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公元266年—316年)是中國歷史上短暫的大一統(tǒng)封建王朝。西晉為時僅51年,,如果從滅吳開始算起,,則僅立朝37年。共6個皇帝,。 西晉的開國君主司馬炎出身于河內(nèi)司馬氏的世族,,祖父司馬懿乃三國時曹魏的大將軍、太尉,、太傅,,其伯父司馬師、父親司馬昭都是曹魏時權傾一時的權臣,,權勢超過君主,。 司馬炎于265年取代曹魏政權而建立,國號晉,,定都洛陽,,區(qū)別于五代時的后晉,,史稱“西晉”,又稱為司馬晉,。西晉代魏后,期間發(fā)生西陵之戰(zhàn),,280年滅孫吳,,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統(tǒng)一。 西晉另一特色是大量游牧部落內(nèi)遷。東漢以來,,大量游牧民族因各種方式被遷入,,到西晉時關中和涼州一帶的外族已占當?shù)厝丝谝话搿_@些外族本身都是被世家大族收作奴婢,。由于遷入人口數(shù)目相當多,,與關中一帶晉人相差不遠,形成割據(jù)勢力,,為西晉亡國和五胡十六國埋下伏筆。 八王之亂之后西晉元氣大傷,,內(nèi)遷的諸民族乘機舉兵,,造成五胡亂華的局面,大量百姓與世族開始南渡,。316年,,西晉被前趙所滅,北方從此進入五胡十六國時期,。西晉是魏晉南北朝長期分裂時期中的短暫統(tǒng)一,,所謂“曇花一現(xiàn)”。 317年司馬睿在建康即晉帝位,,改元建武,,中原的西晉王朝宣告結束,東晉就此開始,。 西晉時期以仿鑄造青銅器的高溫燒制的青瓷聞名,。西晉墓穴中除了青瓷,還發(fā)現(xiàn)有墓穴模型,、銅鏡等,。西晉的文化程度也很高,,名醫(yī)王叔和著有《脈經(jīng)》,地理學家裴秀編有《禹貢地域圖》,,史學名著《三國志》即由陳壽所著,。 曹魏后期,政治日益腐敗,,階級矛盾越來越尖銳,。與此同時,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出現(xiàn)了以曹爽為首和以司馬懿為首的兩個集團的對立和斗爭,。 公元249年(嘉平元年),,曹爽等陪同曹芳出洛陽城南拜謁明帝陵,司馬懿乘機在洛陽發(fā)動政變,,奪取了朝中大權,。公元251年,司馬懿病死,,子司馬師繼續(xù)掌權,。254年,司馬師廢曹芳,,立曹髦為帝,。次年,司馬師死,,弟司馬昭當政,。公元260年,曹髦不甘心做傀儡,,于是率數(shù)百仆從向司馬昭進攻,,結果被殺。司馬昭另立曹奐為帝,,政權完全為司馬氏所控制,。 公元263年,司馬昭向蜀漢發(fā)動戰(zhàn)爭,,派遣鐘會,、鄧艾、諸葛緒等分東,、中 ,、西三路進攻漢中。蜀漢則以姜維為首組成抵抗軍,,據(jù)劍閣天險與魏軍相持,。鄧艾遂率精兵偷渡陰平攻占涪城,進逼成都,。蜀漢后主劉禪不戰(zhàn)出降,,姜維聞訊后帶部投降鐘會,,兵變不成,自刎而死,,蜀漢滅亡,。 公元266年,曹魏皇帝曹奐禪位于司馬炎,,改元泰始,,曹魏滅亡,西晉開始,。 晉朝本身承接了東漢晚期至曹魏期間的割據(jù)局面,,地方上世族影響力遠超帝王。如司馬氏本身就是世族權臣,,控制曹魏朝廷,,并篡魏自立。所以司馬炎在篡魏得手后,,為免其他世族,、權臣效法,便分封了各宗室成員為王,,在地方上作為維護皇室的力量。同時又頒布“占田令”,,限制世族擁有田地的面積和數(shù)量,。 69年,司馬炎就派羊祜坐守軍事重鎮(zhèn)荊州,,羊祜坐鎮(zhèn)荊州后,,減輕賦稅,安定民心,,荊州與東吳重鎮(zhèn)石城相距最近,,晉軍采取了“以善取勝”的策略,向吳軍大施恩惠,。由于孫皓揮霍無度,,部隊士兵常常領不到軍餉。羊祜命人向吳軍送酒送肉,,瓦解吳軍,。不時有吳軍前來投降,羊祜下令說:吳軍來要歡迎,,走要歡送,。東吳將領們的心已經(jīng)一步步趨向晉軍。 司馬炎在襄陽一邊命羊祜以仁德對吳軍施加影響,,一邊在長江上游的益州訓練水軍,,建造戰(zhàn)船,。經(jīng)過長達10年時間的充分準備,公元279年,,晉軍開始向東吳展開大規(guī)模的進攻,,20萬晉軍直撲東吳,沿江東下,,直搗吳軍都城建業(yè),。東吳守軍,在巫峽釘下了無數(shù)個鋒利無比的,、長十余丈的鐵錐,,在江面狹窄處用粗大的鐵鏈封鎖江面。晉軍先用大竹排放入長江,,晉軍在船上載了無數(shù)根數(shù)丈長的用麻油澆灌的火點燃火炬,,熊熊烈火能夠把鐵鏈燒斷。就這樣,,東吳長江的防守設施被一個個排除了,。 晉軍進攻東吳時,為了吸引守衛(wèi)建業(yè)的吳軍兵力,,安東將軍王渾率一路晉軍,,由北向南,直取建業(yè),。孫皓忙命丞相張悌統(tǒng)率主力渡江北上,,迎擊王渾,結果沿江東下的晉軍乘機攻占了建業(yè),。 由于晉武帝準備充分,,時機恰當,戰(zhàn)略正確,,前后僅用了四個多月,,便奪取了滅吳戰(zhàn)爭的全部勝利。從此,,東吳的全部郡,、州、縣,,正式并入晉國版圖,。三國鼎立的局面完全結束了。晉武帝司馬炎終于統(tǒng)一了全國,,結束了八十年的分裂局面,。 滅吳之后為開創(chuàng)新的業(yè)績,司馬炎以洛陽為中心,在全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逐步使百姓擺脫了戰(zhàn)亂之苦,,使國家走上了發(fā)展之路?!?/SPAN> 朝廷采取措施,,從鼓勵墾荒、興修水利,、擴充勞動力和加強監(jiān)督等方面來促進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公元267年(泰始二年),晉武帝頒布鼓勵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詔令,。史料記載,,公元270年(泰始五年),汲郡太守王宏認真履行朝廷的旨意,,勤恤百姓,,疏導有方,督勸開荒五千余頃,。當時正遇上荒年,,他郡皆鬧饑荒,而汲郡獨無匱乏,。于是司馬炎特下詔褒揚,,賜谷千斛。后來,,司馬炎還下令修建了新渠,、富壽、游陂三渠,,灌溉良田一千五百頃。司馬炎于太康元年頒布戶調(diào)式,,推行占田法和課田法,。占田、課田制下的農(nóng)民,,為一家一戶的個體小農(nóng),,他們生產(chǎn)獲取的糧食除繳納田租外,都歸他們自己所有,。這一制度的推行,,極大地提高了農(nóng)民的生產(chǎn)積極性。 通過上述措施的推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很快發(fā)展起來,,出現(xiàn)了繁榮景象?!稌x書·食貨志》稱:“是時,,天下無事,,賦稅平均,人咸要其業(yè)而樂其事,?!薄稌x紀·總論》中反映河洛地區(qū)當時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的狀況是這樣描述的:“牛馬被野,余糧委畝,,行旅草舍,,外閭不閉,民相遇如親,。其匱乏者,,取資于道路?!惫视小疤煜聼o窮人”之諺,。 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口也迅速增長起來,。據(jù)《晉書·地理志》記載,,太康元年,全國有“戶二百四十五萬九千八百四十,,口一千六百一十六萬三千八百六十三”,。