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報文化評論員 劉莉 暌違10年,,米蘭·昆德拉推出新書《慶祝無意義》,中文譯本將于7月30日推出,。乍聽這消息,,第一反應(yīng)居然是:米蘭·昆德拉還活著? 是的,就像馬爾科斯一樣,,米蘭·昆德拉這個“隱居者”一直被有些人認(rèn)為早已離開了我們,。他最鮮活的形象都留在60后、70后乃至80后的青春中,,他在中國最噴薄的活力飛揚在鮮艷的上世紀(jì)80年代,。1987年韓少功翻譯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在中國刮起昆德拉熱,,成為上個世紀(jì)80年代末攪動中國“知識分子”感官神經(jīng)的顛覆之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對生命,、死亡,、愛情的思考,沉重得讓人“不能承受”,?!吧胁荒艹惺苤p”,幾十年來已經(jīng)成為一種語言文化,。 猶記得在當(dāng)年的復(fù)旦大學(xué)圖書館,,歷經(jīng)數(shù)次借閱才借到《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借到了,,拿起來,,放不下?!拜p與重”,、“肉體與靈魂”、“忠誠與背叛”,、“記憶與遺忘”……這些閱讀體驗,,作為一個普通的讀者,以前從未有過,。之后,,《生活在別處》、《為了告別的聚會》,、《笑忘錄》……一本本米蘭·昆德拉的著作,,在學(xué)生宿舍里開始了“漫長”的漂流。 就像米蘭·昆德拉所說,,生命屬于我們只有一次,時間不會為我們的歡笑或淚水停留,,二十多年后,當(dāng)年的理想主義者都變成了精致的實用主義者,,當(dāng)年熱捧米蘭·昆德拉的同學(xué)們都過得不錯,,但大家也時常覺得沒勁,。也許,生命的主旋律就是無意義,?可是,,生命縱然無意義,也要從中尋找意義和快樂,。就像一首曲子,,有了變奏才使它變得有趣。 在微信的朋友圈熱烈地宣布,,米蘭·昆德拉新作要上市,得到的回應(yīng)是:是嗎,?買來看看,。語氣平淡,時代果然不同了,。 (本專題插圖由陸智昌先生手繪,,上海譯文出版社提供) |
|
來自: 金品之文集 > 《純文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