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李白在他著名的詩作《蜀道難》中,就以高昂的語調(diào),,感嘆了蜀中道路的艱難,。四川的地形北有秦嶺.西有大雪山.南是云貴高原,東有華鎣山脈,,是個難于與外界交流的四塞之地,。然而在四川境內(nèi),江河縱橫,,比較大的江河就有長江.岷江.嘉陵江.青衣江,,渠江.沱江.赤水河.大渡河等。勤勞樸實的四川人民,,充分的利用這些天然的水道為運送物資,,人員流動服務(wù).同時在這個勞動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了許許多多的“勞動者的文化”,。在下不才,,就過去所聽到的,看到的川江瑣事拉拉雜雜的聊一些吧,。 一.造船 舊時習(xí)俗,,把造船的工人叫做水木匠,蓋因那時的船皆用木頭所制,。水木匠遍布各個江河碼頭,,有自己的工會組織-“魯班會”。會首一般是一到兩人,,每年農(nóng)歷五月初六要開魯班會,,調(diào)節(jié)勞資糾紛等等事情。水木匠是在固定的茶館接洽業(yè)務(wù),,船老板要造新船,,在和水木匠中的掌墨師談妥后,選黃道吉日的午夜子時,把造“龍頭枋”的木料,,架在木馬上,,點香焚紙,作揖磕頭,,求祖師爺魯班保佑造船順利,,然后才在龍頭枋木料上彈下第一根墨線,待天明后正式開工造船,。在這段時間里,,如果遇到雞鳴狗叫或其它的什么聲響,則是不吉利的預(yù)兆,,必須另外則日子午時重新彈墨線,。清末民初深夜彈墨線的這個遺俗,以后就慢慢破除了,,只選擇吉日開工,。開工的時候,點香燭,,燒紙錢,,掌墨師還要殺“開墨雞”祭祀魯班。新船造成下水的時候,,掌墨師還要殺“收墨雞”,,擺香案,用紅雄雞的血沾雞毛于“龍頭枋”.“太平艙”.“五馬擔(dān)”三處祭謝魯班,。 二.船工的行頭,,衣食。 船工的流動性很強,,常年四處漂泊,,隨身攜帶的東西一般有棕包(裹被蓋).提籃.搭袢(帕).腰繩.納坨.頭帕等物件。其中納坨和頭帕是勞動操作中必須穿戴的,。納坨的外形是矮領(lǐng),,在右肩.腋.擺等地方釘雞腸帶并打活扣,很象和尚的衣服,,所以名“納”,,又因為在穿著中不斷的補綴,是用針線“納”出來的,,又厚又重,,因而叫“坨”。輕的數(shù)斤,,重的有十幾斤,。還有長短之分,短的齊腿或過膝,,長的到腳脛,,形似道袍,故有“短領(lǐng)長袖一口鐘”的說法,。不知情的“空子”,,以為受窮才穿此“千疤衣”,船工卻視為寶物,,稱為“萬年衣”,。納坨的功能是“柞汗”,即吸收汗水,,保護(hù)皮膚,,陽光曬不進(jìn),雨水淋不透,。在舊社會,,另外還有一個妙用,就是運送軍用物資等重要貨物時,,押運人員的皮鞭棍棒傷不著納坨下面的身體,。而其冬暖夏涼,穿起很舒服,,手腳寬松,,也便于干活。船工的一般衣服是不能進(jìn)當(dāng)鋪的,,唯有納坨可以送當(dāng)鋪抵押,。 船工的頭帕有青.籃.白三種,其中以白色為最普遍,。相傳是祭奠屈原投江而流傳下來的,,還有一種說法是為了紀(jì)念諸葛亮和張飛流傳下來的。頭帕長五尺,,纏頭三轉(zhuǎn)打結(jié),。船工上岸時帕尾上豎或垂吊耳根,顯得英俊瀟灑,,操作的時候帕尾吊在肩上,,便于揩擦臉.頸.胸等處的汗水,遇到大風(fēng)的時候,,頭上纏的頭帕可以起帽檐的作用,,防止風(fēng)沙吹入眼睛,行上水拉纖需出大力,,流汗不止,,這時頭帕又可將頭部的汗水吸收,,從帕緣滴下,不會流向眼睛妨礙操作,,其作用很多,。 船工在上岸的時候穿著一般都很簡單樸素,常穿“二馬居”,。