧絳下水,,盧將計(jì)就計(jì),,干脆用這些財(cái)寶巨款犒賞軍士,。 當(dāng)盧絳回金陵向后主匯報(bào)潤州局勢,此的時劉澄就連夜招集部將,,實(shí)際上他已想攤牌,,把自己投敵的想法公之于眾,說自己與諸位將士已經(jīng)守城多日了,,都希望自己不負(fù)國,,但誰知道現(xiàn)在形勢日下,不知道諸位愛將下一步有什么打算,?諸將聽出了劉澄投敵的意思,,有的怒火中燒,死不接受,,有的將領(lǐng)甚至放聲大哭起來,,他們擔(dān)心起自己在金陵的眷屬。劉澄見眼前亂成了一團(tuán),,也就露出一副可憐落魄的樣子,,裝模作樣哭了起來,說"陛下對我也是恩重如山,,我劉澄在金陵亦有父母妻兒,,也懂得如何恪守忠孝之道,但不幸的是我們今天陷入重圍,,死守?zé)o益,,不如另尋出路,求生而另圖富貴吧,!"好一個另圖富貴,,眾將胳膊扭不過大腿,何況其中也有一些劉澄的心腹,,最后劉澄終于帶著諸將心滿意足地獻(xiàn)城投降,,吳越軍隊(duì)不廢一血一刃就占據(jù)了潤州,這樣就很快地能與北宋的主力相會,,合圍南唐國都金陵的日子就不遠(yuǎn)了,。 那個可惡的劉澄,忘恩負(fù)義的劉澄,,李后主順手將木幾上的玉杯往船板上狠狠摔去,,小周后也早已醒了,宮女門正在為她簡單地梳妝,,聽見后主砸碎杯子的聲音受了一驚,,知道他又想起了傷感的舊事。 這些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的敗將里,,李后主又想起一個人,,那就是在抗擊北宋用浮橋過江時,,自己任命的鄭彥華。出師前后主也再三叮囑鄭彥華,,水陸兩軍,,要統(tǒng)一行動,互為表里,,同心協(xié)力地迎接宋軍,,叮囑鄭彥華說,我朝的成敗也就在此一舉了,。鄭彥華雖然跪拜謝恩,,亦發(fā)誓為朝廷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信誓旦旦的鄭彥華,,一到戰(zhàn)場就怯懦得沒了人樣,,自己的戰(zhàn)船才到采石,就遇到了北宋的田欽祚,,兩個回合,,葉公好龍的鄭彥華就被嚇得亂著陣腳,忘了用戰(zhàn)艦摧垮,,甚至撞斷浮橋的計(jì)劃,。一名叫杜貞的將軍雖然清醒,還是按照宋兵半渡浮橋而擊之的策略行事,,但終因鄭彥華按兵不動而貽誤戰(zhàn)機(jī),,杜貞孤軍迎敵,死傷無數(shù),,宋兵終于順利地渡過長江天塹。在金陵的后主痛怪鄭彥華誤國的同時,,也急得無計(jì)可施,,下詔與北宋正式?jīng)Q裂,令京師戒嚴(yán),。后主當(dāng)時真的還希望吳越國不要趁火打劫,,還寫了一封信給吳越國主錢俶,"今日無我,,明日豈有君,?有朝一日趙家天子易地賞功,王亦不過為汴梁一布衣耳,。"(陸書卷三,,《后主本記》),后主希望這樣吳越能盡棄前嫌,,唇亡齒必寒,,但錢俶怎會聽他的,,依舊做著北宋的鷹犬。 還有那個陰奉陽違的皇甫繼勛,,也是個投降敗國的家伙,。但最讓后主心痛的,還不是這些小人,,而是朱令赟,,后主一想到朱令赟,就覺得那是天意,,那是上天要亡我南唐,。 吳越軍士要和北宋軍隊(duì)合圍金陵了,李后主這時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前來解圍的武將朱令赟身上,。朱令赟是在后主錯殺了林仁肇之后才調(diào)往洪州的,,官職是鎮(zhèn)南節(jié)度使,統(tǒng)轄著十五萬水陸兵馬,。后主是遣人在半夜帶著親筆急信趕到朱令赟住地,,陳述金陵危急局勢的,命他一定要北上勤王,。朱令赟接到后主的密旨后,,發(fā)誓一定要解救國難,誓與金陵城共存亡,。 朱令赟夜以繼日地準(zhǔn)備進(jìn)軍方略,,數(shù)日即揮師贛水,過鄱陽湖,,入長江東下解國都之圍,。朱令赟的一舉一動都被北宋戰(zhàn)將曹彬的暗探看得清清楚楚,曹彬差人快馬馳往汴梁,,匯報(bào)長江局勢,,請示趙匡胤能否增造戰(zhàn)船三百艘,趙匡胤當(dāng)機(jī)立斷說,,要是船造好估計(jì)朱令赟也早到了金陵了,,令曹彬另想急策,曹彬接到密詔后,,命指揮北宋水師的部將王明在朱令赟東去的下游航道的洲渚間,,密部狀如桅檣的高大木柱,想用這個辦法來打亂南唐水師的行動計(jì)劃,。 朱令赟對這些還渾然不知,,仍按照既定的策略用兵,不愧為江南第一大將,他的水師陣容龐大,,船陣如云,,巍為壯觀,有的巨艦可乘千人,,大筏亦有百尺長,。在江上行了數(shù)日,不見敵之戰(zhàn)艦,,直到朱令赟的船隊(duì)駛到離采石只有十里之遙的虎蹲洲時,,才發(fā)現(xiàn)了異常的情況,朱令赟從自己那艘高十層的大艦上遠(yuǎn)眺前方,,遠(yuǎn)處的洲渚沙草之間突兀出許多桅桿般的木柱,,擔(dān)心中了埋伏,趕緊令艦隊(duì)泊舟待命,。 最后眾將商議用"火油機(jī)"的辦法,,火攻敵陣。那火油機(jī),,是在船艙里塞滿了柴草,,柴草上也浸透了油脂,在火攻的關(guān)鍵時候就可以將之點(diǎn)燃,,隨后讓它闖入敵陣,,對方必定大亂,可火攻最關(guān)鍵的要素是風(fēng)向,?;⒍字匏诘拈L江為西南東北走向,上游的船往下游去,,最好能借西南方向來的風(fēng),,而且火攻的話,也最好有西南風(fēng)相助,。