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社交是一把雙刃劍,,要小心患上SNS強迫癥。網(wǎng)絡社交更容易挫敗人們處理現(xiàn)實的能力,,進而形成新的心理封閉,。而隨著心理的更加封閉,便更依賴網(wǎng)絡,,沉迷于虛擬社交,,久而久之,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表面看似乎減少了人的孤獨感,,聯(lián)絡了感情,實際上卻讓人更加封閉與壓抑,。 小朋友聚會竟然拿出手機,、電腦各玩各的;朋友到餐廳聚會,席間各自埋頭手機、電腦發(fā)微博,、讀小說,、上QQ;一家三口同處一室不發(fā)一言,一人沉迷一臺電腦……上網(wǎng)越來越方便,,等車時,、飯前飯后、公交車上,、甚至無聊的會議與課堂上,,隨時隨地都可上網(wǎng)消磨時間,沉迷機器的“機男”,、“機女”一代開始誕生,。但有專家提醒,虛擬社交是一把雙刃劍,,機男,、機女要小心虛擬社交強迫癥。 案例1:小朋友聚會 3齡童掏出IPAD “好不容易組織一次聚會,,家長們都興致勃勃,,紛紛帶了小朋友來,想讓孩子們交流一下,。沒想到小朋友有的玩手機,,有的玩電腦,連3歲的小朋友都掏出IPAD來玩游戲,?!眲⑾壬肫鹱罱囊淮尉蹠杂X得不可思議,。 “我要看電腦,、我要玩游戲?!?歲的東東每天晚上都霸占著家里的電腦,。東東媽媽很擔心:“這么大的孩子,不是應該滿街跑嗎?怎么現(xiàn)在卻只是悶在家里,?!倍鴸|東則理直氣壯,大家都這樣,,有什么好奇怪的,。 案例2:朋友聚餐 面對面用QQ聊天 幾個朋友到餐廳聚會,各自打聲招呼坐定后,,席間陷入了沉默,。有的人低下頭掏出手機看小說;有的在微博上寫上一句流水賬:“我在和朋友吃飯”,,再自己拍張照片上傳;有的則上QQ聊天,然后在QQ上遇到同在飯桌上的他,。這是最近記者遇到的一幕,,而這樣的情景越來越多地發(fā)生。 “我和女朋友約會,,她坐定后就掏出手機,。我掏出手機上了QQ,她的頭像也掛在上面,,我問了句'在干嗎?’她竟然用QQ回了句'別吵,,忙著呢!’”想到和女朋友面對面不說一句話,卻要用QQ聊天,,張先生覺得匪夷所思,。 案例3:全家一人一臺電腦 整晚不說話 晚上下班、放學后,,一家三口總算聚到一起,,在飯后一起看看電視、散散步本來是很容易實現(xiàn)的,。但趙女士卻感嘆:“難,,太難了!”每天狼吞虎咽地吃完晚飯,女兒便一頭扎進掌上電腦游戲了,,先生埋頭臺式電腦中,,家里寂靜得只剩呼吸聲,趙女士也拿出手機上網(wǎng)看小說了,。 “家里三個人,,一人一臺電腦。剛開始還覺得很好,,不用搶電腦了,,生活水平提高真是造福全家人。沒想到很快就陷入了一個怪圈,,一個人帶頭玩,其他人覺得無聊,,也跟著玩,,結果經常玩到整晚不說一句話?!?/DIV>
我的微博有評論了沒?有人轉我的微博嗎?有人@ 我嗎?我發(fā)出的評論有人回嗎?我心儀的誰誰發(fā)新微博了嗎?微博上是不是又有猛料了?
你是否一邊開會一邊刷著微博?你是否一邊逛超市一邊刷著微博?你是否一邊炒菜一邊刷著微博?你是否一邊騎車一邊刷著微博?你是否一邊噓噓一邊刷著微博…… 心理醫(yī)生說,,過于癡迷微博,可能會得輕微的強迫癥。寧波市康寧醫(yī)院張子霽醫(yī)生就碰到了這么一位病人,。 王小姐在寧波工作,,是一個銷售人員。當她找到康寧醫(yī)院張子霽醫(yī)生時,,黑眼圈已很明顯,,雙目無神,頭發(fā)凌亂沒有光澤,。一問才知道,,這和她癡迷微博有關。王小姐說: 我有些“宅”,,不太喜歡跟人打交道,。去年開始玩微博,發(fā)現(xiàn)這東西信息量大,,更新快,,也便于好友之間聯(lián)系。 我產生一個念頭:關注客戶微博,,在微博上聯(lián)系老客戶,,發(fā)展新客戶。只要微博玩得好,,省得現(xiàn)實中交際那么麻煩,。 起初,我一天刷新微博幾次,,后來一兩小時刷新一次,。一開始,我感覺微博確實對工作有所幫助,,不管是聯(lián)絡老客戶還是發(fā)展新客戶,。我的業(yè)績有所增長。我就徹底鉆進去了,。到后來,,10分鐘不刷一次微博,心里就空蕩蕩的,,總擔心自己錯過了什么,。 朋友約我逛街吃飯,我統(tǒng)統(tǒng)拒絕,,平時做家務什么的,,心里都惦記著微博。 這樣過了半年,,我的睡眠越來越差,。微博不刷到一兩點鐘,,就睡不著覺,就算睡著了,,也不踏實,。白天就無精打采。