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石是中華古文字藝術中“篆刻”的載體,宋元以來隨著書畫的發(fā)展逐步進入藝術殿堂,,又因一些文人,、士大夫參與了自刻專供藝術欣賞的印章,更使印石身價百倍,,成為我國特有的藝術品,,形成“金石書畫”并稱的文化格局,。 治印以篆字為基礎,,故稱“篆刻”,是在印面中按照書法,、章法和刀法的要求進行藝術處理,,使之具有“筆情、墨意,、刀趣,、石味”,,既包含書畫藝術特點,又能獨立存在的藝術品,。印章和篆刻藝術的結合又被稱為“金石”,,因為印章上的字源于金石文字,是研究,、吸收甲骨,、鐘鼎、石鼓,、陶瓦等文字學養(yǎng)后用之,;是由金石氣息而引申為印作的。從某種意義上說金石甚至比書畫難度更大,,所以“金石書畫”金石為首,。 秦漢至元代之前以銅、玉為印材,,很難鐫刻,,印章都處于實用階段,雖有帝王,、士大夫名號,、鑒藏印章,但大多是由印工刻制的,,分不出什么個性和流派,。 據傳元末畫家王冕(1287——1359)首創(chuàng)花乳石治印,親自捉刀入石,,開文人篆刻之先河,。“以石治印,,行刀如筆”將刀法和筆法揉在一起鐫出表現技巧和學識的印章,,將其鈴于書畫之上互為補充,相得益彰,,使書畫作品的布局更臻完美,,成為中國書畫作品不可或缺的點睛之筆。 明清之后印壇群星璀璨,,流派紛紜,。石質純凈,細膩而瑩澈的印石被印人視為“烈士寶劍,、英雄良駒”,,青田、壽山等石材被引進到篆刻領域,,結束了延續(xù)兩千多年“金石難就”的銅印時代,,進入到中國篆刻史上的石章時代,。同時石雕藝人們又在小小印石上做起了雕飾鈕制的大學問。藝人們在繼承歷代傳統(tǒng)印鈕藝術的基礎上因材施藝,,因色取俏,,以圓雕、透雕,、浮雕等手法充分利用石材的質地,、色彩,創(chuàng)造出古獸,、動物,、翎毛、魚蟲,、人物花果和博古圖案等等,。其內容取材廣泛,寓意包羅萬象,,有鎮(zhèn)宅辟邪的雄獅怪獸,,華美喜慶的“龍鳳呈祥”,有民間傳說的“劉海戲蟾”,、“麒麟送子”,。也有雕出荷葉,蓮花寓意“一品清廉”,,蝙蝠銅錢意為“福在眼前”,,還有以諧音而雕的猴坐馬背——“馬上封侯”,花果昆蟲——“飛黃騰達”等,,將人們抒情明志,、祈福求貴的欲望充分表現在印鈕之上。氣象萬千的優(yōu)美鈕飾,,使印章在鈴用之外又增加了觀賞和收藏價值,,進一步發(fā)展繁榮了印石文化,使印章藝術成為今天的華夏瑰寶,,東方奇珍,。 印石不但要有獨特的材質美,而且石性也很講究,,不能太硬,,太軟,也不能太脆,。其摩氏硬度在2~2.5之間,,石質要溫潤,,這樣隨刀刻劃方能盡得筆意韻味,。其中以細,、凍、實,、純的葉蠟石,、高嶺石為上。目前全國很多省份都有出產,,但被開發(fā)利用最早,,用量最大的當屬壽山、青田,、昌化,、巴林等石材。 壽山石,,產于福建省福州市北郊約四十公里的壽山一帶,,所產的百多種石材統(tǒng)稱壽山石。其主要礦物成分是地開石,,其次是石英,、高嶺石??偰糠譃樘锟?、水坑和山坑三大類,以田坑為上,,水坑次之,,山坑又次之。