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授通寶”到底是誰鑄的?
一,、北朝劉獲,、鄭辯的年號
天授(527年七月)是北魏時期領導劉獲、鄭辯的年號,,共計一個月,。
二、武周武則天的年號
天授(690年九月—692年三月)是武則天的年號,。
三,、大理段正淳的年號
天授(1096年)是大理皇帝段正淳的年號,共計1年,。
四,、日本 長慶天皇
(1375年五月二十七日至1381年二月十日)是日本南朝的年號之一。這個時代的南朝天皇是長慶天皇,。
五,、西夏李元昊的年號天授禮法延祚
有人認為“天授通寶”為西夏李元昊開國所鑄年號錢。此可為一說,。
武周武則天的18個年號
唐,周,文明,684一684 年
唐,周,光宅,684一684 年
唐,周,垂拱,685一688 年
唐,周,永昌,689一690 年
唐,周,載初,690一690 年
唐,周,天授,690一692 年
唐,周,如意,692一692 年
唐,周,長壽,692一694 年
唐,周,延載,694一694 年
唐,周,證圣,695一695 年
唐,周,萬歲,695一695 年
唐,周,萬歲登封,696一696 年
唐,周,萬歲通天,696一697 年
唐,唐,神功,697一697 年
唐,唐,圣歷,698一700 年
唐,唐,久視,700一700 年
唐,唐,大足,701一701 年
唐,唐,長安,701一705 年
有專家說:“開元通寶(或讀開通元寶)為后世通寶,、元寶之起源?!庇辛藢<业倪@句話,,誰也不敢往開元之前想什么了,但愿專家的說法是正確的,,可別再出現(xiàn) 武周武則天18個年號中什么元寶通寶了,。
說收藏和研究
自古以來,收藏之道就有雅俗之分,,明代董其昌說:古之好古者聚道,,今之好古者聚財,聚道者真愛,,堅守,,研究,繼承和傳播文化藝術,,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是為大雅。聚財者追風趕潮,,不由自主,,患得患失。以文化價置觀玩收藏,,懂得文化價置是內在的,,永恒的。以研究探索藏品的文化價置為樂,,把收藏當成一種文化消費,,也能把握經濟價值先機。真正的錢幣收藏就是在其經濟價值之外,,注重文化內涵,。讓我們擁有思想吧,,思想因沉靜而存在,,因啟智而遠達。擁有了思想,,可以化繁為簡,,舉重若輕,高屋建瓴,;擁有了思想,,可以胸懷全局,放眼長遠,,辨析得失,;擁有了思想,可以看透本質,,把握規(guī)律,、挈領核心。擁有了思想,,可以抓住重點,,果敢達練、掌控節(jié)奏,。擁有了思想,,敢于藐視困難,獨辟蹊徑,,變不能為可能,。擁有了思想,可以抑物欲棄庸俗,,淡定從容,,守誠有責,,享受充實寧靜。
思想來源于汲取,。饑渴癡迷地在知識浩海中暢游,。覽千古之精華,博眾家之大成,。哲學是智慧的學問,,哲學的要義在于反思。
同樣也讓我們遵循邏輯,,而邏輯在將我們引導向真理,。我們曾經把地球當成宇宙的中心,而其它的東西都在圍繞我們旋轉,,是伽利略和哥白尼這樣的科學家出現(xiàn)了,,向我們展示了地球并非是太陽的中心,太陽才是,。如果沒有這個理論,,就無法發(fā)展出宇宙物理學的理論。