占田、課田法頒布后的第三年,,即公元282年(太康三年),,國家“戶有三百七十七萬”。表明人口數(shù)量的增長是相當明顯的,。 為保持政治穩(wěn)定,,維護統(tǒng)治階級的利益,司馬炎于公元280年(太康元年)還公布了官品占田和蔭人以為佃戶,、衣食客的制度,。法令規(guī)定,官品第一至第九,,各以貴賤占田,。第一品可以占田五十頃,以下每低一品,,遞減五頃,。又各以品之高低,蔭其親屬,,蔭其客戶,,多者及九族,少者三世。宗室,、國賓,、先賢之后及士人子孫,也都有這種特權,。特權擴大到士人子孫,,這是秦漢時世家地主范圍的擴大,特別是儒宗這一等級的延伸,。 西晉的這些措施,,無疑給世族地主在政治上和經(jīng)濟上更多的優(yōu)厚待遇,還有利于統(tǒng)治階級利益上的平衡,。但士族地主特權過大,,助長了他們在生活上和政治上的腐化,同時影響庶族地主的利益和農(nóng)民的利益,。展生產(chǎn)的同時,,反對奢侈,厲行節(jié)儉,。有一次,,太醫(yī)院的醫(yī)官程據(jù)獻給司馬炎一件色彩奪目、滿飾野雉頭毛的“雉頭裘”,。司馬炎把這件“雉頭裘”帶到朝堂,,讓滿朝文武官員欣賞,朝臣見了個個驚嘆不已,。不料,,晉武帝卻一把火把這件“雉頭裘”燒成了灰燼。司馬炎認為,,這種奇裝異服觸犯了他不準奢侈浪費的禁令,,因此要當眾焚毀。他還下詔說,,今后誰如敢再違犯這個規(guī)定,,必須判罪。 公元280年(咸寧六年)四月改元太康,。在以后的10余年間(280—289),是西晉相對繁榮穩(wěn)定的時期,,社會經(jīng)濟有了較大的發(fā)展,。西晉政府重視生產(chǎn),勸課農(nóng)桑,,興修水利,,民和俗靜,家給人足,牛馬遍野,,余糧委田,,出現(xiàn)了四海平一、天下康寧的升平景象,,史稱太康盛世,。史家如此描述,“是時,,天下無事,,賦稅平均,人咸安其業(yè)而樂其事,?!?/SPAN> 但是好景不長,西晉皇室逐步腐朽,。世家大族則貪暴恣肆,,奢侈成風。如何曾日食萬錢,,還說“無下箸處”,。大族王愷、石崇互比奢侈,,大臣傅咸上疏說“奢侈之費,,甚于天災”,請求皇帝制止,,但司馬炎無動于衷,。官僚們不僅奢侈成性,而且公開搶劫,、殺人,。如石崇做荊州刺史,“劫遠使商客,,致富不貲”,。 司馬炎也驕奢淫逸起來,由于未能解決政風腐敗,、黨派亂起,、宗室權力擴張與外族內(nèi)遷問題,種下日后八王之亂與永嘉之禍的遠因,。 290年晉武帝去世,,晉惠帝繼位,外戚楊駿輔政,,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矛盾愈演愈烈,,終于爆發(fā)了“八王之亂”,。 公元301年,趙王司馬倫自立為帝,,改元建始,,晉惠帝退位。同年三月,,齊王司馬冏,、河間王司馬颙、成都王司馬穎三王聯(lián)合常山王司馬乂(后封長沙王)伐趙王司馬倫,。五月去除趙王司馬倫及其黨羽,,晉惠帝復位,齊王司馬冏專政,。302年成都王司馬穎及河間王司馬颙派軍討伐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于京城洛陽響應。最后齊王司馬冏及其黨羽被除,,長沙王司馬乂掌政,,成都王司馬穎于鄴遙控 公元303年成都王司馬穎為了去除駐守京城的長沙王司馬乂,聯(lián)合河間王司馬颙率軍攻擊洛陽,,但被長沙王屢屢擊敗,。304年初洛陽城缺糧,東海王司馬越勾結禁軍擒長沙王,,開城投降,。長沙王被河間王將領張方用火烤死,成都王穎迫惠帝立其為皇太弟,,河間王颙為太宰,,東海王越為尚書令。成都王勝利后,,班師返鄴,,政治中心北移。而后東海王越集結各方兵力,,挾惠帝討伐成都王穎,。最后失敗,惠帝被俘,,東海王逃至其封國東海(今山東郯城北),,河間王將領張方占領洛陽。 但不久東海王的親弟并州刺史東瀛公司馬騰及幽州刺史王浚聯(lián)合異族烏丸,、羯朱等勢力擊敗成都王,。成都王挾晉惠帝逃至洛陽,投靠擁有關中及洛陽的河間王,,最后成都王被廢,,河間王改立司馬熾為皇太弟。公元305年東海王司馬越在山東再次起兵,,西向進攻關中,。公元306年東海王司馬越攻入長安。河間王司馬颙和成都王司馬穎敗走,,最后相繼被殺,。東海王司馬越迎金惠帝還洛陽,隨后晉惠帝被毒死,,豫章王司馬熾繼位,,是為晉懷帝,由東海王司馬越專政,。八王之亂至此結束 八王之亂中,,參戰(zhàn)諸王多相繼敗亡,人民被殺害者眾多,,社會經(jīng)濟嚴重破壞,,西晉統(tǒng)治集團的力量消耗殆盡,隱伏著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便迅速爆發(fā),。 東漢以來,分布在西,、北邊疆的少數(shù)民族已陸續(xù)向內(nèi)陸遷徙,。 魏晉時期,漢族統(tǒng)治者為了加強對各少數(shù)民族的控制和補充內(nèi)陸勞動人手的不足,,經(jīng)常招引和強制他們?nèi)刖觾?nèi)陸,。 各少數(shù)族人民內(nèi)遷后,在漢族的長期影響下,,逐步地由游牧生活向定居的農(nóng)業(yè)生活過渡,。魏晉時,西,、北各少數(shù)族人民向內(nèi)陸遷徙的活動,,更加頻繁,而且種族很多,,主要有匈奴,、羯,、氐,、羌以及鮮卑五族,,史稱為“五胡”,。 當時,,在內(nèi)陸不少地方,,少數(shù)民族人數(shù)相當多,,如西晉時,,關中戶口百萬,其中少數(shù)民族占了一半左右,。 到了西晉末年的少數(shù)民族勢力可以分為三股:匈奴是滅亡西晉的策動者,,有統(tǒng)治中原的野心。羌,、羯,、氐屬于第二股。羯族原是匈奴控制的西域民族,,隨匈奴人來到中原后由于生活貧困,,很多羯人淪為漢族地主的隸農(nóng)。羌人三度叛亂,,叛亂后的羌人又屠殺漢人,,接著是官軍的大肆鎮(zhèn)壓。而氐人多是“八王之亂”中與漢人一起逃亡的流民,。第三股是鮮卑人,,他們由于種種原因多在西晉末年對戰(zhàn)爭持觀望態(tài)度。尤其耐人尋味的是后來稱雄北方的慕容氏,、拓跋氏都是支持西晉政府的,,其首領相繼被封為大都督和代公,是西晉的盟友,。 各族內(nèi)遷以后,,與漢人雜處,過著定居的農(nóng)業(yè)生活,。魏晉統(tǒng)治者強迫各族人民納租調(diào),,服力役,“服事供職,,同于編戶”,。 西晉占田制明確規(guī)定了他們的租調(diào)負擔。漢族的官僚,、地主多以少數(shù)民族人為奴婢,、佃客。殘酷的民族壓迫,,使各少數(shù)民族對西晉統(tǒng)治者“怨恨之氣,,毒于骨髓”,因而反抗不斷地發(fā)生,。 對西晉首先發(fā)難的是氐族——李特流民起義和羯,、羌的小規(guī)模反抗,然后是匈奴貴族的起兵,,八王之亂”中,,并州刺史司馬騰與將軍王浚聯(lián)合鮮卑貴族進攻司馬騰駐守的鄴城,,司馬騰不敵,劉淵獻計說要回匈奴召集騎兵抗衡鮮卑人,,司馬潁同意,。劉淵得以回到匈奴。 公元304年(永興三年),,劉淵返回匈奴控制下的左國城,與匈奴權貴密謀起兵,。劉淵的從祖父劉宣發(fā)表了起兵宣言,,實際是要奪取中原。 當時,,并州境內(nèi)的漢人大多因戰(zhàn)禍而遷徙南下,,胡漢勢力對比發(fā)生重大變化,而并州的官吏們還在熱心內(nèi)爭,。于是,,劉淵稱漢王,置白官,,打敗司馬騰,,招降山東起義的王彌等人,形成了反晉浪潮,。 