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集)
國內外的許多網站上,,都有關于獅虎相爭問題的討論,。老虎的大陸亞種的體型,一般都大于獅子的最大亞種南非獅(最不濟的印支虎也能和南非獅在體量上拼個平手),。對于類屬非常接近的物種,,一般來說,體型龐大的種,,身體靈活性要低于體型較小的種,。照此推斷,,老虎的身體靈活性應該低于獅子。然而觀察過獅,、虎行動的人都會注意到,,獅子的背脊、身形,,顯得僵直,,而老虎的身體更具有彈性,縱躍遠程,、轉身速度,、彈跳高度,幾乎每一項與靈活性有關的指標,,老虎都勝過獅子,。在馬戲團,老虎常被訓練走平衡木,,而對獅子訓練這一項目,,卻是沒有指望能成功的。這似乎與常理相悖,,令人難以置信,。然而這卻是鐵一般的事實,只要是頭腦清醒的人,,都無法否認,。幾乎所有人(包括認為獅子比老虎利害的人)都有一個共識,就是虎的身體結構賦予虎更多更強的肌肉,,體型也大過獅子不少,,捕食本領更比獅子強得多。不過,,有不少人認為,,壯漢加好獵手再加體操運動員,不一定就是好戰(zhàn)士,。著名的網站http://www./tiger分析說,,雄獅身材更高(在格斗時,較長的前肢在敵手較短的前肢打到自己之前,,就能打到敵手),,耐力更強,作為要害部位之一的喉部有長長的鬣毛保護,,在格斗中至關重要的身體前半部更加發(fā)達而強有力,,而且雄獅比雄虎有更多的格斗經驗(為爭奪獅群統(tǒng)治權),因而格斗技巧更高,。由于這許多為格斗而生,、為格斗而進化來的特征,,獅子就好比一個輕量級的熟練拳手,而老虎身體要矮一些,,軀干長一些,,有更長更發(fā)達的后肢,縱躍能力和速度都勝過獅子,,這有助于在獵食方面的成績優(yōu)于獅子,,它的身體是為捕獵而生、為捕獵而進化而來的,,但在另一個專業(yè)方向——格斗方面,,它就好比一個重量級的新手。所以,,獅子的勝算要大一些,。(見http://www./tiger/conflict8.html)聽起來也頗有些道理。在英國著名的探索頻道(Discovery Channel)的猛獸對決(Animal Face-off)節(jié)目中,,有一段專門的錄像,,長將近一個小時,把獅虎的生理特征對比一番,,然后用電腦模擬獅虎相斗的場面http://video.google.com/videoplay?docid=-3073388371730634557,。電腦動畫中的獅子和老虎,對陣互咬,。老虎先咬中獅子喉部,但由于鬣毛的保護,,沒有致命,;獅子后來咬中老虎喉部,由于沒有鬣毛保護,,老虎就被咬死了,。這些觀點,深究起來,,其實經不起推敲,。
在這些人想像當中,獅,、虎的格斗和獅子之間的格斗是同樣的模式:兩只大貓三條腿著地,,各抬起一條腿,一次次嘗試著去把住對方身體,,以便實施戰(zhàn)斗中最重要的動作——猛然咬中對方的喉部,。由于觀察獅子比觀察老虎容易得多,因此獅子的這種打法有許多錄像佐證,,從外表看上去,,和實際情形是比較接近的,。因為老虎腿短,所以應該常常是獅子先把住老虎的身體,,自然也常常是老虎先被咬,。即使老虎僥幸先咬中獅子喉部,獅子還有鬣毛做抵擋,,老虎的攻擊仍然被大部抵消甚至無效,。有人想得更遠,認為在這樣的情況下,,獅子吻部較長,、頭骨較長的優(yōu)勢也能發(fā)揮(不知這些人是怎么想的。既然是互咬頸部的近身搏擊,,吻部短,,頭骨短才應該是優(yōu)勢。好比通?!耙淮玳L,,一寸強;一寸短,,一寸險”的道理,,一旦到了近身搏擊,就全然反過來,,匕首比長劍更加合用),。這個打斗的場面,與西方人與人之間的拳擊場面相契合,,認為在打斗之中,,下肢(在獅、虎那里則是后肢)只起到支持身體的作用,,幾乎不作攻擊之用,。在美國的動畫片中(唐老鴨和米老鼠、吉姆和杰瑞等),,為了夸張某人的戰(zhàn)斗能力,,常常把這個人(或人形的動物)的胸部和臂部(即身體上半部,在獅,、虎那里,,則是前半部)畫得極大,把腿和腹部(即身體下半部,,在獅,、虎那里,則是后半部)擠得極小。