他們中的一些相對收入高點的,,如一些專門推下水不拉上水,行話叫“推漂”的船工,,大多數(shù)是“三橈”,,“前駕長”,“后駕長”,,“號子工”等人,,其“生錢”(工資)是普通船工的二至四倍,上岸時穿著較講究,。夏秋時節(jié),,上穿白府綢對襟衫,下著青藍(lán)布長褲,,腳蹬線耳子草鞋,。冬春時節(jié)穿長衫,腳穿圓口布鞋,,有的還頭戴博士帽,,手戴金戒指和手表,故有人形容其“拉船是畜牲,,上街是先生”,。個別的涪江號子工,在領(lǐng)喊號子時,,腳穿繡花拖鞋,,拉完一口灘后,坐滑桿到上游的灘口等候木船再領(lǐng)喊號子,。 船工的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大,一日多餐才能補充體力,。通常下水每日三餐,,上水空船四餐,重栽五餐,。夏季下水每日四餐,,上水空船五餐,重栽六餐,,最酷熱時達(dá)七餐,,故有“三稍四茶七頓飯”之說,。稍,歇梢休息,,茶,,喝茶水吸煙。雖然每日的餐數(shù)多,,但因連續(xù)工作,不能吃的過飽,,而且飯菜平常,,只能吃到略飽而以。 開航前的一頓飯,,叫“吃開航肉”,。吃開航肉后,船工要休息一天,,行話叫“穩(wěn)油”,,開航日不論葷菜素菜都不用鍋炒,全是涼菜,。嘉陵江的開航肉,,也不用鍋炒,用蒸籠雜膾.扣肉.粉蒸肉.肘子等八大碗,,行話叫“扣籠”,。吃開航肉表示船老板慷慨,要船工多出力,,別偷懶,。 逆水拉纖,各個主要的江河都依一定的站口停泊,,到了其中規(guī)定的某個站口,,要“吃過站”或叫吃“過站肉”。過站肉沒有定例,,只有江陵江上規(guī)定每人豬肉半斤,,豆腐干.粉條.白酒各二兩。各個江河吃過站的站口如萬縣至重慶——曹溪盤,;重慶至瀘州——石門,;重慶至南充——金子沱.烈面,并停航休息一天,,名曰“洗納坨”,;合川至遂寧——安居.安家灣;合川至達(dá)縣——廣安.三匯,。 在木船上只有一鍋一灶,,船工的吃食很簡單,,先把鍋燒辣,用老姜在鍋內(nèi)抹幾圈,,下油.摻水熬湯,,放入鹽.辣椒.花椒.老姜等調(diào)料,再把葷菜.素菜倒進(jìn)去同煮,,船工在灶邊圍爐而食,,即熱絡(luò),又可下酒,,船工稱之為“連過鬧”,,相傳后來碼頭港灣依法炮制,再經(jīng)商人不斷改良,,遂演進(jìn)成為聞名遐邇的“重慶火鍋”了,。 未受雇的船工,家在本碼頭的住在家中,,出門在外待雇的住進(jìn)“燒館”,,又叫“棕包棧房”,可供應(yīng)簡單飯食,。受雇上船后,,住在船中部的“官艙”,晚上打開自己的衣包,,大體依照白天扳橈的次序睡覺,,這樣一旦有事,船工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到自己的崗位摸著“家業(yè)”(工具),。中小型船,,后駕長多為船老板,帶有家室,,全家住在船尾“燕尾艙”,,俗稱“腳窩子”。 木船開航,,先要敬神,,稱“敬王爺”,嘉陵江上稱“敬老爺”,。大船殺兩只紅公雞,,小船殺一只紅公雞,用雞血沾雞毛船上三個地方——一是龍頭枋鎮(zhèn)江王爺,,二是太平艙護(hù)江王爺,,三是五馬擔(dān)管纖道的梅花菩薩。還要把煮熟的雄雞和“二刀頭”豬肉 擺在船頭龍頭枋正中“神樁”處,,點香燒紙求江神護(hù)佑平安,。 在殺雞敬神時,,殺雞的方法很考究,要一刀殺死,。雞在掙扎鳴叫一聲時,,要馬上用手捏著雞嘴,因為叫聲多是不吉利的兆頭,,故有“一聲福,,兩聲禍,三聲四聲船要破”的說法,。殺雞后,,還要驗視刀口,刀口兩面都有血跡,,預(yù)兆財喜旺,船平安,;一面有血跡,,預(yù)示財喜平常,兩面都無,,是不好的征兆,。