公元308年(永嘉二年)劉淵稱帝,,都平陽。他分別于公元309年(永嘉三年)秋冬遣其子大將軍劉聰率石勒,、劉曜等進攻洛陽,,西晉軍隊頑強抵抗,匈奴敗退,。后劉淵死,,劉聰殺太子自立,又于公元310年(永嘉四年)冬三攻洛陽,。 公元311年(永嘉五年)西晉攝政兼最高軍事統(tǒng)帥東海王司馬越病死,,匈奴大軍第三次圍攻洛陽,而南方諸州的牧丞或擁兵觀望或象征性的出兵“勤王”,。王敦天天召集士族飲酒作樂,;王澄帶兵從荊州出發(fā),以極慢地速度到了南陽,,一聽荊州刺史山簡的軍隊戰(zhàn)敗,,就跑回去了。而王衍等人竟扔下晉懷帝率十幾萬大軍公開逃跑,。結果他們被石勒全殲,。七月,洛陽失守,,晉懷帝被俘,接著漢國大將石勒閃擊荀唏,,青兗淪陷,。公元313年(建興元年),,晉懷帝在平陽遇害,,在長安的晉愍帝下令司馬睿,、劉琨等的共七十萬大軍分三路合擊平陽。結果身為此戰(zhàn)主力的司馬睿在士族的鼓動下竟抗命不遵,,致使西晉王朝的最后一次大反攻流產(chǎn),。公元316年(建興四年)長安失守,西晉滅亡,。而匈奴控制了幾乎整個中原,,長達一百多年的大動亂開始,。而后,,各族陸續(xù)在北方建立國家,,史稱“五胡十六國”。 不久,,完全代表士族利益的東晉建立,。西晉亡后,在北方尚有三個忠于晉朝的地區(qū),,即并州北部劉琨,、幽州段匹磾,、涼州張寔。然而,,并州劉琨先被石勒擊潰,,投靠幽州段匹磾。段匹磾則奉東晉密令將劉琨處死,,之后段匹磾也被石勒擊敗,。最后,在涼州張寔去世之后,,其弟張茂向前趙的劉曜稱臣,。至此東晉在華北的勢力全部消滅。 在曹爽當政時,,有人指出如不分封宗室諸王,,政權可能轉入他人之手。以后,,司馬氏果然輕易地奪取了曹魏的政權,,這件事在統(tǒng)治階級中造成很大影響。 公元264年(魏延熙元年),,司馬昭任相國執(zhí)掌朝政時,,尚書仆射裴秀便奏行五等爵制,分公,、侯,、伯、子,、男五等及縣公,、大國侯、次國侯,、大國伯,、次國伯、大國子,、次國子,、男共八階,封授勛舊,,司馬氏黨羽自騎督六百余人皆封,。其中司馬懿弟,、魏太傅司馬孚食邑萬戶,,地位等同于魏宗室諸王,其余縣公食邑1800戶,,封地75里,;大國侯食邑1600戶,,封地70里;次國侯邑1400戶,,地方65里,,以下爵位每降一階,食邑戶數(shù)減200戶,,封地減去5里,,至男爵食邑400戶,封地10里,。裴秀本人即封為濟川侯,,地方六十里,邑千四百戶,,以高苑縣濟川墟為侯國,。屬次國侯。 公元265年(泰始元年)十二月,,晉武帝司馬炎剛即帝位,,又改革分封制度。鑒于當時人議論以為曹魏宗室諸王力量弱小,,使司馬氏才得以順利取代曹魏,,晉武帝將其祖司馬懿以下宗室子弟均封為王,以郡為國,,邑二萬戶為大國,,置上、中,、下三軍,;兵五千人;邑萬戶為次國,,置上軍,、下軍,兵三千人,;五千戶為小國,,兵千五百人 。司馬炎叔父司馬干,、司馬倫,、司馬亮分別封為平原王、瑯邪王,、扶風王,,弟司馬攸封為齊王,均為大國,,司馬炎叔祖安平郡王司馬孚則超越制度,,食邑戶數(shù)多達4萬戶,。司馬炎的弟弟、堂兄弟,、伯父、叔父,、堂伯父,、堂叔父同時封王者達27人。司馬氏創(chuàng)業(yè)的勛臣貴戚均加封進爵,,為公為侯,封邑達1萬戶者為大國,5000戶者為次國,,不滿5000戶者為下國,,大司馬石苞、車騎將軍陳騫,、尚書令裴秀,、侍中荀勖,、太傅鄭沖,、太保王祥、太尉何曾,、驃騎將軍王沈,、司空荀勗、鎮(zhèn)北大將軍衛(wèi)瓘均封為公,。 泰始元年分封以后,,因宗室諸王均留居京城洛陽,未到封國,,制度規(guī)定的王國軍隊仍未建立,。公元277年(咸寧三年),司馬炎因齊王司馬攸聲望很高,,擔心身后將出現(xiàn)皇位繼承人之爭,,想讓他到自己的封國去,再次制定分封食邑制度。司馬宗室諸王封國仍分大國,、次國、下國三等,,而下國亦制所近縣益滿萬戶,,三等王國皆置中尉統(tǒng)領王國軍隊,大國諸王除嫡長子世代繼承王爵外,,其他兒子均各以土推恩受封為公,;功臣封公者,封國制度如小國王,,亦以中尉領兵,,郡侯封國內(nèi)也可以置1100人的軍隊。于是諸王多回到自己的封國中,,其因職未歸封國者,,大國置守土100人,次國80人,,下國60人,。晉武帝曾就這一制度詢問中書監(jiān)荀勖的意見,荀勖認為:諸王當時大多擔任各地都督,,若讓他們各歸封國,,將使西晉控制地方的力量削弱;而且分割郡縣,,充實封國,,將使被移徙的百姓怨聲載道;王國置軍,,也會削弱國家軍隊的數(shù)量,。晉武帝根據(jù)荀勖的意見,對都督制作了一些調(diào)整,,使之與分封制更緊密地結合起來,, 晉武帝平定江南后,為了將軍權收歸中央,,下令罷減州郡所領軍隊,,少數(shù)邊郡雖仍有軍隊,也被大大削減,,諸王國軍隊成為地方主要的武裝,。公元289年(太康十年),淮南相劉頌又上書,,認為諸王封國方圓千里,,但軍力不足,法同郡縣,無成國之制,,宜令國容少而軍容多,,增加王國軍隊數(shù)量。 西晉分封制度并未實現(xiàn)晉武帝鞏固司馬氏政權的初衷,,封王們結納封國內(nèi)的士族人士,,引用在西晉士族制度確立以后難以仕進的寒族士人,形成一個個與中央政權相背離的政治集團,,并憑借其王國軍隊爭取自己的利益,。晉末八王之亂中,長沙王司馬乂,、東海王司馬越均憑其國兵起事,,參與最高權力的爭逐。 司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字安世,,河內(nèi)溫縣(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晉朝開國皇帝,。司馬懿之孫,,司馬昭嫡長子,晉元帝司馬睿從父,。265-290年在位,,謚號武皇帝,廟號世祖,,史稱晉武帝 265年襲父爵晉王,,數(shù)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給自己,國號晉,,建都洛陽,。279年他又命杜預、王濬等人分兵伐吳,,于次年滅吳,,統(tǒng)一全國。建國后采取一系列經(jīng)濟措施以發(fā)展生產(chǎn),, 太康元年,,頒行戶調(diào)式,包括占田制,、戶調(diào)制和品官占田蔭客制,。太康年間出現(xiàn)一片繁榮景象,史稱“太康之治”,。但滅吳后,,逐漸怠惰政事 ,,奢侈腐化。290年病逝,,葬峻陽陵,。 司馬炎為曹魏權臣司馬昭的長子,曾出任中撫軍,。但是司馬昭卻有意讓幼子司馬攸繼承王位,,但在眾臣的反對之下,,司馬炎于265年被封為晉王太子。同年八月,,司馬昭因中風猝死,,享年55歲,。司馬炎繼承父親的相國職位和晉王爵位,。 公元266年2月8日(魏咸熙二年十二月丙寅),,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即位為帝,,定國號晉,,改元泰始。公元266年(泰始二年),,立妃楊艷為皇后,。公元267年(泰始三年),立次子司馬衷為皇太子,。公元268年(泰始四年),,司馬炎的母親皇太后王元姬去世,,葬于崇陽陵,;九月,,青、徐,、兗、豫四州發(fā)生大水,,伊洛滿出河面,,打開糧倉賑濟災民,。公元270年(泰始六年),,立壽安亭侯為南宮王;立皇子司馬柬為汝南王,;吳夏口督,、前將軍孫秀帶領他的部隊投降,擔任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為會稽公,。