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代表作品,,每次重讀都會有不同的感想。當帶有階級斗爭有色眼鏡看這部名著時,,對官僚——安娜的丈夫亞歷山大·卡列寧和反動軍官——安娜的情人渥倫斯基有的只是嚴厲的批判,而對安娜·卡列尼娜則給與無限的同情,,現(xiàn)在再讀卻有了不同的認識,。 安娜·卡列尼娜嫁給了大她20歲的省長卡列寧??袑幨菒壑?/SPAN>安娜的,,安娜出軌并懷了渥倫斯基的孩子,在她分娩時,,由于產褥熱而感染重病,,拍電報給到邊遠省份去調查的卡列寧,卡列寧匆匆趕回,,安娜在昏迷中呼喚卡列寧的名字,,請求他與渥倫斯基和好,卡列寧深受感動,,表現(xiàn)出令人吃驚的寬厚,,原諒了她和渥倫斯基的背叛。安娜死后卡列寧還參加了安娜的葬禮,,并把安娜生的女兒帶走撫養(yǎng),,這一切不都說明了卡列寧是深愛著安娜的嗎,?卡列寧還是一個很成功的政府官員,他一帆風順,,短短8年時間,,就當上了內閣部長的高位,成為“彼得堡最重要的官員”,。只是安娜既想過上層貴夫人豐厚的物質生活又想要豐富的感情生活,,全然不懂得“魚和熊掌不能兼得”的道理。安娜還羞辱卡列寧,,公開承認自己與渥倫斯基同居,,并說“我愛他……我憎惡你……”,最后拋夫棄子而去,。請問那個男人能大度容忍,? 安娜的情人的渥倫斯基的確真誠地愛過安娜,他對安娜的愛情盡管時冷時熱,,卻不乏真誠,,而且他的愛也并不膚淺,否則聰明的安娜就不會把人生的希望捆綁在他身上,。但是安娜對待渥倫斯基也像對待卡列寧一樣,,把愛看的高于一切,束縛渥倫斯基的重新踏入社交界的欲望,,她還不斷猜忌,,以至于陷入了思想混亂,懷疑渥倫斯基對她的愛,,使得渥倫斯基對安娜越來越冷淡了,,她最后毀掉了自己。在渥倫斯基聽到安娜死訊的時候,,立刻變得蒼老,,“充滿痛苦的面孔像石化了一樣”,而且整整六個星期他對誰也不說話,,幾乎不吃東西,。他唯一的選擇,是報名當志愿兵上前線,,在戰(zhàn)場上毀滅自己無謂的生命,。這是一場悲劇,由安娜·卡列尼娜親手導演的悲劇,,害死安娜的,,不是別人,是安娜自己。她走上了條極端的路,,感情的瘋狂其實是種很可怕的事,。 其中得到的啟示是: 1、對感情不要要求過多 無論婚內情還是婚外情,,要知道任何激情都可能因為距離的接近而淡化,。在此過程中,如果雙方心態(tài)平和,、沒有過分要求,,激情就會逐步轉化為溫情和親情,雖然是淡淡的,,也能很好的維持著,,雙方都會感覺不錯。然而當一方對感情有過高的期待時,,死死地要求今日的溫情維持著往昔激情般的熱度時,,往往會引起極大的逆反,無異于迅速破壞著已有的溫情,。 就像吃東西一樣,,天下好吃的東西很多,少吃一口就吃的很香,,覺得沒吃夠,,下次還想吃。但如果覺得這東西好吃硬要多吃一口,,甚至吃的難受,,人就吃傷了,厭惡了,?!星橐惨粯樱荒苡眠^分的要求讓對方產生厭惡,,不要多一口,要少一口,。 梁實秋說過:“快樂是在心里,,不假外求。求即往往不得,,轉為煩惱,。有時候,只要把心胸敞開,,快樂也會逼人而來”,。 2、適度的給對方足夠的自由 婚姻這東西浮動性太大,要有自己獨立的經濟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要以對方為天地,。給對方足夠的空間和自由,也等于給自己空間和自由,。要像親人那樣互相彼此關心照顧,,像朋友那樣有很多話題可談,像戰(zhàn)友一樣共同承擔,。管得太死或放任自流,,太過熟悉,太沒有距離,,都會出問題,。無論是結婚也好談情也罷,都要像風箏一樣,,能夠放手也能夠松手,,張馳有度,即成全了別人也成全了自己,。 3,、不要試圖改變對方 無論是愛人還是情人都是成年人,其生活習慣,、處世方法,、生活理念都是多年形成的,是很不容易改變的,,甚至是終生不會變的,。聰明人應該懂得哪些是可以改變的,哪些是不易改變的,,哪些是絕無改變可能的,。改變可以改變的、接受不可以改變的,,生活才會和諧,。如果試圖改變不可以改變的、也不接受不能改變的,,相處只能是奢望,。 你愛一個人,一定要讓他和你想法一樣嗎,?如此,,我們只會傷害對方和自己,還會失去很多東西,。我們不應打破原有的生活環(huán)境,,也不要讓對方放棄多年的習慣來遷就你。太愛就意味著失去,這是現(xiàn)實,。 4,、做事說話要留有余地 男人也好女人也好,都是感情動物,,需要的是理解和尊重,。“人要臉樹要皮”是亙古不變的真理,。說話,、辦事要留有余地。不要認為自己伶牙俐齒就可以撕別人的面皮,,使人顏面掃地,,喪失自尊,那就離分手不遠了,。煩憂著的心,,疲憊著去浪漫,不會得到真正的幸福的,。愛像一筆存款一樣,,相互吸引是收入,相互摩擦是支出,,相互忍讓是節(jié)約開支,。 感情需要經營,就像合作辦企業(yè)一樣,,只有雙贏才能繼續(xù)合作,,如果有一方認為虧了,合作下去很痛苦,,最好的結局只能是夫妻離異,、情人分手。 “水滿則溢,,說盈則虧”,,這個世界從來只有更美,而沒有最美,。而最靠近完美的一刻,,就是最容易走向相反的時刻。始終靠幻想活著的人終會有幻滅的一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