品名約有一百多個,,其中有以產地命名,,有以坑洞命名,也有按石質色象取名的,。 從水田下古砂層中出產的礦石叫田坑石,,最名貴的是“石中之王”田黃。據傳明清兩個朝代的皇帝都很珍愛田黃,。清代乾隆皇帝還將田黃石封為“石帝”,。田黃其表皮呈現透明黃色,肌里玲瓏透徹,,蘿卜紋細而密,,條理清晰。以色澤分有黃金黃,、橘皮黃,、桂花黃、枇杷黃等。田黃石有外包一層白皮,,肌里純黃色和外包一層黃皮肌里白色,,黃白色層次分明,以色象取名為銀裹金或金裹銀,。其它如紅田石,、白田石、黑田石,、烏鴉皮,、蛤蟆皮等都是以色象取名的。田黃質地以潔凈,、細膩,、溫潤為上品,能瑩澈者為珍品,,橘皮紅色最佳,。 鑒賞家們總結石質有六德即:細、結,、潤,、膩、溫,、凝,。“細”者,,紋理細致,;“結”者,結構緊密,;“潤”者,,滑潤如脂;“膩”者,,油膩欲滴,;“溫”者,內含寶氣,;“凝”者,,凝靈如凍。田黃石能兼?zhèn)淞抡呖胺Q神品,。 水坑礦:處在山澗溪流之下,,出產的石材統(tǒng)稱為水坑石,具有質晶瑩,,性純潔,,色嬌媚等特點,。其色澤透明,石質細嫩,。品種的命名主要以色象形似而定,,有水晶凍、魚腦凍,、桃花凍、鱔魚凍等等,。 山坑石,,礦區(qū)分布較廣。在壽山,、月洋兩個山村約幾十公里范圍的山上,,礦洞密布石材取之山脈巖層中,是壽山石產量最大,,品種最繁多的礦系,。其石質因脈系坑洞而別,差異很大,,色澤紋理變換無窮,。石質稍松,含水分較高,,受氣候影響容易干裂,,色澤易幽暗無光,需楷油保養(yǎng),。 其產品多以出產地命名,,也有以色象取號者全憑習慣而定。如壽山村南約兩公里的高山峰所產紅,、白,、黃、紫等色石材,,因出產在高山峰而名曰:紅高山,、白高山、紫高山,、赭高山等,。另外還有善伯石、迷翠石,、月尾石,、旗降石等都以坑洞名而定。 善伯洞一名系清代咸豐,、同治(1851——1874)年間有位名善伯的石農在開礦時洞塌身亡,,后人為紀念他,將礦洞取名“善伯洞”采出的石材就叫“善伯石”。 迷翠寮一名傳說古代曾有高士在此筑寮而居,,額書“迷翠寮”三字,,后以此作洞名石名。 壽山石歷經千年采掘,,石材已近枯竭,,精品越來越少,被印石鑒賞家贊為“似玉而非玉”石質通靈,、細嫩沒有裂痕的芙蓉石已不多見,。 基于高檔壽山石的價格昂貴,資源匱乏,,市面上出現了用環(huán)氧樹脂調合石粉涂抹或用火煨,,蒸煮色染等方法用他山之石偽制田黃、芙蓉,、魚腦等高檔壽山石,。為此購買時須注意鑒別,對楷油印石更要慎購,。 常有人疑惑壽山石好還是青田石好,?其實都有優(yōu)劣,只是占比例多少而已,。 青田石屬葉蠟石礦,,產于浙江省青田縣方圓百里范圍的山口、雙洋,、北山,、下堡、塘古等區(qū)域,,礦點分布最廣,,儲量最豐。青田石質地,、色澤,、紋理千差萬別,其品種名稱逾百種,,有按石質色象,、產地取名的,也有歷代文人用富有書卷氣呼出的雅號,,還有當地百姓具有鄉(xiāng)土氣息的俗稱,。 青田石,也被稱為圖書石,。因古時青田石被大量雕刻“圖書印記”,,并將與青田石有關的事物均冠以“圖書”二字,,諸如“圖書山”、“圖書洞”,、“圖書凳”,。