曾幾何時,,中國的東北,、內蒙、河北出現(xiàn)了一批各朝代的大型古錢幣,、(雕母),、錢范,持有人開始如獲至寶,,紛紛高價出售,。于是有人拜訪名家、專家,,想得到他們的支持和肯定,,無奈的是專家、名家給了這些人當頭一棒,。名家專家說:〞這些都是前譜不曾出現(xiàn)記錄過的,,從沒有人見過這種錢幣,這一定是有人偽造和后鑄的,。持有人大為掃興,。專家的斷言使這批錢幣失去了市場,這些古錢以廢銅亂鐵的價格出現(xiàn)在了地灘上和廢品收購站里,。有人嘆息,,如今的造假者太歷害了,這些人把中國所有的古錢幣造假造了個遍,,而且凈造些出譜品,,讓人眼花瞭亂,,就連有著豐富錢幣知識的収葳愛好者也是疑竇叢生,這些出譜,、出格的古錢幣太出乎人們的想象了,。但是這也給一些有識之士提供了一個契機,有人以廉價收購了一些古錢幣用于科學研究,,研究分析的結果大大出乎了人們的預料,。中國的古錢幣研究方興未艾,發(fā)現(xiàn)了的古錢幣只是冰山一角,,我們該怎樣面對新發(fā)現(xiàn)的古錢幣,?應該以客觀、研究,、物實的心態(tài)對待,,不排斥,要勇于面對,,研究分析這些新發(fā)現(xiàn)錢幣的鑄造方法,、規(guī)律、工藝是否符合古錢幣的生產工藝,,特征是否和被認定了的有出土記錄的器物工藝特征相符合,,考證所有的跡象是否符合歷史,。不要墨守成規(guī),,正象電視節(jié)目探索-發(fā)現(xiàn)片首所言,在己知的領域我們努力探索,,在未知的領域我們重新發(fā)現(xiàn),。在今天的錢幣收藏界,由于舊知識,、舊觀念在做祟,。我們看古譜上拓片因是墨跡所制,反應不出原錢的形態(tài)和神韻,,再加轉印多失真,,往往失之毫厘,謬之千里,,也反映不出紅綠痕跡,,遠比不上實物、照片有神彩,。
這些抱殘守缺之人是不會推進中國錢幣文化發(fā)展的,,他們終會被歷史所淘汰。只有一些有識之士,,才能先聲奪人,,有句俗語說得好,,“人奸了沒飯吃,狗奸了屎吃,?!敝挥杏胸斆娜瞬爬眠@個契機大量收購收藏,用于進行科學分析研究,,等待升值,。前人沒發(fā)現(xiàn)沒記錄的不等于沒有,如今哪個遼金墓葬出土的文物不是讓世人瞠目結舌,。中國的歷史有太多的神奇,。在如今的中國,沒有任何時期比得上現(xiàn)在優(yōu)越,,中國現(xiàn)社會政治穩(wěn)定,,經濟飛速發(fā)展,各地大搞土木工程建設,,祖先留在地下的眾多寶貝今天得以重見天日,。通過對古錢幣紋飾,材質,,鑄造工藝等多方面的分析研究,,我們沒有理由相信這些擺在我們面前的各朝代的錢幣是贗品,誰會有能力把中國各朝代的錢幣偽造個遍,?而且有的是用金銀制造的,,然后當銅賣,世上沒有這樣的傻瓜,。
有時想來個反其道而行,,別人說這些古錢是假的,我就把這些金銀質古錢幣化成熔液,,提純成純金銀或做成其它銀飾物也能增值,,思來想去終沒下這決心,這種古錢幣是不可再生的,,它的歷史價值不是用純金銀來估量的,,世人終有一天會認識它的真正價值,它是各朝代真實歷史實物的見證,,它讓我們真正的觸摸歷史,,并更好的感知歷史。
我們研究貨幣,,貨幣的形態(tài)不僅體現(xiàn)在一定的物質材料上,,而且固定為一定的圖像和造型,就貨幣的形狀需要適應流傳,,易于攜帶,,方便授受,。這種造型的選擇和演變,總是決定于社會經濟生活的要求,,遵循某種客觀規(guī)律,,但是同時,它又與一定民族的文化背景有關,,受影響于特定的審美情趣,,認知意識和精神追求。在不同的內質和形態(tài)的文化作用下,,不同的民族,,不同國度會形成風格完全不同的貨幣形制。因此,,中國古代貨幣形制乃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某種象征,,在長達數(shù)千年的發(fā)展過程中,錢幣形制也發(fā)生過若干次變遷,,而這些不同形制的錢幣恰如一糸列造型各導的碑碣,,標志著中國錢幣演變的歷史程,同時也鐫刻了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
