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照片拍攝 學(xué)習筆記
全景拍攝主要分為前期拍攝和后期拼接兩個階段,。前期拍攝主要是要獲得一組覆蓋整個全景視界的照片,為了保證后期無縫拼接,,與單張拍攝相比,,全景拍攝有一些的特點、難點或注意事項:
1. 相鄰照片應(yīng)有10%-30%的部分相互重疊
2. 每張照片都應(yīng)拍自同一視點,,以保證所有照片的透視效果一致,,特別是有近景時。
3. 盡量保持轉(zhuǎn)動相機的旋轉(zhuǎn)軸不變,,比如水平旋轉(zhuǎn)時保持地平線在取景框內(nèi)的高度不變,。
4. 所有照片的光圈、快門,、對焦距離和白平衡設(shè)置都應(yīng)相同,,最好手動曝光拍RAW格式的。由于全景往往會覆蓋從逆光到順光的視角范圍,,光圈和快門又要相同,,最好對著逆光到順光的過渡方向測光。
5. 盡量將活動的景物隔離到一張照片中,而不要出現(xiàn)在接縫處,。
6. 避免使用偏振濾鏡,,以免照片中天空的亮度隨視角變化大。因為與光照方向成90度方向偏振最強,,被偏振濾鏡濾掉的最多,,90度方向的天空會更暗。
7. 當場景亮度變化快時(如日出日落),,要盡快拍完。
日出日落時,,亮度范圍寬,、變化快、隨角度變化也大,,測光點的選擇是挺難的,,正在摸索中。
應(yīng)該是用點測光,,對著想拍的部分測光就行,。一般就是對天空測光。
不過如果太陽可直視時,,也可對著太陽測,,那會拍出一輪紅日,周圍景物較暗,。
如果只想要地面暗景物的細節(jié),,天空的細節(jié)次要,就應(yīng)對地面景物測光,,往往天空過曝,。
如果想同時拍到天空霞光細節(jié)和地平線以下較暗的景物細節(jié),可用漸變灰鏡,,或多次曝光(或包圍曝光)后期合成,。
還有“向右曝光”理論,我理解就是在不過曝的前提下,,盡量多曝光,。用RAW格式后期減1~2檔很容易。
學(xué)習《白平衡》
學(xué)過了曝光后,,應(yīng)該學(xué)白平衡問題,。曝光主要解決的是亮度問題,
而白平衡關(guān)心的是色彩問題,。亮度是赤橙黃綠青藍紫所有光組分的總和,,而白平衡關(guān)心的是赤橙黃綠青藍紫各個組分的相對量。拿人口問題打比方,亮度相當于人口
總量,,白平衡相當于老齡化問題,。計劃生育隨之而來的老齡化問題,就好比控制好曝光后,,該想想白平衡了,。如果自己感覺自己的照片色彩有問題、或別人覺得你的
照片色彩有問題,,那多半是白平衡出了問題,。
白平衡是為了前期防止和后期校正照片偏色。如果不問為什么,,只要知道怎么辦,,其實白平衡問題很簡單、很容易解決,。從操作的角度,,一是前期怎么選相機的白平
衡設(shè)置(防止),二是后期用軟件怎么調(diào)(校正),??偟脑瓌t:選擇最接近拍攝現(xiàn)場光照環(huán)境的選項。盡量前期預(yù)防好,,不得已再后期校,。
一般單反相機的白平衡設(shè)置至少有7個選項:自動、鎢絲燈,、熒光燈,、日光、閃光燈,、多云,、陰影。下面帖的一組照片就是按這個順序設(shè)置后拍攝的效果,??偟膩碚f:
1. 白平衡設(shè)置不同,照片色彩表現(xiàn)不同,;
2. 除去最左邊自動的,,越靠右邊的越偏紅,越靠左邊的越偏藍,。
3. 自動的與日光的比較符合,,而且這兩張與現(xiàn)場實際看到色彩也比較符合。
如果在其他的光照條件下重復(fù)這個實驗,,第1 條和第2條不會變,。第3條應(yīng)該變?yōu)椋鹤詣拥呐c最接近光照條件設(shè)置的那張比較符合,并且與實際也比較符合。
