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孫敏堅
【人物】
張平喜,,男,常德市農科所副所長,、高級農藝師,。2009年底,他被常德市委組織部選派到位于西洞庭管理區(qū)的常德市匯美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擔任朝鮮薊產業(yè)科技特派員。他的臨危受命,,竟帶出了一個產值過億元的高端農業(yè)產業(yè),。
【故事】
朝鮮薊,這是什么植物,?
10月24日,,記者到常德市西洞庭管理區(qū)采訪時,第一次見識到了這種“高大上”的“洋蔬菜”,。在金鳳辦事處港口村種植大戶彭民榮家的園子里,,剛種下的種子才破土出芽不久,嫩綠的苗兒迎風舒展,,長勢喜人,。
同行的張平喜告訴記者,朝鮮薊原產地中海沿岸,,是一種富含洋薊素等多種營養(yǎng)成分的高檔特種蔬菜,,具有護肝排毒等多種功效。在羅馬已有2000多年的食用歷史,,被歐美譽為“蔬菜之皇”,。
2005年,,匯美公司發(fā)現“朝鮮薊”相關產品在歐美市場供不應求,我國在云南等地試種成功,,決定引進這一新作物,。2006年,試種的百畝朝鮮薊不負眾望,,獲得畝均產量600多斤,。可接下來的兩年,,卻連續(xù)因種子引進不順耽擱種植,、突遇冰災天氣等原因,使產量銳減,,一定程度上損傷了種植戶的積極性,。更令人擔憂的是,種植幾年后,,朝鮮薊出現了出苗率低,、病蟲害多等不適癥狀,怎么辦,?是繼續(xù)還是放棄,?這個產業(yè)面臨嚴峻挑戰(zhàn)。
2009年底,,張平喜帶著朝鮮薊種苗繁殖及關鍵病蟲害防治技術的研究課題,,來到了西洞庭管理區(qū)。經過大量的實地調查,、藥效實驗,,最終在湖南農業(yè)大學高必達教授的幫助下,張平喜一舉找出了病因,,并制定出有效的防治辦法,。隨后,張平喜的團隊逐一攻克了組培育苗,、高產栽培,、綜合加工利用等難關,并成功開發(fā)出朝鮮薊的洋薊素提取物,。農民們的種植熱情再一次被點燃,,朝鮮薊的種植面積呈幾何速度擴大。
然而,,在張平喜看來,,對朝鮮薊的技術探索遠遠沒有結束。“目前,,朝鮮薊在我國僅利用合格鮮果的花蕾蕊加工罐頭出口歐美,,利用率僅15%,且國內沒有任何朝鮮薊產品銷售,?!彼麑⒛抗鈱柿顺r薊的深加工,提升產品附加值?,F已試制出朝鮮薊酒,、含片等6種試制樣品,朝鮮薊護肝功能特色食品的開發(fā)研究正在進行中,。
截至目前,,常德市共種植朝鮮薊11.25萬畝,總產朝鮮薊5.04萬噸,,加工罐頭1.85萬噸,,農戶增收1.13億元,實現工農業(yè)總產值5.3億元,,工農業(yè)利稅1.9億元,,出口創(chuàng)匯5150萬美元。西洞庭朝鮮薊產業(yè)也因此成功申報為全省農村特色產業(yè)科技示范基地,。
【感言】
張平喜:“4年多的科技特派員工作,,我深刻體會到科技特派員工作意義重大,大有作為,。特別是與產業(yè)緊密結合,,與企業(yè)緊密結合,形成產學研聯盟,,扎扎實實解決產業(yè)發(fā)展中的實際問題,,實實在在體現了一名科技工作者的人生價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