就年號的制定來說,,通常表明帝王的登基即位乃是應天承運并期望國祚永久,因而用字主要為天,、圣,、乾、保,、寧,、大,、延等,,以示祥瑞。而年號的更改,,大多是因為遭遇亊件變故,,兇象吉兆,改元改號時要制造法服,,設壇告天,,確立新的年號是一種順天道,奉正朔的表現(xiàn),,表明自己是受命于天的帝王系列的一員,,所以對前朝帝王年號并不排斥。釆用年號鑄錢,,包括上述皇權天命的全部內容,,因而是中國特有的帝王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也影響到朝鮮、日本,、越南等國,。多數(shù)皇帝上臺后,都把開鑄自己的年號錢作為詔告天下四方的措施之一,,有的皇帝多次改元,,每次都鑄有新的年號錢。其錢幣上鑄明年號,,表明出對君主的崇拜意識,。若說貨幣的記重階段是以神秘的理性賦予貨幣以神權文化的意.此一千三百余年的貨幣形制史就是一部帝王的世系演化. 其貨幣文化也就是一種 帝系文化 。
在其它的學科,,如宇宙,、恐龍、地質雖離我們很遙遠,,都是找到了相關有力的證據才建立了相應的理論,。錢幣文化也應是如此,我們不應排斥新發(fā)現(xiàn)的東西,,要多問些為什么,?歷史證明,地心說向曰心說的轉變是要經過斗爭的,。
然則此千余年中,,鑄錢之法若何,尚為古泉界之謎,。本研究理論的出現(xiàn)是否可解開這個歷史之迷,?
從鑄造上說,從泥模向翻砂技術的轉變,,必然也會在產品錢幣上有巨大的反差,。通過對開元前和開元后的錢幣表面特征對比分析,沒發(fā)現(xiàn)有變異,,這也證明了〞開元〞后改翻砂的錯誤,。古錢幣是硬型范鑄法,即泥模法鑄造的,。硬型泥范分為上下盒模,,中間有澆鑄道,多范疊壓鑄錢,。
有人說翻砂法具有許多優(yōu)點,,可省焙燒設備,減少工時,節(jié)約物料,,翻砂所用材料可連續(xù)使用,,制造技術比較捷便。這些人不知,,翻砂所用之砂配制十分復雜,,是不可連續(xù)使用的,翻砂法制成砂型合箱后有不可移性,,稍一移動就會開裂,、掉砂,甚至崩裂,。最重要的是翻砂鑄造出的產品精度不高,,達不到古錢幣所具有的精度,這是古錢幣持翻砂鑄造說之人所不知和所不了解的,。
這純是不懂翻砂鑄造的無端臆想和猜測,,其結果只能使簡單的問題復雜化,復雜的問題紊亂化,,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關于錢范和母錢的使用,,上海孫仲匯《開元通寶濤法探討》中說:〞存世有一個貨泉范母的制作相當奇特,,它由銅質范身與貨泉組合而成,即將貨泉鑲嵌在范身上,,這樣可以節(jié)省一些制范人工,,唐代的鑲嵌粘接技術相當發(fā)達……開元錢完全可以粘接在木質的范身上,制成組合式范母以打印子范,。這種范母具有較大優(yōu)點,,一是節(jié)省銅材,二是制作方便,,三是可以根據母錢的嵌入深淺適當調節(jié)鑄錢的厚薄……孫先生的說法是十分正確的,,以后各朝代的母錢鑄錢法都是使用的這種方法。即在木質范上槽內二分之一左右深鑲嵌,、粘貼〞四至六個母錢〞穿口內的方臍也是二分之一厚起固定性作用,。
關于穿,母錢的穿口和行用錢的穿口是不同的,。自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實行貨幣制度改革,,統(tǒng)一為圓型方孔制錢,,中國貨幣從此長期固定下來,一直延續(xù)了兩千多年。為什么歷史選擇這種形式,,有人考證方孔利于銼磨,,便于攜帶。但從鑄造模型制子范的角度講,,方孔穿是為了更好的制子范,,它是起定位作用的,類如石磨臍的作用,。母錢為了在同一木模上使用翻轉后定位制子范,,穿的正背的傾斜角度是一樣的。
