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之后,東周開始,。而東周又分為春秋(前770-前476)和戰(zhàn)國(前475-前221),。 在說春秋五霸之前,不能不說一下之前曾“小霸中原”的鄭國,。 鄭武公姬掘突因父親死于王事,,得以繼承封爵,并入朝輔政,。到鄭莊公時期,,由于結(jié)好齊、魯,,鄭國多次打敗宋國,,國勢一度大增,這逐漸令周天子感到威脅與不安,。周桓王在位時,,終于忍無可忍,,舉兵討伐鄭國,。但結(jié)果卻是大敗而歸,桓王也肩負箭傷,,差點被俘,。本來東遷之后的周王朝,實際轄地不過六百里,,僅相當(dāng)于一個二流諸侯國,,王權(quán)早已衰微,此戰(zhàn)之后,,周天子的威信更是降低到了谷低,。而鄭國卻是盛極一時,小霸中原,。不過,,鄭莊公一死,諸子爭位,,國勢一蹶不振,,鄭國從此退出了強國之列。 鄭國的霸業(yè)結(jié)束了,,但卻拉開了春秋爭霸戰(zhàn)的序幕,,春秋五霸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首先稱霸的就是齊桓公姜小白。他在政治,、經(jīng)濟上作了一系列改革,,使齊國強大起來。由于齊桓公率兵擊退戎族,、狄族的進攻,,又率齊、魯,、宋等八國之師破蔡伐楚,,阻止楚軍北進,他的威信由此大增,。公元前六五一年,,他大會諸侯于葵臣,訂立盟約,,成為中原第一個霸主,。 接著稱霸的是晉文公。城濮之戰(zhàn),,成功遏止了楚國的稱霸之路,,此后,晉文公請來周襄王,,在踐土和諸侯會盟,。周天子策封晉文公為“侯伯”(諸侯之長),并賞賜他黑紅兩色弓箭,,表示允許他有權(quán)自由征伐,。晉文公成了中原霸主。 雖然楚國在與晉國的爭霸中受挫,,但是國力耗損不大,,兩國的斗爭也并未停止。公元前598年,,楚莊王率軍在邲與晉軍大戰(zhàn),,并打敗晉軍。中原各國背晉向楚,。楚莊王又成為新的霸主,。 晉國稱霸的時候,西部的秦國也強大起來,。秦穆公企圖向東爭霸中原,,但由于向東的通路為晉所阻,便向西吞并十幾個小國,,在函谷關(guān)以西一帶稱霸,。 以后,,吳國、越國相繼強大,, 爭霸于東南,。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進攻越國,,圍困越王勾踐于會稽,,迫使越國屈服。接著又打敗齊軍,。公元前482年,,在黃池與諸侯會盟,爭得了霸權(quán),。越王勾踐自被吳國打敗后,,臥薪嘗膽,立志報仇,,經(jīng)過十幾年努力,,轉(zhuǎn)弱為強,滅了吳國,。勾踐乘勢北進,,與齊、晉等諸侯會盟于徐,,成為春秋最后一個霸主,。 從公元前475年開始,中國進入戰(zhàn)國時代,。此時,,諸侯國內(nèi)部卿大夫的勢力逐漸發(fā)展起來,,他們利用自己的經(jīng)濟實力,,控制和瓜分公室,并互相爭斗,,以擴充領(lǐng)地,。晉國的六卿爭斗到最后,剩下韓,、魏,、趙三家。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前403年),,周王正式承認三家為諸侯,,史稱“三家分晉”。周安王十一年(前391年),,田和廢除了齊康公,,自立為國君,,也得到周王的承認,史稱“田氏代齊”,。自此形成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爭雄的格局,。 戰(zhàn)國初年,魏文侯任用李悝率先進行變法,,一度成為七雄中最強大的國家,。但是到魏惠王在位時,窮兵黷武,,引起周圍諸侯國的不滿,。在經(jīng)歷桂陵、馬陵兩戰(zhàn)的失利后,,魏國元氣大傷,,失去了強國的地位。而兩戰(zhàn)皆勝的齊國則強盛起來,,經(jīng)歷商鞅變法的秦國此時也趁火打劫,,侵占魏國河西之地。齊國和秦國逐漸發(fā)展成為兩強并立,,曾一度并稱“二帝”,。到齊愍王時,燕國聯(lián)合其他各國聯(lián)合攻齊,,并一度占領(lǐng)齊國七十多座城池,,僅余莒和即墨兩城。后在田單的率領(lǐng)下,,齊國才得以光復(fù),,但自此齊國也失去了強國的地位。而南方的楚國,,自吳起變法后也強大起來,,只是到楚懷王時,喪師失地,,國勢衰頹,。到戰(zhàn)國中期,只?!昂T射”的趙國能夠成為秦國的對手了,。但是,,公元前260年的長平一戰(zhàn),趙國四十萬大軍全軍覆沒,,秦國統(tǒng)一天下的道路上再也沒有阻力了,。公元前256年,秦軍攻入洛邑,,周朝滅亡,。自公元前230年,七雄中的韓國第一個被滅,,到公元前221年,,齊國投降,東方六國都被秦國兼并,。中國歷史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