這一天清早,,朱令赟登上戰(zhàn)艦的甲板觀測天象,正好風(fēng)向從西南而來,,憑著經(jīng)驗(yàn),今天正是火攻的最佳時機(jī),,于是下令放火油機(jī),,一聲令下,一條條燃燒著南唐將士怒火的木船沖向了敵陣,。這時風(fēng)助火勢,,江面被映得紅如晚霞,宋軍從沒見過這個陣勢,,個個嚇得魂飛魄散,,南唐水師精神振奮,,歡呼雀躍,但正是這時,,風(fēng)向突變,,東北風(fēng)又刮了起來,那火油機(jī)紛紛又逆江而來,,朱令赟編組的艦隊(duì),,都帆檣密集,船間又有竹筏梗阻,,一時根本無法疏散,,宋軍見天也相助,也用火攻,,在附近水域放了幾十艘預(yù)先埋伏的火舟,,頓時南唐水師成了一片火海。 不久,,朱令赟的一支唯一能救李后主于水火的水師,,自己卻陷入了大火之中,全軍覆沒,,后主聽到這個消息時捶胸頓足,,痛哭失聲,直嘆天要亡我,。后主覺得那個朱令赟該殺,,雖然后主知道他忠心耿耿,但是為什么要粗心,,這近于玩忽職守的粗心呢,!這是個恥辱,一個誤國的恥辱,。不等后主拿他問罪,,朱令赟也自知無顏見江南父老,縱身投江而亡,。 現(xiàn)在,,坐在船中的李后主,除了嘆息還能如何,?劉澄,、皇甫繼勛、朱令赟,,這些忠臣奸臣們,,都沒有最終助自己一臂之力,都沒能挽狂瀾于即倒,南唐的臣子啊,,坐視江山被北來的蠻軍吞食,,平時養(yǎng)的那一群又一群臣子呢,高官厚爵好象都沒少給他們,,可真正到了最后的關(guān)頭,,為什么個個成了這等模樣? 百無聊賴,,落寞的李后主想到這里就陣陣心酸,,亡國之君啊,他不想做亡國君,,他的祖父和父親托付給自己的江山社稷就這樣轉(zhuǎn)瞬相讓,,他心里如何承受得起,在船上的這幾日,,他真希望只是個夢,,希望夢醒后就能見著他的江南國土,他的三千里河山,??墒且姴坏搅耍猪斨L(fēng)走上了甲板上,,他要看一看這中原到底是怎么樣一個地方,,這里的民風(fēng)難道真的那么強(qiáng)悍,北宋無情的鐵蹄啊,,是你們毀了我的祖宗基業(yè)大好江山,,而遠(yuǎn)處只見樹影蕭條,無煙荒村,。 還有幾日就是除夕,,北宋南征軍的首領(lǐng)曹彬告訴后主,不出幾日就可到汴梁了,,曹彬與后主說話的語氣中總是流露出輕蔑和得意的神情,,是啊,李后主已今非昔比,,現(xiàn)在只是位寄人籬下的罪臣,,曹彬這樣的小人物今天也終于騎到了自己頭上,待他走過,,李煜心里又是一陣酸意涌上心頭,。 三 當(dāng)汴梁的百姓還沉浸在新春的喜悅中時,李煜和他的隨行都上了岸,,第一次踏上這片,,曾是南唐舊臣們心頭大患的地方。他們也曾豪情萬丈,,希望自己的軍隊(duì)有朝一日能踏平中原,,收復(fù)汴梁。現(xiàn)在不必要憂患什么了,,南唐早已滅亡,,此時的后主百感交集,隨行的一些舊臣也黯然落淚,,寄人籬下的感覺油然而生,。到了城中,趙匡胤根本不會出來迎接,,只是將后主他們安置在一所戒備非常森嚴(yán)的驛館里,,堂堂南唐國的君主,現(xiàn)在卻只能住在汴梁的驛館,,后主倍感屈辱,,虎落平陽,心里更是沒有了底,,那趙匡胤會怎么對待自己,。 冷落李后主,是趙匡胤的故意安排,。趙匡胤是憋了一肚子怨氣,,幾次召你李煜北上,你偏不來,,現(xiàn)在國破家亡無路可走了,,才被俘虜?shù)姐炅簛恚媸遣蛔R時務(wù),。正月初四,,趙匡胤才冕旒袞服,在禁軍和依仗隊(duì)的護(hù)衛(wèi)下,,前往宮城正門的城樓明德樓,,舉行威嚴(yán)的受降大典。而李后主及南唐舊臣肯定也在獻(xiàn)俘的曹彬帶領(lǐng)下,,前往明德樓,。 趙宋皇帝自然黃袍加身,李煜這個亡國之君及他的舊臣,,全都白衣紗帽,,低著頭,神色黯然,。李煜從沒有過棄車舍轎步行朝覲的經(jīng)歷,,而現(xiàn)在要經(jīng)南熏門過朱雀門,,才能到明德樓門,李煜覺得這是最大的侮辱,,但又有什么辦法,,現(xiàn)在大勢已去,國已亡敗,,不服輸又有何用,,作為曾經(jīng)的帝王,他多么希望是趙匡胤朝覲自己,,而不是自己向他屈膝呢,? 果然, 曹彬命所有南唐舊臣,,包括李煜全都要在北宋皇帝趙匡胤面前下跪,,你沒有理由不跪,你李煜曾是偏安一隅的國主,,但現(xiàn)在國已亡敗,,主自然也不是了,現(xiàn)在只是一個違抗北宋朝廷命令的罪臣,,臣,,在帝王面前當(dāng)然只能跪拜。 當(dāng)李煜的雙膝跪地時,,他嘆了口氣,,知道自己徹底輸了。他隱約聽見身后的舊臣中有人抽泣,,那抽泣聲象一把鋸子一樣撕碎了他的心,,他知道這些泣不成聲的舊臣,對自己都是忠心耿耿的,,但現(xiàn)在已無力回天,,在屈膝的那一剎那,他們眼前就是一片黑暗,,只聽得那個充滿了得意神情的曹彬捧著他寫的《升州行營擒李煜露布》,,大聲向趙匡胤獻(xiàn)媚邀功: 惟彼江南,言修臣禮,,外示恭勤之貌,,內(nèi)懷奸詐之謀。況李煜比是呆童,,固無遠(yuǎn)略,。負(fù)君親之煦育,信左右之奸邪,。