再說范:
從東北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各朝代錢范來說,。早在1993,,內蒙內的安麗,趙愛軍在《內蒙古金融研究·錢幣??钒l(fā)表文章《內蒙古寧城出土新莽陶錢范》,、1997年、趙晨光,、趙晨曦也在該刊發(fā)表文章《伊盟哈勞柴登古城出土新莽錢范,。
1998年,中國人民銀行內蒙古分行的張文芳先生在《內蒙金融研究增刊》發(fā)表文章說:〞近幾十年來,,在內蒙古地區(qū)多次出土發(fā)現(xiàn)古代錢范,、鑄錢遺址。對此雖然多數(shù)己有專門報道.,。文中提到,,新莽錢范是內蒙古迄今發(fā)現(xiàn)數(shù)量最多的古代錢范,同時,、所發(fā)掘的新莽燒制陶母范,、澆鑄金屬錢范的遺址也是內蒙古迄今出土發(fā)現(xiàn)的唯一一處規(guī)模最大、最為完整的古代制造錢范,、鑄錢作坊遺址,。1976年赤峰市寧城縣黑城發(fā)掘出土王莽錢范作坊和鑄錢遺址,出土大量實物資料,。黑城地處老哈河上游北岸,,與遼寧凌源、河北平泉縣交界,,是古代我國北方草原通往關內的交通要道,。
黑城是一座保存比較完好的漢代古城址,文化遺存豐富,,出土有西漢〞半兩〞,、〞五銖〞,、〞大泉五十〞、〞小泉直一〞,、〞貨泉〞,、〞大布黃千〞、六種貨幣,,以及熔化金屬用的坩堝,、煉渣等物。線范作坊,,他北距黑城南墻116米,,遺址南端有大量漢陶片和殘磚碎瓦。遺址中部,,有一座焙干陶范的窯址,,距地表0.3米處有4條平行排列、呈斜坡狀南北向磚砌大道,,窯底鋪磚面和耐火材料,,火道南北端各設兩個大膛,煙囪設在窯的中部,,窯床上放〞T〞形支架,,架上放成疊待燒泥范。這種烘范窯的特點是面積大,、火力集中,,可直接與泥范接觸,迴旋彌漫全窯,,生產率較高,。該窯址共出土完殘不等的〞大泉五十〞陶范497塊,〞小泉直一〞陶范522塊,,均用摻入砂粒的紅粘土制成,,下層較厚,所用砂土較粗,,上層很薄,,砂土較細膩。它們大體分布在幾個探方中,,如靠近窯址的第四探方內出土的是〞小泉直一〞正范母,,第五探方出土的都是〞小泉直一〞的背范母,第七探方出土的都是制好后未入窯焙燒的〞大泉五十〞范母,。在第一至第三探方內出土的〞大泉五十〞和〞小泉直一〞陶范母都是鑄造過金屬范的廢品,,這類使用過的范母表面有層灰白或其它色的硬光面,占出土總數(shù)的90%以上,。由此可以看出,,作坊生產布局井然有序,,制作范母有專門分工,。在出土的范母中,,110余件有記年文字,即在線范上部澆口兩側有兩豎行陽文隸書反寫的紀年文字,。右邊一行是〞后鐘官工裒造世〞七個字,,也有〞前鐘官工良造第世〞世字下面有一橫。左邊一行是〞始建國元年三月〞,。
據《漢書》記載推斷,,銘文中的〞后鐘官〞或〞前鐘官〞應是漢代中央主管鑄錢的官職。〞裒〞和〞良〞可能是掌管作坊的官吏或制作錢范工匠的名字,。同時,,陶范上〞始建國元年三月〞也與文獻記載相符。這是一處內涵十分豐富的鑄錢窯址,,不僅有鑄錢遺址,,而且還有燒制錢范的窯址,不僅有母范,,而且有子范,,不僅有不同的錢模內容,而且又有書寫紀年文字的錢范,。近些年伊盟的杭錦旗哈勞柴登漢代古城,,呼和浩特市舊城和林格爾地區(qū)發(fā)現(xiàn)新莽多種錢范的消息。該文在結語中說:對內蒙古地區(qū)出土發(fā)現(xiàn)的錢范,、鑄錢遺址的分析綜述,,可以得到如下幾點結論。