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玉邊璋,屬商代,,1986年四川廣漢三星堆一號祭祀坑出土,。通長54.5厘米,遍體滿飾圖案,,生動刻畫了原始宗教祭祀場面?,F(xiàn)藏三星堆博物館。
34,、搖錢樹,,屬東漢,1990年四川綿陽何家山二號漢墓出土,。通高198厘米,。整體由基座、樹干,、樹冠等共二十九種部件銜接扣掛而成?;鶠榧t陶質(zhì),,樹用青銅澆鑄飾龍首,、朱雀與犬、象與象奴,、朱雀與鹿以及成串的錢幣等圖案。搖錢樹枝桿被分為三層共八片枝葉,,呈對稱分布。 現(xiàn)藏綿陽市博物館,。
35,、銅奔馬,,屬東漢,,1969年在甘肅武威雷臺的東漢墓面出土。銅奔馬又名“馬踏飛燕”,、“馬超龍雀”,,身高34.5厘米,身長45厘米,,寬13厘米,。形象矯健俊美,別具風姿,?!榜R踏飛燕”是漢代藝術(shù)家高度智慧、豐富想象,,浪漫主義精神和高超藝術(shù)技巧的結(jié)晶,,是我國古代雕塑藝術(shù)的稀世之寶。現(xiàn)藏甘肅省博物館,。36,、銅車馬,屬秦代,,1980年秦始皇陵封土西側(cè)出土,。共兩乘,一前一后排列,。經(jīng)復(fù)原,,大小約為真人真馬的二分之一。制作年代約在陵墓興建時期,,即公元前221—前210年間?,F(xiàn)藏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37,、墻盤,,屬西周中期,1976年陜西扶風莊白家村出土,。此盤為西周恭王時期作品,。1976年陜西扶風莊白家村出土。盤銘也是一篇很漂亮的書法作品,,其文體使用簡明整齊的四字句式,,這是已知時代最早的帶有較明顯駢文風格的銘文作品?,F(xiàn)藏陜西省周原扶風博物館。 38,、淳化大鼎,,屬西周早期,1979年陜西咸陽淳化縣史家塬出土,。該鼎通高122厘米,,口徑83厘米,重226公斤,。此鼎最大的與眾不同之處是腹壁上鑄有三個半圓形大耳,,這種形制的銅鼎為特例,至今僅見此一器,。它是迄今所見西周青銅器中最大,、最重者,也是迄今出土的圓鼎中最大者,。淳化大鼎是研究西周早期周人分布和青銅器鑄造工藝的重要資料?,F(xiàn)藏陜西省歷史博物館。
39,、何尊,,屬西周時期,1963年陜西寶雞東北郊賈村出土,。銅尊內(nèi)膽底部發(fā)現(xiàn)了一篇12行122字的銘文,,殘損3字,現(xiàn)存119字,。銘文大意是:成王五年四月,周王開始在成周營建都城,,對武王進行豐福之祭,。這是周成王的一篇重要的訓(xùn)誡勉勵的文告,而其中“宅茲中國”更是“中國”最早的文字記載?,F(xiàn)藏寶雞青銅器博物院,。40、茂陵石雕,。西漢茂陵霍去病墓之大型石刻,,是一批具有無窮藝術(shù)魅力的古代石雕藝術(shù)珍品,是兩千多年前漢文化遺產(chǎn),,舉世無雙的古代雕刻藝術(shù)杰作,。這相石擬形之構(gòu)思,有石破天擎,,神全意足,,渾若天成之妙,,乃我國古代雕刻藝術(shù),以寫實象生與寫意并重之優(yōu)秀范例,。作品風格凝重剛健,,恢宏含蓄,是一批最能代表中華民族雄厚氣質(zhì)的藝術(shù)瑰寶?,F(xiàn)藏陜西茂陵博物館,。 41、河姆渡出土陶灶,,屬新石器時代,,1977年河姆渡遺址T243出土。夾砂灰陶,,通長55厘米,、通高25厘米。俯視呈鞋底形,,火門上翹,,橢圓形圈足。內(nèi)壁橫安三個粗壯支丁,,三丁分別置于兩側(cè)正好對稱,,一丁置于后壁。兩側(cè)外壁安有一雙半環(huán)形與兩側(cè)支丁連成一體?,F(xiàn)藏浙江省博物館,。 42、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唐代陜西西安大秦寺遺物,。由唐建中二年(781年)僧景凈撰,呂秀巖書并題額,。高279厘米,,寬99厘米。明天啟三年(1623年)出土,。正面寫著“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并頌”,,上有楷書三十二行,行書六十二字,,共1780個漢字和數(shù)十個敘利亞文,。碑文雖系波斯傳教士撰寫,但他的中文功底極其深厚?,F(xiàn)藏西安碑林博物館,。43、舞馬銜杯仿皮囊式銀壺,,唐代,,1970年西安南郊唐代窯藏出土,。此壺仿游牧民族的皮囊式水壺造型,通高18.5厘米,、口徑2.2厘米,、足8.8×7.1厘米。據(jù)考證,,這是一匹正在舞蹈的馬?,F(xiàn)藏陜西省歷史博物館。 44,、獸首瑪瑙杯,,唐代,1970年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又稱鑲金獸首瑪瑙杯,,通高6.5厘米,長15.6厘米,,口徑5.9厘米,。這件國之重寶,象征著財富和權(quán)力,,是一件高貴的藝術(shù)品,,同時它也很可能是中西亞某國進奉唐朝的國禮,意義非同一般,,是在東西方文明碰撞的火花中誕生的一件重要文物?,F(xiàn)藏陜西省歷史博物館。