曾乖量力之心,,但貯欺天之意,。修葺城壘,欲為固守之謀,;招納叛亡,,潛萌抵拒之計(jì)。我皇帝義深含垢,,志在包荒……臣等于十一月二十七日,齊驅(qū)戰(zhàn)士,,直取孤城,。奸臣無漏于網(wǎng)中,李煜生擒于麾下,。千里之氛霾頓息,,萬家之生聚尋安。 --《全宋文》卷五十 李煜在下面聽得又氣又羞,,幾個舊臣在后面用南方話輕聲咒罵曹彬,,現(xiàn)在他們沒有任何反抗的辦法,只能聽之任之,,隨便他們怎么侮辱自己了,。 趙匡胤聽完之后,為了給自己留個寬厚大度的面子,,給后主一個臺階下,,吩咐有司說,念他李煜對朕即位以來一向稱臣納貢,,雖然這幾年有不恭之處,,但也算迷途能知返,所以既往不咎,,另外趙匡胤又說本朝建國以來,,文風(fēng)不盛,需要李煜你這樣的文壇泰斗,,今天你投奔我北宋來,,自然不會讓你過于難看,我趙匡胤必給予赦免而另有詔用,。 有司把趙匡胤的話記在心里,,下樓傳給了正跪著的李后主,然后又帶著早已擬好的詔書大聲宣讀到: 江南偽主李煜,,承奕世之遺基,,據(jù)偏方而竊號。惟乃先父早荷朝恩,,當(dāng)爾襲位之初,,示嘗稟命,。朕方示以寬大,每為含容……爾實(shí)為外臣,,戾我恩德,,比禪與皓,又非其倫,。特升拱極之班,,賜以列侯之號,式優(yōu)待遇,,盡舍尤違,。可光祿大夫,、檢校太傅,、右千牛衛(wèi)上將軍,仍封違命侯,。 --《宋史》卷四七八《世家·南唐李煜》 "比禪與皓,!違命侯!"這些是怎樣侮辱的言辭和"封爵",,李煜心里氣憤自不必說的,,可事到如今,不接受又有什么辦法,。李煜心里也知道,,趙匡胤不殺自己已是大赦,算了罷,,既然已硬著頭皮來汴梁的,,也就只能逆來順受罷。 李煜被封侯后,,輪到的就是這幫南唐舊臣僚了,,趙匡胤到還算給他們面子,全都按照原來的官爵賞賜冠帶,,這些臣子的子弟也都授諸衛(wèi)大將軍,。這些虛名式的爵位趙匡胤也樂得施舍,反正這群南唐的舊臣不會去用在主要的位置上,,至于李后主,,那就只有受禁的命運(yùn)了,雖然名義上仍是"侯",。 是年十月的到來,,讓李后主心情好轉(zhuǎn),似乎看到了一點(diǎn)希望,,不可一世的北宋皇帝趙匡胤不明真相地死了,,除了《湘山野錄·續(xù)錄》中說的"燭影斧聲",,其弟趙光義殺了兄長奪取皇位外,司馬光在《涑水紀(jì)聞》卷一中說,,趙匡胤突然病死時,,孝章皇后譴內(nèi)侍王繼恩急召他的四子秦王德芳進(jìn)宮即位,這個王繼恩中途背叛,,直接去了晉王趙光義的府上,,與之密謀,乘這個時候捷足先登,??傊w匡胤的死對李后主來說是個好消息,,他覺得趙宋易主后,自己的處境說不定會好轉(zhuǎn),,甚至,,他甚至夢想過會不會將自己放回江南。 趙光義上臺,,對李煜的態(tài)度果然有些改變,,但這些改變都只是做做樣子的。趙光義不痛不癢地廢除了那個生造出來的"違命侯"爵位,,改封"隴西郡公",,外人皆以為趙光義對李后主的態(tài)度已有所變化,但實(shí)際上也只是他的策略,,換湯不換藥而已,。 新皇帝也自稱頗愛讀書,并說讀書是為了:"從中探察古今興亡,,成敗得失,,以史為鑒,擇善戒惡,,以利治國平天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五),他看書是為了治天下,,所以在他眼里,,縱然李煜文名遍播天下,也只不過是個酸腐文人,、翰林學(xué)士,,根本也不是帝王的料。這樣一來,,趙光義也就不會已文友之禮相待,,甚至?xí)r不時得還刺激侮辱一下這位落魄的后主,。 一天,趙光義閑來無事,,雅興大發(fā),,要侍衛(wèi)傳旨備車去建好不久的崇文館看書,并召李煜一起去,。李煜自然不能拒絕,,并且也以看書為樂事,可是到了崇文館,,李煜看到的汗牛充棟的藏書好生眼熟,,趙光義炫耀地說:"據(jù)說你在江南也喜歡讀書,更喜歡收藏善本孤本,,你看,,這里的善本孤本都曾是你的心愛之物,不知道歸順本朝后平時的這些日子里,,你是不是也常來看看,?"李煜被趙光義問得呆若木雞,他何嘗不想與書為伴,,但現(xiàn)在心里又有著說不盡的酸楚,,那一本本書上都印有自己的藏書印章,在書的天頭地腳上還留著那些熟悉的批注,,那一枚枚印在書面上,,熟悉的印章啊,每一枚都鉤起了當(dāng)時的回憶,,一個雨滴芭蕉的傍晚,,或者風(fēng)吹柳絮的春晨。而如今這些書和自己一樣,,成了北宋的俘隸,,一時悲痛心酸,但又怕趙光義生氣,。對于一個文人來說,,最大的屈辱也莫過于自己的藏書被人據(jù)為己有,而且當(dāng)發(fā)現(xiàn)這些書曾是自己所有,,又無力得回,,還得強(qiáng)顏歡笑,李后主的心境已錘煉得足夠堅(jiān)強(qiáng),,這些也許都還無所謂,。李后主唯一最后的一點(diǎn)堅(jiān)強(qiáng)與自尊也被趙光義徹底剝?nèi)チ耍w光義把他的欲爪伸向了與李煜朝夕相伴的小周后。后宮佳麗如云,,他偏偏看上小周后,?一半也許確實(shí)是因?yàn)樗松霰婏L(fēng)華絕代,但一半更是因?yàn)樗胗眠@種原始的方式羞辱李后主,。 