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課(173=190) 貴有別趣,非關理也
【教師講授,,學生見識】 古人作詩,,講究妙筆成趣,詩貴有趣,,詩美學的殿堂里有一種特異的審美現(xiàn)象,,謂之“別趣”。宋人嚴羽云:“詩有別趣,,非關理也,。” 不過,,“非關理也”,,有人不很認同,唐詩中有不少有趣的詩,,看似與理無關,,深入思索起來,又在情理之中,。王之渙:《涼州詞》,,被譽為唐詩壓卷之作,它的首句就涉及到“非關理也”的問題,。 莊周虛緲的夢境中,,忽而夢為蝴蝶,,栩栩然自己就是一只蝴蝶。忽而又醒來,,發(fā)現(xiàn)又是自己又是莊周了,。于是他不知是莊周夢為蝴蝶呢,還是蝴蝶夢為莊周了,?不是嗎,?莊周化為蝴蝶,從喧囂的人生走向逍遙之境,,是莊周的大幸,;而蝴蝶夢為莊周,從逍遙之境步入喧囂的人生,,恐怕就是蝴蝶的悲哀了,。莊子運用浪漫的想象力和美妙的文筆,通過對夢中變化為蝴蝶和夢醒后蝴蝶復化為己的事件的描述與探討,,提出了人不可能確切的區(qū)分真實與虛幻和生死物化的觀點,。雖然故事極其短小,但由于其滲透了莊子詩化哲學的精義,,成為了莊子詩化哲學的代表,。也由于它包含了浪漫的思想情感和豐富的人生哲學思考,引發(fā)后世眾多文人騷客的共鳴,,成為了他們經(jīng)常吟詠的題目,,而最著名的莫過于李商隱所言“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先說風趣,,讀兩首唐詩: 近試上張水部 朱慶馀 這是一組別開生面,,饒有風趣贈酬詩。朱慶余的《近試上張水部》寫新婚之夜新娘精心打扮,,從“洞房”到“紅燭”,,從“昨夜”到“待曉”,,渲染鋪排,煞有其事,,主考官張籍不難看出,,朱慶馀自比新娘,其用意—應考進士之前,,想問一下,,自己的文章主考大人是否滿意。主考官心知肚明,,朱的贈詩用比體寫成,,所以張的答詩也一樣用比。他將朱慶馀比作一位采菱姑娘,,相貌既美,,歌喉又好,因此,,必然受到人們的贊賞,,暗示他不必為這次考試擔心。 再讀賀知章的《回鄉(xiāng)偶書》: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詩人從小離家,,垂老方歸,其間多少情思,!可回到家鄉(xiāng)了,,天真的兒童卻不能相識,竟然“笑問”又稱“客”真是風趣至極,??勺髌氛窃谶@種滑稽而風趣的生活畫面中,表現(xiàn)了詩人對家鄉(xiāng)親切而又陌生,,喜悅而又感傷的復雜心情,。 近代文學家林紓說:風趣者,“見地高,,精神完,于文字境界中綽然有余,,故能在不經(jīng)意處涉筆成趣,。”(見林紓的《春覺齋論文》) 燕以均有一首《詠七夕》:“相看只隔一條河,鵲不填橋不敢過,。作到神仙還怕水,,算來有巧也無多,。”這首小詩寫得很有意思,,諷刺性也很強,。故袁枚評:“燕以均年雖老,而詩極風趣,?!保ā峨S園詩話》) 其次奇趣。這里的“奇趣”,,通俗點說,,就是詩人由奇思、奇事,、奇情而引起的趣味,。這是一種異于一般的特別的審美現(xiàn)象。蘇東坡有一條詩美學原則,,謂之:“以奇趣為宗,,反常合道為趣?!币獯罄軐W家馬佐尼說:“詩的目的在于產(chǎn)生驚奇感,。”“使聽眾相信他們原來不相信的事情,。 試讀杜甫的《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詩中“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是奇思,。你說不奇么?花會流淚,,鳥會驚心,!花本無淚,鳥本無心,,是詩人的感情投入到花鳥上,,面對戰(zhàn)火頻仍,國家山河破碎,妻離子散,,音書不通,,睹物傷懷,詩人那愈來愈稀疏的白發(fā),,連簪子都插不住了,,憂憤之情,沉郁頓挫,。古來,,誰人真的見過花會濺淚,鳥會驚心的么,?但在“感時”和“恨別”那樣的特定情勢下,,反常,杜甫偏偏就是那樣感受的,,那樣寫的,,合乎邏輯,合乎情理,。這就是蘇東坡所謂的“反?!