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Linux 而言,,則是要進入實體Linux 操作系統(tǒng)的第一步,。到目前為止,,我們講到了許多的第一步,但這和之前所提到的BIOS,、kernel或initrd 都不一樣,完全是針對用戶當初所安裝的系統(tǒng)軟件的,。Linux要進入操作系統(tǒng),,主要是由init程序把所有的功能串在一起的,有點帶頭大哥的味道,。也因為它是進入操作系統(tǒng)后第一個執(zhí)行的程序,,因此,在操作系統(tǒng)中,,可以看到init的PID是1(如圖5-1所示),,代表一個起頭程序,其他所有執(zhí)行中的daemon則都是由init所帶起來的程序,。因此,,當一個Linux的init掛掉時,代表這個操作系統(tǒng)絕對無法使用,,只有強迫以電源重新開機來解決(關機也要通過init 程序),。 init雖然只是一個開頭的程序,但其中所含的步驟及過程卻是非常得復雜且重要,。只要可以清楚其中每一個過程,,對主體Linux操作系統(tǒng)的激活過程就已經(jīng)掌握八成了。但要理清一個觀念,,init并不是一個絕對,、唯一的激活程序,用戶也可以自定義所需要的激活方式,,這也是Linux 彈性之大的證明,,要如何改掉執(zhí)行的方式,在5.1節(jié)會提到,,只需要在系統(tǒng)激活時加入一個參數(shù)就可以做到,,當然,激活的程序還是要自行搞定,。 5.1 init的基本結構 在本章仍是以Fedora Core 6為主要的范例操作系統(tǒng),,但只要是Linux based的操作系統(tǒng),都不會差異太大,,關鍵看系統(tǒng)廠商的修改程度z`,,這也是用戶在檢查流程時要注意的。整個init林林總總的流程,,可以依執(zhí)行的順序,,列出大致的執(zhí)行過程(如圖5-2所示),,在本章會盡量將每一個過程交待清楚,但因為init所涉及的范圍實在太廣,,若要將所有執(zhí)行到的軟件,、script文件或變量列出來,可能要一本書才夠,,所以會盡量以用戶會遇到,,或常看到相關的設置做說明,。 再次強調,,Linux的彈性是很大的,init雖然是一個方便用戶進入系統(tǒng)的工具,,但用戶依舊有權利決定要不要由init來完成所有的工作,,如果認為init執(zhí)行的順序或方式有問題,或是有更好的方法或順序來進入Linux,,可以手動將執(zhí)行init的階段關掉,。做法還是要通過在GRUB中開 機時的kernel參數(shù)設置字段做修正(一般該字段稱為kernel command line,如圖5-3所示),,在原本的參數(shù)后面加入“init=所要執(zhí)行的程序”,,如“nit=/bin/bash”,這樣當initrd加載要交接給操作系統(tǒng)時,,就會直接由/bin/bash完成所有的開機工作,,而不會執(zhí)行原本的init程序。 操作系統(tǒng)的流程會直接停在bash shell的畫面(如圖5-4 所示),,因為bash執(zhí)行時不會再額外執(zhí)行其他的script 文件或原本所需加載的init程序,,等于完全跳過原本要執(zhí)行的一堆程序,所以整個開機流程會瞬間就執(zhí)行完畢,,比進入init 1的單一用戶模式(single mode)還要快,,因為init 1會多執(zhí)行稍后將提到的rc.sysinit文件。 init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指揮每一個待執(zhí)行的程序依序執(zhí)行,,而第一個被init所參考的是在/etc目錄下的inittab文件,,里面記錄著執(zhí)行的腳本,大部分有經(jīng)驗的讀者對其內容應該都不陌生,,但在此要談的主要是開機流程,,我們可以將這個文件分成下列4個步驟(如圖5-5所示): A:以initdefault值判斷要進入哪一個runlevel。 B:執(zhí)行/etc/rc.d/rc.sysinit,。 C:執(zhí)行rcX.d下的程序(“rc 3”代表/etc/rc.d/rc3.d/),。 D:通過登錄程序進入shell。 這4個步驟也就是所有Linux在加載時所要執(zhí)行的任務,,雖然只有4個步驟,,但通過每個步驟所要完成的工作非常繁多(除了第一個的runlevel 判斷之外),,以下將介紹每個步驟對Linux激活時的影響及其目的。 本文來自ChinaUnix博客,,如果查看原文請點:http://blog./u/2305/showart_2007682.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