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君尚須賢臣配 雜談漢武時期的歷史風云人物
漢武帝劉徹奮其先輩五世之余烈,施展其雄才大略,,創(chuàng)造了震古爍今的輝煌業(yè)績,。在書寫漢代歷史最光彩奪目的篇章的過程中,他大膽改革選官制度,,不拘一格選拔人才,,并知人善任,使得各方面人才風起泉涌,,極一時之盛,。
董仲舒是漢武帝時期出現(xiàn)的一代儒學大師。公元前140年,,17歲的漢武帝一即位,,就詔舉賢良。親自策問后,,拔董仲舒為第一,。他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的建議,,創(chuàng)太學,,置五經(jīng)博士,讓地方官推薦孝廉,、賢良文學,,使此后“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學之士”,。董仲舒的“天人感應(yīng)”神學理論,,“刑德互濟”的政治學說,“三綱五?!钡牡赖抡?,標志雜糅法學,、陰陽五行的新儒家思想的形成。董仲舒還以“春秋大一統(tǒng)”為漢武帝強化皇權(quán)作了理論準備,。所以,,他的學說符合漢武帝“內(nèi)多欲而外施仁義”(《漢書·汲黯傳》)的性格,很合理地成了漢王朝的主流思想,,并給后世以深遠的影響,。
公孫弘為漢武帝時由儒生任丞相的第一人,。公元前130年(元光五年),,在賢良文學對策中,漢武帝擢“明當世之務(wù),,習先圣之儒者”,,公孫弘為第一。一年內(nèi)官至左內(nèi)史,。四年后升為御史大夫,。公元前126年(元朔三年)為丞相,封平津侯,。公孫弘少為獄吏,,年40余始學《春秋》雜說,又習文法吏事,,緣飾以儒術(shù),,為人圓猾狡詐,每朝會不肯庭爭,,以此得到武帝賞識,。他生活儉樸,俸祿皆以給故人賓客,,家無余財,。然性格外寬內(nèi)忌,睚眥必報,。如對提出“推恩令”以削弱諸侯的名臣主父偃,、對董仲舒、對治黃老之學的名臣汲黯等,,他都有怨必報,,其品性陰暗的一面暴露無遺。但也正因為他事君與做人奉命唯謹,,善于察言觀色,,唯漢武帝馬首是瞻,所以官運才能亨通,以80高齡死于丞相之位,。在他之后先后為丞相的李蔡,、莊青翟、趙周,、石慶,、公孫賀、劉屈氂等,,除石慶因“醇謹”壽終正寢外,,其他人都因種種原因死于非命。
以儒為主而兼采眾家之長的著名史學家司馬遷,,先后為太史令,、中書令,伴隨漢武帝數(shù)十年之久,。公元前99年(天漢二年),,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而觸怒武帝,被處腐刑,。出獄后尊寵任職,,發(fā)憤完成了《太史公書》(《史記》)的著述。此書對后世史學,、文學影響甚為深遠,。但就司馬遷的為人處事而言,他在受刑前后可謂判若兩人,。之前,,他不顧官微言輕、滿朝文武“順上指”而為李陵仗義執(zhí)言,;之后,,他對將要受死刑的摯友任安的求救冷漠不睬??梢?,他對漢武帝的專斷嗜殺也只有逆來順受,為完成自己的著書目標而明哲保身,。
在漢武帝時長期對匈奴的戰(zhàn)爭中,,形成了以大司馬大將軍衛(wèi)青、大司馬驃騎將軍霍去病為代表的軍人權(quán)勢集團,。當時,,一大批功勛卓著的將軍,如李廣,、程不識,、張騫,、公孫賀、公孫敖,、蘇建、李息,、張次公,、趙食其、郭昌,、荀彘,、路博德、趙破奴等等,,皆有名于時,。他們或出任公卿,或為地方郡守將相,,一時成為左右朝政的實力派,。為解決軍旅數(shù)發(fā)帶來的財政困難,漢武帝實行統(tǒng)一貨幣,,鹽,、鐵、酒官營,,均輸平準,,算緡告緡等一系列經(jīng)濟改革措施。他任大鹽商東郭咸陽,、大冶鐵家孔僅為大農(nóng)丞領(lǐng)鹽鐵事,,任幼能心計的洛陽賈人子桑弘羊管計算,,任楊可主持告緡,。這些人盡心盡力協(xié)助武帝的財政改革,抑止了商人活動,,充實了國庫,,也加強了中央集權(quán)。
為強化皇權(quán),,嚴懲不法的宗室、外戚,、豪強富商和游俠,武帝比其父輩更加重用酷吏,。當時著名的酷吏有張湯、趙禹、周陽由,、王溫舒,、杜周等,,不勝枚舉,。王溫舒殺河內(nèi)豪強,,流血十余里,,株連千余家。杜周為廷尉,,專伺人主旨意為獄,,以詔令捕系者多至六七萬人。武帝還讓張湯,、趙禹等人條定刑法,,以致律文冗繁,官吏因緣為奸,,往往“罪同論異”,,“所欲活則傅生議,所欲陷則予死比”(《漢書·刑法志》),??崂羰葰⒊尚裕龤o辜,,雖維護了皇權(quán),也激化了社會矛盾,。
漢武帝朝的官吏中最品行不端的就數(shù)佞臣江充了,。他因與妹夫趙太子丹交惡,詣闕告丹諸不法事,,致丹死獄中,。因為人偉岸,容貌甚壯,,膽識過人,,被武帝任為謁者使匈奴,歸來后任為直指繡衣使者,,“督三輔盜賊,,禁察逾侈”。他奉法不阿,,所言中上意,。衛(wèi)太子家吏乘車馬行馳道中,,亦遭其懲治,遂與太子有隙,。后巫蠱事起,,見武帝年老,怕他死后太子可能報復自己,,故欲借巫蠱陷害太子,。他領(lǐng)人掘巫蠱于太子宮,太子懼,,親手斬之。太子敗后,,武帝知江充詐,,遂夷滅其三族。
漢武帝時的官吏為數(shù)眾多,,還有如詼諧敢諫的東方朔,,文學之士司馬相如等,限于篇幅而不能悉舉,。前面簡介的也多為人物個性,,若就其共性而言,大多是善于揣摩“圣意”,、阿諛人主之徒,,這恐怕與漢武帝的專斷嗜殺的威嚴有關(guān)。也可以說是時代使然,。當然,,這是我們不能苛求于古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