現(xiàn)實中的工作啊生活啊,,越來越亂糟糟,,我有點頭大了,但就是戒不掉,。 前段時間王小姐找到張子霽醫(yī)生,。 張醫(yī)生認為,王小姐有輕微的強迫癥,,還有些睡眠障礙,,這跟工作的焦慮有關,過度沉湎于虛擬世界也是一個原因,。 他告訴王小姐,,回到現(xiàn)實,多和客戶見面,,減少對微博的依賴,。 張醫(yī)生說,王小姐堅持了一段時間后,,玩微博的強迫癥少了很多,,睡眠也好了。 睡前一杯酒,,越發(fā)睡不好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來自寧波市康寧醫(yī)院的數(shù)據(jù)是,目前80%心理門診求診者有睡眠問題,,常見的原因有焦慮,、抑郁等,還有一些是不良的生活習慣,,比如張子霽醫(yī)生的另一個病人張先生,。 張先生是外貿私企老總,去年受經濟形勢影響,,企業(yè)出現(xiàn)虧損,。他比以前更忙了。白天不停奔波,,晚上躺在床上,感覺身心沉重疲憊至極,,可就是睡不著,。大腦咕嚕嚕轉個不停,,滿是各種亂七八糟不知道哪里來的雜亂念頭。一睡不著,,心情更沉重,,想想以往的愜意生活,想想不確定的未來,,有時他整夜失眠,。 為了讓自己快點入睡,張先生想起曾聽人說過,,睡前喝酒能活血化瘀助睡眠,,就開始照著做。果然入睡容易了!問題是半夜總清醒,,再也無法入睡,。久而久之,天一黑張先生就害怕,,看見床像看見刑具…… 張子霽醫(yī)生說,,張先生失眠的癥結在于工作上的焦慮和恐懼,他用酒精應對睡眠,,其實加重了失眠,。飲酒后昏昏欲睡是中樞神經受損的表現(xiàn),它破壞神經系統(tǒng)興奮與抑制的平衡,,長久下去,,失眠會變本加厲。 張子霽給張先生開了一些安眠藥物,,還對他進行了心理輔導,,相信效果很快就會見到。 張子霽醫(yī)生說,,有些人失眠是因為對睡眠有非理性思維,,認為每晚應睡8到10個小時,否則第二天就會沒精神,,一旦有了思想包袱,,容易造成心理上的焦慮恐懼。其實每個人需要的睡眠時間不一樣,,只要白天精神,,就說明睡眠夠了。 如果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不妨到別的房間去,,直到再次感到困倦時再回臥室。若上床后仍難以入睡,,則再次離開,,如此反復,,至少可中斷失眠與臥室的聯(lián)系,建立入睡與臥室間的良性循環(huán),。 此外,,睡前三小時內最好別做劇烈運動,不要暴飲暴食,。睡前可聽舒緩的輕音樂,。如果還不行,不妨去看看醫(yī)生,。 專家提醒:小心虛擬社交強迫癥 “在網(wǎng)上的信息,,都是經過過濾、選擇的,,很多并不是生活的原貌,。甚至有些可能是被修飾過的,蒙著一層無形的面具,。只有見面交流才能真正克服問題,。”本報心理專欄作家武志紅告訴記者,,這種虛擬世界的交流不能太過于沉迷,。 專家提醒,虛擬社交是一把雙刃劍,,要小心患上SNS強迫癥,。網(wǎng)絡社交更容易挫敗人們處理現(xiàn)實的能力,進而形成新的心理封閉,。而隨著心理的更加封閉,,便更依賴網(wǎng)絡,沉迷于虛擬社交,,久而久之,,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表面看似乎減少了人的孤獨感,,聯(lián)絡了感情,,實際上卻讓人更加封閉與壓抑。 行為測試:你有虛擬社交強迫癥嗎? 專家總結了虛擬社交強迫癥的癥狀,,自己檢查一下,,有沒有哪些也符合你的行為或心態(tài)吧。 1.不管有事沒事,,只要有條件就會開電腦,,開機首先習慣性登錄QQ、MSN等。 2.打字飛快,,熟練掌握各種時髦網(wǎng)絡詞語,,至少有5個QQ或MSN等聊天工具群,。 3.要找人或關注別人近況,,就上QQ、MSN,,要么在線聊天,,要么進空間、上博客,。 4.只喜歡打字,,不喜歡說話。接到朋友電話時,,經常會掛掉電話轉到網(wǎng)上聊,。就算在同一間辦公室只有一步之遙,也經常用信息交流:“一起吃午飯”,、“好的”,、“那現(xiàn)在出發(fā)”、“電梯口見”,。 5.在網(wǎng)上無話不談的朋友,,見面后不知道說什么。 6.心情一起伏,,馬上換簽名,、改資料或換頭像,像得了強迫癥,。 7.結識新朋友,,先在QQ等聊天工具上添加好友,不加等于不認識這個人,。
|
|
來自: e網(wǎng)琴聲 > 《蜘蛛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