也就是說,,“戰(zhàn)斗部分”越大,,“非戰(zhàn)斗部分”越小,那么這個人的戰(zhàn)斗能力越強,。這其實是西方拳擊規(guī)則的心理暗示作用,。拳擊運動中,規(guī)定不允許下肢進行攻擊,,在許多人心目中就形成下肢是沒有可能進行攻擊的心理定勢,。這種心理定勢潛移到獅虎格斗的分析中,就成為:身體前部顯得較大,、前肢較長的獅子,,自然在格斗中占有優(yōu)勢。獅子的身體前部的確顯得比它自己的后部要厚實得多,,然而與老虎的身體前部相比,,卻占不到優(yōu)勢,只有腿是要長一些,,卻也要細弱一些,。獅、虎之間的生死之戰(zhàn),,和規(guī)定不許下肢出擊的拳擊運動不同,,倒是和地下黑拳市(人和人之間的生死之戰(zhàn),四肢均可出擊)有不少類似之處,。在地下黑市拳里,,強調“手是兩扇門,全憑腳打人”或是手腳均衡攻擊的中國功夫,,比西方式的偏重拳擊的手法利害得多,。地下黑市拳最利害的選手就是一個中國臺灣的人,姓陳名進生,,英文名弗蘭克,自稱“唐龍”,,成績是96勝(對手95死1傷)1負,,憑的就是斧子一樣沉重銳利的腿腳。(見http://aegeans./archives/2006/2941.shtml)
老虎打架的情形,,和人與人之間的格斗,,畢竟還是不同。老虎使用后肢直接攻擊的情形,,和獅子一樣,,是極少的。上面提到的戰(zhàn)例中,只有一例,。但是老虎打架的基本態(tài)勢,,后肢的運用卻和獅子大不相同。從網址http://www./tiger/conflict3.html可以看出,,老虎在格斗的時候,,并不是以三條腿著地作為支撐,而是用一對后腿支撐,,人立起來,,用一對前肢相互拍擊。有的虎迷說,,獅子無法做出這個動作,,而老虎能一直這樣打下去。其實不然,。獅子是能夠做出這個動作的,,尤其是母獅。但是獅子的問題在于,,它的后肢遠不如老虎強壯,,做這個動作的時候無法長久支撐,因而在戰(zhàn)斗中就很少用或舍棄不用,。而兩只老虎如果一直這樣打下去,,體力弱的一方終究會先站不起來的。在很多獅,、虎相斗的視頻中,,虎經常用這樣的動作,獅則還是三腿著地,,用一條腿攻擊,。至此,我們就可以看出,,獅子前肢較長,、身材較高的優(yōu)勢,在真實的獅虎對決中,,根本就用不上,。至于嘴長頭骨長,那更是毫無用處,。四足動物的要害部位,,在背面是頭骨、后頸部和整個脊柱,,在腹面是喉部,、胸部,、腹部。獅子之間,、老虎之間,、獅虎之間的爭斗,最終致命一擊,,可以是在喉部,。獅、虎攻擊獵物的時候,,目標就是這樣的部位,。然而在同類的爭斗中,首先能攻擊到的要害部位,,卻決不是喉部,。整個腹面,包括喉部,,由于有四肢的保護,,不可能成為第一波攻擊的目標。如果雙方都一開始就不停地張口襲擊對方的喉部,,那么體大力猛的一方占不到任何便宜,。所以在探索頻道中的猛獸對決里,根本沒提到虎的體型優(yōu)勢起到什么作用,。而實際相斗的情形,,在獅虎相爭的不少視頻里,我們都能看到,,與上述模式絕不相同,。戰(zhàn)斗的主要過程,不是牙齒和喉部的問題,,而是四肢的對抗,,一方被打倒之后,受制于對方,,才用得上利牙作致命一擊,。好比功力相近的武林高手的對決,不可能一開始就用殺手致對方死命(如果可以,,那雙方就不是能和獅虎對決相提并論的情形,,而是功力相差太遠的獅子對羚羊的捕獵情形),而是要先互相拳打腳踢一番,。無論獅,、虎,,也都決不會一開始就以用利牙直接攻擊對方的喉部,。因為如果采用這樣的戰(zhàn)法,同時也就把自己的喉部要害賣給了敵人。而且主動用利牙進攻對方喉部的一方,,由于招數(shù)先用老,,對方只要略略一閃,就會搶先咬穿進攻者的喉部,、頸后或者頭蓋,。至于胸腹部,更是難以直接用牙進行攻擊,。因此這些動物的首要目標,,是盡量使自己的腹面沖著敵人,使自己的背面背向敵人,,這樣兩面的要害都得到保護,。獅子之間打斗的時候,是通過猛沖,,撞倒對方,,或者揮一掌掃倒對方,讓對方身體失去平衡,,摔倒在地,,讓對方的背面暴露在自己面前。