解決白平衡的最便捷辦法是用RAW格式拍攝,,因為RAW格式文件記錄的是未經(jīng)白平衡處理的原始圖像信息,,后期軟件根據(jù) 白平衡設(shè)置才將原始信息處理成可供顯示或打印的彩色圖像,而且后期用軟件調(diào)整RAW的白平衡非常便捷,,還不影響原始信息,,可以隨時調(diào)回來、調(diào)過去,。這對初
學(xué)者來說意味著:即使拍攝時還不清楚白平衡是怎么回事,,原始信息已記錄在案,等將來明白白平衡后再回來調(diào)也不遲,。前帖附的一組7張不同白平衡設(shè)置的照片并
非前期實際連拍的7張,,而是后期用1張RAW調(diào)出來的7張。
解決白平衡的第二選擇是用自動白平衡AWB,。如果一時不想被白平衡問題絆住手腳,如果尚未發(fā)現(xiàn)偏色問題,,如果對色彩精準度要求不高的話,,AWB是不錯的選擇,大多數(shù)情況下AWB做的還是非常不錯的,。AWB可能會在下列情況下出問題,、不太精準:
a) 畫面中沒有白色或無色的參照物;b) 畫面中單一的暖色或冷色太豐富,,
手動白平衡至少有下列6個選項:
鎢絲燈,、熒光燈、日光,、閃光燈,、多云、陰影
(為了便于說明,,這里的擺放順序可能與相機菜單中的順序不同)
在拍攝現(xiàn)場的操作步驟:先選擇某個最接近拍攝現(xiàn)場光照環(huán)境的選項,,拍攝后馬上對比相機顯示屏中圖像色彩與實際色彩。如果圖像偏暖,,改選上列順序中靠左邊的選項,;如果圖像偏冷,改選右邊的選項,。再拍,,再對比,直至圖像色彩與實際色彩最接近,。
有的相機可能還有一個色溫選項,。如果圖像偏暖,設(shè)置更低的色溫;如果圖像偏冷,,設(shè)置更高的色溫,。因為可以連續(xù)設(shè)置色溫值,所以這個選項可以更精準地調(diào)整白平衡,。上述6個分級選項一般還標注了其對應(yīng)的色溫,。
下面是色溫相差1000K的兩張照片,究竟哪張更接近實際所見,,事后自己也說不準了,,所以關(guān)鍵是要當場對比。
《圖像銳化指南》譯自http://www./
圖像銳化是強調(diào)質(zhì)感和吸起關(guān)注的有力工具,。任何數(shù)碼照片在某階段都需要銳化——無論你是否知道實際上已經(jīng)用了銳化,。數(shù)碼相機和鏡頭永遠使得圖像有所模糊
的,這就需要糾正,。然而,,并非所有的銳化方法總是好使的。銳化過度就會產(chǎn)生難看的銳化偽影,。不過,,如果銳化得當就能夠明顯改善畫質(zhì),甚至比升級一個高檔鏡
頭的效果還要好得多,。
滿身是刺的仙人掌(加利福尼亞,,帕薩迪納的亨廷頓公園)
1. 銳化是怎么回事
大多數(shù)圖像銳化軟件都會用到一種所謂“非銳化蒙板”的東西,別看名字,,其實是銳化圖像的,。簡而言之,就是夸大圖像中邊界處的亮度差,。
字母“T"的照片
原圖 銳化后
白線為原圖亮度分布,,紅線為銳化后的亮度分布,綠線為理想的亮度分布
可以看到雖然銳化過程不能重構(gòu)出理想的圖像,,卻的確可以產(chǎn)生看起來更明顯的邊界,。銳化的關(guān)鍵就在于把握好在使邊界足夠明顯又盡量減少可見的過沖(稱為“銳化暈”)之間的微妙平衡。
原圖
銳化
銳化過度
(注:圖像是200%顯示的,,以突出效果,。)
本帖最后由 色空無形 于 2013-3-11
22:45 編輯
以下內(nèi)容由 色空無形 于 2013-3-13
13:20 補充
2. 參數(shù)設(shè)置
還好,圖像編輯軟件中的銳化參數(shù)設(shè)置大都已經(jīng)標準化了,。你可能需要調(diào)整至少3個參數(shù):