斷了氣的雞,頭挽在雞翅后,,隨手丟在“鎖幅”(船板)上,,如果雞頭散出,嘴殼掉在兩塊船板之間,,更是最最不好的征兆,。 在吃開航肉時,不同的工種吃不同的部位,,既是表示乞福,,也是明示職責(zé)。雞頭是號子工吃,,行話叫“叫口”,,雞翅給三橈四橈,雞屁股給后駕長,,若是上水,,雞腸給頭纖。渠江上規(guī)矩,,雞腿給打樁,,雞爪給照明。因為渠江上的木船,,是天黑后才???,這時一人拿亮油壺照著另一人上岸打樁拴纜,行話叫“點行程”,。 木船開航前,,后駕長要向全體船工交待沿途水位.水勢.險灘.航向.操作規(guī)矩等等。在航行中,,后駕長在船尾的船敦掌舵,,前駕長站立船頭,扳梢協(xié)助后舵調(diào)整航向,,從船頭向船尾數(shù),,二蒿扳第一板,三橈扳第三橈,,號子工扳第五橈,,在“馬門口”的最后一橈,稱之為“馬門橈”,,由頭纖來扳,。半橈的快慢,以馬門橈為準(zhǔn),,扳橈時號子工領(lǐng)喊號子,,全體船工應(yīng)合,眾人應(yīng)聲之時,,就正是橈片用力擊水之時,。 逆水行船,僅以船工劃水是不夠的,,還需要纖工在岸上拉纖,。其形制為頭纖一人在最前面帶路,第二纖為兩人,,分為岸內(nèi)和岸外,,行話叫“內(nèi)尖”和“外尖”,從第三纖起,,稱為內(nèi)纖和外纖,,如果人數(shù)多,從第四纖起,,纖上又搭纖,。三橈在最后,排除纖藤障礙,,行話叫“撿挽”,,又稱“抬挽”。號子工通常在第四纖或第五纖,從起航到終航的過程中,,號子工隨時隨地都可能向船工“辦交割”,,意為拿言語,打招呼,,交待事情等,。號子工在上船后,遇見不認(rèn)識的船工,,就把自己喊號子的特點告訴對方,,希望能配合好,當(dāng)然也要說些“喊的不好,,請原諒包涵”等客氣話,。辦交割的原因,更多的是說清楚在需要船工出大力氣的時候,,比如船過險灘,,在木船不進(jìn)則退的緊要關(guān)頭,號子工甚至臨時會用書頭子,,講口詞把面臨的的危險處境和如何操作等,。在最緊要的關(guān)頭,號子工還會用求情,,警告,,甚至威脅等手段激發(fā)船工使出最大的力氣來讓船渡過難關(guān),。另外為了防止少數(shù)船工偷懶,,號子工也會突然跳到崩直的纖繩上跳躍,這時使假力的纖工就會往后摔個仰巴叉,,這一招行話叫“上榨”或“踩榨”,。 拉纖會遇到不同的纖道,障礙,,甚至意外的情況,,為了統(tǒng)一步伐和操作,產(chǎn)生了報路和應(yīng)答的喊號方式,,報路對答又稱“號語”,,“號”為頭纖報路,“答”為后面纖工應(yīng)合,。在長期的勞動實踐中,,川江上的纖夫創(chuàng)造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號語。吾試節(jié)錄部分號語如下,。(前為頭纖之“號”,,后為后纖之“語”,唯不諳川語者,恐難悟其妙,,甚撼) ?。ㄓ鰩r彎反背,防止纖藤勒人) “大白天遭勒,! 勒倒要出血”,! (遇陡岸直坡) “西街沱干場,! 對直爬,!” “陡上又加陡! 上去就好走,!” ?。ㄓ鱿缕拢? “前頭栽栽起! 后頭啄啄起,!” ?。ㄓ鼋O腳石或刺腳物) “前面一枝花! 兩眼盯倒它,!” “腳下有毛,! 誰踩誰遭!" " 天釘對地釘! 各自長眼睛,!” ?。ㄓ龀蹦啵? “稀泥爛窖! 亂扯亂跳,!” ?。ㄓ鰳渲ΦK身) “前面有樹丫! 后防挑牙巴,!” “樹枝掛圍(腰),! 掛爛不賠!” ?。ㄓ鑫r) “天上一只鴿,! 謹(jǐn)防挨腦殼!” “照上不照下,! 謹(jǐn)防挨一下,!” (遇夾石) “兩邊高,! 