這樣就能乘機攻擊背面的各處要害,。因此首先是要戰(zhàn)上幾合,,是肢體而不是利牙的對抗。肢體作戰(zhàn),,是互耗體力,,體力弱者居于劣勢。而不是像探索頻道顯示的那樣互咬喉嚨,,看誰腿長或嘴巴運氣好,。順便提一句,很多獅迷鑒于老虎的體型優(yōu)勢,,常常提到若用已滅絕的巨大北非獅(大于印支虎而小于孟加拉虎和里?;ⅲ┏鰬?zhàn),這就縮減了老虎的體型優(yōu)勢,,那么獅子勝算更高,。但他們往往忘了,北非獅的體態(tài)比其他獅子接近老虎,,身體較長,、前肢較短。按有的獅迷的理論,,它體型劣勢的縮減,,應該是以前肢優(yōu)勢的縮減為代價的,。老虎一對后腿支撐,揚起一對前爪,,也正是想利用居高臨下的態(tài)勢,,攻擊對方的背面,而把自己的背面隱到后方,。于是兩只老虎就像人一樣站起來,,各自揮動兩只前爪,如拳擊一般,,指望擊倒對方,,讓對方的背面要害暴露出來。獅,、虎相斗的時候,,雙方打斗姿勢的不同,往往造成獅子的劣勢和老虎的優(yōu)勢,。獅子向老虎猛沖,,老虎人立起來,獅子的背面要害就暴露在虎爪之下,。獅子有時也能做出人立的動作,,只是不能持久,直立的高度又及不上老虎,。因而,,此時獅子的勝機,在于能夠在虎爪襲擊自己背部之前,,搶先一步掃中老虎后腿,,將之打倒在地。但是這樣顯然極難辦到,。老虎在同種互打的時候,,人立的角度很高。但是它見到獅子并沒有立起來的時候,,它立的角度就不那么高了,,獅子往它的后腿沖來的時候,它完全能夠從容地把前爪搭到獅背上,,然后后肢一跳,,整個身體都跳到獅子背上,爪牙齊施,,這樣獅子的脊柱或后頸,,甚至頭骨,就會立刻受重傷,。如果獅子來得太快,,或者老虎還顧慮身旁還有其他獅子會參戰(zhàn),,老虎會用前爪碰觸獅子的頭或前肢,自己的后肢朝后從容退步,,化解獅子的沖力。獅子猛沖的時候體力消耗極大,,后勁跟不上,,而老虎在這樣的防守中,消耗體力卻很小,。這在著名的“單虎斗群獅”http://myhome.naver.com/roketpower/tiger.asf (右鍵單擊這個網址,,另存到桌面,然后打開)的那個很短的視頻中表現(xiàn)得特別清楚,。
很多網站上都可以看到,,無論獅迷還是虎迷,似乎都認同,,獅子比老虎沖擊力強,、爆發(fā)力強,但耐力不如老虎,。筆者認為,,這是一種假象。老虎比獅子重,,肌肉力量也強過獅子,,身體更加靈活,這一切,,對于耐力來說,,都是不利因素。而且,,老虎的生境之中,,植被茂密,利于伏擊,,幾乎用不著長距離追趕獵物,,因此它發(fā)展進化靈活的身體結構、增強肌肉的爆發(fā)力,,才是生存之道,。耐力對它來說,用處不大,。而獅子雖然也常用伏擊的辦法,,但是較長距離里追趕獵物的時候比老虎多得多,因此它犧牲一部分靈活性,、爆發(fā)力而發(fā)展耐力,,才是生存之道,。這也正好解釋了為什么老虎雖然更大更重,卻反而比獅子更加靈活,。也許有人會認為獅子通過群體捕獵來避免長距離追趕,,也不必發(fā)展更強的耐力。而且,,在動物園里可以觀察到,,獅子整天打瞌睡,說明它容易累,。而老虎卻習慣于不停地走來走去,,說明老虎體力較好。盡管如此,,筆者還是認為,,按照常理,就真實的耐力而言,,應該是獅子勝過老虎一籌,。在格斗這種高強度的體能消耗之下,老虎的身體應該比獅子更容易過熱,。老虎的生境一般比獅子的要涼快些,,卻還喜歡泡澡,而雄獅扛著這么濃密的鬣毛,,仍然很少需要泡在水里散熱,。老虎在和獅子的打斗中表現(xiàn)得好像耐力強過獅子,是因為它在使用體力上更加有效率,,把力氣花在刀刃上,,例如上文所描述的防守動作。這一點在著名的“朝鮮籠中獅虎斗”http://www./temp/Lion.Vs.Tiger.wmv (有的標為“蘇門答臘母虎大戰(zhàn)剃毛公獅”)視頻中表現(xiàn)得很清楚,。從場面上看,,自始至終,獅子用力都很猛,,甚至到最后被打得服貼了,,也顯得還有長力。老虎雖然占了上風,,但停戰(zhàn)之前很久,,就感到不耐,隨時想罷戰(zhàn),,最后它是累得走不動了,,軟綿綿地趴下來休息。