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皮龜頭炎是指包皮內(nèi)板與陰莖頭的炎癥,。正常包皮腔內(nèi)分泌的一種類脂物質(zhì),,在包皮過長或包莖時,此類物質(zhì)可積聚成包皮垢刺激包皮和陰莖頭引起包皮龜頭炎,。包皮龜頭炎又分為包皮炎和龜頭炎,,由于常常同時出現(xiàn)故稱為陰莖包皮龜頭炎。這種炎癥可以是感染性的和非感染性的,,臨床上以感染性的包皮龜頭炎較多見,。感染性的常由于不潔性交,,感染了白色念珠菌、滴蟲,、衣原體,、支原體、淋病雙球菌或其他細菌引起,;非感染因素多是由于包皮過長,,清潔不夠,包皮和龜頭之間的不潔之物,,即包皮垢,,便會堆積起來,刺激局部的包皮和粘膜發(fā)生炎癥,。 下面介紹幾則治療包皮龜頭炎中醫(yī)驗方,,供參考: 1.金銀花,、連翹各20克,,黃連15克,黃芩15克,,黃柏15克,,百部20克,苦參20克,,土茯苓20克,,生甘草20克。水煎,,分早,、晚2次口服,每日1劑,。7天為1個療程,。 2.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20克,,赤芍30克,,龍膽草10克,炮山甲6克,,川芎12克,,全蝎2克,蜈蚣1克,。將上藥用75%酒精浸泡7天,,用棉簽蘸取該液擦患處。每天3~5次,,連用1周,。 3.野菊花30克,,荊芥、防風,、艾葉,、川椒、明礬各10克,。水煎外洗,。每天分早晚2次,每次20~30分鐘,,連用7天,。 包皮龜頭炎患者應(yīng)該經(jīng)常清洗包皮和陰莖頭,保持包皮腔內(nèi)清潔和干燥,,起到預(yù)防包皮龜頭炎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