45,、景云銅鐘,,唐代,陜西省西安景云觀遺物,。陜西省博物館里陳列著一座雕鑄著飛天,、龍、獅,、獨角獸、蔓草和云朵的大銅鐘——極為珍貴的唐“景云鐘”,。它是唐景云二年(公元711年)鑄造的,,高247厘米,口徑165厘米,,距今已有1300年,,但敲起來,聲音仍清脆宏亮,,音韻優(yōu)雅渾厚,,聽了使人心曠神怡?,F(xiàn)在人們在除夕之夜聽到的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放的“新年鐘聲”,就是景云鐘的錄音,。 46,、銀花雙輪十二環(huán)錫杖,唐代,,1987年陜西寶雞法門寺地宮出土,。這枚錫杖是佛教世界的權(quán)威,為佛門法器中的至寶,,屬佛祖釋迦牟尼,,是世界錫杖之王?!跺a杖經(jīng)》云,,佛告諸比丘:“持此杖即持佛身,萬行盡在其中”,。1987年4月,,封閉一千多年的法門寺地宮神秘之門被打開,此錫杖隨著被發(fā)現(xiàn)?,F(xiàn)藏法門寺博物館,。 47、八重寶函,,唐代,,1987年四月初八佛誕日法門寺地宮出土。 八重寶函精雕細琢,,美不勝收,,但它的價值,不僅在平雕刀法,、寶鈿珍珠裝及盝頂這些古代工藝,,還在于刻鑿在四周壁面上的文殊、如來造型,,正是佛教密宗內(nèi)蘊的深刻表現(xiàn),,是密宗文化藝術(shù)史的一幅剪影。現(xiàn)藏法門寺博物館,。48,、銅浮屠,唐代,,1987年陜西寶雞法門寺地宮出土,。氣象十分莊嚴、寫實,,是我國古代高超手工技藝的絕妙佳品?,F(xiàn)藏法門寺博物館,。 49、銅錯金銀四龍四鳳方案,,屬戰(zhàn)國時期,,1974年河北平山縣出土。現(xiàn)藏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50,、中山王鐵足銅鼎,屬戰(zhàn)國時期,,1977年河北平山縣中山國王墓出土,。此器銅體鐵足的鑄造技法在國內(nèi)十分罕見。鼎壁與蓋部云鈕以下,、足部以上,,刻銘文共469字,是已發(fā)現(xiàn)刻銘戰(zhàn)國銅器中字數(shù)最多的,,是研究戰(zhàn)國及中山國歷史和語言文字的重要資料,。銘文構(gòu)字秀麗、刀法嫻熟,,有所謂懸針篆風格,,令人嘆服。現(xiàn)藏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51,、劉勝金縷玉衣,西漢,,1968年河北滿城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整套“玉衣”形體肥大,披金掛玉,,全長188厘米,,共用玉片2498片,金絲約1100克,。玉片為岫巖玉制作,,玉片的角上穿孔,用黃金制成的絲縷把它們編綴,,故稱“金縷玉衣”,。在“玉衣”的頭部,有眼蓋,、鼻塞、耳塞和口含,,下腹部有罩生殖器用的小盒和肛門塞,,這些都是用玉制成的,。另外,頸下有瑪瑙珠48顆,,腰部出玉帶鉤?,F(xiàn)藏河北省博物館。 52,、長信宮燈,,西漢,1968年河北滿城縣陵山出土,。長久以來,,長信宮燈一直被認為是我國工藝美術(shù)品中的巔峰之作和民族工藝的重要代表而廣受贊譽。這不僅在于其獨一無二,、稀有珍貴,,更在于它精美絕倫的制作工藝和巧妙獨特的藝術(shù)構(gòu)思,一改以往青銅器皿的神秘厚重,,整個造型及裝飾風格都顯得舒展自如,、輕巧華麗,是一件既實用,、又美觀的燈具珍品,。考古學(xué)和冶金史的研究專家一致公認,,此燈設(shè)計之精巧,、制作工藝水平之高,在漢代宮燈中首屈一指,,堪稱“中華第一燈”?,F(xiàn)藏河北省博物館。 53,、銅屏風構(gòu)件5件,,西漢,1983年西漢南越王墓出土?,F(xiàn)藏廣州南越王博物館,。54、角形玉杯,,西漢,,1983年西漢南越王墓出土。