也許老虎總這么蔫蔫的,其實內里還有體力,?獅子這么兇兇的,,其實內力已經耗盡?不知道,。但憑直覺,,筆者認為老虎力氣耗的差不多了,而獅子還有長力,,當然這沒用,,因為獅子已經輸了,老虎奪得了統(tǒng)治地位,。這個視頻常常讓獅迷覺得難以反駁虎勝于獅的論調。筆者覺得這個視頻中,,選的獅,、虎不對勁,所以結果并不具有直接的說服力,??茨穷^獅子的模樣、氣勢,,的確不像母獅,,但顯然也不像成熟的雄獅,筆者判斷,,這不是剃毛公獅,,而是鬣毛還未長出的亞成體雄獅(剃雄獅的毛,這也太匪夷所思了),,而老虎大概是蘇門答臘母虎,,不然體型不會如視頻所顯示的那樣和這只亞成體雄獅相近。但這是一只成年的母虎,。是母虎年紀太大,,所以體力衰得快?這恐怕找不到答案了,。但這只成年的母虎,,格斗技巧實在太純熟了,獅子猛攻多次,,幾乎沒有一次擊中它,,都被躲過,而它對獅子的攻擊,,卻經常是結結實實的,。最后兩記左右開弓的勾拳,正中獅子面頰和下巴,,打得獅子半天爬不起來,。這兩拳是在靈巧地避開獅子一記有力的掌擊之后揮出的,,從避讓轉為進攻,似乎沒有間隙,,天衣無縫,。成年雄獅的格斗技巧,按常理應該高于亞成體雄獅,,但從各個視頻看來,,要高也有限得很,比之這只母虎,,通常要差好一截,。這實際格斗的情形,和http://www./tiger/conflict14.html分析半天之后所說的“老虎是重量級的新手格斗士,,獅子是中量級的熟練格斗士”,,正好相反。老虎是重量級的,,獅子是中量級的,,這沒錯。但老虎才是熟練格斗士,,獅子卻像個新手,。
在獅、虎相斗時,,獅子一般采取不顧一切猛沖猛打的戰(zhàn)術,,場面倒是好看,暗里卻是吃虧,。老虎力量勝過獅子,,沖是很難沖得動的,獅子習慣于以己之短,,攻敵之所長,,自然是勝少敗多。獅子提高勝率的辦法,,應該是猛沖過去,,但留有余力,伺機蓄勢,,接著猛沖,,沖得幾次,獅子耐力強的優(yōu)勢發(fā)揮出來,,老虎就有可能被沖倒,。不過這樣還是太艱難了,獅子能提高勝率,但總體上還是失敗的可能性更大,。而且,,基本上沒有雄獅采用這樣聰明的戰(zhàn)法,也許只有人類才想得出來吧,?;蛘哌@種戰(zhàn)法消耗體力很快,獅子本能地不去使用,。就是用了,,也容易造成自己先累趴下的局面。現(xiàn)在來談談雄獅的另外一個重要的優(yōu)勢:為格斗而進化,,為格斗而生,。這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為保護喉部而進化的鬣毛;為護衛(wèi)(毋寧說是占有)獅群,,進行頻繁格斗,,鍛煉出豐富的格斗經驗和技巧;為格斗而生的無畏氣質和為格斗進化而來的因有獅群做后盾的自信和從容,。
\ 首先,,開門見山地說,,鬣毛并不是為了保護喉部而進化來的,。如果真的要保護喉部,應該進化出骨板或者如豪豬,、刺猬那樣的尖刺,。鬣毛主要是適應社會生活的產物。同群的獅子或是敵對的獅群或單獅在開放的非洲大草原上,,很遠就能認出一只雄獅,,以便同群獅子重聚、向潛在的敵對獅子炫耀和警告,。顯然,,在密林深處或高草地帶營獨居生活的老虎,就沒有必要進化出鬣毛,。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獅子研究中心在網頁http://www./current_docs/lion_mane.html上說,,雄獅的鬣毛,在獅子社會中的功能,,是顯示一頭雄獅的身體狀況和當前可能的戰(zhàn)斗能力,,以吸引母獅,警示潛在的競爭對手,。而實現(xiàn)這樣一種功能應該是有代價的,,就像雄孔雀的尾屏也有同樣的功能,卻導致其更加容易被食肉動物捕獲一樣。這個代價,,在獅子,,就是身體更加容易過熱。鬣毛發(fā)達的雄獅,,其實就是在向其他獅子宣示:我的身體狀況很好,,負擔得起這么麻煩的鬣毛。