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壽神彭祖與中國漢字 5.“音”——內(nèi)含信息,,時空隧道 “聲音”中“聲”與“音”有共同的意思,也有不同的內(nèi)涵,。 人類有了耳朵,,才能聽到聲音,。聲音無形無象,看不見,,摸不著,,怎樣用漢字來表示呢?聰明的古人想出了一個辦法,,造出了圖1“聲”字: 下部畫只耳朵,,上部畫用手敲擊懸掛的石片——磬(古代的一種樂器),手畫成箭頭符號,,表示傳進耳朵的敲擊石磬發(fā)出的的東西——聲音,。你說聰明不聰明? 文字開始時由簡到繁,,古人又造出了圖2的“聲(聲)”字,。 左上部的石磬畫得明顯了,右邊加了“殳”——下部是手,,手拿一根棒,,表示手拿棍棒敲擊石磬發(fā)聲;左下邊加了“口”,,這表示聲音的來源有兩個,,一是來源于敲擊物體產(chǎn)生的振動,二是來源于口,,動物鳴叫,,人說話。 文字又由圖畫象形性到符號抽象性,,字體由多樣性到規(guī)范性,,由甲骨文到鐘鼎文,經(jīng)簡書,、篆隸到楷書標準化,,定形為繁體字“聲”。現(xiàn)代又由繁化簡,,簡化為 “聲”,,采用的是楷書的俗體字,也是最早的圖1甲骨文的變形,。 有了口腔和舌頭,,才能發(fā)出眾多表達不同含義的聲音——語言,滿足人類交際的需要,。語言也無形無象,,怎么用漢字表示語言呢?古人先造了個“舌”字(圖4): “舌”字下面是口,,上面伸出了舌頭,。舌頭為什么分叉,?畫的是蛇舌頭,因為蛇分叉的舌頭給人印象太深刻了,。再在“舌”前方加一橫,,表示口舌發(fā)出的特殊聲音——語言,便造出了“言”(圖5)字: 語言不同于一般聲音,,是內(nèi)含要傳達的信息——語意,、心意的。而且“言”還不能盡其“意”,,語言中還有蘊含在語意背后的信息——潛臺詞,,叫話外之“音”,所以聽話要聽“音”,。如果吵架時說“你真壞”,,語意很明確,就是“你真壞”,,不是假壞,;如果一個姑娘嬌滴滴、羞答答地對戀人輕聲說“你真壞”,,就有了弦外之音了:“你真可愛,,我就希望你這么‘壞’,?!边@種蘊含在語言中的信息怎么用文字表達呢?古人就在“言”前再加一短橫,,表示語言傳遞的信息,;而且“口”中加了一橫,表示這信息是通過口發(fā)出的,,本是內(nèi)含的,。這就造出了“音”字?!耙簟卑l(fā)自內(nèi),,顯于外。 所以“音”
表示說出的話語里有心聲——信息,。于是一方面,,它表示信息的載體——聲響、語音,、樂聲,,如“聲音”、“音波”,、“音響”,、“音像”,、“音叉”、“音長”,、“音頻”,、“音速”,“音標”,、“音調(diào)”,、“音節(jié)”、“音容笑貌”,、“口音”,、“鄉(xiāng)音”, 言為心聲,口舌只是渠道,,語言要表達的是心中之“意”——內(nèi)心的內(nèi)含的信息,,所以,古人又在“音”下加了一個“心”造出了“意”字,。
聲音——語言的傳遞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所以人類要發(fā)明一種不受時空限制的交際工具——文字,。于是古埃及人、古巴比侖人,、古印度人,、古中國人、古瑪雅人都用不同方式創(chuàng)造了最早或較早的文字,。但是,,除了漢字以外,其他最早或較早的文字都消亡了,,只有漢字一枝獨存,,傳承三千多年,至今仍然生機勃勃,,這是為什么呢,? 原因之一是漢字與表音文字、拼音文字不同,。表音文字用表音符號記錄語音,,由語音表示語義。語音變遷最快,,語音一變,,原有的表音文字詞語就作廢了,,要改換新的表音文字詞語了,。所以印度人讀不懂幾千年前的梵文典籍《梨俱吠陀》了,英國人讀不懂幾百年前的莎士比亞的原著了,。所以,,文明古國發(fā)明的人類最早的那些表音文字退出歷史舞臺了。 漢字也不是簡單的象形文字,。單純的象形文字能夠表示的意思有限,,字數(shù)太少,所以文明古國發(fā)明的最早的象形文字也退出歷史舞臺了,。 漢字是意音文字,。這是我與恩師、著名語言學(xué)家張拱貴教授在《南京師大學(xué)報》(1989.3)發(fā)表的《簡論文字發(fā)展的動力、道路與方向》中首先提出來的,。漢字從象形文字開始,,用象形、指事,、會意,、形聲等方法造字,最后形聲字占90%以上,,已經(jīng)不是象形字了,,而是形、聲,、義三者結(jié)合而以表義為主的意音文字,。