器體輕薄,,拋光琢制俱佳,,集淺浮雕、高浮雕、圓雕藝術(shù)為一體,,是明代以前唯一一件漢代遺作,,在玉器史上占絕對重要的地位。現(xiàn)藏廣州南越王博物館,。55,、人物御龍帛畫,戰(zhàn)國中期晚段,,1973年在湖南長沙子彈庫一號墓出土,。畫中人物比例相當準確,使用單線勾勒和平涂于渲染兼用的畫法,,技巧已越成熟,。人物略施彩色,龍,、鶴,、輿蓋基本上用白描。畫上有的部分用了金白粉彩,,是迄今發(fā)現(xiàn)用此畫法的最早作品?,F(xiàn)藏湖南省博物館。56,、人物龍鳳帛畫,,戰(zhàn)國中期晚段,1949年湖南長沙東南郊楚墓出土,。又名“晚周帛畫”,、“夔鳳美女圖”。此畫在絲織品上以墨線勾勒,,用筆流暢?,F(xiàn)藏湖南省博物館。57,、直裾素紗禪衣,,西漢,1972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墓出土,。經(jīng)測定,,素紗禪衣的蠶絲纖度只有10.2至11.3旦,而現(xiàn)在生產(chǎn)的高級絲織物還有14旦,,足見漢代繅紡蠶絲技術(shù)的高度發(fā)展,。它反映了當時高超的織造工藝技術(shù),為國內(nèi)所僅有,,它是西漢紗織水平的代表作,,更是楚漢的驕傲。現(xiàn)藏湖南省博物館。58,、馬王堆一號墓木棺槨,,西漢,1972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墓出土,。棺槨用巨大的木板制成,置于墓底正中,。槨室上下四周塞滿木炭和白膏泥,,上面層層填土夯實。 現(xiàn)藏湖南省博物館,。 59,、馬王堆一號墓T型帛畫,西漢,,1972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墓出土,。 T型帛畫是中國古代繪畫史上難得一見的杰作,具有難以估量的藝術(shù)價值,,堪稱中華民族的藝術(shù)瑰寶?,F(xiàn)藏湖南省博物館。 60,、紅地云珠日天錦,,屬北朝時期,1983年青海都蘭縣熱水鄉(xiāng)血渭吐番墓出土,。長48厘米,、寬28厘米。為錦幡殘片,,組織為1:1平紋經(jīng)錦,,圖案以日天(太陽神)及狩獵紋為主,并織有“去”,、“昌”等文字,。此織物帶有濃郁的異域風格,十分珍貴?,F(xiàn)藏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61、西夏文佛經(jīng)《吉祥遍至口本續(xù)》紙本,,屬西夏時期,,1991年寧夏賀蘭縣拜寺溝方塔出土。出土經(jīng)書共9冊的文字達10萬字,,是一部保存較好的木刻本西夏文佛經(jīng),,是迄今世界上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木活字版印本之一,它的發(fā)現(xiàn)將木活字的發(fā)明和使用時間提早了一個朝代,對研究中國印刷史和古代活字印刷技術(shù)具有重大價值?,F(xiàn)藏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 62、青花釉里紅瓷倉,,元代,,1979年江西宜春豐城縣收集。上下左右有人物18個,,姿態(tài)各異,。色澤絢麗,造型奇特,,精絕無雙?,F(xiàn)藏江西省博物館。63,、竹林七賢磚印模畫,,屬南朝時期,1960年江蘇南京西善橋南朝墓葬出土,。長244厘米,,寬88厘米,由300多塊古墓磚組成,,出土?xí)r分東西兩塊,,一這幅磚畫純熟地發(fā)揮了線條的表現(xiàn)能力,人物造型簡練而傳神,,八人席地而坐,,或撫琴嘯歌,或頷首傾聽,,性格特征鮮明,,人物之間以樹木相隔,完美地體現(xiàn)了對稱美學(xué)?,F(xiàn)藏南京博物院,。64、“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質(zhì)護膊,,屬漢晉時期,,1995年新疆民豐縣尼雅遺址出土。 此漢錦采用的青赤黃白綠五色,,皆為秦漢以來發(fā)展廣泛的植物染料所得,。在一塊方寸不大的織錦上把陰陽五行學(xué)說表現(xiàn)得如此淋漓酣暢,實屬罕見,,被定為國寶級文物當之無愧,。該錦的織造工藝非常復(fù)雜,,為漢式織錦最高技術(shù)的代表。現(xiàn)藏新疆考古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