倍帧昂系馈薄?BR> 又讀柳宗元的《漁翁》 詩中寫漁翁,,晚上靠著西山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為柴做飯,。太陽出來云霧散盡不見人影,,搖擼的聲音從碧綠的山水中傳出?;仡^望去漁舟已在天邊向下漂流,,山上的白云正在隨意飄浮,相互追逐,。詩中“欸乃一聲” “山水綠”,,是“奇事”,這種“奇事”正是隱者追求與寫生,,當然,,也是作者寄情山青水綠,,自遣自歌,獨來獨往的奇趣自況,。 試看楊萬里《秋山》: 詩人們常常借助想象,、比喻,、,、夸張、比喻,、移情等藝術手法以創(chuàng)造詩的奇趣,,如李白。“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將進酒》)氣勢浩蕩,,一瀉千里,,那豐富的想象和大膽夸張溢滿著奇趣;還有李賀李是一個以“辭尚奇詭”著稱的詩人,賀是一個以“辭尚奇詭”著稱的詩人,,最富于想象,。大量超現(xiàn)實意象的塑造;不受客觀事物本來的樣式描摹,,而是經(jīng)過變形,,重新拼合在一起。.他的“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唐代《金銅仙人辭漢歌》,,形容強烈的傷感情緒,也指自然法則是無情的),,經(jīng)他唱出,,深得文人雅士欣賞;蘭花的衰枯是情使之然,。凡是有情之物都會衰老枯謝,。別看蒼天日出月沒,光景常新,,終古不變,。假若它有情的話,也照樣會衰老,。“天若有情天亦老”這一句設想奇?zhèn)ィ?/SPAN>司馬光稱為“奇絕無對”,。它有力地烘托了金銅仙人(實即作者自己)艱難的處境和凄苦的情懷,意境遼闊高遠,,感情執(zhí)著深沉,,真是千古名句。但還是有人就此為上聯(lián),,以求下聯(lián),。宋初石延年(曼卿)贈友聯(lián)中,以“天若有情天亦老”為上聯(lián),,對出下句“月如無恨月常圓”,,一語既出,,驚動四座。這件事記載在《蓼花州閑錄》中,。 “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李賀詩,,引喻生長、興衰,,石氏用“月如無恨月常圓”作對句,,不僅詞性聲律等恰相對仗,而且意境深遠,,與上句兩相聯(lián)配,,自然融為一體,。 再說意趣。詩趣美固然是呈多元格局的,。但說來說去,,當以意為上,。這是因為,“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⑥(《姜齋詩話》)這是因為,,“詩以意為主,,以辭采為奴婢;茍無意思作主,,則主弱奴強,,雖僮指千人,喚之不動,。”⑦(《隨園詩話》上)意趣,,通常謂之意境。意,,乃審美主體之意識,,之精緒,之思想,;境,,乃審美客體之景觀,之物象,,之畫面,。 玉樓春·春景
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早春郊游,地在東城,,以東城先得春光,。風和日麗,水波不興,。春日載陽,,天氣漸暖。以“紅杏”表春,,詩詞習見,。詞人獨得,在一個“鬧”字,。王國維稱道其“境界全出”,。而李漁卻認為這個字用得無理:“爭斗有聲謂之‘鬧’,桃李爭春則有之,,紅杏鬧春——予未之見也,。‘鬧’字可用,,則‘吵’字,、‘斗’字云云。其實,,還是王國維說得真切,,著一“鬧”字,意境全有了,。讀者唰地一下子潑出一片盎然春意:紅杏怒放,,芳香四溢,,枝頭蜂蝶翩翩起舞,是活脫脫有聲有色,,是真切切有情有趣,。 絕頂新秋生業(yè)涼,鶴翻松露滴衣裳,。前峰月映一江水,,僧在翠微開竹房。 題罷行百余里,,欲回改作“半江水”,,可他人已改。這使任翻大為欽佩,。(《唐才子傳》) 江山一籠統(tǒng),,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 詩也有形象,也有趣,,但因為無“情”無“意”,,終無審美價值,所以讀后只能聊人一笑了之,。說詩有“別趣”,,也許有人認為會削弱詩歌的思想性,尤其是會沖淡政治詩的嚴肅內容,,這是一種誤解,。 