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本信息
火山噴發(fā)是指火山從地面下經由一個通道,,將氣體,、碎屑或巖漿噴出地表的過程。通常包括三個階段:巖漿形成及初步上升,、進入巖漿庫(巖漿的儲存處)及噴發(fā),。
1.1 噴發(fā)長短
一些火山學家認為,一座火山的噴發(fā)可以分為:
1,、噴發(fā)脈波:一次持續(xù)數秒至數分鐘的噴發(fā)
2,、噴發(fā)階段:一次強烈的噴發(fā)脈波又引起了數次的噴發(fā)脈波
3、一次噴發(fā):由數個噴發(fā)階段組成,,持續(xù)時間由數天到數年不等
而史密森學會(The Smithsonian Institute)的另一種分法,,是以每兩次噴發(fā)之間的靜止期間來界定一次完整的噴發(fā)。兩次噴發(fā)之間的間隔若超過三個月,,那這兩次噴發(fā)就分屬于兩次不同的噴發(fā),。
2 影響因素
2.1 巖漿的成分及流動性
火山噴發(fā)的型態(tài),受到噴出巖漿的流動性及揮發(fā)成分的量影響,,有著很大的不同,。揮發(fā)成分的量會影響巖漿的噴發(fā)力道。揮發(fā)成分越多,,火山灰及熔巖就會被噴得越高,,也就是會形成較大的爆發(fā)。巖漿流動性的指標,,巖漿黏度主要是由巖漿中二氧化硅(SiO2)的含量火山噴發(fā)示意圖(從50%到70%)與溫度的高低來決定,。二氧化硅越多或溫度越低,,巖漿就越黏,流動性也越低,。另外噴出物的量越多,,速度越快,被影響的區(qū)域也會跟著加大,。
1,、巖漿流動性高而揮發(fā)性成分少:熔巖流不斷流出,但不太會發(fā)生爆炸,。例:夏威夷的冒納羅亞火山
2,、巖漿流動性高且揮發(fā)性成分多:熔巖流以極高的角度噴出,有如噴泉一般,。例:日本的三原山(伊豆大島)
3,、巖漿流動性低且揮發(fā)性成分少:沒有爆炸,熔巖流無法流得太遠而堆積形成火山穹丘(或稱熔巖穹丘),。例:日本的昭和新山
4,、巖漿流動性低而揮發(fā)性成分多:爆炸性的噴發(fā)。
舉例來說,,玄武巖巖漿含二氧化硅成分少,揮發(fā)成分也相對少且溫度高,、黏度小,。因此玄武巖巖漿流動性大,其噴發(fā)相對較寧靜,,多為巖漿的溢出,,形成大面積的熔巖臺地和盾形火山。而流紋巖和安山巖巖漿富含二氧化硅和揮發(fā)成分,,其流動性差,,因此火山噴發(fā)猛烈,爆炸聲巨大,,有大量的火山灰,、火山彈噴出,常形成高大的火山渣錐,,并伴有火山碎屑流和熾熱火山云,,往往造成重災。
2.2 巖漿組成與火山形狀的關聯(lián)
依照巖漿成分的不同,,可以簡單分為兩種不同的噴發(fā)方式,。
寧靜式噴發(fā):由于黏滯性小,氣體易散失,,故不易爆發(fā),,而以溢流方式噴發(fā),。例如著名的夏威夷火山。
爆裂式噴發(fā):黏滯性大,,流動不易,,內部氣體無法獲得有效的散失,致使壓力增大,。當到達無法負荷時,,便會以“爆炸”方式噴發(fā)。例如意大利維蘇威火山,。
2.3 巖漿上升通道的特性
1,、裂隙式噴發(fā):巖漿沿地表裂縫處溢流火山噴發(fā)。廣大的裂縫噴發(fā)會形成大片熔巖高原,,稱之為洪流玄武巖或高原玄武巖,。例如:印度的德干高原
2、中心式噴發(fā):巖漿以火山口為中心向四周噴發(fā),,在壓力的作用下,,會形成猛烈的噴發(fā)。
3,、區(qū)域式噴發(fā):一個區(qū)域中有大量火山噴發(fā),,形成大量的火山聚集。例如:中國的長白山,,總共有164座火山分布在1000平方公里的范圍內,。