公元273年(泰始九年),立皇子司馬祗為東海王,。公元274年(泰始十年),,吳國威北將軍嚴聰,、揚威將軍嚴整、偏將軍朱買投降,;同年,,鑿開陜南山,,決了黃河,,使黃河往東注入洛水,,以使漕運通暢。 公元275年(咸寧元年),,追尊宣帝司馬懿廟號為高祖,,景帝司馬師為世宗,,文帝 司馬昭[為太祖;發(fā)生瘟疫,,洛陽人口死亡大半,。公元276年(咸寧二年),,立楊氏為皇后,;吳將邵凱、夏祥帶領七千余人投降],。公元277年(咸寧三年),扶風王司馬亮改封為汝南王,,東莞王司馬伷改封為瑯邪王,汝陰王司馬駿改封為扶風王,,瑯邪王司馬倫改封為趙王,渤海王司馬輔改封為太原王,,太原王司馬颙改封為河間王,北海王司馬陵改封為任城王,,陳王司馬斌改封為西河王,,汝南王司馬柬改封為南陽王,濟南王司馬耽改封為中山王,,河間王威改封為章武王;立皇子司馬瑋為始平王,,司馬允為濮陽王,,司馬該為新都王,,司馬遐為清河王,,鉅平侯羊祜為南城侯,;發(fā)生大風將樹拔起的事件,天氣突然變得寒冷,,五個郡國降霜,傷害到了谷物,。公元278年(咸寧四年),陰平,、廣武連續(xù)發(fā)生多次地震,;太醫(yī)司馬程據(jù)獻雉頭裘,帝以奇技異服典禮為由禁止雉頭裘傳播,,并在殿前燒毀了它,;吳國昭武將軍劉翻,、厲武將軍祖始投降。 公元279年(咸寧五年)與公元280年(太康元年),,晉派大軍伐吳,,東吳滅亡,,從此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太康元年,,河東、高平,、三河、魏郡,、弘農(nóng)等不少地方下起了冰雹,,傷害到了莊稼,。公元281年(太康二年),淮南,、丹陽地震,;東夷五國內(nèi)附;郡國十六下了冰雹,,大風拔樹,,破壞了百姓的房子。江夏,、泰山發(fā)生洪水,,流亡的人口有三百余家;上黨又遇到了暴風冰雹;有彗星出現(xiàn)在張和軒轅附近,。公元282年(太康三年),,安北將軍嚴詢在昌黎打敗鮮卑慕容廆,殺傷數(shù)萬人,。公元283年(太康四年),,多王去世,發(fā)生日蝕,,袞州,、河南及荊州、揚州發(fā)大水,,牂柯獠二千余落內(nèi)屬,。公元289年(太康十年),慕容廆投降晉朝,。 在位期間,,封同姓諸王,以郡為國,,置軍士,,希望互相維系,拱衛(wèi)中央,。晉武帝采取一系列經(jīng)濟措施以發(fā)展生產(chǎn),,屢次責令郡縣官勸課農(nóng)桑,并嚴禁私募佃客,。又招募原吳,、蜀地區(qū)人民北來,充實北方,,并廢屯田制,,使屯田民成為州郡編戶。太康元年,,頒行戶調(diào)式,,包括占田制、戶調(diào)制和品官占田蔭客制,。太康年間出現(xiàn)一片繁榮景象,。晉武帝鑒于曹魏末期為政嚴刻,風俗頹廢,,生活豪奢,,乃“矯以仁儉”,不能自存者賜谷人五斛,,免逋債宿負,詔郡國守相巡行屬縣,并能容納直言,。還重視法律,,親自向百姓講解賈充等人上所刊修律令,并親身聽訟錄囚,。 但滅吳后,,逐漸怠惰政事,荒淫無度,。他為了鞏固皇權而大封宗室,。然而諸王統(tǒng)率兵馬各據(jù)一方,晉武帝死后,,諸王為爭奪中央權力,,內(nèi)訌不已,形成16年的內(nèi)戰(zhàn),,史稱八王之亂,。公元290年(太熙元年),司馬炎駕崩,,享年55歲,,葬于峻陽陵。 晉惠帝司馬衷(259年-307年),,字正度,,晉武帝司馬炎第二子,母武元皇后楊艷,,西晉第二位皇帝,,290年-307年在位。在位17年,。 司馬衷于267年被立為皇太子,,290年即位,改元永熙,。他為人癡呆不任事,,初由太傅楊駿輔政,后皇后賈南風殺害楊駿,,掌握大權,。在八王之亂中,惠帝的叔祖趙王司馬倫篡奪了惠帝的帝位,,并以惠帝為太上皇,,囚禁于金墉城。齊王司馬冏與成都王司馬穎起兵反司馬倫,,群臣共謀殺司馬倫黨羽,,迎晉惠帝復位,,誅司馬倫及其子。又由諸王輾轉挾持,,形同傀儡,,受盡凌辱。306年,,東海王司馬越將其迎歸洛陽,。307年,惠帝去世,,相傳被東海王司馬越毒死,。 司馬衷生于曹魏甘露四年(259年)。泰始三年(267年)正月丁卯日,,司馬衷被立為皇太子,,時年九歲。泰始八年(272年)二月辛卯日,,司馬衷奉晉武帝命娶賈充的女兒賈南風為太子妃,,賈南風當時十五歲,年長司馬衷兩歲,。 (290年)四月二十日,,晉武帝去世,皇太子司馬衷即位,,是為晉司馬衷,,大赦,改年號為永熙,。尊繼母皇后楊芷(楊艷的堂妹)為皇太后,,立妃賈南風為皇后。同年五月十三日,,葬晉武帝于峻陽陵(今河南省偃師南蔡莊北),。 五月十八日,增加天下官位一級,,參與晉武帝喪事的增加二級,,免除百姓租稅一年,二千石以上的官員都封為關中侯,。以太尉楊駿為太傅,,輔佐朝政。八月二十六日,,立子廣陵王司馬遹為皇太子,,以中書監(jiān)何劭為太子太師,吏部尚書王戎為太子太傅,,衛(wèi)將軍楊濟為太子太保,。派遣南中郎將石崇,、射聲校尉胡奕、長水校尉趙俊,、揚烈將軍趙歡將屯兵四出,。后在291年正月改元為永平,。 晉司馬衷當政后非常信任他的皇后賈南風,。因此賈氏專權,甚至假造晉司馬衷的詔書,。永平元年(291年),,迫害皇太后,廢其太后位,,殺大臣如太宰司馬亮,。同年又殺皇太后于金墉城。 元康四年(294年)和元康六年(296年)匈奴和其他民族反叛,,氐人齊萬年稱帝,,一直到元康九年(299年)這次反叛才被消滅。同年,,賈南風開始迫害太子遹,,首先廢他的太子地位。次年殺太子,。這個舉動成為許多反對賈后專政的皇族開始行動的起點,。趙王司馬倫假造詔書廢殺賈后,殺大臣如司空張華等,,自領相國位,,這是八王之亂的開始?;謴驮拥牡匚?,立故太子之子司馬臧為皇太孫。 永康元年(300年)八月,,淮南王司馬允舉兵討伐司馬倫,,兵敗被殺。同年十二月,,益州刺史趙廞協(xié)同從中原逃到四川的流民在成都造反,。 永寧元年(301年),司馬倫篡位,,自立為皇帝,,司馬衷被改為太上皇,太子司馬臧被殺,。三月,,齊王司馬冏起兵反司馬倫,,受到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颙,、常山王司馬乂等的支持,。司馬倫兵敗?;戳晖跛抉R漼殺司馬倫的黨羽,,驅(qū)逐司馬倫,引司馬衷復位,。司馬倫被殺,。五月,立襄陽王司馬尚為皇太孫,,并以羊獻容為皇后,。六月,東萊王司馬蕤謀推翻司馬冏的專權,,事漏被廢,。十二月,李特開始在四川反晉,,這是成漢的起點,。 太安元年(302年),初皇太孫司馬尚夭折,,司馬覃被立為太子,。五月,李特在四川擊敗了司馬颙派去討伐他的軍隊,,殺廣漢太守張微,,自立為大將軍。 十二月,,司馬穎,、司馬颙、新野王司馬歆和范陽王司馬虓在洛陽聚會反司馬冏的專政,。司馬乂乘機殺司馬冏,,成為朝內(nèi)的權臣。 太安二年(303年)三月,,李特在攻成都時被殺,,但四月他的兒子李雄就占領了成都,到年末,,李雄幾乎占領了整個四川盆地,。五月張昌、丘沈反,,建國漢,,殺司馬歆,。八月,司馬穎和司馬颙討伐司馬乂,。十月,,司馬颙的軍隊攻入長安,在此后的洗劫中上萬人死亡,。此后兩軍在長安城外對陣,,連十三歲的少年都被征軍,同時兩軍都征募匈奴等的軍隊,。最后司馬乂兵敗被殺,。司馬颙成為晉朝舉足輕重的人物。 永安元年(304年),,初司馬衷感到受到司馬颙的威脅越來越大,因此下密詔給劉沈和皇甫重攻司馬颙,,但沒有成功,。