走槽槽,!” (遇高石) “六月的絲瓜,! 要上架,!” (遇大石) “當(dāng)中有! 兩邊分開走,!” ?。ㄓ鰧捤疁希? “橫溝一尺八! 兩步當(dāng)成一步??!” (遇河溝或需踩水過) “不知深淺,! 淹過腰桿,!” (遇堡坎) “黃粱子,! 枸穄子,! 爬不上去打勾子!” ?。ù铝?,船在前,纖工在后執(zhí)纖跑步) “活搖活,! 各照各,!” “腳緊肩松! 謹(jǐn)防倒栽盅,!” “手要提緊,! 腳要跳勤!” 又譬如在航道安全水勢較緩的河段,,船工們都已經(jīng)壓橈(即橈子高翹出水面坐著休息),,川江知名的某號子工李安華,就會即興編出一段講詞,,頗有川戲韻白的味道,,還可以為喊數(shù)板號子作鋪墊: “本師姓櫓(魯)名夫,,字橈工,,江河線(縣)人氏,在鎮(zhèn)江王駕下為臣,,官拜水運先鋒之職,。奉主之命隨帶全家太保運糧救急。惱恨四海龍王,,不聽王話,,聚集風(fēng)雨,霧朦山河,,興風(fēng)作浪,,與俺作對。為達(dá)安順,必須整頓軍威,。來呀,!眾軍站東立西,聽本帥帥令,! 在舊時的川江上,,號工由于聲調(diào)好,又會唱川戲,,就可以成為走州吃州,,過縣吃縣的人物。在那個袍哥盛行于各個碼頭的時代,,被稱為“雙料袍哥”,。每到一地就被當(dāng)?shù)嘏鄹缃尤コ獞颉2粌H煙酒茶盛情款待,,走時還饋送盤費,。特別是一些久負(fù)盛名的號工,除了參加碼頭袍哥堂口歡迎客位的坐唱,,如果遇有戲班子來碼頭唱戲,,能掛牌上臺唱戲,則更受歡迎,。有道是“人抬人無價寶”,,名聲一響,身價就高,,船老板還爭著請,,其“生錢”可高出普通船工好幾倍。在小河一帶,,不少的號子工甚至是一手打著撐花(雨傘),,一手搖紙扇,甚為逍遙的喊號子,。 可是要成為一個受船工稱道的號子,,不僅要口上來得,還必須義字當(dāng)先,,才能服人,。因此川江上流傳著不少號工的傳說。其中有個曾姓的號工,,他的故事我就來擺一個,。 這個曾號工是個“歡喜人”,他受雇的船上老板一家三口以船為家,,船老板只有一女,,其女與一年輕船工相好,,好心的曾號工一心想玉成此事,某天,,他悄悄的向船工們打了個招呼,,做了周密的安排...... 第二天,船工們一個個都作了一番別開生面的收拾打扮:頭上白帕包的是”一匹瓦“,,穿上自己出門拜客的衫衫,,腰拴紅絲滌,腳上是線耳子草鞋,,尖上一朵絨球,,人人臉上抹了紅,連老掉牙的燒火匠都不例外,。 船工們照常拉船,,但喊的全是喜慶號子: 大姐坐在船艙口, 哥哥拉你遍地游,; 南京好耍南京走,, 北京好耍北京游; 南北二京都走過,, 夫妻恩愛到白頭...... 船行沿途不免要經(jīng)過一些渡口.鄉(xiāng)鎮(zhèn),,這喜慶的號子,這花哨的打扮,,都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就如在看新娘子出嫁一般。船老板起床遲,,一看這架勢,,不禁在心中暗暗叫苦,他本不愿意招這么個窮船工女婿,,這么一張揚,,使他很覺尷尬,便生氣的叫女兒滾回燕尾艙去,。女兒卻偏不愿意--獨生女多半是嬌生慣養(yǎng)的,,而號子還在繼續(xù)唱—— “不要金銀堆成山, 只求夫妻多恩愛,; 自尋夫婿情意久,, 喝口清水也覺甜,。 這曾號工拿出本事自編自唱,,船工們情緒高漲應(yīng)聲激昂,江邊船上和岸上行人都停步傾聽,,連聲叫好,。只有船老板心中叫苦不迭,。因為他明白,這喊號子把船上的女人喊跑了的事情是有過的,。 此時,,對岸出現(xiàn)一條小河,大概是那地方夜里下過大雨,,流出一股渾黃色的水,,把江邊的水都染渾了半邊,兩股水混雜著,,沖激著,,曾號工的號子一下子變的高昂起來,船工們也有力的應(yīng)合著,,把情緒推向了高潮: 曾號工:小河漲水喲,! 