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悼念南京大屠殺30萬同胞遇難76周年當日,美國南加州大學納粹屠猶研究基金會—影像歷史與教育研究會,、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會(幸存者)口述史分會,、中華口述歷史研究會暨揚州大學口述歷史研究中心共同簽署了深度合作意向書,旨為1937年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最后的幸存者保留證言,,揭示創(chuàng)傷性記憶,、悲劇文化、歷史廢墟對于文明進步的意義,。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研究員表示,,南京大屠殺幸存者的口述史料是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彌足珍貴的一手檔案,幸存者是從歷史廢墟中勇敢走出來的一批人,,他們的善良和誠懇也是人類和平未來的希望,。正是基于這樣的共識,基于在大屠殺研究,、暴行史研究和口述歷史研究方面共同的價值取向,,采用國際標準進行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口述歷史的研究與發(fā)布。
記者了解到,,自2012年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與美國南加州大學納粹屠猶研究基金會合作以來,,雙方以國際口述檔案標準錄制了12名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證言影像并編制口述檔案(中英文版),這些資料中的部分內容已于北京時間2013年12月13日在納粹屠猶基金會官網,、基金會影像歷史檔案庫官網上用中英文兩種文字首次向全球公開發(fā)布,。
其中,首批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夏淑琴與楊翠英的影像資料與口述檔案已經正式發(fā)布,,其他10名幸存者口述史料在整理完備后即會對外發(fā)布,。(潘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