讀者如果有更加深入的興趣,,可以到http://www./current_docs/9.pdf,,那里有佩頓""懷斯特(Peyton M. West)和克雷格"派克爾(Craig Packer)于2002年8月23日在享有盛名的《科學》(Science)雜志上發(fā)表的“性選擇、溫度和雄獅的鬣毛(Sexual Selection, Temperature and the Lion’s Mane)”,,科學而詳盡地論述了這些觀點,。所以,鬣毛在獅,、虎一對一的單挑之中,,具有減損獅子體能和耐力的壞作用,還容易被老虎抓住,,或咬住,,是獅子身體失去平衡。不過,,很顯然,,對保護喉部,鬣毛是有作用的,,可是這個作用只是副產品,,并非進化的目的。而且這樣的保護,,在大貓之間的爭斗中,,沒有實際用途。如果一只大貓通過激烈的肢體沖突,,制服另一只,,或占有明顯優(yōu)勢,而要下殺手時,,它決不肯去咬對方的喉部,。因為這樣等于把自己的喉部或頸后、頭蓋等要害部位也暴露在敵人的利牙之旁,,葬送自己好不容易贏得的優(yōu)勢,。在野生世界,無論是獅子還是老虎,,在同種之間的斗爭中如果當場喪命,,致命傷一般是由對方的牙造成,,傷口一般在頭蓋或者頸后,而不是如很多人想像的在喉部,。因為用牙攻擊對方的頭蓋或頸后的時候,,自己的背面要害背朝對方,萬無一失,;而腹面要害有嘴和四肢護住,,可保無虞。這和捕獵時的情形絕不相同,。捕獵時,,特別是對付體型比較大的獵物,獅,、虎都喜歡咬斷獵物喉嚨,,或咬住喉嚨窒息獵物,因為這樣比起咬獵物的脊椎,、頸后或頭蓋,,牙齒折斷的風險要小得多,而獵物沒有尖牙利爪,,不必防備,。很多獅迷強調“格斗”和“捕獵”有很大區(qū)別,以此為起點來論述獅子格斗起來,,可能比捕獵能力更強的老虎利害,。但他們很少想到,這一區(qū)別在實際格斗之中,,意義卻在于讓鬣毛的保護作用無用武之地,。獅子頸后常常并沒有鬣毛,,即使有也很單薄,,無法起到保護作用。那么,,鬣毛使獅子看起來比實際上大得多(尤其豎立時),,對老虎是否有威懾作用?在獅虎搏斗的視頻中,,我們看不到這樣的作用,。老虎對獅子的鬣毛熟視無睹。但這可能是因為這些都是圈養(yǎng)的獅虎,,從小就互相熟悉對方,。在野外,老虎猛然見到一只因為鬣毛看起來很龐大的“老虎”,,一定會猛吃一驚,,首先想到的就是逃走,。于是一對一的單挑就不能進行。但是如果這只老虎經常見到這只獅子,,或者由于情勢所逼,,不能逃避,必須一戰(zhàn),,它就會明白對方不過如此,。因此,如果在野外有獅虎共存(歷史上的確有這樣的地方),,獅子的鬣毛就會如同在動物園里一樣,,失去威懾作用?!巴亍痹趹?zhàn)斗開始之前,,或許有作用。但戰(zhàn)斗一開始,,是完全無用的,。真正的戰(zhàn)斗,完全憑實力說話,,虛聲恫嚇是沒有用處的,。
其次,獅子的格斗經驗是否比老虎多,,格斗技巧是否比老虎強,?獅子格斗經驗多的印象,由來有自,。獅子生活在開放的草原地帶,,生性也不避人,再加上如今野生獅子的數(shù)量比野生老虎多得多,,所以拍攝獅子的生活,,比拍攝隱秘謹慎的老虎,容易得多,。于是人們經常能看到獅子打斗的錄像,,而老虎打斗的錄像,幾乎見不到,。這樣在心里就植入一個印象:獅子經常打架,,老虎一般不開仗。更有人提升到理論的高度,,獅子因為是社會性的動物,,雄獅之間,經常為占有一個獅群而打架,。而老虎營獨居生活,,打架對它來說沒有什么益處,。所以獅子打架比老虎經驗多。經常打架的,,格斗技巧自然比很少打架的要強,。因此獅子雖然體型比老虎小,真正格斗,,卻要強于老虎,。這樣的觀點,聽起來似模似樣,,其實純屬臆測,。幾乎任何動物,為了生存或繁衍,,都是要打架的,。食草動物由于食物比較豐富,為了食物來源而打架的情形是很少的,,但是為了爭奪交配權,,雄性之間還是經常打架,甚至打到重傷,、死亡,。而食肉動物,由于食物得來不易,,往往劃分領地,,一旦同類進入自己的領地,就要奮力將之逐出,。如果對方執(zhí)意要奪占領地,,往往就要斗到一方帶傷逃跑或是死亡。在印度叢林之中,,動物保護區(qū)的工作人員,,就時常發(fā)現(xiàn)被同類咬死的老虎尸體。