雕青田石也稱“雕圖書”等等。青田石早在宋代就已經大量開采,,其資源儲量雖然很大,,但石質純凈致密,刀感易于雕刻的在整個產量中只占不到百分之一,。溫潤脆軟,,色彩斑斕的精品就更少了。 同壽山石一樣青田石也有“天生麗質,、淡雅純凈”的珍品,,如燈光凍,、封門青,、黃金耀、蘭星,、白果,、紅木凍等和近似田黃的塘古黃凍(現已絕跡)。 封門青:因產自“封門”而得名,。傳說古時有石工在山上采石,,苦熬一年,終于開出“凍石”,。消息傳到官府,,縣太爺整點兵馬趕到洞口,聲稱凍石屬官家所有,,命石工們?yōu)橹_采交官,。石工們不從,除一人出洞被抓外,,其余九人皆被封死在洞中,。后人為紀念他們,就稱此礦洞為“封門”,,所采的青色凍石稱“封門青”,。 山炮綠:因山民到礦區(qū)經過三個山頭,每個山頭鼓起似泡得名“山炮”,,山民慣用“山炮”稱之,,而所出礦石為綠色就命名為“山炮綠”了。 青田石是一種最具獨特面貌,,不易與其它印石相混淆,,同時又是最難人工制假的印石,。 昌化石產于浙江省臨安市昌化區(qū)(現西武隆)上溪鄉(xiāng)邵家村的玉巖山上,。昌化石是按產地而命名的,。礦物成份為朱砂(硫化汞)礦脈滲透高嶺石、地開石之中,,是兩者交融共生一體的天然礦石,。其石質優(yōu)劣相差懸殊,細膩幼嫩易受刀的凍石與壽山精品類似,,但產量較少,。顏色多種多樣,主要有白,、黑,、紅、黃,、灰,、豆青、天藍,、黑褐,、紫等各種顏色,石上帶有紅斑的就是稀罕,、神奇而昂貴的“雞血石”,。昌化雞血石在世界上是極為罕見的名貴礦產,人稱“石中皇后”,。 雞血石亦稱“鳳血石”,。傳說很久以前玉巖山飛來一對鳳凰,它們的到來使玉巖山萬物生輝,、百鳥齊鳴,,出現了滿園春色的景象。但美好的生活卻被兇狠的鳥獅打破,。有一天當雌鳳凰正在孵育,,而雄鳳凰外出覓食之際,鳥獅向雌鳳凰偷襲,,搏斗中雌鳳凰被鳥獅咬斷了一條腿,,血染紅了玉巖山上的石頭,雄鳳凰歸來,,與雌鳳凰一道擊敗鳥獅,,埋葬了被鳥獅踐踏的鳳凰蛋,騰空飛去而玉巖山上的鳳凰血和鳳凰蛋經過千萬年埋葬,,也變成今天的稀世珍寶——雞血石,。人們因鳳血,,雞血形色相似,故以“雞血石”呼之,。如今玉巖山旁的鳳凰山和百花亭,、鳥獅橋,就是這一民間傳說的佐證,。鑒于此,,人們認為收藏雞血石能興家辟邪,帶來好運,。雞血石含有天然的朱砂,,朱砂在道教學說中可煉丹,有驅邪功能,,百魔不侵,,所以擁有雞血石可以驅魔迎祥,鎮(zhèn)宅定居,,深受皇室官宦和上層社會的歡迎,。 雞血石的開采利用始于明代初期。因受到統(tǒng)治者重視,,明清以來開山采石大盛,,當地有因獻雞血石而得官者稱為“玉石官”,。雞血石印章和擺件,,一直作為上層社會彼此饋贈的珍貴禮品。 老坑雞血石開采已有六百多年,,資源枯竭,,市場所見多為“新坑”產品,天然雞血石色彩鮮紅,,只要“石地”好本身就是完美的藝術品,,所以歷來好的雞血石都不加雕刻,以做素印章的材料為宜,。 品評雞血石,,首先從血色、血形,、血量評定:血色以鮮紅為貴,,嫣紅次之,還要掌握“凝,、厚,、活”三個字,凝者,,聚而不散,,有塊面,;厚者,血有厚度,,有層次,,有深度;活者,,有靈動感,。