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此前發(fā)帖的《子女不孝父母失教》的博文,引起了一位老朋友的共鳴,。他主動來我家聊往事家常,。我們相識于天津,是童年的小朋友,,后來他經(jīng)過沈陽,,到哈爾濱工作,我們重逢了,,交往甚密,,無話不談。兩家的家事,,基本相互了解,。經(jīng)過這次比較系統(tǒng)而有深度的敘述,經(jīng)老朋友同意,,我又寫了“養(yǎng)不教父之過”一文,。本文加了一個副題,就是著重探討一個家庭對子女不同教育,,所產(chǎn)生的差異效果,。
(一)
話從童年說起,他家五口,,父母加三兄弟,。我的朋友是長子。他父親是讀私塾后,,出外學商,。由于有些文底,還從事商業(yè)文牘工作,。在老家的前妻沒有生兒育女,,在接近知天命之年又娶側室,之后的10年里,,得了三個兒子,。在高興之余,他想到的有兩件事,,一是要適當開創(chuàng)生財之道,,養(yǎng)育三個兒子:二要培養(yǎng)接班人,養(yǎng)家糊口,。
接班人的人選,,當然是一號種子了。較早的有計劃地開始教育大兒子,。從4歲開始就教識字,,背誦傳統(tǒng)的兒童詩歌,,其中不是簡單地識字,還包含著倫理道德教育等等,。上小學時,,就開始教大兒子學習毛筆字,學珠算,。而對二兒子,、三兒子的教育,已經(jīng)鞭長莫及了,。他們都失掉了讀書的機會,。二兒子在1949年16歲時,參加建國初期辦的掃盲班,,三兒子10歲時上小學一年級,。
為了開創(chuàng)生財之道,他們的父親,,在59歲時,,從本來已經(jīng)告老還鄉(xiāng)的老家,又再創(chuàng)關東,,重抄舊業(yè),。不久,又把不滿16歲的接班人從家鄉(xiāng)帶了出來,,先是在會計補習班培訓,。他的父親還注意“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的教育,就是把一個穿著平原地區(qū)防寒服裝的未成年人,,在北國過冬,,只給加了一雙蒲草鞋。后來終究找了一個學徒的崗位,,以便學點本事掙錢養(yǎng)家,。
(二)
1949年建國前夕,南北通車了,,全家在哈爾濱團聚。此時的大兒子已經(jīng)開始安家立業(yè)了,。全家老少両輩6口,,同居住在兩室一廚的舊屋。全家團聚的生活一開始,,就是過冬準備,,除了存儲糧煤,還要給兩個弟弟制做新棉裝,。這些都是大兒子包辦了,。年邁的父親不加過問,,理所當然。但,,當時公職待遇很低,,養(yǎng)活不了這么一家子人。原來小小的積蓄花光了,,又不好意思向老父親啟齒,。只好在背后同媳婦商量,把她從娘家?guī)淼膬蓚€金戒指賣掉了,。暫時維持小開銷,。眼看就到年關,正在沒轍的時候,,一天,,老父親買回來了好大一塊過年肉。還是“知子者莫若父”啊,,他揣摩到兒子已經(jīng)“囊中羞澀”了,。從此以后,家庭開銷就以父親為主了,。
好景不長,。春節(jié)過后,家庭矛盾爆發(fā)了,。主要是婆媳之間,,叔嫂之間,有人說他們是“天敵”,。根本沒有什么大問題,,后來知道,挑起矛盾的,,往往是兩個弟弟,。每吵起來,都是媳婦出走,,去娘家躲躲,,有時去單位集體宿舍找男人訴說(大兒子住集體宿舍,周末回家),。問題不大,,矛盾增加,后來父親也參與了進來,。父親提出要大兒子搬出去,,另起爐灶。那個年代,,租住居室是要花錢的,,方法叫“兌”,。眼下全家居住的兩室一廚,就是大兒子結婚時花錢兌下來的,。過去的小小的積蓄已經(jīng)花光了,,再沒有錢兌房子了。父親也沒有出錢的意思,。丈母娘疼姑爺,,拿出錢來兌房子,兌了一居室小房,。搬出來之后,,仍然是一家人,正常往來,。在大兒子媳婦參加工作后,,把三歲的女兒送給奶奶看管。早晨送去,,晚上接回,。第一個隔輩人,全家人都很喜歡,。
(三)