雄虎是為保衛(wèi),、奪占領地而戰(zhàn),,雄獅是為保衛(wèi),、占領獅群而戰(zhàn),。獅群是有領地的,雄獅的最終目的也其實是占領領地,。只因獅子是社會性的動物,,其行為就顯得要間接、復雜一些,,所以獅子之間,,防范,、避免種內沖突的辦法也要多一些,例如兩只雄獅在還沒有迎頭相撞之前,,遠遠的就可以互相比比鬣毛,。鬣毛稀疏、顏色淡薄的獅子往往便知趣地避道而行,。這一點,,在更加社會化的動物人類身上,表現(xiàn)得更加明顯,。有的虎迷會說,,這說明獅子之間爭斗的頻率,比老虎之間爭斗的頻率要低,。其實不然,。老虎也自有它們減少種內沖突的辦法。老虎一般是在領地的邊界地帶朝樹上尿尿,。經過邊界的老虎會通過尿的氣味來判斷本地虎的身體狀況如何,。如果覺得沒有把握取勝,就會離去,。獅子也有同樣的辦法,。獅子之所以多出一個用鬣毛的辦法,是因為獅子生活在開闊地帶,,視野比在老虎的生境要廣大得多,,常常越出自己的領地之外。因而獅子之間相互目擊的機會要多得多,。也就是說,,獅子之間的相遇,經常會有嗅覺不起作用的時候,。鬣毛的進化誘因,,至少有一部分是可以盡量減少這樣的目擊帶來的不必要沖突。而老虎之間,,如果到了可以互相目擊的程度,,常常就是已經通過嗅覺判斷了對方實力的時候,戰(zhàn)爭已在所難免,??偠灾{子之間戰(zhàn)斗的頻率,,不會比老虎之間的更多,,也不會更少。格斗頻次或經驗的差異,,只是大貓個體之間的差異,,而非貓科動物的這兩個種類之間的差異,。你只能說某只老虎的格斗經驗比某只獅子豐富,反之亦然,。卻不能說老虎這個種類,,作為一個整體,比作為一個整體的獅類的格斗經驗要豐富,,反之亦然,。而且格斗經驗到了一定程度,次數(shù)的增加,,對格斗技巧的增長,,邊際效用是遞減的。五次格斗經驗所獲得的技能提升,,大概及不上五十次的,。但是二百、五百乃至一千次格斗所獲得的技能提升,,比之一百次,,差別是很小的。處于巔峰狀態(tài)的獅子或老虎,,各自都獲得了足夠的搏斗經驗,。因此,在它們的爭斗中,,即使細究起來經驗有所差異,,也幾乎沒有意義。從獅虎相斗的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獅與虎之間的真正差異,是它們的戰(zhàn)法,。顯然,,虎的戰(zhàn)法克制獅子的戰(zhàn)法。獅子用這樣的戰(zhàn)法,,如要戰(zhàn)勝老虎,,必須付出多得多的體能,而遺憾的是,,老虎的力量卻勝過獅子,。有一些戰(zhàn)例是母虎戰(zhàn)勝雄獅的,力量不及獅子,,但是母虎利用自己的靈活性,,以較小的力量,也有取勝的機會,。再次,,有人辯說,獅子因為是群居動物,,它在和對手生死相搏的時候,,由于帶有保護妻子兒女的動力,由于心理上有妻子兒女的支持,,會表現(xiàn)出更加堅毅的斗志和更加無畏的勇氣,。這完全是把獅子、老虎的心理擬化為人類心理,,訴諸情緒而不是訴諸理性的分析方法,,根本站不住腳。就算獅,、虎的果然有這樣的心理,,那么“群居”對于戰(zhàn)斗表現(xiàn)來說,也是雙刃劍,。保護妻兒固然可以理解為動力,,也同樣可以理解為心有掛礙:我一旦失敗,妻子兒女都要被殺受辱,,心理壓力太大,,影響正常發(fā)揮。而老虎反正光棍一條,,反而可以放手一搏,,戰(zhàn)斗起來無牽無掛,會有更好的發(fā)揮,。只要是真正了解動物習性的,,就知道,無論是獅子還是老虎,,都不會這么想,。它們只是憑本能而戰(zhàn)斗。何況,,事實上,,獅子的妻子們,一般并不會支持丈夫,,只是持觀望態(tài)度而已,。如果外來的獅子戰(zhàn)勝了丈夫,她們會毫不猶豫地“改嫁”給這個外來侵略者,。真正具有意義的心理差別,,是“外來者”和“土著”的差別,這和老虎、獅子之間的差別無關,。土著的獅子常常比越出領地的獅子表現(xiàn)更加神勇,,因為土著若失去獅群(間接失去領地),生活無著,,下場不妙,。而越出自己領地的獅子,如果失敗,,也不過是回到自己領地上,,并沒有失去什么。