小周后被奪走,,這對李后主來說,是一個最致命的傷害,,也是最不能接受的屈辱,,國家亡敗了也就算了,反正天下總有人坐,,可他的小周后,,他疼愛了這么多年的小周后只有一個,而今也要失去,。趙光義自第一次召小周后入宮陪宴以來,,便時常命其入宮,李后主每次見她回來都淚流滿面,,撲到自己的懷里痛哭,,她向李后主痛訴趙光義的野蠻無恥行經(jīng),李后主除了眼中擒著無奈的淚水,,絲毫沒有半點(diǎn)辦法,,亡國之君只是任人宰割的羔羊,,只能兩人摟著抱頭痛哭,。而今天,趙光義又早早地派人告訴小周后,,晚上還要去陪宴侍寢,,小周后為了不傷李后主的心,沒有告訴他就走了,,她甚至不想看見作為丈夫的那種無奈悲凄的眼神,,她不忍心看見。 等李后主發(fā)現(xiàn)人去樓空,,也就知道小周后又被喚走了,。夜涼似水,明月如冰,,這個夜晚李后主又想起了與小周后初次相見的甜蜜情景,,甚至還想起了小周后的姐姐娥皇,那時他還是一國之君,,那時他還是萬人景仰子民無數(shù)的南唐國主,。 也是這樣的深秋,但那時江南的夜色多么溫柔,李后主已經(jīng)深深地愛上了她,,甚至不顧惜君主的面子,,象一般文人似地用書札寫信密約小周后夜半到畫堂南畔的移風(fēng)殿會面。小周后當(dāng)時也是那么的激動,,青春萌發(fā),,并且她知道,這個追求自己的人還是南唐的國君,,而且還是自己的姐夫,,但顧不得這些了,她只是覺得李后主文才超群,,倜儻風(fēng)流,,她也只是出于純潔的愛意,答應(yīng)了后主的密約,。 從小周后的住地到幽會地的一路上,,樹影婆娑、幽香浮動,。小周后來到移風(fēng)殿時見李后主已焦急地在燭光下等待,,那盤蘭花已被它揉碎了幾根。后主還記得,,那次小周后是拎著鞋進(jìn)來的,,面帶羞澀的告訴自己,是怕鞋子上的銀飾發(fā)出聲音,,后主心疼地為她擦著腳底的泥灰跡,,那雙被石板地凍得涼涼的腳丫,著實(shí)讓自己心疼,,情話綿綿,,后主終于摟住了小周后。 后主愛的是小周后的容顏更愛著她的才華,,他還清晰得記得,,在第一次歌筵上,李煜記得小周后用十三簧玉笙演奏了那曲《霓裳羽衣曲》,,曲調(diào)清麗婉暢,,幽澄深遠(yuǎn),而且演奏到深情處,,小周后那雙會說話的眼睛,,總是象后主送來羞澀的秋波,還記得自己當(dāng)時一時起興,,隨著那曲子的奏完,,寫就了這首詞:銅簧韻脆鏘寒竹,,新聲慢奏移纖玉。眼色暗相鉤,,秋波橫欲流,。雨云深繡戶,未便諧衷素,。宴罷又成空,,魂迷春夢中。 那時的花香那么沁人心脾,,那時的月光也分外皎潔,,連蟲鳴都是那么低柔和諧。小周后之于后來的李后主也許還有雙重的意義,,在小周后的姐姐娥皇死去之后,,后主對娥皇的愛也許更加傾注在小周后的身上,因?yàn)樵谒砩纤矔r常能看到娥皇的影子,,并且她又具備了一種姐姐所沒有的韻味,,后宮佳麗如云,李后主最鐘愛的也就數(shù)這位小周后了,。 等到了深夜,,小周后還沒有回來,李后主望眼欲穿,,坐立不安,。小周后顧盼神飛的眼神總是縈繞在自己的眼前,只能獨(dú)坐涼亭,,借酒消愁,。他多么盼望身后的回廊里能傳來小周后歸來的腳步聲,一無所有,。詞,,這時只有詞能給予他惟一的安慰: 曉云墜,,宿云微,,無語枕頻倚。夢回芳草思依依,,天遠(yuǎn)雁聲稀,。 鶯啼散,余花亂,,寂寞畫堂深院,。片紅休掃盡從伊,留待舞人歸,。 舞人歸來已是清辰,。一夜落紅,花飄滿地,芳草滴露,,幽鳥悲鳴,。小周后眼圈紅澀地走來,嘴里低聲地抽泣著,,但當(dāng)她看到伏在石桌上睡著的李煜時,,心里酸澀而自責(zé)的感覺油然而生。她從紙鎮(zhèn)下抽出,,這張墨跡早干卻留著斑斑酒痕的詞文時,,眼淚終于忍不住奪眶而出。 不能哭,,她努力地克制著自己,,不能哭出聲來,她不能把自己承受的痛苦再讓丈夫來分擔(dān),,她從里面拿出了薄毯,,要披到李煜肩上。當(dāng)薄毯輕微地碰李煜的后肩時,,他突然睜開已滿是血絲的眼睛,,是的,只要一點(diǎn)點(diǎn)動靜他就會醒來,,他知道,,他的小周后一定會回來的。 他們禁不住相擁而泣,。 四 來汴梁的這些時日里,,李煜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行動處處受到北宋皇室的監(jiān)視,,所以平時只能蝸居小樓,,樓外深院高墻,若是沒有趙光義的手諭,,他是不得私自會客的,。南唐曾有一個叫鄭文寶的舊臣,在李煜剛即位時以文學(xué)見長,,被選為其長子仲寓掌書記,,君臣二人皆相互信賴,來往甚密,。南唐國亡后,,鄭氏也流落到了汴梁,,從此隱姓埋名,絕不肯背后主而事宋,。聽說李煜來汴梁已經(jīng)好久了,,想去拜訪這位昔日的舊主,但是戒備森嚴(yán),,只能站在李煜那貌似奢華卻如牢獄的宅第外,,探頭遙望院內(nèi)隱隱的小樓,期望著能在樓上看見后主的身影,,可是幾次都失望而歸,。 這個鄭文寶左思右想,后主待自己一直不薄,,現(xiàn)在他落難了,,自己不能只站在他的門外遙望而已吧,他想見后主的面,,他想看看現(xiàn)在后主的狀態(tài)如何,,是不是很憔悴了,或者見面后勸慰后主幾句也是好的,,畢竟自己是他親信的舊臣,。