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雜談 每當我想起那些消逝的城墻,,就沉浸在兒童時期圍繞“城墻”的那些童稚趣事兒中。 我上小學(xué)前,,所住胡同的一些孩子中,,流傳著一段歌謠,即“我是李向陽,,堅決不投降,,鬼子來抓我,我就爬城墻……”,。歌謠中提到的“李向陽”,,就是當時剛上演的影片《平原游擊隊》中的游擊隊長、雙手打槍的抗日英雄,,也是當時孩子們心中崇拜的偶像,。“李向陽”所在的華北平原地區(qū)有沒有城墻,,我不知道,。北京城里孩子們說這首歌謠,大概是圍繞著當時仍存在的北京城周圍的一些城墻做“文章”,,是為攀爬城墻玩兒“創(chuàng)造”依據(jù),。雖然那時候北京城周圍還有不少城墻,但那城墻大部分顯得破爛不堪,,尤其是城墻表面,,即“墻身兒”凸顯坑洼不平。這倒為一些“藝高膽大”的孩子或大人攀爬城墻,,提供了“天然階梯”,。 北京古城墻始建于元朝,建成于明朝,,一直延續(xù)于清朝,、民國時期至新中國建立。以后,,城墻陸續(xù)被拆,,如今古城墻已經(jīng)不見蹤影。我兒時正值上世紀50年代初,,當時不少城門和城墻雖存在,,但是有些地段已經(jīng)破舊不堪,城墻表面也坑坑洼洼,、大小洞像炮眼兒或槍眼兒一樣布滿城面,。不少城門外都是一片野地,,城門和城墻成了城市和郊野的分界線,城內(nèi)外景色截然不同,。那時候,,人們的文化娛樂生活內(nèi)容貧乏,加之生活水平不高,,孩子們的所謂玩具大部分是極其簡單的自制品,。所以城墻成了有吸引力的“玩樂圣地”,,城外更是孩子們娛樂的廣闊天地,。 我小時候,我父母不讓我自己到城邊兒去玩兒,,更不準我出城去玩兒,。鄰院有個長我7歲的大哥,他的弟弟也比我大四歲,,他們都是好孩子,,所以如果他們哥兒倆帶我到城外玩一會兒,我父母還是允許的,。只有在這時,,我才有機會飽覽城邊趣事和城外景色。我喜歡看那些孩子們爬城墻,,其實說是孩子,,有些“孩子”已是十幾歲的少年,與我同齡的孩子并不多,。他們有的能扒著城磚的縫隙,,踩著那坑洼不平的墻面兒,一直爬得很高的地方,。這些就是所謂的“李向陽”,。有的孩子爬上一兩米,就因膽小望而卻步了,。我是根本不敢爬,,那兩個哥哥帶我出來擔(dān)著沉重,所以也根本不敢放手讓我亂跑,。我最多是站在城墻墻角給那些“李向陽”叫好,。那些“李向陽”個個也是“雙槍手”,不過那“槍”可是五花八門兒,,大多是用作業(yè)本的廢紙折疊成的“手槍”,;有的是用硬紙板剪的“手槍”;最新式,、昂貴的“手槍”,,是木制槍,,所以這樣的“李向陽”遇見“鬼子”只好爬城墻嘍! 我喜歡看一些孩子在城墻根兒翻跟頭,,大家管這種玩法兒叫“拿大頂”,。那動作就是兩手支撐地面、頭朝下倒立,、把兩只腳“貼”在城墻面兒上,。那些“拿大頂”的孩子們經(jīng)常比耐力,即看誰能頭朝下支撐的時間長,。往往在這個時候,,我就成了“站腳助威”的,又拍巴掌,、又大聲叫好,。那些孩子的“比賽”,有時候也吸引一些行人站腳助威,。 我有個上大學(xué)的表舅非常喜歡收集和研究各種槍支圖片和有關(guān)介紹資料,。他能用木頭制做手槍,那些幾乎是“仿真槍”,。他給我做了支左輪手槍,,漆黑后幾乎和真槍一樣。一次,,當我這個小小的“李向陽”在城墻根兒剛“出槍”,,所有在場的“李向陽”都圍過來欣賞我那把槍,他們都羨慕不已?,F(xiàn)在回想起來,,中國人中那種“氣人有,笑人無”的劣根兒,,竟在小小的孩子身上也會“發(fā)芽兒”和“開花兒”,。一個家庭生活貧困的男孩子在欣賞我的“槍”時,一不“小心”把槍掉在地上,,結(jié)果把槍的“扳機”摔碎,,盡管他連聲說“對不起”,但是我和幾個孩子,,包括我的兩個哥哥,,都看出他是有意把那支槍“掉”在地上的。大家很氣憤地譴責(zé)他成心毀壞這槍,,但是那個孩子嬉皮笑臉地一個勁兒地“道歉”,,我雖然對心愛的槍被摔壞非常心疼,但是畢竟心軟,,不再說什么,?;丶乙院螅莾蓚€哥哥的母親聽說這件事兒后,,從此她不讓那兩個哥哥再帶我去城墻附近玩兒,。其實算起來,我和兩個大哥去城墻邊玩的次數(shù)也就有五六次,,但卻給我記憶中留下難忘印象,。 城墻被拆,不是本文要談的話題,,實際上那城墻一直在被人們“蠶食”,。我記得每當我隔些日子去城墻邊兒時,總看見那墻體有新“傷痕”,,或增加一個“洞口”,,或一些墻面少了幾塊城磚等。據(jù)我當時所知,,有些居住城墻附近胡同院子里的住戶,“就近取材”地把一些城磚拿走墊廁所的糞坑或用作他用,;有的大孩子挖回城磚后,,從中間掏一個孔,然后在兩塊城磚中間插一根木棍作為舉重用的“杠鈴”,;還聽說有進出城門的趕大車的農(nóng)民,,順手挖幾塊城磚回去墊廁所的便坑或壘豬圈;有的……總之,,這種類似耗子盜洞的行為,,也對城墻起到破壞作用。北京的城墻是陸續(xù)被拆毀的,,那時候似乎北京的平民百姓沒有人考慮那城墻的歷史價值,,所以自然也就沒有保護文物古跡的意識了。我們這些孩子充其量也就是覺得城墻被拆后,,少了一處玩樂的地方,。我本人因為從來就沒有爬過城墻,所以對城墻的興趣倒也不大,。城墻被拆后,,倒也沒聽說有人談?wù)撃切┏菈Φ臍v史文物價值。倒是城墻被拆毀半個多世紀后,,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議論城墻的價值和如何保護城墻啦,;一些所謂“老北京問題的專家”,也津津有味地研究起城墻的文物價值和保護城墻的意義,,這些純粹都是“賊走了關(guān)門”,!
|
|
來自: LuXin4164 > 《老北京的城墻與城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