折戟沉沙鐵未銷, 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末兩句云:“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宋人許彥周評道:“杜牧之作《赤壁》詩,,……意謂赤壁不能縱火,,為曹公奪二喬置之銅雀臺上也。孫氏霸業(yè),,系此一戰(zhàn),。社稷存亡,生靈涂炭都不問,,只恐被捉了二喬,,可見措大不識好惡?!斑@一既淺薄而又粗暴的批評,,曾經(jīng)引起許多人的反對。如《四庫提要》云:“許彥周譏杜牧《赤壁》詩為不說社稷存亡,,惟說二喬,,不知大喬乃孫策婦,小喬為周瑜婦,二人入魏,,即吳亡可知,。此詩人不欲質言,故變其詞耳,?!?/SPAN> 《四庫提要》說得對,老婆都被人掠走了,,那江山不就完了嗎,?還要詩人饒舌么?還是杜牧高明,。他于小風趣中完成了大主題,。比較,許氏就不怎么懂詩了,。 萬事云煙忽過,,百年蒲柳先衰?!《窈问伦钕嘁??宜醉、宜游,、宜睡,。 早趁催科了納,更量出入收支,。乃翁依舊管些兒:管竹,、管山,、管水,。 初讀好像寫了一個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人,,而實則正傳出了作者抑郁不平的心聲,,一個平生抱定“了 楓橋夜泊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這首詩,,“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蘊涵著詩人的感情并且富有詩意的形象(意象),已經(jīng)成了古典詩歌里面描寫失意的“士人”和“漂泊的客子”的形象的代稱,。更為絕妙的是,,“夜半鐘聲”已經(jīng)不是單純的詩歌意象了。因為唐初詩僧寒山曾居住于此,,所以,,“夜半鐘聲”這一形象,才從單純的楓橋夜景意象的水平上升到“一種靜謐幽美,、富有濃郁的歷史和宗教色彩的表現(xiàn)孤獨失意的士人的情景交融的典型意境”了,。 這是一首詩,但也是一幅畫,。這幅畫的近處是“江楓”(二橋名,,即江村橋、楓橋)的“漁火”和夜泊的客船,,遠處則是霜滿和向“烏啼”(地名)那個方向落下去的殘月,,透過樹叢還可隱隱約約的看到寺廟。這是一幅多么美麗的“楓橋夜泊”圖??!詩人很善于設色,霜天是透明的,,漁火是鮮艷的,,二者遙相輝映。近處的漁船和遠處的山寺,,又通過鐘聲聯(lián)系起來,。這樣,就使得遠景和近景交織成章,,聯(lián)成一片,,使得整個畫面色澤濃艷,生機盎然。除了色彩以外,,還有聲音,,夜空的鐘聲,一聲一聲地傳到客船,,敲在旅客的心上,。這怎能不引起旅客無限的遐想和帶著愁思進入夢境呢?這幅楓橋夜泊圖的情調是孤寂的,,但由于作者豐富,、濃烈的設色和興致盎然的景物描繪,并不引人進入“愁”境,,反而能使人得到一種美感,。這首詩有情意,有境界,。我們讀這首詩的時候,,眼前會很自然地呈現(xiàn)出一幅情影交融、形神結合的立體圖畫,,我們就像坐在電影院里看立體電影一樣,。難怪這首詩很早就廣泛流傳,并且傳到國外,。確實是一首難得的有意境的好詩?。?SPAN lang=EN-US> 理趣,。有人戲說,,詩人最不講理。我的語言/露出事物細小的根芽(莫非《黑夜》)單獨讀,,似乎語言與嫩芽沒有什么聯(lián)系,,而聯(lián)系全詩,詩人面對風光無限,,異彩紛呈的春色,,找不到恰當語言來表達的驚訝贊嘆之情,,也是極有韻味,。又如讀海子的詩: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一個學生問老師,,大海怎么會有春暖花開,?應該理解到大海是海子詩中的核心意象,廣闊浩蕩,,心曠神怡,,生機勃勃,是安魂之鄉(xiāng),是搏斗之鄉(xiāng),,是理想之鄉(xiāng),,是海子作為“海之子”的精神歸宿,是他可以找到真正的快樂和幸福的地方,。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當然是一種海市蜃樓,,然而這是海子所能感受到的一種明麗的幸福感受,。 有人說:唐詩不講理,宋詩最講理,。試讀兩首詩,,同寫廬山,卻有不同的趣味,。 