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學(xué)之法 作者:望天之羽 心學(xué)之法,,今于天下繆傳久矣,。吾嘗求破人之桎梏,,拆人之藩籬?;驗槌鯇W(xué)者指其通路,。故作此文以述心學(xué)之法。 心學(xué)之法,,利根之人必先參透何為心即理,。 若按字面意思翻譯:本心即天理。常人所理解的也是這般含義,。而后推出致良知的合理性,,人為致良知是除私欲,還原本心也就是人之初心所用,。而又把知行合一解作知行一致或為知行一體,。但如此一來,實則是把知行合一于心學(xué)的體系中割裂了,。 但實際上又是如何的呢,?“心即理”其實是與孔子所倡導(dǎo)的“仁”有些類似,二者都是一種境界而非單純的概念,。心即理也就是汝心與天道同的玄妙境界,,常人或可達(dá)之,而不可守之,,此也與孔子所言的顏回守仁類似,,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余則日月至焉而已矣,?!?/SPAN> 這種境界,不為貪嗔癡所擾,,亦不為常人之言語而所亂,,心之所存,道之所存,。此亦為心學(xué)之至高之境,。 而知行合一呢?知行合一絕不是僅僅表述知行一致,、知行一體那樣簡單,。知行合一的關(guān)鍵其實落在“合一”二字之上。 “一”是什么,?此處的 “一”是萬法歸一的“一”,,也就是天道。 天道于人為本心,而顯于良知,。 因畏而敬,,因敬而順。 也便是曾子所言:“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贝吮闶菍ψ陨砹贾木次?。 畏是敬的本體,敬是畏的功夫,,敬又是順的本體,,順是敬的功夫。內(nèi)省不疚,,功夫自得,。 畏之,敬之,,順之,。故而知行依于良知,以合與“一”,,即為天道,。 知行合一也便是“知行”合于天道,依道而“知行”,。 知行合一也便是所求心即理的功夫。 剛才說了這么多本體,、功夫,,有人或許不明白何為本體功夫。那么,,我舉個例子,。 刀是本體,那么用刀切菜,,用刀作戰(zhàn)比武,,用刀做飾品則都是對于本體而言的功夫。 包括孔子所說“吾道一以貫之”的“一”也就是一個中心,,也就是儒家學(xué)說的“本體”,。 接下來解致良知。 致良知其實是心即理與知行合一的副產(chǎn)品,。 心即理即為心無私欲,,純乎天理之境。故以致良知,,不求日增,,但求日減,、今日遇事致良知,明日遇事致良知,,除之私欲,,以應(yīng)良知之所發(fā)。 這也便是之前所言“因畏而敬,,因敬而順,。” 于事依良知而為之,,其心去其一分私欲,,存乎一分天理。以求達(dá)到最后的“心即理”之境,。 而于此事上所得致良知之成果,,又以知行合之~ 這也便是之前提到的知行合一。 準(zhǔn)確說,,致良知是尋良知的過程,,知行合一是運用良知合之天道的過程。 尋得良知,,方可合之,。 所以說致良知其實是心即理與知行合一的衍生產(chǎn)物。 自此,,可以明確心學(xué)三大之法“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層次關(guān)系,。 心即理是知行合一的本體,,知行合一是致良知的本體。 若可求其本體,,不必求其功夫,。 利根之人若可達(dá)心即理之境,且可守之,,不必先求知行合一,。到達(dá)此境界,隨心所欲不逾矩,,所知所行無不合于天理,。不過是水到渠成的事罷了。 若可直接求得知行合一者,,不必先求致良知,。 故說: 利根之人求心即理~ 中人以上知行合一~ 中人以下致良知~ 鈍根之人不必學(xué)心學(xué)。 此文末尾,敬以一言告之諸位道友,。 心學(xué)者,,實為求道之法則,而不可以法則為道,。切記不可流入辭章之學(xué),,自入桎梏,溺于注釋,,反倒支離,。譬如舉子學(xué)~ 大道之法,愈真切,,愈簡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