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正月,走進鄉(xiāng)村,,總會給人一種寂寥的感覺,,村里所能見到的,,大多是爺爺奶奶輩的老人和一群群稚氣未脫的孩子。孩子們只顧著上學,、玩耍,,老人們則或在田間辛苦地勞作,或在家中操持家務,。年輕人都進城打工去了,,只有他們留在了鄉(xiāng)里,守望著操勞了一輩子的家,。他們是鄉(xiāng)村的守望者,。他們大都有幾個孩子。閨女出嫁了,,兒子成家了,,兒子媳婦一走,他們就哪里也不能去了,,他們要照看家呀,。他們篤信一個理兒:房子有人住才能有人氣,沒有人氣哪成呢,?沒人照看的房子會很快壞的,,就是不壞,也會陰森森的疹人,,兒女們偶爾回家住著會不舒服,。天氣好的時候,他們總要晾曬被褥,、大開門窗,,讓房子透透氣、進進陽光,。家里沒人了年輕人,,院子總顯得空落落的,他們就養(yǎng)幾只雞,、鴨,,喂條狗,也養(yǎng)活了一院子的農家生氣,。 他們最重要的工作不是農活,,而是照看孫子們。兒子兒媳出門掙錢了,,照看孫子們的重任便落在他們的肩上,。小的要保證吃好穿暖,大的要保證上學準點,。原先看日頭估時間的習慣早已不能用了,,要學會精確到幾點幾分,,耽誤了小孩上學可不行。鄉(xiāng)村也要上幼兒園的,,早晚便經??匆娝麄兟耦^用力地踩著三輪車向學校趕,車廂里坐著幾個嬉戲的孩子,。孫子們身體不舒服了,,他們會異常緊張,生怕有個什么閃失不好向兒子兒媳交待,,但不到萬不得已是絕不會向兒子兒媳說的,,既怕他們擔心,又怕耽誤他們掙錢,!孫子們的快樂便是他們的快樂,,孫子們的痛苦便是他們的痛苦,他們含辛茹苦地帶大了孩子,,這會兒又輪到照看孫子們了,。 地里雖然刨不出金疙瘩,但他們還是舍不得荒廢一點兒土地,。房前屋后的空地,,總被他們種上瓜、點上豆,,夏季,,院墻上爬的是絲瓜,吊起來的是葫蘆,;秋天紅的辣椒,、紫的茄子,恬淡,、閑適的農家之樂每每讓人生出無限感慨,。孩子們雖然會定時給他們寄錢回來,可他們總是省了又省,,就連頭疼腦熱的也是能扛就扛過去,,他們想把省下來的錢都花在孫子們的生活、學習上,。兒子媳婦給買的煤氣灶,,他們舍不得過多使用,,他們更愿意吃地鍋貼的餅,,喝大鍋熬的粥,望著煙囪冒出的縷縷炊煙,,他們才會心安理得,、才會氣定神閑,。 他們純樸善良,熱情厚道,,即使素不相識的人走到家門口,,也會客氣的挽留你到家中吃飯,進屋歇腳,;遇著問路的,,如果時間允許,他們會走上老遠把你送到門口,。他們是傳統(tǒng)生活的忠實信徒,,很多年輕人已不再看重的習俗,在他們心底里卻仍就留有一份虔誠:清明須祭祖,,端午要插艾,,中秋備月餅,過年盼團圓,。逢著趕集便是他們老友鄉(xiāng)鄰交流的機會,,他們三五成群湊到一起,抽著煙,,家長里短地嘮叨:誰家的孩子有本事,,己當上什么領導了;誰家的媳婦手快,,在廠里一月能掙多少錢,;誰家的孫子有出息,考上什么重點大學了,;誰家又新蓋了樓房,,花了多少錢……快到中午了,大家才分手告別,,各自買點東西回家,,差點忘了家里還有一攤子事呢!農閑了,,孫子們放假了,,他們也會聚集在一起摸摸紙牌,打打麻將,,享受一下難得的清閑時光,。快過年了,,在外一年的兒女們要回家了,,這是他們一年中最高興的時刻,他們會提前幾天把家中里里外外打掃一遍,翻來覆去的檢查早己備好的年貨,,生怕漏掉孩子喜歡吃的東西沒有買,。回來的當天,,他們迎接貴賓似的帶著孫子們在路邊等候,,抽著兒子們遞上的名牌香煙,瞅著兒媳從外地帶回來的禮物,,竟讓他們有些不自然,。盡管他們嘴上說老了老了還穿什么新衣裳,卻極快的換在身上,,喜滋滋的出去串門,,沒等鄰居發(fā)問,便大聲的嚷:這是孩子從外地帶來的,,不穿怕孩子不高興,! 轉眼間,過了年,,他們會悄悄地為孩子們準備好行李,,裝作若無其事地把孫子們哄回自己的老房子,依依不舍地送走兒子兒媳后,,新一年的守望又重新開始了,。 |
|
來自: 昵稱13750848 > 《感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