如果堅持要打勝,,不過是增加一些對生計來說是多余的領地,,而風險卻是殞身喪命。這對老虎來說也是一樣,。在那些暫時沒有領地(對獅子來說,,獅群就是領地)的流浪獅或虎進入土著的領地的時候,往往會發(fā)生殊死搏斗,,因為領地太重要了,,土著不能失去它而流浪者極其渴望得到它。還有人辯說,,雄獅由于有獅群作為后盾,,比起老虎,更加無須顧忌受傷,,攻勢可以更猛,,因此占有優(yōu)勢。如果雄獅的確更加不顧忌受傷,,那并不是什么好事,。在真正的戰(zhàn)斗中,首先要保護好自己,,才能更有把握最終戰(zhàn)勝敵人,。我們知道,在足球比賽中,,最好的是攻守平衡,,如果不能平衡,那么在實力相當?shù)那闆r下,,偏重于守的球隊勝率高過偏重于攻的球隊,,盡管偏重于攻的球隊的場面更加好看精彩。但問題不在這里,,實際上獅子不會比老虎更加不顧忌受傷,。一頭雄獅,,在它沒有獲得獅群之前的青春歲月,生活在流浪之中,,受傷意味著什么,,它的本能和經驗會清楚地告訴它。事實上,,雄獅一旦在戰(zhàn)斗中受傷,,如果幸而還戰(zhàn)勝,,逐走或擊斃對手,,就立刻面臨著嚴重的生存危機。獅群捕獲獵物之后,,通常讓雄獅先享用,。但一般是雄獅通過展示力量趕走雌獅和幼獅來實現(xiàn)的。如果雄獅有傷,,就不能趕走雌獅,,只好吃殘羹冷炙。如果獅群獵獲物很少,,它就只能重新流浪,,甚至餓死。如果食物豐足,,還能茍延殘喘幾日,。但很快就會有其他的雄獅來爭奪獅群和領地,它那時要么被打死,,要么還是去流浪,、餓死。獅群對受傷同伴的照顧,,對雌獅和幼獅來說才具有一定的意義,,因為在食物豐足的情況下,它們不必擔心被趕出獅群,。
有人堅持說,,“雄獅是為格斗而進化來的”、“老虎是為捕獵而進化來的”,,因而它們在各自的“專業(yè)領域”,,都屬于外行,雄獅捕獵能力低下,,而老虎的格斗能力則遜了一籌,。這種似是而非的說法,得不到邏輯和事實的支持,。事實很清楚,,在獅虎斗的視頻中,顯然虎的戰(zhàn)法優(yōu)越一些,歷史上的戰(zhàn)績記錄也好得多,。雄獅的捕獵能力,,或許因為鬣毛的緣故而略有削弱,也還是非常驚人的,,仍然屬于“職業(yè)殺手”之列,,絕非“業(yè)余選手”。而雄虎的格斗能力,,絲毫不弱于雄獅,。在動物中,的確有的種類的某些成員是為格斗進化而來的,,比如螞蟻中的兵蟻,,比起其他同類,有很多適于戰(zhàn)斗的特點:體型更大,、顎更大更有力,。但真正“為格斗進化而來”,是要得到其他同類的配合的,。兵蟻在戰(zhàn)斗中受傷之后,,蟻群并不會因為它無力爭食而排擠它,更沒有“改嫁”的問題,。其他群的兵蟻今后再來進攻,,也自有本群的其他兵蟻去應付。真正能“為格斗而進化”的兵蟻,,能夠從社會得到補償和支持,,它就可以優(yōu)先考慮群體的生存,犧牲捕獵或放牧(蚜蟲)的能力,,專門發(fā)展格斗能力,。而獅子并沒有這樣的“社會支持”,所以它也沒有動力去為“社會”犧牲自己的捕獵生存能力,,去“為格斗而進化”,,它面臨的直接問題,還是得自己照管自己的生存,。獅子前肢較長,,也總是高昂著頭,也并非是為了在格斗中取得優(yōu)勢(同樣的體量,,如果身材較高,,重心就低,容易失去平衡,。在獅子的戰(zhàn)法中,,這反而成為劣勢),,而是為了在開闊地帶擴大視野,便于觀察遠處的同類,、競爭性的掠食者(如鬣狗,、花豹、獵豹)以及獵物,,以利于自身的生存,。即使獅子是為格斗而進化來的,它也只是為了和同類格斗進化來的,,而不是為了和體格,、戰(zhàn)法完全不同的老虎格斗而進化來的。所以,,臆想中的“職業(yè)選手對業(yè)余選手”的論調,,完全站不住腳,。其實,,撥開云山霧罩的各種分析,滌蕩吵吵鬧鬧所噴出的口水,,獅,、虎之爭,最重要的因素還是那么簡單:第一,,老虎獨居,,獅子群居。獨居的老虎,,得不到同伴的種種協(xié)助,,一切要靠單槍匹馬解決問題,所以身體比獅子靈活,,單兵作戰(zhàn)能力自然強于體型相近的群居者獅子,。第二,雙方有體型上的差距,。