4、融透式噴發(fā):由于巖漿的高溫,,把巖漿庫頂部的巖層熔化,,使大量巖漿溢出地面。有時巖漿上升停留在淺處,,沒能熔化頂部巖層,,而就地冷凝固結下來,使地面隆起成丘狀,,稱為潛火山或地下火山,,也叫次火山。目前這種火山已經不存在,。
3 噴發(fā)地點
火山噴發(fā)的地點,,也對噴發(fā)的型態(tài)有所影響。火山噴發(fā)特別是當水存在時,,會有劇烈的變化,。
在深海中:水壓極大,無法產生爆炸,而且熔巖急速被海水冷卻,,形成枕狀熔巖是其特征,。
在淺海、湖泊,、河川中,,或是爆發(fā)過程中混合了地下水:猛烈的爆炸,稱為水火山式噴發(fā)(hydrovolcanic eruption)或蒸汽噴發(fā),。
在冰河下:與在深海中的結果相同,,但若噴發(fā)使冰河融化,可能伴隨大規(guī)模的洪水,。
4 噴發(fā)類型
火山的噴發(fā)類型是幫火山分類的其中一種方式,,這會影響火山的形狀。1908年,,阿爾弗萊德·拉克魯瓦(Alfred Lacroix)將火山的噴發(fā)分為四種類型:夏威夷式(Hawaiian),、史沖包連式(Strombolian)、伏爾坎寧式(Vulcanian)及培雷式(Peléan),。而后學者又增加兩類:冰島式(Icelandic,,或稱蘇特塞式)及普林尼式(Plinian)。以上6種噴發(fā)形式為現今之分類方式,,這些分類皆以其代表火山命名,。但這仍不是最完善的分類方式,實際調查顯示,,一座火山即使以某一種類型為主,,并不代表它不會出現其他種類的噴發(fā)。
4.1 夏威夷式
此類火山的噴發(fā)物為大量基性熔巖流,,巖漿黏度小,流動性大,,故爆裂較少,。熔巖通常從火山口和山腰裂隙溢出,氣體釋放量不定,。由于噴發(fā)時巖漿受到壓力作用,,到達地表時會形成熔巖噴泉。
夏威夷式噴發(fā)通常會形成火紅的“熔巖河”,,夏威夷式火山噴發(fā)熔巖往往是多次溢流,,而且有許多裂隙作為通道。最后通常形成平坦的熔巖穹丘,。1942年夏威夷的冒納羅亞火山(Mauna Loa)的爆發(fā)為此種火山之范例,。該種火山的噴發(fā),可大略分為三個階段:
1,、熔巖噴出期:第一階段,,共持續(xù)數小時,,熔巖流堆積形成薄層的熔巖流或低丘。
2,、熔巖漫流期:火山口中仍陸續(xù)有熔巖流出,,使熔巖層及低丘繼續(xù)加厚。
3,、噴氣期:只有氣體出現,,數量亦銳減?;鹕絿姲l(fā)已接近尾聲,。
這種類型的噴發(fā)基本上不會有人員傷亡,但會造成農田村莊的損壞及財産損失,。
4.2 史沖包連式(史湯玻利式)
史沖包連式的噴發(fā)是以意大利的史沖包連火山史沖包連式火山噴發(fā)(史湯玻利火山)為范本,。其噴發(fā)特征為熾熱的熔巖“噴泉”,其熔巖的黏性比夏威夷式要大,,噴發(fā)時通常伴隨著白色蒸氣云,。熔巖流厚而短,組成為玄武巖與安山巖,。此種火山不斷噴出紅熱的火山渣,、火山礫和火山彈,爆炸較為溫和,。大部分的火山碎屑又落回火口,,再次被噴出,其他的落到火山錐形成的坡上并滾下山坡,。
4.3 伏爾坎寧式
伏爾坎寧式的噴發(fā)是以意大利的伏爾坎寧火山為范本,。伏爾坎寧式火山噴發(fā)這種形式的火山噴發(fā)出的熔巖,較史沖包連式火山的熔巖黏度更大,,噴發(fā)更為猛烈,。不噴發(fā)時,熔巖在巖漿庫的出口處堆積,,形成厚重的凝結外殼,,氣體會在其下聚集。
當氣體的壓力增大到某個極限時,,會發(fā)生猛烈的爆炸(有時足以摧毀一部分火山錐),。這個爆炸使阻塞物被炸開,一些碎片和熔巖組成的火山彈和火山渣會被噴出,。同時會伴隨含火山灰的“花椰菜狀”噴發(fā)云,,這種烏云在黑夜中非常黑暗。當火山口的“阻塞物”都被噴出后,就會有熔巖流從火山口或火山錐側緣的裂隙中涌出,。
4.4 培雷式
