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愛好者會分為幾個時期,,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大師的,有很多人會長期停留某個階段,,甚至因為在某個階段停留太久覺得乏味或氣餒而離場,,真正能做到受人敬仰的大師實是寥寥可數(shù)。 你現(xiàn)在處于以下哪一個階段呢,? 入門期 初次接觸攝影,,看到某些攝影大師的大作(可能其實并不是大師,只是小師,,或不大不小的中師),,覺得「好棒,好正」,,照片都「好有feel」與及深度都很深,,自己也很想象他們一樣,拍到那些深度都很深的照片,,苦于自己是門外漢,,于是展開對攝影的狂熱追求:造訪網(wǎng)上各大的攝影討論區(qū)、購買大量的攝影書籍,,看大量的攝影雜志,,對攝影知識十分渴求,很想知大師是用的什么相機,、快門是多少,、多大的光圈能拍出那張令自己驚嘆的照片。 熱戀期 對攝影已有一定認識,,對硬件保持高濃度興趣,。由于經(jīng)常追看攝影的最新消息,亦經(jīng)常穿梭各大小論壇,,看到各師兄對每支鏡頭,、相機評頭品足,而自己吸收了雜志,、網(wǎng)頁,、人云亦云的消息,再加點點個人意見,,一說起攝影竟然聽起來頭頭是道,,有板有眼,成為了朋友間的大師,。但凡有朋友想買新相機,,只要一問你,你也能如數(shù)家珍地分析每部相機的特性及其優(yōu)缺點。 此時期其實有點危險,,因為很容易走上「器材測試員」或「收藏家」的道路(當然,,如你想以此為目標絕對OK),你會對一張照片的銳利度很著緊,,鏡頭A及鏡頭B那1%分別也很重要,更會因為拍不清楚一條毛而大發(fā)脾氣,,相機的對焦反應,、高ISO表現(xiàn)等各樣數(shù)據(jù),你也會看得很仔細,。 走到街上,,看到有人用你覺得「不行」的相機會嗤之以鼻,如果有朋友同行,,你會輕聲對他*@#¥%……&*(下刪一萬字)」口水花四濺,。 停滯期 你已對硬件有充份認識,如果你有點悟性的話,,你才驚覺,,你的攝影技術(shù)其實亳無寸進。你拍的照片,,沒錯,,都很清晰,但就是比那個大師差很多,。照片中你找不到「feel」和那個很深的深度,,你找到的,只是相中人很清很sharp的魚尾紋,。于此時期,,有些人是覺得完全沒問題,他們會一世停留在此階段,,繼續(xù)成為吹水大師和朋友間的人肉攝影指南,,對自己充滿信心,對他人指指點點,。 另一班想求進步的,,便會如夢初醒,此時才明白人們常說買器材不送技術(shù)的真正意思,,現(xiàn)在才認認真真地研究攝影風格,、創(chuàng)意、手法,、表達訊息等等較深層次的知識,。 進步期 如果你能離開停滯期而開始找尋攝影藝術(shù)的道路,照片便開始有「看頭」,,而每踏前一步,你會更加謙虛,,知道自己很渺小。這是好事,,知道自己渺小進步才快呢,。此時你會找方法去學習各種各樣攝影的進階技巧,為的是想表達你想說的東西,。不甘與其他人拍的一樣,,因為你想拍出自己的一套風格,亦會發(fā)展出個人的審美觀,。此時你當然仍然對器材有一定要求,,但對硬件的比較已經(jīng)不像以前般執(zhí)著了,對于你來說,,器材只是工具而已,,拍出來的照片有甚么感覺才是靈魂所在。原來當初令你著迷的照片,,并不是因為它有組神奇的光圈快門組合,,而是它擁有令你著迷的內(nèi)容。故你由以往的和器材談情變成要和攝影談情,。 第二個停滯期和第二個進步期 很正常地,你拍的照片已具相當水平,。一般拍友已封你為大師了,,當然,你自己知道與大師還有一段距離,,自己只是小師,,或不大不小的中師而已。如果此時你便自滿,,攝影技術(shù)便會到此為止。攝影是一門不斷進步的科技,,如不能放開懷抱及保持謙卑的心去接受新的技術(shù),很快你便會成為一個糟老頭:看到別人用新技術(shù)已能輕易做到你當年千辛萬苦才做出來的效果會很不屑,,然后輕則喃喃自語,,重則破口大罵,葡萄味甚濃。故永不能自滿,,如能與時并進,,便可以突破第二個停滯期,,沖去第二個進步期,如是者第三個停滯期,、第三個進步期…… 但何時才算是大師,?我猜到時你已經(jīng)不在乎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