(1) 半徑(Radius):決定你想銳化之邊界的尺寸,,較小的半徑銳化較小尺度的細節(jié)。通常應(yīng)將半徑設(shè)為相當于圖像中最小細節(jié)的尺寸就行了,。
(2) 銳化量(Amount):決定銳化效果的整體力度,,通常是以百分數(shù)計,。比較好的起點是設(shè)為100%。
(3) 閾值(Threshold):決定銳化的最小亮度差,??捎糜阡J化更明顯的邊界,而不影響較細微的邊界,。特別是用于避免產(chǎn)生銳化噪點,。
(4) 細節(jié)(Details)(如果軟件中有的話):決定(在給定半徑的條件下)粗大和微小的細節(jié)之間的相對銳化量,當然也影響整體銳化力度,。較高的值意味著側(cè)重微小的細節(jié),,也會提高整體銳化力度。所以要與銳化量結(jié)合起來調(diào),。
一般建議先調(diào)好半徑,,再調(diào)銳化量,最后調(diào)閾值來微調(diào)銳化結(jié)果,。最佳效果可能需要幾次反復(fù),。
以下內(nèi)容由 色空無形 于 2013-3-14
23:19 補充
3. 銳化流程
現(xiàn)在多數(shù)攝影師都同意在圖像編輯期間不止一次進行銳化會更有效和更靈活。銳化過程可以分為下列3類:
→ →
圖像捕獲銳化————————→創(chuàng)意銳化————————→輸出銳化
(1) 捕獲銳化是針對有器材帶來的模糊,,同時也考慮到圖像的噪點和細節(jié),。對于數(shù)碼相機來說,這種模糊是由相機感應(yīng)器
的反走樣過濾和反馬賽克處理引起的,,以及由鏡頭引起的。所有的數(shù)碼圖像幾乎都需要進行捕獲銳化,,以JPEG格式存儲的圖像其捕獲銳化是由相機自動完成的,。
這也保證圖像適于進行后續(xù)的銳化。
以下內(nèi)容由 色空無形 于 2013-3-15
00:09 補充
(2) 創(chuàng)意銳化通常是根據(jù)藝術(shù)創(chuàng)意和/或圖像內(nèi)容有選擇地使用,。例如,,你可能并不想對平整光滑的天空或人像的皮膚進
行額外的銳化,但你也許想要分別調(diào)高葉片或人像眼睫毛的銳度,??傮w來說,隨圖像不同用起來也大不相同,,所以創(chuàng)意銳化屬于包羅萬象的一類,。由于最耗時,因此
也是最少用到的銳化,。
(3) 輸出銳化使用針對特定輸出設(shè)備的設(shè)置,,在圖像編輯流程的最后一步使用。這一銳化可能要根據(jù)打印輸出的尺寸,、類型和觀察距離來決定參數(shù)設(shè)置,,也可用來彌補為網(wǎng)絡(luò)或電子郵件縮圖引起的柔化,。
總之,上述銳化流程便于將編輯后的圖像在接近完成的階段存起來,。當需要打印或分享時,,就可以快速銳化輸出。反過來,,如果把所有的銳化一次做到底,,那么每次要在不同的輸出設(shè)備打印輸出時,就不得不把所有的圖像編輯過程重新再來一遍,。
以下內(nèi)容由 色空無形 于 2013-3-15
22:31 補充
3. 第一步:捕獲銳化
捕獲銳化一般用于RAW格式的處理,。這既可能會在相機內(nèi)自動完成,如果是用JPEG格式存儲圖像,,也可以在計算機上用RAW軟件手動完成(如Camera RAW, ACR, LR或相機自帶的RAW軟件),。
自動捕獲銳化:雖然多數(shù)相機都是自動進行JPEG照片的捕獲銳化,但銳化量卻取決于相機型號和任何用戶自定義設(shè)置,。還有就是預(yù)設(shè)的拍攝模式也會影響捕獲銳化量,。例如,風光模式拍攝的照片通常比肖像模式的照片銳化得多,。無論如何,,最佳的捕獲銳化要用RAW格式拍攝,然后用計算機手動做,。