后來,,在私營商店當營業(yè)員的二兒子,領家來一個姑娘,,說是“對象”,,這個姑娘是同事的妹妹,剛從關里家來,,還沒有地方住呢,。意思就是要在這兒住下。這是一個突然襲擊,,事先沒有和任何人打招呼,。但出乎意料,父親母親當即默許了,。這是因為二兒子身患慢性病,,過敏性哮喘,時好時犯,,二位老人正愁找不到媳婦呢,。這自己領家來一個,那能不留,?后來,在父親去世后,,他們結婚了,。自然,,原地不動,和媽媽住在一起,。
父親去世,,家庭的主要經(jīng)濟來源斷了。二兒子工資本來就很少,,父親在世時他是不管家里開銷的,,現(xiàn)在又加入了媳婦。就要適當投入家庭生活,。大兒子責無旁貸,,按月交給老媽生活費。老媽既要給他們做飯,,還要照顧倆個孫女(二媳婦也生了一個女孩),。
文革開始時,這個老少三輩的家庭也受到了“沖擊”,。在某商店當營業(yè)員的二兒媳參加了紅衛(wèi)兵,,當了造反派,先造老婆婆的反,,反的是“老太婆應該跟著大兒子生活,,為什么住在我們家里?”據(jù)說還砸碎了一塊窗玻璃,,以示威風,。把老婆婆嚇懵了,不敢吱聲(幸好,,沒挨撅),。院里好多人看熱鬧。二兒子回來了,,當大家說,,媳婦精神不好。隔了一天,,星期天的晚上,,二兒子兩口戴著“紅衛(wèi)兵”袖標,雄赳赳氣昂昂來到大兒子家造反,,反的是“你為什么不孝敬老媽,,把你媽擱到我們家?”大兒子發(fā)現(xiàn)他們之后,,很快把老婆孩子鎖到屋里了,,倒鎖上門。他一個人在院里應付“造反派”,。這個女紅衛(wèi)兵聲音洪亮,,進而揭發(fā)大伯子是“走資派”,。滿院子人吶,都是聽眾,,沒有聲援的,,也沒有喊口號的??赡芘旆磁衫哿?,聲音逐漸低下來。也可能是想著男人在屋里“造”的效果怎么樣啊,。實際,,大兒子此時也在惦記著老婆孩子在屋里躲避的如何。正在此時,,只見老二手里舉著個大螺絲刀,,一邊吵吵著“撤”!灰溜溜地走了,。后來知道,,老二拿螺絲刀是用來翹門的,沒有成功,,也不知道他翹門要干什么,。可把老大的老婆孩子嚇的夠嗆,。這還不算完,,第二天上午,這個女造反派帶著兩次慘遭失敗的一肚子怒氣,,去大伯子的工作單位(某機關)造反,,不僅沒有得到造反派的響應和支持,接待她的人還“勸說”她回去,。女造反派受刺激了,,“咣當”一下倒在地板上了。把人們嚇了一跳,,當時單位的一個同志扒開她上眼皮看了看,,向著她大伯子擺了擺手(示意:沒事兒,你走吧),。接著,,同他們單位的造反派取得聯(lián)系,來人把她架走了,。造反,,到此就算告一段落。把這老少三代一家人都丟盡了。唉,!老太太,,雖然沒說話,但主意已定,,就是不走。這個家是大兒子給我留下的,,兩間房子也是給我的,。攆我走,甭想,!
但,,二兒子和媳婦還是不算完。兩個人煞費心機,,把房子間壁開,,分灶起伙。這個舉動沒有同任何人(家人,、親屬)商量,,就動工了。30幾米的房子,,給老太太留10米,。過了兩年之后,二兒子和媳婦又出了新招,,把他們住的20多米的房子和別人交換了,。從此,徹底離開了老媽媽,。從“分灶起伙”到老媽媽病故,,時隔近10年,二兒子一分錢不出,,最后孝敬老媽的喪葬費也沒給,。
再說說三兒子,(1939年生)當時老父親已經(jīng)是58歲了,,大兒子也只有10歲,。介入老年的父親,只顧增加點收入,,以便把三個兒子養(yǎng)大,。其他,已經(jīng)顧不過來了,。三兒子已經(jīng)超過了學齡,,滿十歲才進小學。那時才和老爸生活在一起。因此老三說“爸爸也不管我”,。應該說,,能管他吃飯就不錯了。初中還沒畢業(yè),,老父親就離世了,。好不容易,讀了高中,,直到大學本科畢業(yè),,分配到國際金融部門工作。長時間的離開了母親和哥哥,。在他工作并已經(jīng)結婚生仔了,,老媽想啊,在1971年去他家探望,,呆了不到兩個月,,就回來了。老媽媽一直沒有說過在三兒子家的情況,。老媽媽離世時,,三兒子一家沒有奔喪的。后來給他大哥寄來喪葬費人民幣20元,。這是孝心錢,。(本文稿經(jīng)過老朋友審閱并修改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