培雷式噴發(fā)的范本是西印度群島馬丁尼克島的培雷火山,,在1902年的噴發(fā)。培雷式噴發(fā)的巖漿黏度很高,,爆炸特別強烈,。明顯的特征為熾熱的火山碎屑流,一種溫度非常高的氣體,,夾雜大量的碎屑及巖石,,沿著山坡向下移動,產生類似臺風的破壞,。
在培雷式噴發(fā)中,,欲向上逸散的氣體經常被火山口中的熔巖堵住,使壓力逐漸增大,,最后產生爆炸,。熔巖被火山灰含量很高的氣體推動而向外流出,但除了從火口中流出粘稠的熔巖外,,其他地方沒有熔巖流出的現象,。
4.5 普林尼式
普林尼式噴發(fā)是目前已知最猛烈的噴發(fā)型態(tài)。普林尼式盡管與培雷式噴發(fā)有些類似,,但它們是不同的,。普林尼式噴發(fā)有兩個最主要的特征,一是非常強烈的氣體噴發(fā)(產生數十公里高的煙柱),,二是噴發(fā)會伴隨大量浮石的生成,。普林尼式噴發(fā)的巖漿黏度非常高,火山碎屑物通常占總噴出物的90%以上,。噴出物以浮石,、火山灰為主,分布區(qū)域廣大,。噴發(fā)煙柱因重力牽引下降時形成大規(guī)模的火山碎屑流,。僅噴出極少量的熔巖。由于爆發(fā)強烈及物質大量拋出,,常形成錐頂崩塌的破火山口?!捌樟帜崾絿姲l(fā)”這個名字是為了紀念古羅馬的老普林尼,。此種噴發(fā)的范本是西元79年維蘇威火山的爆發(fā),這次爆發(fā)使龐貝被埋在平均7米厚的浮石層之下,。1980年5月18日美國圣海倫火山的爆發(fā)也是普林尼式,。
4.6 冰島式
冰島式噴發(fā)的火山通常是位于淺海中的火山。其玄武巖巖漿與海水接觸,產生水蒸氣爆炸,,散布大量火山灰,。冰島式噴發(fā)可歸類為水火山式噴發(fā)的一種。
5 造成危害
火山造成的災害是產生了泥流堆積類似一般人所熟悉的土石流,,是火山物質混雜大量的水所形成,,其成因很多,主要可歸納為二種:
熱的火山碎屑流,、熔巖流或火山涌浪流在流動的過程中,,碰到大量的地表水,如河,、湖水或雪而形成,,因其形成時,溫度可能還很高,,故此種機制所形成的堆積物,,稱為熱的火山泥流堆積(hot lahar)。
火山噴發(fā)后堆積在斜坡上未固結,、松散的火山灰落堆積物,、火山碎屑流堆積物和火山涌浪流堆積物,受到大雨沖刷或地震引起的崩塌,,流入河流或湖泊內,,都會形成火山泥流,此種機制所形成的堆積物,,稱為冷的火山泥流堆積(cold lahar),。
火山泥流堆積如土石流,不僅能淹沒廣大的區(qū)域,,同時也能沖垮任何建物,,如1985年哥倫比亞 Nevado del Ruiz 火山和皮納吐坡火山的噴發(fā),前者因噴發(fā)所引起的火山泥流,,把整個河谷和城鎮(zhèn)淹沒,,造成近2500人死亡;后者則是火山噴發(fā)后,,所堆積的未固結火山灰受到豪雨的沖刷侵蝕,,引發(fā)了火山泥流堆積,雎事前有所防患,,未造成人員傷亡,,但仍然淹沒及沖毀廣大區(qū)域,造成重大的財產損失,。
火山噴發(fā)和人類的活動息息相關,?;鹕阶饔镁哂袣缧缘钠茐牧Γ粌H造成人類財產的損失,,更會危及人類與大自然動,、植物的生命;如西元79年意大利維蘇威火山爆發(fā),,大量的火山灰覆蓋了鄰近的龐貝城,,導致龐貝城不到一分鐘在歷史上絕跡。到17世紀龐貝城才被世人發(fā)現,,而且城中居民的尸體大部份也是保存得很完整,。又如西元1991年的日本云仙火山的爆發(fā),造成數千名居民無家可歸,,以及奪走了35條人命,;皮納吐坡火山的爆發(fā),使得美國不得不放棄在西太平洋最大的海,、空軍基地等,;1902年,馬丁尼克的培雷山火山爆發(fā),,使得這個法國的殖民地,,一度無法回復之前的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