血形又分塊血,條血,,散血,,點血四種。血上現水銀斑點(俗稱掛鉛)者不易造偽,。 血量是帶血的部分在成品石材中所占有的百分比含量,。血的總量在印章中大于百分之三十的就是高檔品,大于百分之七十的“大紅袍”價值昂貴,。 其次對雞血石還應評其底子,,也叫“地張”就是血凝結在怎樣質地和顏色的石頭上。其中石質細潤的羊脂地,、牛角地,、藕粉地為上品,而雜色地中上品屬“劉,、關,、張”,白色(劉備),、紅色(關羽),、黑色(張飛)。 鋼地,、硬地,、水泥地等雞血次于軟地雞血石,如今在雞血石蘊藏量愈來愈少的情況下,,地雖次,、血色鮮紅、分布獨特者也成為佳品了,。 昌化雞血石的硫化汞氧化變色速度慢,,只要妥善保管不易變色。 雞血石作假早在清末就有,。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科技的進步,制假方法更多了:有鑲嵌法,,用雞血碎料蘸膠水嵌入昌化石章上干燥后磨平上光,。切片貼皮法,,用切割機將雞血石切薄片貼在方章上。浸漬法,,在石章上涂上硫化汞涂料,,然后浸漬透明樹脂。壓制法,,在石粉中拌和硫化汞紅色原料加膠水用高壓制成,。其它還有拼裹法,添補法等等,,須謹慎鑒別以免上當,。 巴林石產于內蒙古赤峰地區(qū)巴林右旗,解放前牧民曾有少量采挖,。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由公社組織開采,,繼而由政府辦礦生產。 巴林石礦物成分屬高嶺石與辰砂高嶺石,。巴林石的性狀與壽山石相似:石質優(yōu)良,,品種繁多。從石性上可分脆料,、軟料和中性料三類,。脆料特別焦脆,容易崩碎,;軟料則較膩疲,;中性界于兩者之間。其精品名稱以色,、象而取,,如羊脂凍,、桃花凍,、瓜瓢凍、五彩凍等等,。 巴林雞血石紋理清晰,,質地晶瑩,細潤易奏刀,,底子好于昌化雞血石,,故有南血(昌化)北底(巴林)之稱。巴林雞血石,,顏色粉嫩嬌艷,,但有的石性偏嫩,易褪色(俗稱跑血),。 近年來市場上又出現了陜西雞血石和貴州雞血石,,但其質地如巖石,,粗糙脆硬無法行刀。 除上述四種印石外,,在市場上常見的還有:吉林省集安地區(qū)的長白石,,浙江省云和縣產的小順石,浙江省仙居縣產的大洪石,,浙江省景寧縣的東坑石,,福建省壽寧縣的壽寧石,湖南省新化縣的墨晶石,,浙江省蕭山縣的蕭山紅石,,青海省互助縣的青海石。青海白石晶瑩透明,,有人冒充壽山白芙蓉,,魚腦凍等高檔印石,但質地相差甚遠,。其它還有陜西省略陽的五花石,、湖北宜昌市的湖廣石、山東省掖縣的萊州石等,??梢哉f能夠用于治印的石材遍布全國各地,但印石作為篆刻的載體,,其質地必須軟硬適度,。否則,無法表現書法,、章法和刀法的“筆情,、石韻”。 印石發(fā)源于我國,,散馥于世界,,使方寸之間的篆刻藝術受到各國人民的重視和愛好。隨著我國篆刻隊伍的壯大,、石材礦藏的開發(fā),,印石文化必將出現一個異彩紛呈,爭奇斗艷的喜人局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