以下內(nèi)容由 色空無形 于 2013-3-16
22:12 補充
手動捕獲銳化要權(quán)衡增強細節(jié)的好處與放大噪點的壞處,。首先,為了增強細節(jié),,用與最小細節(jié)的尺寸相當?shù)陌霃街祦礓J化,。例如,下面兩個照片具有截然不同的細節(jié)水平,,所以其銳化策略也要相應(yīng)不同,。
粗大(低頻)細節(jié)
微小(高頻)細節(jié)
銳化半徑:0.8像素
銳化半徑:0.4像素
以下內(nèi)容由 色空無形 于 2013-3-16
22:15 補充
拍攝技術(shù)和/或鏡頭品質(zhì)也會影響銳化半徑,。一般來說,,聚焦好的圖像其銳化半徑應(yīng)設(shè)為小于等于1.0,而稍微失焦的圖像其銳化半徑應(yīng)設(shè)為大于等于1.0,。無論如何,,捕獲銳化半徑極少設(shè)到大于2.0。
原圖 銳化半徑過小
銳化半徑過大
銳化半徑恰好
以下內(nèi)容由 色空無形 于 2013-3-19
23:04 補充
當試圖找到最佳的銳化半徑,,一定要以100%的方式觀察圖像中包含聚焦點和/或最精細的代表性區(qū)域,。盯著有高反差邊緣的區(qū)域,因為那里最有可能見到銳化
暈,。不必不厭其煩地把銳化半徑的精度調(diào)的比0.1像素還要小,,零點零幾的微小差別打印出來根本無法區(qū)別,,銳化過程0.1的差距就以足夠小了。
以下內(nèi)容由 色空無形 于 2013-3-19
23:17 補充
當噪點比較明顯時,,捕獲銳化并不是總能用的如想象的那樣力度大和均勻,。常常不得不犧牲一些真正微小的細節(jié),以避免放大了圖像中平滑區(qū)域里噪點,。使用較高的閾值或蒙板設(shè)置有助于保證銳化只作用于明顯的邊緣:
原圖——————————————銳化蒙板
原圖局部放大————————未使用閾值/蒙板————————用了閾值/蒙板
(此例中"蒙板"設(shè)置值為25)
可以看到選擇蒙板/閾值后只銳化了仙人掌葉子的邊緣(上列蒙板中的白色部分),。如此用了蒙板后就不會使圖像中其他無細節(jié)區(qū)域中的噪點變得更糟糕。還可以看到暗區(qū)的噪點還是挺嚴重的,。
以下內(nèi)容由 色空無形 于 2013-3-19
23:37 補充
如果噪點問題很嚴重,,比如低調(diào)和/或高ISO照片,可以考慮進行后面要講的創(chuàng)意銳化,,或使用第三方降噪插件,。本文寫成時常用的降噪插件有Neat Image, Noise Ninja, Grain Surgery和Noiseware。無論怎樣,,總要先降噪后銳化,,因為銳化會削弱降噪效果。所以可能要推遲RAW處理期間的銳化直到完成降噪再做RAW圖像的銳化,。
《超焦距》教程譯自http://www./
把相機對準超焦距的地方聚焦,,從超焦距一半的地方一直到無窮遠都可獲得最大的清晰度。超焦距在風光攝影中特別有用,,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利用景深——從而獲得
更多的細節(jié),。然而,要知道一定的焦距和光圈下的超焦距還是有點難度,,本教程講解超焦距的計算,,澄清常見誤解,并給出超焦距計算表,。
聚焦前點————————聚焦后點————————聚焦前中點
可見只有右邊圖像中從近到遠的所有字母都是可辨識的,由于其對焦點在最近點和最遠點之間,。同理,,對焦于超焦距常可獲得從前景到背景清晰度的最佳均衡,。
1. 超焦距在哪,?
