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昭終于攻下了壽春城,諸葛誕試圖逃跑,,結(jié)果被發(fā)現(xiàn)死于戰(zhàn)場,,他的數(shù)百死黨們被俘后,也都被殘忍地逐一斬首,,而且是每殺一人,,就勸降下一人。然而這些人全都是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無一人投降。而城中東吳的將士們可就不同了,,他們無非是來救援諸葛誕的,,并不想為了諸葛誕被殺,就全體投降了司馬昭,。 當時司馬昭屬下有人認為這些投降的吳人是不會甘心為魏國所用的,,與其放虎歸山,不如干脆將他們就地坑殺! 司馬昭聽后,,說道:“放他們回去,,才能彰顯出大魏的寬宏大度?!彪S后為了表彰這些東吳將士們愿意投降,,司馬昭就上表給他們加封爵位(這個爵位指的是民爵,并不是官爵,,說白了也就是老百姓的地位等級),。不過啊,司馬昭的話雖然說得漂亮,,但是后來卻并沒有放這些吳國將士們回家,,而是將他們遷徙到了三河地區(qū),讓他們留在那里安家,。料理好所有的事宜后,,司馬昭于當年四月率軍返回了京師。 從那兒以后,,文鴦就一直在魏國擔任武官,。到了咸熙二年(265年)十二月,司馬炎建立西晉,,取代了魏國,,文鴦繼續(xù)仕官晉朝,任平虜護軍,。 我們前面講過,,小將文鴦曾經(jīng)單槍匹馬在數(shù)萬魏軍陣中沖進殺出有六七次之多,那真是堪稱勇冠三軍,,無人可敵,。如此的戰(zhàn)績,不僅僅是三國時期,,即便是縱覽古今中外,,那都是極為罕見的。 然而盡管如此,,文鴦作為降將,,在魏國雖然也官至平虜護軍,但卻是只有其名沒有其實的,。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從文鴦投降,,淮南第三叛被平定的甘露三年(258年)一直到咸寧三年(277年)三月,,文鴦從史料上一下子消失了19年。這期間司馬昭派鐘會和鄧艾等將率大軍攻滅西蜀;西晉建立后,,也多次和東吳交鋒,,但是都沒有派文鴦前往參與。 要究其原因,,恐怕就是司馬昭和司馬炎父子對這位降將文鴦是不那么放心的,,不敢大膽任用。你能耐再大,,我信不過你,,不用你,閑置你,,你有什么辦法,?那真是一點兒辦法也沒有,所以文鴦就這么被閑置了長達19年之久,。 那為什么在咸寧三年,,文鴦會突然被啟用,令其統(tǒng)兵作戰(zhàn)了呢,?這就要從泰始六年(270年),,鮮卑族的禿發(fā)部首領(lǐng)禿發(fā)樹機能在河西舉兵反晉說起了。 這個禿發(fā)樹機能是河西鮮卑人,,在他的祖父禿發(fā)壽闐[tián]去世后,,接任了首領(lǐng)。樹機能從小天資聰穎,,長大后更是成長成了一個非常富于謀略的人,,尤其還擅長兵法。 那禿發(fā)樹機能為什么要在河西地區(qū)率鮮卑族人舉兵反晉呢,?一般來說,,地方勢力舉兵起義或者反叛主要是兩方面的原因:要么是由于地方勢力強大到了一定程度,勢力首領(lǐng)野心膨脹,,因而起兵鬧獨立,;要么就是由于生活所迫,當時的地方百姓被壓迫和剝削得走投無路了,,不得已起來反抗,! 而河西鮮卑部舉兵反晉的原因就正是由于后者。 那是在晉泰始四年至五年(公元268—269)間,,河西,、隴西地區(qū)連年大旱,,當?shù)仞嚮聂[得非常嚴重,有數(shù)十萬人嗷嗷待救,,滿心指望著朝廷派人來救災(zāi),,賑濟災(zāi)民。