首先,,如戰(zhàn)國時期的〞安陽〞布范〞,、〞戈阝〞布范,以及喀喇沁旗出土的鉛范,,都是兩千二百多年以前的遺物,。其次,內蒙古出土的錢范分布地域廣,,東自赤峰的寧城,,西至包頭,北自赤峰市喀喇沁旗,,南至伊克昭盟杭錦旗,,基本是分布在燕山、大青山山麓沿線,,農,、牧業(yè)交錯且十分發(fā)達的地帶,。第三:錢范用材豐富,包括鉛,、鐵,、銅、石,、陶等多種質地,,并開戰(zhàn)國鑄幣使用金屬母范之先河。第四:制范,,鑄幣工藝先進,,制范方面,燒制錢范的窯窒構造科學,,燒制錢范的工藝己達到比較高的水平,,鑄幣方面,流銅澆道,,氣孔及錢模分布合……
關于銅銹,,在這還想說兩句。不可否認,,銅和銅合金在外畀介質作用下會發(fā)生化學反應,,使銅錢表面或內部發(fā)生變化,即電化學反應,,古錢幣多為合金,,同時還含有其它雜質,各物質都有自己的電位,,這些不同電位的金屬元素之間和雜物之間會形成許多微觀的腐蝕電池,,因而產生晶間腐蝕,銅也會生出些綠銹,。但這是以銅錢腐爛為前題的,,決不會有完美的銅錢有這種現(xiàn)象。
說點研究歷史讀書的話題
歷史上中國古代北方曾員少數(shù)民族活動的大舞臺,,北方人特別注重遼,、金、西夏,、元,、清幾朝貨幣史的研究。以遼王朝為例,。
在中國的歷史上,遼王朝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王朝,,它歷唐,、五代,、西夏,、宋,、金并和這些朝代在政治,、經濟、文化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在歷史的演化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亦起著各朝不可替代的作用。沒有它中國歷史就不是一部完整的歷史,,它在中國歷史的作用是改朝換代的作用,,是一個朝代興與亡的作用,。遼王朝在滅亡后唐,、后晉、王朝的過程中,,吸收中原漢民族的文化,,汲取先進的政治、經濟,、文化、生產工藝為己用,,創(chuàng)建了一個強大的帝國王朝,。它東征西討,迫使周邊眾多的小國稱臣納貢,。
《三國志·魏書·烏丸鮮卑東夷傳》,、鮮卑,、即所謂東胡也。契丹的含義,,一般認為是鑌鐵之意,,另有切斷,刀劍,,奇首之領地,,酋名,,寒冷,,大中,,草原,,沙漠或森林等說,。契丹族的祖先大致有鮮卑、窒韋,、宇文。
中原歷史文獻最早記載契丹族是在425年,、553年北齊高詳曾伐契丹,?!顿Y治通鑒》卷一百六十五,、梁記二十一、世祖考元皇帝下,,齊主送柔然可汗伐之父登注及兄庫提還其國,伐尋為契所殺,,國人立登注為可汗……契丹寇齊邊,,壬午,,齊主北巡,、冀,、定、幽,、安遂伐契丹。山戎,,亦稱北戎,,無終,,代戎,戎人的一支,。春秋初曾分布于今山西省太原市至河北省玉田縣西北無終山一帶,主要在今河北省北部,,遼寧西南部,內蒙古自治區(qū)東南部三省交叉地,。史載山戎以〞射獵禽獸為生〞,〞隨畜牧而轉移〞,,經常聯(lián)合侵犯中原,成為燕、齊諸國邊患,。東周時期,,山戎統(tǒng)治長城東部600多年,,其文化在這一時期產生過深遠影響,,滄海桑田,,歲月流轉,而今山戎文化亦被列為中國文化史上500疑案之一,。近年來從黃河、西遼河,、河北的灤河,、內蒙、吉林,、遼西大片地區(qū)的遺址和墓葬中出土的山戎契丹文化遺物多多,,實物證明,山戎從燕,、齊時就接受了比較先進的中原文化溶入到自己的生產生活中,,其文化亦被燕文化同化,從出土的各種器物上看,,有些物件不遜于中原地區(qū),。