最佳的對焦距離是多遠呢?超焦距的定義是:景深遠端等于無窮遠時的對焦距離,。如果對焦距離小于超焦距——即使只是小一點點——遠景就會模糊的不可接受,。反過來,如果對焦距離大于超焦距,,那么景深的很大一部分就浪費了,。
目測也許是找到最佳對焦距離的最好辦法,。先聚集于場景中最遠的物體,然后在保持背景清晰度還在可接受范圍內(nèi)條件下,,手動調(diào)節(jié)對焦距離到盡可能近,。如果場景中地平線附近有物體的話,這樣得到的對焦距離會非常接近超焦距,。(待續(xù))
許多人用的一個經(jīng)驗法則是這樣說的:為了獲得整個畫面最大的清晰度,,應(yīng)該對焦于大致三分之一縱深的地方。盡管這一“1/3法則”具有指導(dǎo)意義,,但是往往不是最佳的,;精確的最佳對焦距離取決于許多因素:包括主體距離、光圈和焦距,。要精確計算最佳對焦距離,,要用景深計算公式,才能保證場景最近處和最遠處均在可接收清晰度范圍內(nèi),。
初學(xué)者要學(xué)習的2個最基本的技能:1)如何恰當?shù)仄毓猓?/span>2)如何拍清楚,。或許高手和大師們的作品不見得都是不欠曝,、不過曝和清楚的,。不過,只有掌握了最基本的才能更好地突破最基本的框框去創(chuàng)作,。
要拍清楚,,有2點:2.1)對焦精準;2.2)減小相機抖動對照片的影響,。
當然使用三腳架能有效減小相機抖動,,那么手持拍攝有什么技巧?
為了減少難免的手持相機抖動對照片的影響,,可以盡量:一,、提高快門速度;二,、減小相機抖動,。如果兩個方面結(jié)合起來,則效果更好,??偟膩碚f,目的就是盡量使相機抖動的影響減少到看不出來的程度,。
一,、在快門速度問題上,有一條經(jīng)驗法則:快門速度應(yīng)快于焦距的倒數(shù),。比如用100mm的鏡頭,,快門速度應(yīng)快于1/100秒,。如果用的是非全幅相機,則應(yīng)轉(zhuǎn)換為等效焦距再算,。
為了提高快門速度,,除了選用較大光圈和較高的ISO速度外,技巧還有:
a)低光照下或室內(nèi)不均勻光照下,,設(shè)置適量的負曝光補償,;
b)讓拍攝對象靠近光源,或等待拍攝對象被照的較亮,;
c)使用閃光燈,,并盡量靠近拍攝對象。
二,、減小相機抖動的技巧包括:
a)穩(wěn)固地支撐身體和相機:
—— 一手托住鏡頭,,一手持握相機,但不必握的過緊,;
—— 身體靠在墻,、桿、柱,、樹等穩(wěn)固的物體上,,形成3點支撐;肘部架在臺面,、欄桿上,。
—— 直接將相機持靠或安放在穩(wěn)固的物體上;
—— 跪下來或坐下來,;
—— 避免身體處于扭曲,、較勁或不舒服的狀態(tài),雙臂靠近身體,,姿態(tài)舒適,;
b)先深吸一口氣,呼出半口氣,,然后再按快門,。先半按快門,再輕緩下按直至快門動作,,不必加力和加速,。
c)連拍三張,,在100%視圖下選其中一張,。
初學(xué)者一定要練習掌握將測光、聚焦和取景三個步驟分離(見示意圖),。
至于測光點,、聚焦點和取景點如何選擇,,取決于場景、拍攝意圖甚至個人喜好,,不是本帖要討論的,。
初級的(并非普遍適用的)建議:
1. 測光點:選擇畫面中較亮的地方;
2. 聚焦點:風景選擇三分之一縱深的地方,,人像(包括動物)選擇眼睛,。
1.