終于,他想到了一個辦法,,他來到農(nóng)戶家里借了蓑衣和斗笠,,化裝成給王侯們府上賣魚的老翁,才得以混進(jìn)李煜那戒備森嚴(yán)的府邸,。 李煜見這位身披蓑衣的老翁把斗笠摘下時,,呆立在那里,他的眼淚奪眶而出,。"陛下,,是我啊,鄭文寶,。"李后主知道他是鄭文寶,,他怎能將自己的愛臣忘記,但現(xiàn)在他已不是昔日南唐國的陛下,,他摟住了鄭文寶,,鄭文寶也禁不住感傷,,痛哭流涕,,說陛下受苦了。對一個亡國之君來說,,還有什么比見到仍忠誠于自己的舊臣還值得高興的事呢,,雖然這高興里滿是感傷和無奈,。 也有降宋又出仕的舊臣來看自己的,李煜雖然也激動不已,,但絕沒了見鄭文寶時的感動,。他知道,這些再仕的舊臣,,雖然也有故國之思,,故君之念,但也僅此而已,,在立場上面,,他們早已是北宋趙光義的人了,比如曾經(jīng)的大臣徐鉉,。 徐鉉來看李煜絕對不是自己的意思,,他為了不讓現(xiàn)在的北宋皇帝起疑,自然就要刻意地避開與李后主的接觸,,其實(shí)他也許早忘舊恩,,本來已不想見后主了。這次是趙光義先問起了徐鉉:"愛卿,,近日可見過李煜,?" 徐鉉是何等機(jī)智八面玲瓏的人,當(dāng)然順便表明立場,,討好趙光義:"臣未經(jīng)陛下恩許,,絕不敢擅自同他會面。何況陛下造了豪華的宅邸給他,,園中有山有水,,有很多時光可以來消磨,臣也不必常去,。" 趙光義雖然聽得美滋滋地,,但表面文章還是要做,以顯得寬宏大量:"卿所言差矣,!寡人以為,,你可常去探望,他李煜也早已歸降賜爵,,你也是本朝的命官,,彼此都屬于同僚,互相拜訪是正常的事,,哪有同僚間不走動的道理,?"其實(shí)徐鉉心里很清楚,趙光義只是想派自己去探一下李煜的近況,,并想通過自己了解現(xiàn)在李煜所想的而已,,實(shí)際上是監(jiān)視,。 到了李煜坐落在汴水邊的宅邸,李煜早已命人將兩張椅子對向地?cái)[在了庭院里,。畢竟還是故人,,寂寞的李煜見徐鉉能來心里無論如何還是高興的。徐鉉見后主將椅子這樣擺,,自然羞愧難當(dāng),,深感不安。徐鉉要命人撤走一張,,這時李煜從樓上走了下來,。徐鉉還算知道輕重,欲下跪行禮,,李煜自知今非昔比,,上前制止,連忙說:"使不得,,使不得,。" 李煜在扶起徐鉉的同時,眼淚又不禁流了出來,。人非草木,,徐鉉再八面玲瓏見有恩于自己的舊主落拓到現(xiàn)在的地步,多少也有些傷感,,遂將李煜扶到椅子上坐定,。他要坐時,順手將椅子往后移了下,,雖然李煜已非昔日國君,,可自己總不能太僭越,而落人話柄,。而后,,旁邊的侍衛(wèi)家丁都以為兩人會有萬語千言互訴,但是沒有,,氣氛非常地沉默,。徐鉉也想不出什么好說的,或者說,,他早已把心放到了北宋朝廷之上,,南唐舊朝的事,甚至眼前這位李后主的近況,,都確實(shí)無關(guān)自己痛癢了,。李煜卻對徐鉉還抱以信任,突然打破沉默,長嘆一口氣說:"悔不該當(dāng)初錯殺潘佑,、李平,!",,說完這句話,,徐鉉愣了一下,他知道眼前的這位故主是不服輸?shù)?,可他心想,,這句話現(xiàn)在和自己說又有什么意義? 不過徐鉉也知道,,如果當(dāng)時后主真的按照潘佑的計(jì)策,,派出少許南唐精銳部隊(duì),化裝成商旅,,乘著船潛入荊南,,放火少掉宋軍隱蔽在蘆葦叢中的幾千艘戰(zhàn)船,打亂趙匡胤用樊若水以舟代橋計(jì)策的步驟,,肯定會緩延南唐的敗局,。不過想到這又一陣臉紅,李煜當(dāng)年殺潘佑時自己也起過推波助瀾的作用,,如果當(dāng)時自己沒極力建議殺了潘佑,,后主也未必肯下那狠心。 這時李煜看到徐鉉陷入沉思,,臉色羞紅,,知道自己不該在這個場合說這樣的話,隨即李煜也失言不語,。這次相會雖然徐鉉表面恭敬,,也無爭執(zhí),可彼此間很多話到了嘴邊也沒吐露,。李煜想找一個能說話的知心人已很難,。 這就是真性情的文人,李煜對徐鉉總是抱著那么一層希望和寄托,,但徐鉉是怎樣的人,,誰給他恩惠他就跟誰,勢力在哪邊他就倒向誰,。一個失勢的舊主,,去見他一面已是給了很大面子了。當(dāng)然他也知道,,回去后趙光義肯定要問自己這次會見的情況,,徐鉉是何等的聰明人,他知道,,絕不能隱瞞,,隱瞞了半點(diǎn),,新主趙光義就會對自己起疑心,是不是又和舊主謀劃什么呢,?反過來說,,他也沒必要隱瞞,后主早已失勢,,用不到為他扛著什么,。至于氣節(jié),這不是他所想的,,并且早已在答應(yīng)北宋皇帝愿意出仕時丟了,。徐鉉把與李煜會面的細(xì)節(jié)原原本本告訴了趙光義,趙光義聽說李煜現(xiàn)在還在念念不忘曾經(jīng)錯殺了忠臣,,難道還有復(fù)國之心,?氣得他吹胡子瞪眼,心里面更加懷恨在心,。 五 春天到了,,汴梁城里雖然不象江南一樣綠草如茵,百花爭奇,,不象江南那樣連空氣里都流露著沁人心脾的氣息,。這里的春天有些干燥,有些壓抑,,見不到萌發(fā)出的希望,。江南這個時候,春雨已經(jīng)綿綿,,芭蕉葉子和竹林都被雨水浸潤了,,江南的萬物在春雨中總能見出它們復(fù)蘇的情形,而這里,,好象什么都象在隆冬中沉睡著,,不想醒來。