望廬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望廬山瀑布》是李白寫的一首風景詩。這首詩形象的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首句:日照香爐生紫煙。“香爐”-----指廬山的香爐峰,。此峰在廬山西北,,形狀尖圓,像座香爐,。由于瀑布飛瀉,,水汽蒸騰而上,在麗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升起了團團紫煙,。一個“生”字把冉冉上升的景象寫活了。詞句為瀑布設置了雄偉的背景,,也為下文直接描寫瀑布渲染了氣氛,。次句:遙看瀑布掛前川。“遙看瀑布”四字照應了題目《望廬山瀑布》,。“掛前川”的說瀑布像一條巨大的白練懸掛在山川之間,。“掛”字化動為靜,惟妙惟肖地寫出遙望中的瀑布,。詩的前兩句從大處著筆,,概寫望中全景,;山頂紫煙繚繞,山間白練懸掛,,山下激流奔騰,,構成一副絢麗壯美的圖景。第三句:是從近處細致地描寫瀑布,。“飛流”“直下”即寫出巖壁的陡峭,,又寫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極力夸張,,寫山的高俊,。飛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懷疑是從九天傾瀉下來。一個“疑”字,,用的空靈活潑,,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這首詩成功的運用了比喻、夸張和想象,,構思奇特,,語言生動形象,洗練明快,。 題西林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第一二句:從正面看成嶺,從側面看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橫看是蜿蜒山嶺,則看是險峻高峰,,遠近高低看過去千姿百態(tài)各不相同,。這兩句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廬山千姿萬態(tài)的廬山風景。 第三四句:看不清廬山的本來面目,,只因為自己身在廬山中,,看來看去,只能看到廬山的一部分,。即景說理,,談游山的體會,。這兩句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啟迪我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一個哲理------由于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fā)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也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范圍,擺脫主觀成見,。 這是一首哲理詩,,但詩人不是抽象的發(fā)表議論,而是緊扣住游山談出自己的獨特的感受,,借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的表達哲理,故而親切自然,,耐人尋味,。 這兩首詩雖然描寫的同是廬山,但兩首詩的構思卻大不一樣,;<<望廬山瀑布>>的作者李白,。通過對香爐峰瀑布一處景色的描寫,烘托廬山的磅礴氣勢,;<<題西林壁>>的作者蘇軾則沒有描寫具體的景色,,而是概括抒寫瀏覽廬山的總印象,從中揭發(fā)一種生活哲理,。從李白的詩中看到了他的瀟灑,、放蕩不羈、對生活的熱愛,;從蘇軾的詩中看到雖游廬山可心中有惆悵,,最后兩句給人以深思明顯可以體會到雖然屬于豪放派的大家但是沒有李白的灑脫。從中也感到了唐詩的大氣磅礴之感,,對生活的激情顯而易見,,善于言情;宋詩是以文為詩,,富于理趣,,善于用典,總體感覺沒有唐詩的恢弘大氣之感,。也由于宋朝社會動蕩不安,,是詩人心念國家安危,而唐朝有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社會的安定使唐詩人與宋詩人的心境是大不相同的。