首先要選定照片的主題:就是要表現(xiàn)什么事物、表達什么意思或傳達什么意境,。
2. 不僅要知道照片應(yīng)該包含什么,,還應(yīng)知道該排除什么。盡量排除那些無益于主題,、干擾主題的東西,。
(究竟該包含什么、排除什么,,也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關(guān)鍵是要有這根弦)
(按過幾千次快門認識到:一張全景照片再廣也裝不下整個世界,,顯微鏡下的世界再微觀也同樣豐富多彩,。)
為此,能做的有:
(1)善于等待:等待自有等待的樂趣,。問自己我能等待多久,?
(2)勤于挪動:多挪動挪動,照片里世界也許會大不相同,。
(3)敢于裁剪:裁掉的多,,反而精彩多。
對于新手來說,,“抬手就拍”不見得是好習慣,。或許需要經(jīng)過等待,、挪動的磨練才能練就“抬手就拍”的真功夫
光圈和對焦距離是決定彌散圓在相機感應(yīng)器上有多大的兩個主要因素,。光圈越大(越小的光圈f值),對焦距離越近,,景深越窄,。下面的測試中對焦距離保持不變,光圈不同,。
f/8.0 f/5.6 f/2.8
不知你是否注意到我還沒提焦距也影響景深,。雖然長焦鏡頭看起來會造成較窄的景深,但這主要是由于它們用于在不能更靠近時放大拍攝對象的緣故。長焦也好廣角也好,,如果拍攝對象在圖像中所占的比例都一樣的話,,總的景深幾乎與焦距無關(guān)!當然,,在用廣角時要更靠近或用長焦是要遠離拍攝對象,,如下表所示:
焦距(mm) 對焦距離(m) 景深(m)
————————————————
10 0.5
0.482
20 1.0
0.421
50 2.5
0.406
100 5.0
0.404
200 10
0.404
400 20
0.404
————————————————
注:景深計算條件為Cannon EOS 30D(1.6X裁切系數(shù))、f/4.0,,彌散圓為0.0206mm
請注意對于最小的焦距來說景深還是有些微小變化的,。這是真實的情況,但相對光圈和對焦距離來說可以忽略不計,。雖然總景深幾乎不變,,但前景深和后景深所占的比重卻隨焦距而變,如下所示:
焦距(mm) 后景深 前景深
————————————————
10 70.2%
29.8%(所以廣角鏡頭拍風景時,,對焦點一般選擇三分之一縱深的地方)
20
60.1%
39.9%
50 54.0%
46.0%
100 52.0%
48.0%
200 51.0%
49.0%
400 50.5%
49.5%
————————————————
這同時也揭示出傳統(tǒng)景深概念的局限性:僅考慮了總景深,,并未考慮其在焦平面前后的分布情況,盡管兩者對清晰度感受都有貢獻,。廣角鏡頭焦平面后景深的變化比焦平面前的變化更為平緩,,這一點對傳統(tǒng)的風光攝影非常重要。
基礎(chǔ)測光技巧
使用單反相機拍攝之前,,需要進行測光,,具體辦法這里有幾條和大家分享:
光影交錯中老人的表情更顯滄桑
測光不要對著天空,不要對著最暗的地方,,要去抓中間值,。
依照你拍的題材,善用測光模式(權(quán)衡測光,、點測光,、中央重點測光)。
日落時分的伊斯蘭建筑
若遇到測光抓不準的時候,,請用自動曝光鎖定鍵對身邊灰色的東西曝光鎖定后再來拍攝,。
湖光山色相映成輝
盡量別對白色或黑色物體測光,不然就請記得黑要減EV,、白要加EV,,即白加黑減。
狐貍眼中的是戒備還是驚恐
曝光補償也是一種曝光控制方式,,一般常見在±2-3EV左右,,如果環(huán)境光源偏暗,即可增加曝光值(如調(diào)整為+1EV,、+2EV)以突顯畫面的清晰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