當時數(shù)秦州地區(qū)(今天水一帶)災(zāi)害最為嚴重,,而且當?shù)赜质呛鷿h混雜,,尤其以河西的鮮卑族人數(shù)最為眾多。 晉武帝司馬炎不知道是腦瓜是不是被驢給踢了,,他認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竟然覺得西部地區(qū)的羌胡族人人數(shù)過于眾多了,,這么些的羌胡人早晚都是不穩(wěn)定因素,,與其救他們,反倒不如順勢借著旱災(zāi)多餓死一些,,以后也好便于治理,。 但是呢,他同時也擔心這些羌胡人,、鮮卑人起來鬧出事端,,就派遣了一名叫做胡烈的悍將前往鎮(zhèn)守。從這一點我們不難看出,,就少數(shù)民族政策上來說,,這個司馬炎乃是個無道的昏君。也正是他的這個愚蠢的民族政策為后來的五胡亂華埋下了禍根,! 而這個胡烈真不愧為是一員悍將,,他的性格簡單而又粗暴,到任之后,,在當?shù)匾晃兜夭扇「邏菏侄蝸硖幚韱栴},。他先是屯兵于高平川(今寧夏固原市清水河流域),之后又派兵進占到了麥田一帶(今甘肅,、寧夏兩省區(qū)的靖遠,、中衛(wèi)兩縣的交界地區(qū))的“河西鮮卑”的聚居地。 這些羌胡人和鮮卑人本指望著晉朝的朝廷能調(diào)集糧食賑災(zāi),,哪知道他們盼星星盼月亮等來的不是糧食,,卻是軍隊,這一下不但希望落空,,而且陷入到了萬般的絕望之中,。再加上胡烈彪悍的行事作風(fēng),自然就加劇了民族矛盾,,當?shù)氐孽r卑人和少數(shù)民族百姓們的處境更加是民不聊生,。 終于在泰始六年(270年),,這個矛盾激化到了極點,禿發(fā)樹機能眼看著實在是沒有活路了,,就率領(lǐng)著本族人舉兵反晉,。當?shù)氐淖迦藗冊缇筒豢皦浩?,是一呼百?yīng),。 秦州刺史胡烈得知消息,是勃然大怒,,拍案而起,。就在這年的六月,胡烈親率大軍前往平叛,。然而他哪里知道這個禿發(fā)樹機能是個十分擅長謀略的人,。樹機能先是在萬斛堆(今寧夏固原境內(nèi))一帶設(shè)好了埋伏,然后讓前部先鋒與胡烈交鋒,,而后詐敗,,將胡烈引入了埋伏圈,從而將這支晉軍殺得是人仰馬翻,,胡烈也在此戰(zhàn)中被斬殺,。這場勝利讓鮮卑族人意識到原來晉朝軍隊的戰(zhàn)斗力也不過如此,并不是不可戰(zhàn)勝的,,因而士氣大振,。禿發(fā)樹機能進而乘勝率部一舉攻下了高平。 司馬炎接到戰(zhàn)報,,趕忙加派軍隊前往鎮(zhèn)壓,。禿發(fā)樹機能也知道,僅依靠鮮卑族的力量是無法對付晉朝那么多軍隊的,,于是他就聯(lián)合了氐,、羌、匈奴等諸多部落共同反晉,。 在隨后的幾年里,,涼州刺史牽弘以及他的繼任者蘇愉都在和鮮卑軍作戰(zhàn)時,兵敗身死,。在禿發(fā)樹機能的帶動下,,西北部地區(qū)很多羌胡人和鮮卑人聚居地都紛紛起來響應(yīng)。 由于西晉軍隊作戰(zhàn)屢遭失敗,,西北大片地區(qū)都陷入戰(zhàn)亂之中,,把司馬炎給急得是寢食難安,。就在這時有人向他提起,說:咱們這一眾將軍當中可是有個被埋沒的猛人的,,那就是猛將文鴦,。 司馬炎這才想起這個一直被閑置的猛人,在局勢越來越危急的情況下,,他趕忙啟用文鴦,,由其來擔任西北部地區(qū)的統(tǒng)軍大帥,前往對付少數(shù)民族的聯(lián)軍,。 