司馬颙的軍隊在洛陽大肆搶劫。二月廢皇后羊氏,,廢皇太子司馬覃,,立司馬穎為皇太弟。司馬穎和司馬颙專政,。但六月京城又發(fā)生政變,,司馬穎被逐,羊氏復位為皇后,,司馬覃復位為太子,。 七月,司馬衷率軍討伐司馬穎,,在蕩陰被司馬穎的軍隊戰(zhàn)敗,,司馬衷面部中傷,身中三箭,,被司馬穎俘虜,。羊氏和司馬覃再次被廢。八月,,司馬穎被安北將軍王浚戰(zhàn)敗,,他挾持司馬衷逃亡到洛陽。一路上只有粗米為飯,。十一月,,司馬衷又被司馬颙的將軍張方劫持到長安,張方的軍隊搶劫皇宮,,將皇宮內(nèi)的寶藏洗劫一空,。到年末司馬颙再次在長安一攬大權,,司馬越成為太傅。同年李雄在成都稱成都王,,成漢建國,,劉淵自稱漢王,建立前趙,。305年司馬颙和張方的軍隊,、司馬穎的軍隊、司馬越的軍隊和范陽王司馬虓的軍隊在中原混戰(zhàn),,基本上中央政府已經(jīng)不存在,,中國邊緣的地區(qū)紛紛獨立。到305年末,,司馬越戰(zhàn)勝,,司馬颙殺張方向司馬越請和,但無效,。 光熙元年(306年),,司馬越手下的鮮卑軍隊攻入長安,大肆搶劫,,二萬多人被殺,。九月,司馬穎被俘,,后被殺,。 在“八王之亂”中,被趙王司馬倫篡奪了帝位,。光熙元年十一月十七日(307年1月8日)夜里,,晉朝皇帝司馬衷在長安顯陽殿因為吃了司馬越毒餅而駕崩,終年48歲,,被安葬于太陽陵(今河南洛陽),,他的弟弟晉懷帝司馬熾(284年-313年)即位,改元永嘉,。 軼事典故 作弊解題 司馬衷從小智商低下,,司馬炎對此很發(fā)愁,,擔心司馬衷會丟了祖宗開創(chuàng)的家業(yè),。有一次,司馬炎為了測驗一下司馬衷的思維能力,,特意出了幾道問題考他,,并限他三天之內(nèi)交卷,。司馬衷拿到題目以后,不懂作答。他的妻子賈南風是個很聰明的人,,有見及此,,便立刻請來幾位有學問的老先生為司馬衷解答難題。 司馬炎看了答卷后,,以為兒子的思維還是很清楚的,,也就放心了??墒撬抉R炎一死,,司馬衷即位,遇事要他自己定策,,就鬧出了不少笑話,。 官私蛤蟆 有一年夏天,司馬衷與隨從到華林園去玩,。他們走到一個池塘邊,,聽見里面?zhèn)鞒龉竟镜那嗤芙新暋K抉R衷覺得很奇怪,,于是便問隨從這些咕呱亂叫的東西,,是為官或是為私的?隨從就說:“在官家里叫的,,就是官家的;若在私家里叫的,,就是私人的,。” 何不食肉粥 又有一年鬧災荒,,老百姓沒飯吃,,到處都有餓死的人。有人把情況報告給司馬衷,,但司馬衷卻對報告人說:“沒有飯吃,,他們?yōu)槭裁床怀匀庵嗄兀俊眻蟾娴娜寺犃?,哭笑不得,,災民們連飯都吃不上,哪里來肉粥呢,?由此可見司馬衷是如何的愚蠢糊涂,。 嵇侍中血 永興元年(公元304年),晉軍在蕩陰戰(zhàn)敗,,惠帝臉部受傷,,中三箭,百官及侍衛(wèi)人員都紛紛潰逃,只有嵇紹莊重地端正冠帶,,挺身保衛(wèi)天子,,司馬穎的軍士把嵇紹按在馬車前的直木上。司馬衷說:“這是忠臣,,不要殺他,!”軍士回答道:“奉皇太弟(司馬穎)的命令,只是不傷害陛下一人而已,!”于是殺害嵇紹,,血濺到司馬衷的衣服上,司馬衷為他的死哀痛悲嘆,。等到戰(zhàn)事平息,,侍從要浣洗御衣,司馬衷說:“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晉司馬衷于267年被立為太子,,他的母親是晉武帝的皇后楊艷,。作為次子他被立為太子是因為他的哥哥司馬軌很早就死了,也有說是晉武帝為了將來傳位給他寵愛的聰明孫子湣懷太子司馬遹,。晉司馬衷一般被評價為“甚愚”或“白癡”,,這個說法可能主要基于以下兩個原因: 首先晉司馬衷顯然無法解決他統(tǒng)治時期的政治困難,造成了八王之亂,,他本人成為他人的傀儡,,最后被東海王司馬越毒死。 其次晉武帝司馬炎親身經(jīng)歷了曹魏的興衰,,因而對皇朝繼承人的能力和成長非常關心,,但在《晉書》中記載武帝也多次對晉司馬衷的能力表示懷疑并多次對他的能力進行考驗,而司馬衷則在太子妃賈南風及謀臣的獻策下通過了這些考驗,。 不過,,有研究認為,司馬衷即使無法對付當時的政局,,但從今天的醫(yī)學概念來說他不能算作是一個白癡,。雖然如此,值得注意的是在《晉書·司馬衷》中對司馬衷時期的大事雖然有很多報道,,但對司馬衷本人的言行,、作為和決定卻所言甚少。 司馬倫(,?—301年4月13日),,字子彝,晉宣帝司馬懿第九子,晉景帝司馬師,、晉文帝司馬昭之弟,,晉武帝司馬炎的叔叔,母柏夫人,,是西晉八王之亂中其中一王,。 司馬倫,字子彝,,晉宣帝司馬懿第九子,,母為柏夫人。曹魏嘉平初年(249年),,封為安樂亭侯,。五等制建立后,改封為東安子,,拜諫議大夫,。晉武帝司馬炎即位,封他為瑯琊郡王,。因讓散騎將劉緝收買工所的人打算盜竊御裘坐罪,,廷尉杜友以法斷劉緝棄市,司馬倫應與劉緝同罪,。有司奏司馬倫爵位重又是親屬,,不能連坐。諫議大夫劉毅反駁說:“王法賞罰,,不論貴賤,,然后才可以使禮制齊一刑典顯明。司馬倫明知御裘不同尋常,,卻不明白地告訴手下,本與劉緝同罪,,可以按親屬和地位酌量減罪,,而不能置而不問。應該按法律折中,,如杜友所說,。”晉武帝認為劉毅說的對,,然而司馬倫是自己親叔父,,所以下詔赦免了他。等到了封國,,任東中郎將,、宣威將軍。 咸寧年間(275年―279年),改封為趙王,,升為平北將軍,、都督鄴城守事,后進安北將軍,。元康初年(291年),,遷為征西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鎮(zhèn)守關中,。司馬倫刑賞不公,引致氐族,、羌族反叛,,于是被征召回京。不久拜為車騎將軍,、太子太傅,。與皇后賈南風(晉惠帝皇后)及其母郭槐結交很深,諂媚侍奉中宮,,為賈后所親信,。要求任錄尚書,張華,、裴頠堅決不同意,。又要求當尚書令,張華,、裴頠又不同意,。 元康九年(299年),愍懷太子司馬遹遭賈后陷害而被廢黜太子之位,。司馬遹被廢后,,讓司馬倫領右軍將軍。元康十年(300年),,當時的左衛(wèi)司馬督司馬雅以及常從督許超,,都曾侍奉東宮太子,二人為太子無罪被廢而感傷,,便與殿中中郎士猗等商量廢賈后,,復太子之位,因張華,、裴頠不愿廢賈后之志難改,,難以與他們圖謀,司馬倫執(zhí)掌重要的兵權,,性情又貪功冒進,,可借他的力量成事,,便勸說司馬倫寵幸的臣子孫秀道:“中宮賈后兇狠嫉妒無道,與賈謐等人一起廢了太子?,F(xiàn)在國家沒有嫡系繼嗣,,社稷危險,大臣將會起事,。而你名義上侍奉中宮,,與賈后、郭氏親善,,太子被廢,,都說你們參與了此事,一旦另起事端,,災禍一定會牽連到你們,。為何不事先謀劃一下呢?”孫秀同意了,,告訴司馬倫,,司馬倫采納了這個意見。于是告訴通事史令張林以及省事張衡,、殿中侍御史殷渾,、右衛(wèi)司馬督路始,讓他們當內(nèi)應,。事將要發(fā)起時,,孫秀知道太子聰明,如果回到東宮,,會與賢人謀及政事,,估計自己必定不得志,便又勸司馬倫說:“太子為人剛猛,,不能為私事而干求請見,。明公您一向侍奉賈后,時議都認為您是賈后的私黨?,F(xiàn)在雖然想為太子建大功,,可太子心有宿怨,一定不會對您增加賞賜,。會說為百姓之望所逼迫,將功折罪罷了,。這是招致災禍的辦法?,F(xiàn)在暫且緩慢行事,賈后必定會加害太子,,然后廢棄賈后,,既為太子報仇,,又足以立功,哪只是避免災禍呢,?”司馬倫聽從了他的意見,。孫秀便稍稍泄漏廢賈后復太子之位的計策,讓賈謐的同黨大都知道,。