很簡單,,身大力不虧,體型大于獅子的老虎,,勝算自然就高,。獅虎之爭在網上之所以吵得這么利害,是因為善于客觀分析的英文網站(尤其是最負盛名的http://www./tiger )蔽于喜愛獅子的執(zhí)念,,失去了客觀立場的緣故,。該網站甚至利用自己在建構理論方面的優(yōu)勢,發(fā)展出貌似客觀其實臆斷的“為格斗而進化”,、“職業(yè)選手對業(yè)余選手”的天方夜譚,。而在中文網站上,,雖然虎迷的聲勢不亞于獅迷,卻極少有客觀冷靜的分析文章,,反而總有“780公斤的巨虎”,、“一虎勝八獅”等等荒誕不經的名堂,令人無法信服,。
是的,,若各憑本身武藝單挑,獅子多半不是老虎的對手,。當然這里指的是勝率,,而非絕對的獅子逢虎必敗。然而,,如果說到“獸中之王”的稱號應該屬于誰,,那么和大多數(shù)英國人、美國人和中國人一樣,,我投獅子一票,。有人會覺得奇怪,既然你認為獅子斗不過老虎,,為何不去贊成把王冠授予強者,?其實沒什么可奇怪的。在陸地上的動物界,,若論單挑的實力,,何止是老虎勝過獅子?在食草動物中,,野牛,、長頸鹿、犀牛,、河馬,、大象,論到一對一單挑,,獅子敵得過其中的哪一個,?這些動物之中,虎或許能勝過野牛,,但其余幾個,,對付老虎都是綽綽有余。在食肉動物之中,,大型熊類單挑的能力遠遠超過大貓,。北美棕熊、北極熊,、和北非獅差不多同時代滅絕的堪察加大羆熊,,成年雄體平均體重都在400公斤以上,,無論是獅子還是老虎,都絕非這些熊的敵手,。然而“獸中之王”的稱號,,始終只在虎和獅這兩種最大的貓科動物之間爭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卻從未有人把這個桂冠戴到大象或棕熊的頭上。這是為什么,?因為“獸中之王”,,并不是指格斗運動的冠軍,而是符合了人類在心理上的某種喜好的動物,。這是審美的概念,,而不是科學的概念。人類在談論自己的同類之中,,誰更有王者氣度的時候,,勇悍絕倫只是其中一方面,而且往往還是不怎么重要的一方面,。從總的氣質上來說,,老虎瀟灑飄逸,獅子沉毅剛猛,。相形之下,前者更像是隱逸山林的高手,,武功蓋世,,后者卻更有武士風范和王者氣象。獅子的體型,,長度合適,,昂首挺胸,高視闊步,,線條剛勁清朗,,顧盼之際,不怒自威,。老虎的體型,,感覺有些不成比例地長了些,線條由于條紋的存在,,雖然顯得極為燦爛美麗,,整體卻有些不得要領。與獅子相比,,老虎最為失儀,,最“望之不似人君”之處,,是老虎身體后部略高于前部,行動起來低首而進,,顯得不是有點垂頭喪氣,,就是有些邪惡險詐之意,。獅子的目光之中,除了威嚴、凜然不可犯之外,,更透出一些寬厚仁慈之意,令人覺得可親又可敬,。而老虎的目光,,戾狠銳利,兼之總有些高深莫測,,令人悚懼,,不敢親近。獅吼之聲,,高亢渾厚,,勢大宏亮,好似在對千軍萬馬發(fā)號施令,?;[之聲,沉雄銳意,,殊不可犯,,是一個無敵勇士的風度。
獅子,、老虎都是大自然的杰作,,我都很喜愛。對老虎,,是對一個無敵勇士的贊許,,對獅子,則是對君王風度的愛戴,。網頁http://video.google.com/videoplay?docid=7955926983301494053的視頻里,,一頭雄獅追擊鬣狗群雌性首領(鬣狗群是母系社會,雌狗體型比雄狗大得多),,步態(tài)之雍容,,行動之優(yōu)雅,實在令人嘆為觀止,。奔行之際,,威武的鬣毛迎風飄動,硬朗的軀體屈伸如意,,從容淡定的目光中,,不帶半分邪氣,。真是力與美的最佳組合!要是老虎來干這活,,絕對比這頭雄獅有效率的多,,干脆利落得多,然而絕對不會有這樣的王者氣象,。筆者知道這段視頻節(jié)選自美國國家地理頻道的一個長近一個小時的關于獅子的節(jié)目,,因此有幸知聞這頭偉大獅王的名字,高貴而帶有奇幻的色彩:印柴多美拉,。 |
|
來自: 昵稱12979935 > 《扯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