天也總是灰蒙蒙的,,李后主每天起床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推開窗子,,這些窗子的式樣和南唐宮殿中的差不多,這也是讓李后主每次產(chǎn)生錯覺的原因,,他總是希望推開窗子能看見自己御花園內(nèi)滴雨的芭蕉樹,,能看見那些嶙峋的太湖石,以及那幾棵讓人懷念的老古槐樹,,能聞到撲窗而來的四月江南的味道,。而這里的窗外,除了那一院落紅,什么都看不見,。 江南也有這樣的落紅,,但江南散落在草間的花瓣是那么的輕柔嬌艷,象那些整天陪伴在自己身邊無憂無慮的宮女一般,。后主覺得每一片花瓣就像是一個宮女,,純潔而無暇。還記得去年冬天,,自己剛辭廟北行時的情景,,這些宮女們都哭成了一片,。后主當(dāng)時知道,,他這一去,這些天真的宮女確實(shí)真只如隨風(fēng)散去的落紅了,,誰還會來保護(hù)她們,,而她們的心聲又將去訴給誰聽。 物事人非,,江南的花早已開了,,他多么想回去看一看,乘著這些花還沒凋謝,??哨w光義是不會讓他走出汴梁城的,后主想到這,,無奈地走到了院中,,憐惜地拾起一些花瓣: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fēng),。 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最大的痛莫過于無人傾訴,,后主在詞里找到了寄托,。人生長恨水長東,后主怎能不恨,,恨自己,,恨臣屬,也恨天運(yùn),,但這一切又能算什么,,江水仍是東流而去,恨什么都無濟(jì)于事。他的心是無奈的,,也碎了,,碎得那么寧靜那么悲涼。他只是個徹頭徹尾的文人,,并不是個雄才大略的帝王,,所以那吐露的怨恨也那么凄美。不過,,這又何止是他李煜一個人的恨呢,,這種恨是永恒的人生之痛,只不過后主身為帝王,,總是站在這恨與痛的風(fēng)口浪尖上罷了,。所以他的恨也更是種愛,是一種刻骨銘心的懷念,,對故國,,對江南,對無常的世事,,也對無奈的人生,。 秋天漸深,月涼如水,,白天秋蟬衰弱的殘聲已退去,,這里寧靜得有些落寞。后主難以入睡,,他已習(xí)慣于深夜獨(dú)坐在院子中,,看天上的明月,他突然想起一夜興起時曾與舊臣一同去江邊看明月的情景,,如今明月依舊,,而物事人非,他不自覺地想起了張若虛的那句"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己,江月年年望相似,。",,南唐的故人啊,還有那些南唐樸實(shí)的子民,,這時你們在江邊抬頭望起明月的時候,,可曾惦念起你們曾經(jīng)的國主,落拓的國主,?后主這樣想著,,他是想江南了,,也想他的百姓,他徹夜難眠,,秋風(fēng)吹過,,涼意襲人。夜深人靜,,后主隱約聽見遠(yuǎn)處傳來一聲聲打砧石的聲響,,他知道,這是汴梁農(nóng)家的婦人在月下?lián)v衣呢,,那有節(jié)奏的聲響此起彼伏,,又隱隱約約,象美妙的音樂一樣,。后主反到有些羨慕起這些農(nóng)家百姓起來,,看,日出而作,,日落搗衣,,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多么愜意,。他們也不要經(jīng)歷自己這樣人生的大悲喜,不要和自己心愛的人生離死別,,也不要承受這么多屈辱,,雖然那搗衣聲在夜的寂靜中顯得有些凄涼,像是閨中的婦人夜深不寐,,目含愁情地在等著他的夫君歸家,,可這也是充滿希望和幸福的等待,而后主此時身陷家國之痛中,,看不見任何希望,。他越想心里越煩躁,夜已三更,,李后主再也不能入眠了,,寫下了這首《搗練子令》詞:"深院靜,小庭空,,斷續(xù)寒砧斷續(xù)風(fēng),。無奈夜長人不寐,數(shù)聲和月到簾櫳,。"直至更深漏盡,,李煜才回到房中休息。 有的秋夜,,后主不在院子中徘徊,,他獨(dú)自地走上西樓,,仰望著明月,院子的圍墻總是那樣森嚴(yán)而逼仄,,每次仰天望月時總是見到那讓人厭煩的圍墻,,掃了興致。每一次登樓,,他的故國之思就更強(qiáng)烈一些,,他總是想起當(dāng)年登高暢游游紫金山的情景。在群臣的指引下,,只要墊起腳跟就能看見曾經(jīng)金碧輝煌的宮殿,,而此處只是汴梁的小園,樓再高也看不到昔日的南唐國都,,遠(yuǎn)眺所及也僅是一腔離愁: 無言獨(dú)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這是一番怎樣的滋味,,亡國之辱,、離愁別恨。江南天涯,,再見時難啊,。寄人籬下的生活李煜已經(jīng)受夠了,他想掙脫,,想逃離,,他甚至可以向趙光義許諾,只要讓他回江南,,他幾乎可以什么都不要,,更不會再去想什么反宋的事。但是可能么,,這樣近乎天真的想法,,老謀深算的趙光義根本不可能同意。那么李后主只能以酒澆愁,,但愁象烈火一樣,,憑酒又生,后主痛苦時整日以酒度日,,唯一希望酒精能將那無盡的愁緒麻醉消卻,,但那愁緒真才下眉頭又上心頭,,悲觀的時候后主甚至想到了死,"萬古到頭歸一死,,醉鄉(xiāng)葬地有高原",,這是他借著酩酊的酒意寫在窗紙上的。