司馬倫,、孫秀于是勸賈謐等人及早殺死太子,以杜絕眾人之望,。 太子遇害之后,,司馬倫、孫秀的謀劃更厲害,,而司馬雅和許超怕以后致禍,,對以前的計謀反悔,便托辭有病,。孫秀又告訴右衛(wèi)佽飛督閭和,,閭和依從,約定四月三日夜晚三更一刻,,以鼓聲為號,。到了約定的時間,,便假詔敕令三部司馬道:“中宮與賈謐等人殺我太子,現(xiàn)在讓車騎進入廢除賈后,。你們都應聽從命令,,賜爵為關中侯。不聽命的,,誅滅三族?!庇谑潜娙硕悸爮拿?。司馬倫又假詔開門晚上入宮,把軍隊陳列在路南,,派翊軍校尉,、齊王司馬冏帶領三部司馬一百人,,打開宮門進入。華林縣令駱休為內(nèi)應,,迎惠帝駕臨東堂,。于是廢賈后為庶人,,把她囚禁在建始殿,。拘捕吳太妃、趙粲以及韓壽的妻子賈午等人,,交付行刑司考究查實。下詔告知尚書廢賈后之事,,并拘捕賈謐等人,召集中書監(jiān),、侍中,、黃門侍郎、八坐等人都連夜入殿,,逮捕張華、裴頠,、解結,、杜斌等人,,在殿前誅殺他們。尚書開始懷疑詔書有詐,,郎師景露出手版上奏請求皇帝手詔,。司馬倫等人認為敗壞眾人情緒,,斬首示眾,。第二天,司馬倫坐于端門,,屯兵向北,,派尚書和郁持節(jié)把賈后送到金墉,。殺趙粲叔父中護軍趙浚以及散騎韓豫等,朝廷內(nèi)外的官員多被罷免,。司馬倫不久又假詔自己任命持節(jié),、大都督、督中外諸軍事,、相國,侍中,、趙王如故,完全依照司馬懿輔佐魏國的辦法,,設置左右長史,、司馬,、從事中郎四人,,參軍十人,,掾?qū)俣?,軍隊一萬人。任命他的兒子趙王世子、散騎常侍司馬荂為冗從仆射,,司馬馥為前將軍,封濟陽王,,司馬虔為黃門郎,封汝陰王,,司馬詡為散騎侍郎,,封霸城侯。孫秀等所封都是大郡,,兼有兵權,,文武官封侯的幾千人,百官都聽令于司馬倫,。 淮南王司馬允,、齊王司馬冏認為司馬倫驕縱僭位,內(nèi)心懷有不平之意,。孫秀等人也深以為忌,,便讓司馬冏出鎮(zhèn)許地,收回了司馬允的護軍,。司馬允發(fā)憤,,起兵討伐司馬倫。司馬允失敗滅亡后,,司馬倫加九錫,,增加封邑五萬戶。司馬倫假裝謙讓,,詔書派百官到他府上勸進,,由侍中宣讀詔書,然后他才接受,。加封司馬荂為撫軍將軍,、領軍將軍,司馬馥為鎮(zhèn)軍將軍,、領護軍將軍,,司馬虔為中軍將軍、領右衛(wèi)將軍,,司馬詡為侍中,。又任孫秀為侍中、輔國將軍,、相國司馬,,右率如從前一樣,。張林等人都位居要職。增加司馬倫相府兵為二萬人,,與皇帝的護衛(wèi)相同,,還暗藏了些兵士,總數(shù)超過三萬,。把東宮的三個門都建成四角華麗的望樓,,又隔斷宮的東西道路為外部邊界。有人對孫秀說:“散騎常侍楊準,、黃門侍郎劉逵要梁王司馬肜來誅殺司馬倫,。”恰好有星象的異常變化,,便徙司馬肜為丞相,,居住司徒府,讓楊準,、劉逵轉任外官。 趙王司馬倫沒有學問,,不知書,;孫秀也由于狡黠小聰明,貪求淫利,。與他共事的人,,都是邪佞之徒,只追逐榮祿名利,,沒有深謀遠慮的謀略,。司馬荂見識淺薄,司馬馥,、司馬虔也都兇狠暴戾,,司馬詡愚蠢頑劣又輕佻,各自乖異,,互相憎恨詆毀,。孫秀的兒子孫會,二十歲,,當射聲校尉,,娶惠帝女河東公主。公主母喪不到一年,,便納聘禮,。孫會形體矮小面貌丑陋,像個下等的奴仆,。當初與富家兒子在城西販馬,,百姓忽然聽說他娶了公主,沒有誰不驚駭。 司馬倫,、孫秀都很相信巫鬼,,聽信妖邪之說。孫秀讓牙門趙奉假稱晉宣帝司馬懿的神語,,說要讓司馬倫早日入西宮,。又說宣帝在北芒山當趙王的佐助,于是又在北芒山別立宣帝廟,。說叛逆的謀劃可以成功,。任太子詹事裴劭、左軍將軍卞粹等二十人為從事中郎,,另有掾?qū)俣?。孫秀等安置諸軍,安插心腹,,讓散騎常侍,、義陽王司馬威兼侍中,出入詔命,。假作禪讓之詔,,讓使持節(jié)、尚書令滿奮,,仆射崔隨為副,,捧著皇帝的玉璽、印綬禪位給司馬倫,。司馬倫假裝謙讓不接受,。于是宗室諸王、群公卿士都假稱有符瑞天文靈應予以勸進,,司馬倫才同意,。左衛(wèi)王輿與前軍司馬雅等帶領甲士入殿,以威賞明示三部司馬,,所以都沒有誰敢反對,。當天夜晚,派張林等人屯守諸門,。義陽王司馬威以及駱休等人逼著天子拿走玉璽,、印綬。不到天亮,,內(nèi)外百官用車輿法駕迎接司馬倫,。惠帝坐云母車,,隨行儀仗隊幾百人,,從華林西門出居金墉城,。尚書和郁兼侍中、散騎常侍,,瑯琊王司馬睿,、中書侍郎陸機跟隨,到城下而返回,。派張衡保衛(wèi)惠帝,,實際上就是囚禁他。 司馬倫隨從士兵五千人,,從端門進入,,登上太極殿,滿奮,、崔隨,、樂廣把玉璽印綬獻給司馬倫,于是司馬倫便僭位稱帝,,大赦天下,,尊惠帝為太上皇,年號建始,。這一年,,賢良方正、直言,、秀才、孝廉,、良將都不考試,;計吏以及在京邑的當出使四方的使者,太學生年紀在十六歲以上以及正在學習的二十歲的人,,都任命為官吏,;郡縣二千石以上的令長適逢大赦時正在職的人,都封為侯,,郡綱紀都是孝廉,,縣綱紀都是廉吏。任世子司馬荂為太子,,司馬馥為侍中,、大司農(nóng)、領護軍,、京兆王,,司馬虔為侍中、大將軍領軍,、廣平王,,司馬詡為侍中,、撫軍將軍、霸城王,,孫秀為侍中,、中書監(jiān)、驃騎將軍,、儀同三司,。張林等諸黨都登上卿將之位,大加封賞,,其余同謀之人都破格提拔晉升,,不可勝記,就連奴仆士卒雜役之人也都加封爵位,。每次朝廷會見,,冠飾貂蟬者滿坐,當時的人作諺語說:“貂不足,,狗尾續(xù),。”只以茍且的恩惠取得人們的歡悅,,庫府的儲備還不夠賞賜,,金銀冶煉鑄造還不能供給冶印,所以有白版封侯,,君子恥于接受他的賞賜,,百姓也知道他不得善終。 當時齊王司馬冏,、河間王司馬颙,、成都王司馬穎都擁有強大的軍隊,各占一方,。孫秀知道司馬冏等人必定有別的圖謀,,便選拔親戚黨羽以及司馬倫的舊官吏當這三王的參佐之將和郡守。 孫秀本來與張林有隔閡,,雖然表面上互相推崇,,內(nèi)心其實忌恨他。等到張林當了衛(wèi)將軍,,深恨自己沒得到開府之職,,暗地里給司馬荂寫信,陳述孫秀專權,,行為違背眾人心愿,,而所封功臣都是小人,擾亂朝廷,,可一并殺了他們,。司馬荂把信給司馬倫看,,司馬倫又給孫秀看。孫秀勸司馬倫殺掉張林,,司馬倫同意,。于是司馬倫請同宗室的人在華林園聚會,召集張林,、孫秀以及王輿入見,,趁機拘捕張林,殺了他并誅滅其三族,。 等到三王起兵討伐司馬倫的檄文傳來,,司馬倫、孫秀才大為恐懼,,派其中堅孫輔為上軍將軍,,積弩李嚴為折沖將軍,率七千士兵從延壽關出戰(zhàn),,征虜張泓,、左軍蔡璜、前軍閭和等率九千人從堮坂關出兵,,鎮(zhèn)軍司馬雅,、楊威莫原等率八千人從成皋關出兵。征召東平王司馬楙為使持節(jié),、衛(wèi)將軍,,都督各軍抵御三王之師。派楊珍晝夜到宣帝廟祈禱請求,,回報總是說宣帝感謝陛下,,某日必當破賊。又拜道士胡沃為太平將軍,,讓他招來福祐。孫秀家中天天陳設各種祭祀,,制作詛咒制勝的巫術文章,,讓巫祝選擇作戰(zhàn)的日子。又讓近親在嵩山上穿著羽衣,,詐稱是仙人王喬,,制作神仙文字,敘述司馬倫國運長久,,以此迷惑民眾,。孫秀想派司馬馥、司馬虔帶兵協(xié)助諸軍作戰(zhàn),,他們二人不肯,。司馬虔平素與劉輿親善友愛,,孫秀便讓劉輿勸說司馬虔,此后司馬虔才帶領八千士兵作三軍的后繼和援助,。張泓,、司馬雅等雖然連戰(zhàn)連勝,但義軍分散后又匯合,,司馬雅等人不能前進,。許超等人與成都王司馬穎的軍隊在黃橋作戰(zhàn),殺傷一萬多人,。