船工:嗨喲! 曾號工:大河清吶,! 船工:嗨喲,! 曾號工:一邊清來喲! 船工:嗨喲,! 曾號工:一邊渾喲,! 船工:嗨喲! 曾號工:中間流成喲,! 船工:嗨喲,! 曾號工:鴛鴦水喲! 船工:嗨喲,! 曾號工:好比你我喲,! 船工:嗨喲! 曾號工:恩愛情吶,! 船工:嗨喲,! 曾號工:浪打沖沙嘛! 船工:嗨喲,! 曾號工:永不分喲,! 船工:嗨喲! ...... 盡管如此,,到底由于”門不當(dāng)戶不對“,,船老板還是沒有同意這門婚事,還把女兒打了一頓,。沒想到女兒趁船老板沒在船上的時候,,就跟心愛的船工跑了,氣的老板大罵曾號工使壞,。過了兩年后,,四川解放了,,女兒女婿回來認(rèn)親,又把老倆口樂的心花怒放,,這個時候,,他們能有個當(dāng)工人的女婿,家里猶如有了根擎天柱,。這時候,,他們又千恩萬謝曾號工了........ “渠河號子保寧纖,涪江號子震山灣”,, 這句話道出了三條江河航行木船的特點。 自古以來,,下水都是推橈,,橈工面向船頭,雙手握橈把,,從胸部用力往下推壓,全身前俯,,橈片擊水。上世紀(jì)20年代后,,各江河的大中型木船,,陸續(xù)改推橈為扳橈,,橈工面向船尾,,雙手握橈把,,從腹部向上扳提全身后仰,,橈片擊水,。由推改扳,力量增大,,航速變快,,效果更好,,這是技術(shù)上的進(jìn)步,。 各江河上的船工“恨灘不恨沱”,,渠江上的船工“恨沱不恨灘”,。渠江航道,,沱多且長,,對“肚大身短兩頭尖”的木船,渠江橈工認(rèn)為推比扳好,,沿襲至50年代后才改推為扳。各江河木船掛橈片的“槳腳”,,有兩三個掛鉤,,橈工可根據(jù)自己的身材高矮選擇掛鉤扳橈,。唯渠江上的木船無槳腳,,槳腳同橈片用皮扣穿眼連接,不能分開,,槳腳是用上等青杠木制成,故有“賣船不賣槳腳”之說,。這是渠江橈子的獨特之處。 保寧河,嘉陵江的俗稱,。江陵江拉纖,,纖工一手輕握搭帕拉繩,一手甩動,,纖距均勻,,隊形整齊,姿勢優(yōu)美,。遇激流水,,纖工一手的食指和中指觸地,身段舒展;拉灘時,,人倒下,全身打直,,腳蹬地有勁,,纖藤發(fā)出“嚓嚓嚓”的響聲,拉力使船舷亮出二指高的水痕,,有節(jié)奏的過灘。 涪江漕淺,,上水重載船是擱在河床上硬拉過灘,行話叫“拖淺”,。涪江號子歷來有名氣,指的就是"拖淺號子”,。各江河都是只用一根纖繩,人數(shù)三五十人,,涪江的纖藤有二至三根,,人數(shù)在百人以上,有的灘要拉兩三天,場面壯觀,,聲震山和,。 船工號子由號子工領(lǐng)唱,,另有“鬧碼頭”號子別具一格,不須領(lǐng)唱,。木船快要??磕碂狒[碼頭時,,船工臨時分成兩三組吼號子,,此起彼伏,從不間斷,,歡快悅耳,,氣氛熱烈,帶有朝賀碼頭之意,。既顯本船威風(fēng)氣派,,又表達(dá)了船工快要上岸休息的歡樂情緒。 船工漂泊在外,,憑勞力和技術(shù)掙錢,,生瘡害病,醫(yī)療及生活均沒有保障,,也不可能照顧家庭,。如有意氣相投者,在酒店.飯館喝杯“老庚酒”,,打成“老庚”,,結(jié)為兄弟,從此互相稱呼就為老庚或某老庚,。個人或家庭有危難,老耿要盡力幫助照顧,。一人可同多人打成老庚,,如果發(fā)現(xiàn)老庚道德敗壞,有偷盜或其它不良行為,,本人即可宣布同此人解除老庚關(guān)系,。 (本文資料或掌故有用邱昌明.楊健先生之文,,老先生如還健在,,謹(jǐn)致謝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