沒有人能理解他,,除了他的小周后,,但小周后又時時被強(qiáng)迫入宮。他覺得似乎什么也不屬于他了,,只有酒,,只有酒能解他的憂愁。就這樣,,后主每天喝得酩酊大醉,,最高興的當(dāng)然是趙光義,他見后主這樣消沉溺志,,肯定也不必再擔(dān)心什么了,,不就是酒么,源源不斷地供應(yīng),,李煜越發(fā)地消沉,。 昔日的一代國君,現(xiàn)在已頹靡在對手賞賜的酒中,,這并不是他情愿的,。他原不是酒徒,但除此之外還有什么辦法么,?現(xiàn)實(shí)殘酷地告訴李煜,身處汴梁這個牢獄般的宅邸,,就意味著與江南此生作別了,,他似乎已有預(yù)感。 魂?duì)繅艨M的江南啊,,你昔日的國主落魄地醉在了他鄉(xiāng),。 六 北宋太平興國三年,又是暮春時節(jié),,李煜來汴梁已整整一年多了,。日日夜夜他都在煎熬中度過,回江南的想法一直在縈繞著心頭,。以酒消愁時,,李煜有幾次眼前似乎已看到了溫柔恬美的故鄉(xiāng)。他現(xiàn)在有時變得嗜睡了,,因?yàn)閹状卧趬衾锼娴幕氐搅怂慕瞎枢l(xiāng),,回到了他的國都,。他夢見自己又和臣屬們在柳絮飄飛的季節(jié)到江邊暢游,還聽見了江山的扁舟上傳來的蕭瑟管弦悠揚(yáng)的聲音,。草綠花紅,,水秀山明,郊游的隊(duì)伍后時常歡快如春鶯的宮女,,文臣武將軍更不必說,,時常緊緊地圍在后主的周圍,后主甚至討厭這些老頭擋住了自己眺望的視線,,但又是那么的幸福,。秦淮河也是后主處理國事后,常愛去的地方,,他喜歡與小周后以及宮女們在河上泛舟蕩漾,,懶懶地休息一個整日。在畫舫上,,后主總是愛擺著他的文房四寶,,與宮女們嬉戲累了,就吟詞作畫,,岸上垂柳搖曳,,春暖花開。 秋天到了,,后主也夢見自己和臣屬打賭,,臣屬說蘆花不是雪白的,是白中夾著淡淡的褐色,,后主偏不信,,硬是坐著畫舫來到江邊的蘆花深處細(xì)看,在蘆花叢里,,他往往被一群驚飛的稚鳥感動,,還有那淡雅如夢的孤舟。 從江上歸來時,,明月已經(jīng)懸在望江的臺閣檐上,,笛聲象月華一樣清澈悠揚(yáng)。 后主看到江南時,,從不愿意醒來,,象醉酒一樣,他覺得夢可以代替回鄉(xiāng): 閑夢遠(yuǎn),,南國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綠,滿城飛絮滾輕塵,。忙煞看花人,。 閑夢遠(yuǎn),,南國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遠(yuǎn),,蘆花深處泊孤舟,。笛在明月樓。 --《望江梅》 有時窗外的秋雨秋風(fēng)也會將后主驚醒,,那他就干脆憑欄遠(yuǎn)望,,可那風(fēng)雨中含的愁意總讓后主莫名心傷,關(guān)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他念叨著前唐詩人王勃的句子,故國千里,,如隔云端: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dú)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李氏祖孫三代基業(yè),真已如流水落花春去,,而今江南故地早落得宮苑闃寂,,樓空人去,只剩得殘陽衰草,,煙月秋霜,。但那畢竟還是故國,生于斯長于斯的故國,,后主想起了父王,自責(zé)自怨的心緒又上心頭,,只能對空長嘆:"晚涼天凈月華開,,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 后來,,清代學(xué)者周濟(jì)曾在一本叫做《介存齋詞雜著》的書里說,李后主的詞像是"粗服亂頭,,不掩國色"的女子,,他的詞是一個亡國君主心里最無奈悲涼的吐露,,而又更像是一個凝愁滴恨,懷著幽怨的宮廷女子,,李后主是柔婉的,,這是他江南人的性格。正是這種淳樸天真的真性情,,又喜歡借詩書以遣志抒恨,,勢必讓趙光義懷恨在心,因?yàn)樗切涯钅咸婆f國的詩句,,在趙光義看來無疑流露出你李煜不服輸?shù)那榫w,,甚至有造反的嫌疑!趙光義也聽說李煜很多好詞都傳到了江南,,江南百姓無不因詞而傷感懷念他們的舊主,;上次徐鉉拜訪李后主時,又聽聞李煜悔殺舊臣,,趙光義早已深記在心,。這一切,對后主現(xiàn)在的處境已非常不利,。 七 這一年的七巧節(jié)夜晚,,星河燦爛。李后主就出生在四十二年前的今天,,他一向喜歡自己的生日,,他覺得七巧節(jié)的夜晚,總會是熱熱鬧鬧充滿了快樂,。那久遠(yuǎn)的牛郎織女傳說總是讓凡間的俗子百姓羨慕,,當(dāng)然李后主也羨慕,以前的七巧節(jié)都是在南方過,,這次卻在中原他鄉(xiāng),。那時宮女如云,都翹首看著那遙遠(yuǎn)的銀河,,企盼著自己也能占上那永恒愛情的靈氣,,每每此時,后主興致大發(fā),,就潑墨揮毫,,借著燭光月色寫就膾炙人口詞篇與侍衛(wèi)宮女分享,那連夜色都那么自由,,乘興而來,,天明而歸。