契丹自成獨立族系后,為了抵御自然和他族的侵襲,,曾多次在部落之間結成聯(lián)盟,。經過近百年的發(fā)展至隋代、契丹己經初步形成部落聯(lián)盟,,分為十部,,兵多者三千,少者千余,,順寒暑,,逐水草畜牧,侵伐則部得自行,。至唐初,契丹在原有的軍亊聯(lián)盟的基礎上,,發(fā)展到大賀氏家族世選部落聯(lián)盟長階段,。唐朝未年,中原地區(qū)混戰(zhàn)不己,,〞幽涿之人,,多亡入契丹〞。契丹也乘機掠河北地區(qū),,〞攻陷城邑,依唐州縣,,置城以居之〞,。這樣契丹境內的漢人越來越多,這些漢人把中原地區(qū)的先進生產方式傳播到契丹地區(qū),,從而促進了契丹社會的經濟發(fā)展,,契丹社會開始了由氏族社會向封建社會的轉化,。契丹首領耶律阿保機便是完成這一歷史轉化的杰出人物。
阿保機出身于世代擔任部落聯(lián)盟夷離堇的契丹貴族家庭,,公元九O七年被選為可汗,,他首先把契丹八部統(tǒng)一在自己的控制之下,,任用漢人韓延微等人為謀士,對契丹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定配偶,、教墾藝、樹城郭,、分市里,、設榷務、鑄錢幣,、創(chuàng)制文字等,,使契丹的勢力迅速強大起來,,在此基礎上阿保機陸續(xù)征服了相鄰的奚,、習,、室韋,、女真等族。公元九一六年,,阿保機自立為皇帝,,建元神冊,國號契丹,。它雄據朔漠,幅員萬里,,控弦百萬,,鐵騎所至,,無不俯首稱臣,先后臣服了溪習,、高麗、回鶻,、室韋、西夏,、土蕃等部落,并于十一世紀初同北宋王朝訂立了〞澶淵之盟〞約為兄弟之邦,,兩國罷戰(zhàn)修好通商往來。契丹族在保持自己原有文化,、風俗,、等外,還大量吸收中原先進文化后,,形成了獨特的〞契丹文化〞。它的行政首腦機關就和它朝不一樣,,是因宜為俗,春夏避暑,,秋冬違寒,,隨水草畋漁,,歲以為常直到天祚帝滅亡,,二百多年,前面所發(fā)遼王朝各朝錢幣不說明問題么,?一個國家要稱雄于世界,是要用實力說話的,。對遼王朝歷史知識和文化一點都不了解的人怎不懷疑這些遼錢幣的真實性,?
往中原南方說,,在中國漫長的發(fā)展長河之中,。你方唱罷我登場,一位又一位封建帝王宛如過河之魚,。接連不斷數(shù)不勝數(shù)。五代10國是武人的天下,。天子寧有種乎?兵強馬壯者為之耳,。
自中唐建梁開始,中國歷史進入了一個割據分裂的時期……五代十國,。神州大地烽煙四起,金戈鐵馬,,富庶的田野屢屢成為血流成河的戰(zhàn)場、繁華的都市往往成為狐兔出沒的廢墟,。為了穿上龍袍。坐上龍椅那些大大小小的軍閥們演出了一幕幕兄弟相殘父子反目,、權臣篡位軍校擁立的種種鬧劇,。在血泊中一頂頂皇冠砰然落地,、在拼殺中一個個新皇帝又粉墨登場、五十余年間僅在中原就先后出現(xiàn)五朝八姓十四君,、平均每個皇帝在位時間不足四年,,而在南方和山西存在過十個割據政權,、這其中尚不包括一些小的割據勢力。加上北方的遼政權,、可謂政權林立山河破碎,。我們不能從五代十國的錢幣上看出點什么嗎?
歷史不會停步,,我們今天的一切,也會成為明天的歷史,,歷史不會消失,它只會暫時隱藏起來,,留下無數(shù)的線索,,等待人們去尋找,、探索、發(fā)現(xiàn),,而當它終于被人們發(fā)現(xiàn)的一刻,人們才會意識到,,那個逝去了的時代,也曾經同樣的喧囂,,同樣的精彩,。
此系列論文是李松林于癌癥術后恢復中完成,,因水平有限,所描述可能有不盡之處,,層次感不強,望多多包涵,。謝謝研讀。
2013年3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