因而,,唐詩與宋詩又很多不同之處,。 最典型的莫如李白,。他在《將進酒》里劈頭一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說的跟真的一樣,。黃河之水怎么是從天上流下來的呢,?難怪一位領導干部大為惱火:“李白盡是胡扯,黃河不是發(fā)源于巴顏咯拉山嘛,!”但人們還是相信李白所說的“黃河之水天上來”,。 詩粗看是寫景,,實則有借景喻理:上山不易,下山也有難啊,,故莫“錯喜歡”,,因為那山總是一嶺接一嶺,一峰連一峰,,那障礙總是一個接一個的,,所以切不可盲目沾沾自喜,停滯不前,。爬山若此,,在人生的道路上,在事業(yè)的進程中,,不也是這樣么,?詩,平白如話,,意豐辭淺,,理趣盎然,實為難得,。 【學生習得,,教師評定】 1.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蜀中九日登高 王勃
使至塞上 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侯騎,,都護在燕然。 《紅樓夢》第四十八回里香菱說:“‘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看來煙如何直,?日自然是圓的,。這‘直’字似無理,‘圓’字似大俗。合上書一想,,倒像是見了這景似的,。”要說再找兩個字換上這兩個,,竟再找不出這兩個字來,。你認為香菱說得對不對?為什么,?結合全詩簡要賞析,。 答:香菱說得不僅對,而且妙,,看“似無理”,,想來有意。她道出了這兩句詩高超藝術境界,。給“孤煙”加上個“直”字,,就見得沒有一絲風,當然也沒有風聲,,整個大漠單調而蒼茫,,圓圓的“落日”不聲不響地襯托在“大河”背后,,又是多么空曠,、寂靜啊。一幅曠遠,、荒涼,、寂靜的圖畫,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給人以孤寂的感受,。嚴滄浪“詩有別趣,非關理也”的著名詩論,,是說寫詩讀詩,,不能以自然物理現(xiàn)象來理解、評析詩詞的意思,。 3.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韓愈 (2)請你談一談這首絕句所揭示的一般性道理: 答:(1)早春比暮春風光更好” (2)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時節(jié)就是在它的萌生階段,,它正朝著極盛方向前進,,給人以希望和盼頭。” 4.閱讀的詩,,完成題目,。 江南春絕句 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①風,。南朝四百八十寺②,,多少樓臺③煙雨中。 (1)請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詩歌前兩句所表現(xiàn)的畫面,。 (2)明朝楊慎認為“千里”的“千”字應改為“十”。理由是,;“千里鶯啼.誰人聽得,?千里綠映紅,誰人見得,?”此言遭到不少學者反駁,。對此,你的看法如何,?為什么,? (3)全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加以概括,。 答:(1)千里江南,,到處鶯歌燕舞,桃紅柳綠,,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臨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到處都有迎風招展的酒旗,。(2)楊慎的觀點不對。①錯在誤解“千里”在這里是虛寫而非實數(shù)或誤解了藝術創(chuàng)作虛實結合的方法,;②既然是寫江南春色,,以“千里”概之亦扣題目,。(3)一方面表達了作者對江南景物的贊美與神往,另一方面也暗含對南朝統(tǒng)治者佞佛,,勞民傷財,,修建了大量寺廟的諷刺。(意對即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