宮女在一邊也按照后主的吩咐齊力將百丈紅白羅布拉開,狀似天河,,隔天收起?,F(xiàn)在呢,寄人籬下,,過節(jié)已不能太張揚(yáng),,處處都得看趙光義的眼色,李煜這天心情并不太好,,甚至也不想過這個七巧,,但那些歸降的后妃宮女們說這天是后主的生日,一定要過得開心一點(diǎn),。 在庭院里,,這些隨同歸降的后妃們,都忙著張燈結(jié)彩,,放置幾案,,案上擺滿了瓜過酒食,小周后的侍從手里那著許多乞巧用的彩線金針,,這些都和舊朝時的模樣差不多,,她們也許是故意這樣做的,讓后主感到親切,。趙光義聽說李煜在府邸拜壽乞巧,,怒火中燒,覺得這個李煜到真會享受,,探子告訴他,,李煜夜宴的場面是多么奢華喜慶,趙光義臉色突然變得陰沈,。 李煜和他的侍從們強(qiáng)顏歡笑,,宮女們都舒袖暢舞為后主祝壽,本來是雙喜臨門的日子,,但大家心里都含垢忍辱,,那絲竹聲中盡是悲涼和惆悵,氣氛壓抑而感傷,,他們彼此的心境都象銀河一樣渺茫,。李后主仍是借酒消愁,小周后并沒有勸他,,也陪著一起暢飲,,小周后發(fā)現(xiàn)后主眼角隱隱流下了眼淚,她拿綢袖輕輕地將之拭去,,只有她最知道自己的丈夫現(xiàn)在在想些什么。暢飲,,唯有暢飲能解萬世愁苦,,酒過三巡,,后主突然命人取筆墨來。酒意反將思鄉(xiāng)之情澆灌得更濃烈,,家山故國,、如蘭江水、燈影槳聲,、巍巍紫金,。還有那遙不見頭的宮墻,玉砌的雕欄亭臺,,這一切江南故鄉(xiāng)的風(fēng)光又映在了眼前,。后主以筆蘸墨,如流水行云般將早醞釀于胸中的詞句寫就出來,,這是悲歌更是絕唱: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闌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虞美人》 朱顏改,,何止容顏之易,,更是江山之易。心中的愁怨?jié)L滾不息,,只似一江春水般東流而去,。這筆勢如風(fēng)雷鼓動,游龍?bào)@云,,如江濤直下,。寫完擲筆于地,李煜禁不住慟哭起來,,這首詞寫得極其哀怨動人,,小周后和后妃們也無不動容抽泣,以袖拭面,。 當(dāng)趙光義按在李府的探子,,再將李煜剛寫的這首詞告訴他時,心地狹窄的趙光義再也座不住了,,他不止嫉恨李煜的才能,,他怎能容得下這個南唐的亡國之君還在自己身邊不安分地懷念舊國?不能再讓他這樣下去了,長久地留著他也許對自己的北宋王朝是個隱禍,。趙光義暗暗地想,,你不是要祝壽么,你不是要乞巧么,,立馬命趙廷美給這個吟詩作詞的李煜送些賀禮去,。趙廷美覺得今天兄長的心情一定很好,居然想到了李煜,,還送貴禮給他祝壽,,祝壽--是啊,趙廷美突然記起他的這位文友,,李煜正是四十二年前的七巧節(jié)所生,。 趙廷美把兄長趙光義賜給李煜的壽禮呈到了后主眼前,后主問這是什么,,趙廷美說這是皇帝所賜的"牽機(jī)妙藥",,可以延年益壽,舒心解悶,。后妃們勸后主不要吃,,后主將妙藥拿起,他覺得既然是趙廷美拿來的,,一定沒有問題,。他們平時互相切磋詩詞歌賦,趙廷美也欽佩后主的才華,,所以也互為知心,。后主更覺得堂堂北宋新帝趙光義絕不會害死自己,要是他害死自己,,如何向天下人解釋,,如何向萬世交代?李煜一口服下,,這時星漢更加燦爛了,,大家都仰望著天穹,那遙遠(yuǎn)的銀河里,,牛郎織女估計(jì)已相會了罷…… 李煜突然汗流如柱,,全身痙攣,腹內(nèi)巨痛,,他手中的酒盅摔碎在地上,,后主也蜷縮成一團(tuán)倒在了案幾一側(cè),大家被眼前的情景驚呆了,,小周后連忙摟住后主,,失聲痛苦,,他們都知道,后主真的中毒了,。趙廷美也嚇得痛哭,,他不象他的兄長一樣殘忍而有心計(jì),這也許是后來也被兄長害死的原因罷,。他覺得他這位才華絕代的朋友不該死也不能死,更不能死在自己送來的毒藥上,,他垂胸頓足,,后悔莫及。 在寧靜地如死水般的月華下,,疼痛難捱的后主,,淚流滿面,他不是畏死,,他緊緊地拽住了小周后的手,,死對于他已無所謂,他只是覺得這樣死去會讓很多人痛苦,,比他現(xiàn)在還痛苦,。他已經(jīng)聽見了周圍慟哭的聲音,那些純潔而善良的幾位后妃宮女們啊,,他覺得是自己連累了她們,,是自己的無能讓她們流落它鄉(xiāng),受盡屈辱,。還有那些江南故國的父老鄉(xiāng)親,,他在夢里都想回去見一見吶,而如今,,他已無力掙扎,,耳邊只聽見小周后柔弱又撕心裂肺的呼喊,那聲音漸弱漸無,,什么都聽不見了,,什么都象靜止了。他好象能隱約地聽到笛聲從江邊的明月樓中飄來,,悠揚(yáng)若無,,他忽然又看到了秦淮畫舫和垂柳飄絮,看到了庭院落紅和春雨芭蕉,,看到了青青翠竹和亭臺軒榭,,看到了綠鶯啼繞草長蝶飛…… 而這些,漸漸又從他眼前遠(yuǎn)去,、遠(yuǎn)去,。 風(fēng)華絕代的詞中之帝李煜,,就這樣走了。人世間的四十二個春秋,,短暫得無不讓后人為后主扼腕,,他的生命只象流星般劃過夜穹。他再也沒有回到他朝思暮想的江南故國,,萬里無云的汴梁天空,,傾吐不盡他永恒的哀傷,那無盡的愁怨,,已同他代替回鄉(xiāng)的詞句一起,,化作滔滔故國春水,東流而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