接到任命的文鴦心頭是一陣的激動啊,,畢竟自打自己投降以來,已經(jīng)將近有小20年沒有統(tǒng)軍作戰(zhàn)過了,。 文鴦臨危受命,,都督?jīng)觥⑶?、雍州三州軍力,,前去與少數(shù)民族的聯(lián)軍展開大戰(zhàn)。別看禿發(fā)樹機能在統(tǒng)軍和謀略方面很有才能,,但是那也得分跟誰比,,跟以往那些輕敵而又頭腦簡單的歷任涼州刺史比,他能夠?qū)覒?zhàn)屢勝,,但是在統(tǒng)軍經(jīng)驗豐富,,又隱忍了19年的文鴦面前,禿發(fā)樹機能可就不是對手了,。這一戰(zhàn),,文鴦一舉攻破禿發(fā)樹機能,將鮮卑軍殺得大敗,,使得胡人部落有二十萬人投降,。 文鴦也通過這一仗再次名聞天下,同時也是在向天下展示:雖然時隔19年,,我文鴦依然是寶刀不老,!經(jīng)此一役,河西鮮卑族的實力遭受到了巨大損失,,畢竟是少數(shù)民族啊,,一下投降了二十萬人,那可謂是元氣大傷,。 然而文鴦并沒有因此戰(zhàn)再度揚名而受到重用,,反而是依然不受重視,。此后,在史料中又消失了將近10年,,直到太康年間(280—289年),,文鴦才被任命為東夷校尉、假節(jié),??梢娢镍勲m有才能和功勞,但是在西晉朝廷中,,晉帝司馬炎對文鴦很不感興趣,。 就在他正要走馬上任的時候,,文鴦想要主動前往覲見司馬炎,,一方面是向皇帝辭行,拜謝司馬炎的提拔,;另一方面也想順便面對面地見見這位晉武帝,。 對于這個曾經(jīng)力挽狂瀾挫敗禿發(fā)樹機能的的猛人文鴦,司馬炎其實也只是聞名卻未曾謀面,。一直以來,,在司馬炎心中,對于文鴦的印象更多的還是投降了父親司馬昭的降將,。哪知道不見面還好,,這一見面,司馬炎對文鴦很不喜歡,,而且竟然不喜歡到了在見面過后,,就找了借口把文鴦的官給免了的地步。至于說為什么這么不喜歡他的原因,,有可能是因為對他的降將出身先入為主,,也有可能是面相不合,還有可能是其他什么原因,??傊捎谠谑妨仙喜]有進一步的記載,,我們也就不得而知了,。 后來,司馬炎駕崩,,晉惠帝司馬衷即位,。結(jié)果,皇后賈南風(fēng)發(fā)動政變,,誅殺了掌控朝政的太傅楊駿及其黨羽,。 當時司馬家族中有個東安王司馬繇,,這個人比較特殊,別看當初諸葛誕是反抗司馬昭的叛軍,,而且死后被夷滅了三族,。然而,諸葛誕有個女兒長相十分秀美,。諸葛誕家被進行抄家滅族的時候,,領(lǐng)頭的正是司馬昭的親弟弟司馬伷[zhòu] 。進了諸葛誕家之后,,他一眼就看到了諸葛誕的這個女兒,,當場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便將其收為妾室,,諸葛誕的這個女兒就這么幸免遇難,。 而這個東安王司馬繇就是諸葛誕這個幸存的女兒所生,也就是諸葛誕的外孫,。他從小就時常聽母親和他提起,,當年全是由于文鴦兄弟投降,才致使外祖父諸葛誕敗亡,,被屠滅三族,。所以他對文鴦一直是耿耿于懷,懷恨在心,。 在賈南風(fēng)發(fā)動政變后,,司馬繇就借機坑害文鴦,竟然誣告文鴦是與楊駿一同謀反的同謀,。賈南風(fēng)一聽,,也不管是真是假,但凡是和楊駿沾邊有瓜葛的人一律誅殺,。文鴦就因此蒙冤被殺,,而且還禍及三族(父族、母族和妻族),,三族全被夷滅,。文鴦死時,時年五十四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