張泓徑直到陽翟,,又在城南攻破齊王司馬冏的輜重,殺死幾千人,,于是占據(jù)城池保住屯積軍需物資之所,。這時司馬冏的軍隊已經(jīng)在潁陰,距離陽翟四十里,。司馬囧分軍渡過潁水,,進攻張泓不利。張泓乘勝追到潁上,,夜晚面臨潁水列陣,。司馬冏派輕兵進攻他們,諸軍不動,,而孫輔,、徐建的軍隊夜晚自亂,徑自回洛陽自首,。孫輔,、徐建逃跑時,不知道其他軍督都還在,,便說:“齊王軍隊強盛,,勢不可擋,張泓等已覆沒,?!彼抉R倫大驚,隱瞞此事,,召集司馬虔和許超回京,。正好張泓擊敗司馬冏的捷報傳來,司馬倫大喜,,便又派許超前往,,而這時司馬虔在回京的途中已到庾倉。許超回兵前進渡過黃河時,,將士疑惑隔閡,,銳氣內(nèi)挫,。張泓等帶領所有兵士渡過潁水,進攻司馬冏兵營,,司馬冏出兵進攻他們的別帥孫髦,、司馬譚、孫輔,,將其全部攻破,,士卒流散逃回洛陽,張泓等收集余眾回營,。孫秀等得知三方軍情一天天危急,,假傳攻破了司馬冏兵營,活捉了司馬冏,,以此欺騙眾人,,并讓百官都來祝賀,而士猗,、伏胤,、孫會都執(zhí)掌兵權而不相從。司馬倫又授予太子詹事劉琨使節(jié),,讓他督河北將軍,,率一千步兵催促各軍作戰(zhàn)。孫會等與義軍在激水交戰(zhàn),,大敗,,撤退保守河上,劉琨燒斷河橋,。 自從義兵興起,,百官將士都想誅殺司馬倫、孫秀以向天下謝罪,。孫秀知道眾怒難犯,,不敢出省。及至聽說河北軍全部失敗,,便憂慮得不知所為,。義陽王司馬威勸孫秀到尚書省與八坐議論征戰(zhàn)防備之事,孫秀依從,。使京城四品官以下的子弟年齡在十五歲以上的人,,都到司隸之所,,跟著司馬倫出戰(zhàn),。內(nèi)外各軍都想劫殺孫秀,司馬威害怕,,從崇禮闥回到下舍,。許超,、士猗、孫會等都回軍以后,,便跟孫秀謀劃,,有人想收集剩余的士兵出戰(zhàn),有人想焚燒宮室,,誅殺不依附自己的人,,隨同司馬倫向南投奔孫旂、孟觀等人,,有人想乘船向東逃到大海,,計議不決。王輿反叛,,率領該營七百多士兵從南掖門攻入,,敕令宮中士兵各自守衛(wèi)宮門,三部司馬作為內(nèi)應,。王輿自己前往攻擊孫秀,,孫秀關閉中書南門。王輿讓士兵登墻燒屋,,孫秀和許超,、士猗倉惶逃出,左衛(wèi)將軍趙泉斬孫秀等人示眾,。在右衛(wèi)營逮捕孫會,,交付廷尉誅戮。捉住前將軍謝惔,、黃門令駱休,、司馬督王潛,都斬于殿中,。三部司馬兵在宣化闥中斬孫弼示眾,。當時司馬馥在孫秀家,王輿派將士把他囚禁在散騎省,,用大戟守住省閣,。八坐都到殿中,坐在東階樹下,。王輿駐扎在云龍門,,讓司馬倫制詔令道:“我為孫秀等人所誤,致使三王發(fā)怒?,F(xiàn)在孫秀已誅,,將迎太子復位,我告老歸農(nóng)?!眰魇驹t書用騶虞幡信令將士放下武器,。文武百官各自奔逃,沒有誰敢家居,。黃門帶司馬倫從華林東門出,,和司馬荂一起都回到汶陽里住宅。于是派甲兵數(shù)千把惠帝從金墉城迎歸,,百姓都稱萬歲,。惠帝從端門入,,升殿,,居廣室,送司馬倫和司馬荂等到金墉城,。 當初,,孫秀害怕西軍到來,又召司馬虔還京,。這天住宿在九曲,,詔令使者免去司馬虔官職,司馬虔恐懼,,離開軍隊帶了幾十人回到汶陽里,。 梁王司馬肜表奏司馬倫父子叛逆,應當誅殺,。百官在朝堂會議,,都如同司馬肜表奏一樣。派尚書袁敞持節(jié)賜司馬倫死罪,,讓他喝金屑苦酒,。司馬倫慚愧,用手巾遮住臉,,連聲說:“孫秀誤我,!孫秀誤我!”于是逮捕司馬荂,、司馬馥,、司馬虔、司馬詡交付廷尉獄,,考究查實,。司馬馥臨死時對司馬虔說:“因你連累我們家破人亡啊,!”百官凡是司馬倫所用的人,,一律斥免,,臺省府衛(wèi)也只有少數(shù)保留。自興兵六十多天中,,作戰(zhàn)所殺害的將近十萬人。 但凡同司馬倫為逆參預謀劃大事的人:張林被孫秀殺死,;許超,、士猗、孫弼,、謝惔,、殷渾與孫秀為王輿所殺;張衡,、閭和,、孫髦、高越從陽翟返回,,伏胤戰(zhàn)敗后回到洛陽,,都斬于東市;蔡璜在陽翟向齊王司馬冏投降,,回洛陽以后自殺,;王輿因有功免于誅殺,后來與東萊王司馬蕤謀劃殺司馬冏,,又伏法被殺,。 趣聞軼事 才庸無謀 司馬倫平素才能平庸,沒有智慧計策,,又為孫秀所制,,孫秀的威權顯揚于朝廷,天下都侍奉孫秀而無求于司馬倫,。孫秀起自于瑯琊小吏,,累官于趙國,以諂媚顯達,。執(zhí)掌國家大權后,,便恣肆于施奸謀,多殺忠臣良將,,以逞私欲,。司隸從事游顥與殷渾有隔閡,殷渾引誘游顥的家奴晉興,,讓他偽告游顥有篡逆打算,。孫秀不仔細察問,便拘捕了游顥和襄陽中正李邁,,把他們殺了,,厚待晉興,,任命為己部曲督。前衛(wèi)尉石崇,、黃門郎潘岳都與孫秀有隔閡,,一并被殺。于是京城中的君子不以其生存為樂,。 奇異之鳥 司馬倫親自祭祀太廟,,回來時,遇到大風,,吹折了麾蓋,。孫秀為司馬倫建立了非常的大功,因此司馬倫更敬重他,。孫秀住在文帝司馬昭當相國時所居的內(nèi)庫,,事無巨細,必定先征求他的意見然后才實行,。司馬倫的詔令,,孫秀總是改變,有所取舍,,便自己寫在青紙上當詔書,,有時朝令夕改竟達到三四次,百官轉任改職如同流水一樣,。當時有只雉雞飛入殿中,,從太極殿的東階上殿,人們驅(qū)趕它,,又飛到殿西邊大鐘的下面,,過了一會,飛走了,。另外司馬倫在殿上捉到一只奇異的鳥,,問手下都不知它是什么鳥,過了幾天的一個傍晚,,宮西邊有個穿白衣服的小孩說這鳥是服劉鳥,。司馬倫讓人抓住小兒和這只鳥一并關在牢室中,第二天早晨打開一看,,門戶和先前一樣,,可是人和鳥都不見了。司馬倫眼睛有個瘤子,,時人認為這是妖異的象征,。 晉懷帝司馬熾(284年-313年),字豐度,,晉武帝司馬炎第二十五子,,晉惠帝司馬衷異母弟,,母王媛姬,西晉第三位皇帝,,公元307年-311年在位,。初封豫章王,惠帝在位期間,,被立為皇太弟,。司馬越毒死惠帝后,司馬熾被扶植為帝,,改年號為“永嘉”。在此期間,,五胡開始建立獨立的政權,,但是晉朝內(nèi)部的權力斗爭也日漸嚴重。311年正月,,晉懷帝密詔荀晞討司馬越,,三月發(fā)布詔書討伐,司馬越于同月病死,,眾共推王衍為元帥,。四月王衍與石勒戰(zhàn)于寧平城,晉軍全軍覆沒,。六月,,匈奴劉聰?shù)能婈牴ト肼尻枺瑫x懷帝在逃往長安途中被俘,。313年,,晉懷帝被劉聰用毒酒毒殺,享年30歲,。 太熙元年(290年),,司馬熾被封為豫章王。同年四月,,晉武帝去世,,太子司馬衷即位,是為晉惠帝,。晉惠帝在位期間爆發(fā)的八王之亂中,,司馬熾并未加入亂事,并且行事低調(diào),,不太熱衷于交結賓客,,不涉足世事,愛好鉆研史籍,,在當時受到人們的稱譽,。 司馬熾本人并無雄才大略,,最初擔任散騎常侍。永康二年(301年),,趙王司馬倫廢黜晉惠帝時,,司馬熾的散騎常侍之職也被罷免,同年四月,,晉惠帝復位后,,改元永寧,司馬熾任射聲校尉,,累遷車騎大將軍,、都督青州諸軍事。永興元年(304年),,出任鎮(zhèn)北大將軍,、都督鄴城守諸軍事。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立司馬熾為皇太弟,。但是立司馬熾為皇太弟,是由于成都王司馬穎和河間王司馬颙對立之下的結果,,其實司馬熾本人并沒有權力的野心,。 光熙元年十一月十八日(307年1月8日),東海王司馬越毒死晉惠帝,,晉惠帝的皇后羊獻容認為自己與皇太弟司馬熾是嫂叔關系,,不能當太后,于是催清河王司馬覃入京即位,,司馬覃已經(jīng)到了尚書閣,,侍中華混等急召司馬熾。