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備考:賞析古典詩歌語言 詩歌語言的特點主要是從三個方面分析,,分別是詩歌的內容,語法,,風格,。 首先,從內容方面 (1)意象語言,。如梅蘭竹菊這一類事物被人們賦予其特定的意義,,象征高潔的品格,,詩人常借助他們表達一定的思想感情。 (2)情感語言,?!氨薄肮隆敝苯颖磉_感情的;還有間接的,,如“不堪身外悲前事,,強向杯中覓舊春” (3)象征語言。大部分是說理詩 (4)特定稱謂,。如“秋水”指眼睛,,“盜泉”舊常喻不義之財。大部分引用典故,。 其次,,從語法方面 (1)動詞巧用動詞,可使詩歌意象化靜為動,,形象生動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涼州詞》王之渙) 這里動詞“怨”字明顯用了擬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2)形容詞——巧用形容詞,,可繪景摹狀,化抽象為具體,,化無形為有形,,使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觸其物,,如歷其境。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涼州詞》王之渙) 一個“孤”字,,寫盡環(huán)境之孤苦,。 “細”字細密纏綿,,貼切形象地寫出了春雨的特征和詩人喜悅的心情,。 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州,。(《咸陽城西樓晚眺》許諢) 這首詩中,,“一”原作“數(shù)”,,鄭谷將“數(shù)”改為“一”,與題目“早梅”契合,。 (4)副詞 (5)在形式上與眾不同的特殊詞,,主要是疊韻詞、擬聲詞,、表顏色的詞,,實際上是一類特殊的形容詞或副詞——增強韻律感、節(jié)奏感,,模擬聲音形態(tài),,使詩文更加生動形象。 ⅰ疊韻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登高》杜甫) ⅲ表顏色的詞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一剪梅·舟過吳江》 蔣 捷 ) (4)詞性改變的活用詞——化腐朽為神奇,,增強了詩詞的表現(xiàn)力、感染力,。中國古代詩人為了煉字,、煉意的需要,常常改變詩詞中某些詞語的詞性,,使這些詞在特定的語境中,,起到不同尋常的作用,而成為一句詩或一首詩中的關鍵詞,,甚至成為一首詩的“詩眼”或一首詞的“詞眼”,。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惟聞鐘罄音。(《破山寺后禪院》常建) 山水美好而使鳥兒感到愉悅,,潭影幽深而使心性感到空靈,。“悅”和“空”均使用了使動用法。 *風老鶯雛,,雨肥梅子,。(《滿庭芳?夏日溧水無想山作》周邦彥 一“老”一“肥”,形容詞使動,,想那黃口雛鳥從昂首待哺的嬌憨,慢慢長滿了一身羽毛,,再到展翅離巢,,決非一日之光,卻只用一個“老”字,,當真濃釅醉人,。梅子幾經風雨,直至豐肥,?!胺省弊謱懗隽藙討B(tài),梅子成熟的過程,;寫出了形態(tài),,梅子黃黃肥肥的圓甜,黃中暈紅的豐潤 關于“詩眼” (題型:某詩的詩眼是什么,,請作簡要分析) 詩眼就是一首詩或某聯(lián),、某句中最能體現(xiàn)作者思想觀點、情感態(tài)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動性、或情趣性的能籠罩全篇,、全聯(lián)或全句的詞語,,它是讀者窺探詩歌內容的窗口。 一般是動詞或形容詞,,還有一些虛詞,。 一般的說,五言詩詩眼多在第三字,,七言詩詩眼多在第五字,。 當然,并非所有的詩句都有詩眼,,有的詩眼不在詩句中,,而隱藏在標題中。 具體闡釋如下: 1,、能體現(xiàn)作者思想觀點,、情感態(tài)度,這類詞一般具有濃厚的感情色彩。 如“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其中的“空”流露出作者自許塞上長城、滿腔報國熱忱卻一直到老仍報國無門的深重的悵惘與悲憤,,準確深刻地點明本詩主旨 2,、具有概括性、準確性,、生動性,、形象性或情趣性 這一般指動詞,如大家非常熟悉的王安石《泊船瓜洲》中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其“綠”字詩思深沉,,情思浩蕩:既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江南春風和煦、百草逐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綠之景,,又在這盎然生機中展示出作者當時奉詔回京的喜悅,,,其高度的概括性,,豐富的表現(xiàn)力,的確讓人稱道,,難怪王安石不厭其煩,,易“十許字,始定為綠”,。 