漢字既用字形在一定程度上表示語音,譬如“蔓”,、 “?!薄?/b> “鰻”,、 “慢”,、“漫”、“墁”,、“鏝”,、“饅”、“嫚”都用“曼”作聲旁,,都讀man,更直接用字形表達語義,,字形中蘊含著“音”——語義信息。除了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直接表義之外,形聲字也用形旁表義,,譬如“蔓”字“草”字頭與草有關(guān),,“幔”字“巾”字旁,,與布匹有關(guān),,“鰻”字“魚”字旁,與魚有關(guān)······而且聲旁也往往有表義作用,,譬如“曼”有長的意思,,“蔓”是長得長的草或者長得長的草木藤條,“?!笔菓掖购荛L的布匹,,“鰻”是一種細長型的魚,“慢”是顯得或覺得時間長,“漫”是水向四周“長長”——擴展,,“墁”是鋪磚把地面磚地延長擴展,,“鏝”是把泥土擴展延長的泥墻工具,“饅”是通過蒸煮加熱可以向四周延長擴展而膨大的食物,,“嫚”是拖長聲調(diào),、動作緩慢、待人傲慢的態(tài)度······所以它不受語音變遷的影響,,可以萬古留傳,,四方共用。譬如“人”字,,古今或不同地區(qū)有不同讀音,,所以古今或不同地區(qū)的人說出來,可能會相互聽不懂,,但是一看“人”字,,大家都懂是什么意思。 漢字的字形還通過造字機理蘊含了豐富的信息,。譬如上一篇講到的“占”字反映了當時的一種生活狀態(tài),,巫師占卜的一種方式。序言中講到的“王”字蘊含了一種思想觀念,,一種國家觀念,。所以,漢字是特殊的信息庫,,是特殊的時空隧道,,可以通過它們了解華夏先民的生存、產(chǎn)生,、生活狀態(tài),、方式和思想觀念。 一批漢字的古文字通過字形,、造字機理蘊含了彭祖文化的靈魂也是中國文化的靈魂——追求全面和諧的思想體系,,表明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民族,中華民族幾千年來都在追求建立和諧社會,、和諧世界,。 彭祖參與發(fā)明的古文字不僅僅是一種文化載體,而且它本身就是文化,,是中國文化的本源文化,因為古文字蘊含著中國文化的靈魂——追求全面和諧的思想體系,,包括人天大道哲理體系和行為科學(xué)體系,。 古文字蘊含了唯物、辯證的哲理。一是由“元”“光”等字反映的以元為本,、人天同源的唯物理念,,承認世界的物質(zhì)統(tǒng)一性,認為天地萬物人都是由本源物質(zhì)“元)(元氣)生成的,。二是由“化”,、“申(神)”等字反映的以化為本、陰陽和諧的辯證思想,,強調(diào)一切事物共有的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認為陰陽對立是事物發(fā)展變化的根本動力,而陰陽和合生萬物,。三是由“中”,、“庸”等字反映的以中為本、中庸平和,、追求和諧的行為科學(xué)哲理,。四是由“天”字等反映的以人為本、人天和諧的人天(人外一切)關(guān)系理念,。五是由“我”,、“義”、“仁”,、“愛”等字體現(xiàn)的以我為本,、把愛擴大、及于人天的博愛思想——倫理準則,。 古文字反映,,蘊含了追求全面和諧的行為科學(xué)體系。一是以人為本,,人天和諧,,人類應(yīng)該與天地自然和諧相處。二是由“邑”,、“邦”,、“國”、“王”,、“和”,、“諧”、“富”,、“?!钡茸址从车囊悦駷楸荆倜窈椭C,。官府要發(fā)展經(jīng)濟,,保障民生,,而和在民生,諧在民主,。三是由“公”,、“私”、“眾”,、“共”等字反映的以公為本,,社會和諧。要萬眾一心,,共策共力,,去實現(xiàn)中國夢。四是由“仁”,、“愛”等字反映的以仁為本,,人際和諧。五是由“鰥”,、“寡”,、“安”、“抱”,、“好”,、“孝”等字反映的以愛為本,家庭和諧,。六是由“文”,、“息”、“順”,、“命”,、“壽”等字反映的以心為本,身心和諧,。七是由“戒”,、“武”等字反映的以和為本,國際和諧,。八是由“同”,、“公”等字反映的天下為公,世界大同,。 真是這樣嗎,?本書的后續(xù)部分主要從行為科學(xué)體系來解讀一批古文字有的解字說義,有的借字說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