十一月二十一日,,司馬熾即皇帝位,,是為晉懷帝,實行大赦,,尊皇后羊獻容為惠皇后,,住在弘訓宮,追尊生母太妃王媛姬為皇太后,,立妃梁氏為皇后,。 司馬熾即位次年,改元永嘉,,司馬越為太傅輔政,,政局為司馬越把持。在此期間,,匈奴等少數(shù)民族也開始建立獨立的政權,,其中劉淵已經(jīng)自稱漢帝,,但是晉朝內(nèi)部的權力斗爭也日漸嚴重。永嘉五年(311年)正月,,晉懷帝密詔茍晞討伐司馬越,,三月發(fā)布詔書討伐,司馬越于同月病死,,眾共推王衍為元帥,。 四月,王衍遣軍隊在護送司馬越靈柩回到東海封國時,,與鎮(zhèn)東大將軍石勒的二萬軍隊于苦縣(今河南鹿邑)寧平城(河南鄲城)作戰(zhàn),,石勒縱騎圍而射之,將士十余萬人相踐如山,,全被殲滅,,石勒焚燒司馬越的靈樞。王衍被擒時,,勸石勒建國稱帝,,以求茍活,,但仍被石勒活埋,,西晉最后一支主要兵力被消滅,已無可戰(zhàn)之兵,。 永嘉五年(311年)六月,,劉淵之子劉聰?shù)能婈牴ト肼尻枺瑫x懷帝在逃往長安途中被俘,,太子司馬詮被殺,,史稱“永嘉之禍”。晉懷帝被送往平陽,,劉聰任命晉懷帝為儀同三司,,封會稽郡公。劉聰一次在宴會對晉懷帝說:“你為豫章王時,,我曾經(jīng)與王濟到你那里,,王濟把我介紹給你,你說久聞我名,。把你寫的樂府歌給我看,,說:'聽說你很會寫辭賦,試著幫我看看,?!敃r我和王濟寫的都是《盛德頌》,你很贊賞,。又領著我在皇堂射箭,,我得十二籌,,你和王濟都得九籌,你送給我柘弓,、銀研,,你記得嗎?”晉懷帝說:“我怎敢忘記,,但恨當時沒有早早地認識你的帝王之相,。”劉聰說:“你家骨肉相殘,,怎么那么厲害,?”晉懷帝說:“這大概不是人事,是上天的意思,。大漢將應天意受命,,所以為陛下互相驅(qū)除。況且我家如能奉行武皇大業(yè),,各家和睦,,陛下怎么能得到天下!”到晚上才出來,,劉聰把小劉貴人賜給晉懷帝,,對他說:“這是名公劉殷的孫女,現(xiàn)特把她送給你做妻子,,你應當善待她,。”以劉氏為會稽國夫人,。 建興元年二月初一日(313年3月14日),,晉懷帝在正月的朝會上被命令為斟酒的仆人,有晉朝舊臣號哭,,令劉聰反感,,不久劉聰用毒酒毒殺晉懷帝,享年三十歲,,葬處不明,。 晉愍帝司馬鄴(300年―318年2月7日),一作司馬業(yè),,字彥旗,,晉武帝司馬炎之孫,吳孝王司馬晏之子,,晉惠帝司馬衷和晉懷帝司馬熾的侄子,,西晉最后一位皇帝,公元313年―317年在位。 司馬鄴最初過繼給伯父秦獻王司馬柬,,襲封秦王,。永嘉七年(313年),晉懷帝于平陽遇害之后,,司馬鄴于長安即帝位,,改元建興。司馬鄴即位時,,西晉已經(jīng)沒有可以作戰(zhàn)的戰(zhàn)力,;而且長安也沒有可用的物資可以與前趙作戰(zhàn)。建興四年(316年)八月,,劉曜發(fā)兵攻打長安,,并且切斷長安的糧運;晉愍帝在食糧斷絕的情況之下于十一月十一日(12月11日)投降漢趙,。之后晉愍帝被送往平陽,,封為懷平侯,并且承受身為狩獵隊伍的前導以及宴會洗杯子的雜役的屈辱,。建興五年十二月二十日(318年2月7日),,被劉聰殺害,終年十八歲,,葬處不明,。 司馬鄴最初出繼伯父秦獻王司馬柬為嗣,襲封秦王,。永嘉二年(308年),,拜為散騎常侍,、撫軍將軍。 永嘉五年(311年),漢趙軍攻陷洛陽,,擄走晉懷帝,,司馬鄴到滎陽密縣避難,,與舅父荀藩、荀組相遇,,自密縣南走許潁。豫州刺史閻鼎與前撫軍長史王毗,、司徒長史劉疇、中書郎李昕及荀藩,、荀組等共同謀劃送司馬鄴回長安,劉疇等中途叛變,,閻鼎追上把他殺了,,荀藩,、荀組幸免于難。閻鼎即裹挾司馬鄴,,乘坐牛車,,經(jīng)宛縣奔武關,,多次遇到山賊攔截,士卒逃散,,停留在藍田。閻鼎告知雍州刺史賈疋,,賈疋立即派州兵迎接護衛(wèi)司馬鄴,,到達長安,,又使輔國將軍梁綜幫助守衛(wèi)長安。 永嘉六年九月初三日(312年10月19日),,閻鼎等人擁立司馬鄴為皇太子,,登壇祭天,,建立宗廟社稷,,實行大赦。給賈疋加征西大將軍稱號,,以秦州刺史,、南陽王司馬保為大司馬。賈疋討伐賊張連,,被張連殺害,眾人推舉始平太守麴允兼任雍州刺史,,擔任盟主,,按照朝廷制度,選拔設置官員,。 永嘉七年(313年)四月初一,,得到晉懷帝的死訊,舉行哀悼祭奠之禮,。四月二十七日,,司馬鄴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年號為“建興”,,是為晉愍帝。任命衛(wèi)將軍梁芬為司徒,,雍州刺史麴允為使持節(jié),、領軍將軍、錄尚書事,,京兆太守索綝為尚書右仆射,。五月十八日,任命鎮(zhèn)東大將軍,、瑯琊王司馬睿為侍中,、左丞相、大都督陜東諸軍事,,大司馬,、南陽王司馬保為右丞相、大都督陜西諸軍事,。當時的西晉皇室、世族已從京師洛陽紛紛遷至江南,,西晉中原王朝至此名存實亡。 建興三年(315年),,晉愍帝多次向丞相司馬保征召軍隊,,司馬保身邊的官員都說:“被蝮蛇咬了手,壯士便截斷手腕防止蛇毒蔓延?,F(xiàn)在胡人賊寇士氣正盛,,應當暫時截斷隴地的道路來觀察事態(tài)的變化,?!睆氖轮欣膳嵩栒f:“現(xiàn)在蛇已經(jīng)咬頭,頭難道也能截斷嗎?”司馬保這才以鎮(zhèn)軍將軍胡崧為前鋒都督,等各軍集中后進發(fā),。麹允想護送晉愍帝到司馬保那里,索綝說:“司馬保得到了天子,,一定會放縱他自己的私心,?!庇谑蔷蜎]有行動。這樣長安以西的地區(qū),,不再進貢尊奉朝廷,,朝廷中的文武百官都饑餓困乏,靠采集野生的谷子來生存,。 建興四年(316年)八月,,漢趙劉曜率軍圍攻長安,長安城內(nèi)外斷絕聯(lián)系,。 十月,,長安城發(fā)生嚴重饑荒,米價一斗達到黃金二兩,,并出現(xiàn)人吃人的情況,,長安城中一大半人餓死,。太倉中有釀酒用的曲餅數(shù)十塊,麴允將曲餅砸碎熬粥給晉愍帝喝,,不久,,曲餅也已經(jīng)吃光了。晉愍帝哭著對麴允說,,如今窮困危急到這種地步,,外面沒有救援,為社稷而死是他所應該的,。但想到將士們遭受的磨難,,應趁城未陷落而行全身之計,或許可以使百姓免受屠戮之苦,。于是命人趕快發(fā)書向漢趙投降,。 十一月十一日,晉愍帝派侍中宋敞向劉曜送上降書,,自己乘坐羊車,,脫去上衣,口銜玉璧,,侍從抬著棺材,,出城投降。群臣哭泣呼號,,攀援住車駕,,拉住晉愍帝的手,晉愍帝也不勝悲哀,。御史中丞吉朗自殺,。劉曜燒了棺材,接受了玉璧,,讓宋敞侍奉晉愍帝回宮,。十七日,晉愍帝被送往平陽過流亡生活,,麴允和群官都跟從到平陽,。漢趙皇帝劉聰給晉愍帝加上光祿大夫、懷安侯的稱號,。十八日,,劉聰?shù)堑睿瑫x愍帝在他面前叩頭跪拜,,麴允看到這種情景,,伏地痛哭,然后自殺。 晉愍帝投降漢趙后,,劉聰對他百般羞辱,。建興五年(317年)十月,劉聰外出打獵,,令晉愍帝執(zhí)行車騎將軍的職務,,穿著戎服,手執(zhí)戟矛,,在前面開路,,百姓聚在路旁觀看,有些晉朝遺民故老,,看了以后抽泣流涕,,劉聰聽到后十分厭惡,。后來,,劉聰又趁宴會時讓晉愍帝行酒,洗酒杯,,上廁所時又使晉愍帝拿馬桶蓋,,旁邊的晉臣多失聲哭泣,尚書郎辛賓抱住晉愍帝痛哭,,被劉聰殺害,。十二月二十日(318年2月7日),劉聰在平陽將晉愍帝殺害,,終年十八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