又如宋祁《木蘭花》中名句“紅杏枝頭春意鬧”中的“鬧”,,運用擬人手法,將春杏怒放,,生機勃勃之景生動形象,、極具情趣地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王國維贊之“一鬧字而境界全出”,。 3,、能籠罩或點染全句、全聯(lián),、全闋甚至全篇 如白居易的《長相思》上闋:“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 其中的“愁”字,,就是全闋的詩眼,。讀完前三句,尚不足為奇,就寫兩條河在流,,流到瓜洲的一個古渡頭,,但一讀出“愁”字,詞意就陡然變化,,山水含愁,,萬物齊悲,主人公的哀愁彌漫山水,,充塞天地,。一字點醒全片,產生了撼人心魄的藝術魅力,。 閱讀戴叔倫的《題三閭大夫廟》,完成詩后練習,。 參考答案:本詩詩眼是“怨”。 閱讀柳宗元的《江雪》,,指出詩中的詩眼并結合全詩簡析,。 賞析1 請結合全詩,,評析第三聯(lián)中“穿”、“數(shù)”二字的藝術效果,。(4分) 【答案】 “穿”在文中有“穿行”之意,,“數(shù)”即“數(shù)數(shù)”。詩人獨自在落葉飄零的樹林中穿行,又坐在林中百無聊賴地數(shù)起了流螢,?!按弊中蜗蟮膫鬟_出詩人孤獨、徘徊的情緒,,“數(shù)”字傳神地描繪出詩人苦悶無聊的心境,。 賞析2 (1)第二聯(lián)兩句中各有一個字用得十分傳神,,請找出來,,并說說這樣寫的好處。(4分) 答: 賞析3 詩中哪一個字最能表達詩人的情感,?請作簡要賞析。 答案:閑,。詩人閑居鄉(xiāng)村,,初夏午睡后,悠閑地看著兒童撲捉戲玩空中飄飛的柳絮,,心情舒暢,。詩中用一個“閑”字,不僅淋漓盡致地把詩人心中那份恬靜閑適和對鄉(xiāng)村生活的喜愛之情表現(xiàn)出來,,而且非常巧妙地呼應了詩題,。 再次,從風格看 第一,,了解作家的風格流派與語言特點: 豪放—蘇軾,、辛棄疾 婉約—柳永,、姜夔、李清照 雋永—李煜,、劉禹錫(意味深長,引人入勝) 樸素自然—陶淵明,、謝脁、謝靈運 屈原—雄渾悲壯 王安石—雄健高峻 李商隱—委婉含蓄 李清照—婉約纏綿 陸游——慷慨悲涼 杜甫——沉郁頓挫,、激憤悲慨 白居易——明快簡潔,、明白曉暢 李白——清新飄逸、豪邁灑脫 王維——閑適恬淡,、清幽空寂 辛棄疾——豪放悲慨 杜牧——俊爽明快 蘇軾——豪邁曠達,、雄健奔放 第二,能用來答語言風格的詞一般有: 清新自然,、樸實無華 華美絢麗,、明白曉暢 多用口語、簡練生動 婉約纏綿,、委婉含蓄 雄渾豪放,、慷慨悲涼 (一)清新生動 四句寫了四種景色,,有動景,,有靜景,有近景,,有遠景,,有實景,有虛景,,色彩絢麗,,語言清新生動。 一般用在寫景詩中,,詩風比較亮麗,,語言比較通俗,比喻新穎獨到,,包含著作者的喜悅之情,。 大部分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孟浩然的詩相對比較清新,。而陶潛的詩特點不乏清新,,但主體風格是平淡,。 清新淡雅-- 像一朵別具風采的小花 (二)平淡質樸 其特點是選用確切的字眼直接敘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飾,,顯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平淡不等于簡陋和寒傖,,它是用語上的返璞歸真,體現(xiàn)了詩人的真功夫,,如陶淵明的詩,,李煜的詞。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陶淵明《歸園田居》 平淡質樸--像一條靜靜流淌的小溪 例如:閱讀賈島的《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FONT> 問:這首詩的語言有何特點,? 答:這首小詩,無華麗的詞藻,,以平常用語入詩,,顯得清淡樸素,更加耐人尋味,蘊涵哲理。 李白曾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說明自然的風格,。如李白《古朗月行》中的“小時不知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寫出了兒童時期對月亮稚氣的認識,,表現(xiàn)出月亮的形狀和月亮的皎潔可愛,,不加雕飾,生動自然,。 (三)絢麗雄奇 其特點是有富麗的詞藻,、絢爛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隱的詩,。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李商隱《錦瑟》 華美絢麗--像一朵富麗堂皇的牡丹 明凈絢麗--像一株靜靜開放的月季 (四)簡潔明快 其特點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潑辣的,,往往是斬釘截鐵,,一語破的。如白居易的新樂府詩,。 明白曉暢--像一杯透明潔凈的礦泉水 這首七絕猶如一幅線條明快簡潔的淡墨山水圖,。詩人采取象征手法,寫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遙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懷與閑適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會風浪,言淺旨遠,,意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 明快簡潔-像一幅線條簡潔的淡墨山水 五)委婉含蓄 其特點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敘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傾訴,,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發(fā),,或欲說還休,讓讀者去體味,。如杜牧的絕句,,李清照后期的詞。 如夢令(李清照)(1995年高考題)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綠”,、“紅”分別借代綠葉和紅花,;“肥”和“瘦”分別形容葉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詞人惜花,,為花悲喜,,為花醒醉,為花憎風恨雨,,實際是含蓄地表達了青春韶光短暫,、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 李商隱的《夜雨寄北》本意在于表達作者對妻子的懷念,,但是沒有直接寫出,,而寫了“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委婉含蓄--像一位懷春的名門淑女 (六)樸素自然 即不加雕飾的率真樸素的語言,,多用口語,,較少煉字,讀來平白如話,,自然生動,,韻味無窮。 如李白詩歌的語言,,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把酒問月》)“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古朗月行》)都是膾炙人口的名句,。 樸素自然--像一池雨后出水的芙蓉 (七)奔放豪壯 其特點是直率而有氣勢,。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詞句,,將滾滾長江與歷史長河融于一體,凸現(xiàn)出了歷史蕩滌千古風流的奔放氣勢,,使讀者體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對景抒情的壯懷氣魄,。 再如,毛澤東《沁園春*雪》:“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它描寫了北國雪景的美麗壯觀,,也反映了詩人視野的遼闊和對祖國山河的喜愛贊美之情,。 (八)悲慨蒼涼即悲壯慷慨,、寂寥蒼勁的藝術風格。此風格的作品,,含思悲壯,,出語高昂,充滿著對時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時,,或感時傷亂,憂國憂民,,心中郁結,憤慨不平,。如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泣下”,。詩歌以蒼茫原野為背景,勾勒出一位胸懷大志卻因報國無門而孤獨悲傷的詩人形象,,蒼涼悲壯,,慷慨激昂,。 例1 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答:此詩語言特點是清新自然,,口語化(敘),“黃鶯兒”是兒化音,,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用質樸的語言表明了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析),。這樣非常自然地表現(xiàn)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評)。 例2 賈島的《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被卮饐栴}。問:這首詩的語言有何特點,? 敘:本詩語言清新自然,、樸實無華。 析:這首小詩,,無華麗的詞藻,,以平常用語入詩,不著一色,,寓問于答,,簡煉而自然,寓深沉于平淡之中,。 評:全詩景中寓情,,表現(xiàn)了詩人對隱者欽慕而不遇的惆悵之情。 例3 請簡要賞析這首詩歌的語言特色,。 《烏衣巷》一詩語言含蓄深沉,(敘)通過對野草野花在曾經繁華的朱雀橋邊肆意蔓延和斜陽殘照籠罩著曾經繁華而今冷落凄涼的烏衣巷的今昔對比描寫,寓情于景,,借環(huán)境的烘托,、氣氛的渲染,同時賦予燕子以歷史見證人的身份,,體現(xiàn)了詠史詩的特色,,(析)抒發(fā)了詩人對人事滄桑、興衰無常的深沉感慨,。(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