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自己的晚輩成才,這是任何家長也逃脫不了的永久話題和使命,。我國有不少歷史名人都有這方面的專門論述流傳至今,,其中最早的就是南北朝時期顏之推留下的《顏氏家訓》了。宋代藏書家陳振孫認為“古今家訓,,以此為祖”,,更有古人認為它“篇篇藥石,言言龜鑒,,凡為人子弟者,,可家置一冊,奉為名訓”,。 但可惜的是,,如今的我們,似乎把顏之推老先生的“家訓”,,尤其是對子女的教育方法和理念都幾乎忘光了?,F(xiàn)在我們常見的是:兩代老人把兒孫捧在手心里奉為至寶。孩子上學后,,滿街的家長在校園外面向里張望,,看孩子做早操、上體育課,;孩子還沒有放學,,滿街的家長都開著轎車來接孩子,甚至孩子上了中學都如此,。這種情況在六七十年代的時候是絕無僅有的,, 是社會進步了呢?還是對孩子的關(guān)愛出現(xiàn)偏差了呢,?我們看一下《顏氏家訓》里面有關(guān)這方面的論述,,探討其中的道理是否成立。在開篇“教子”章中,,顏之推舉了兩個例子,,一是孔子的言論“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二是俗話說的“教婦初來,,教兒嬰孩”,。孔子的意思是:一個人少年時期形成的品行,,長大以后就會成為習慣一樣自然的行為準則了,。而民俗所說教育自家的媳婦,就應(yīng)該從她進入家門開始,,把規(guī)矩和行事方法都告訴她,,使之能逐步熟練而自然地按照自家的規(guī)矩操持家務(wù)、對應(yīng)關(guān)系,,這樣才會容易與家人溝通,,融入這個家庭。同樣,,教育自己的孩子,,應(yīng)該從嬰兒時期就開始,把做人的規(guī)矩,、行事的道德標準反復(fù)灌輸給他,,規(guī)范他照此行事。使其逐漸熟稔,,長大之后自然遇事有章法可循,不至于頭腦犯暈走錯了路,。 因此,,顏之推主張要加強幼兒的早期教育,并認為這是一個孩子能否將來成才的首要條件,。他說:上古時期君王就有胎教之法,,王后懷孕三個月之后,就要搬移到其他宮殿單獨居住,,為的是“目不斜視,、,耳不妄聽,,音聲滋味,,以禮節(jié)之”。普通老百姓做不到這些,,也應(yīng)該在自己的孩子剛懂得看人臉色,、辨認人的喜怒的時候,就開始用言傳身教來教育他,,“使為則為,,使止則止。比及數(shù)歲,,可省笞罰(讓他做什么,,他就知道應(yīng)該做什么,,不讓他做什么,他就不會去做什么,。這樣長大一些后,,就會免去許多動用鞭子去強硬訓導他的做法)”。 另外,,父母應(yīng)該既有威嚴的一面,,又有慈愛的一面。這樣子女就會行事規(guī)矩而謹慎,,內(nèi)心自然生出對父母的孝道和順從,。但“吾見世間,無教而有愛,,每不能然,;飲食運為,恣其所欲,,宜誡反獎,,應(yīng)呵反笑,至有識知,,謂法而當,。驕慢已習,方復(fù)制之,,捶撻至死而無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長,,終為敗德(我看世上有些父母,,對子女不加以教誨,一味溺愛,,常常做不到這一點,。父母對孩子的飲食起居、言行舉止過于遷就,,任其為所欲為,,一些本來應(yīng)該訓誡的,反而加以獎勵,;應(yīng)該呵責的,,反而一笑了之。等孩子長大一些,,就認為理法應(yīng)是如此,,等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驕橫的習性,這時才去管教他們,,即使將他們捶撻至死,,父母也難以樹立威信,。其結(jié)果是,父母越來越忿怒,,孩子對父母的怨恨也越來越深,。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后,終將要敗德破家)”,。 把對孩子的教育問題說得如此深刻而細致準確,,現(xiàn)在的教育類書籍當中,還沒有能超過顏老夫子這番議論的呢,!由于科技發(fā)展的速度日新月異,,知識爆炸很容易在兩代人之間形成“代溝”,更何況爺爺這一輩人呢,。在這種情況下,,長輩很容易借此放手,把教育問題都推給學校,,自己僅僅記住了:現(xiàn)在生活好了,,應(yīng)該給孩子提供好的生活和學習條件,別苦了孩子這一條自己的“責任”,。 問題是:社會變了,、發(fā)展了,但人倫關(guān)系和道德標準是不會發(fā)生變化的,?!疤炖怼笔怯篮愕摹⒆嫦鹊绞裁磿r候也是需要尊重的,?!捌蹘煖缱妗睂κ裁瓷鐣碚f,,也是不能夠容忍和原諒的,。所以,人來到世間首先必須學會的東西,、必須具備的優(yōu)良品德,,在現(xiàn)在這個社會當中,仍然具有根本性的重要意義,。沒有這樣過硬的優(yōu)良品德,,你在世間就不會有立足之地,就不會成就自己的事業(yè),,就不會對人類和社會有所貢獻,。縱觀我國歷史和世界歷史,,沒有一個大科學家,、大學者,,在作出出類拔萃的的貢獻時,能夠不具備一身正氣,、能夠所作所為不被后人尊為“堪稱師表”的,。 進一步說,為人父,、為人師的長輩,,在教育自己的下一代時,就應(yīng)該秉承禮法,、傳承規(guī)矩,,不因子女、學生的無知而放棄道德理念的傳承,,不因晚輩的臉面有光而任其胡行枉為,。 著名的北京師范大學終身教授、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啟功先生曾經(jīng)講過他所遇到的一件事情:有一次一個年輕人到醫(yī)院來看望我,,他拿一張字讓我看,,問寫得好不好。我說“不好”,。為什么我要這樣說呢,?是因為要說好,他就會特別驕傲,,所以我就給他潑冷水,。這是成全他,因為他還要繼續(xù)努力,。他挺不服氣地說:“某某老先生都說自愧不如呢,!”我說:“我看這位老先生是在恭維你呢,他在說反話呢,,你明白不,?他都不如你寫的好,這不是挖苦你嗎,?你連人家說反話都聽不出來,,你還問什么叫好壞呢”。這個人走后,,同病房的人說我:“哪有你這樣說話的,?”我說:“我們教書的人,職業(yè)病,,對學生就得負責,。你恭維他,對他沒好處”(見:《啟功給你講書法》第十三章)。 這才是大師教育學子的典范,。不能“照顧”他的臉面而恭維他,,不能順著他的欲望而縱容他。否則,,就不是你教育他,,而變成他“教育”你了。這樣的話,,知識還怎么傳承,?理念還怎么繼續(xù)?多少代人的文化形成的優(yōu)良品德和民族精神還能流傳和繼承下去嗎,? 育人的道理與學書法一樣,,一個學生,不可能天生下來拿起筆就寫得一手好字,??傄獙χ叭说姆ㄌ还P一畫地臨寫數(shù)年乃至更長時間,才能有所成就,。而這種成就不論輝煌到什么地步,,它的骨子里都有前人的風韻在里面,都有前人的骨架在支撐和引導著這新一代的書法家和他的作品走向今天的成功,。所以,,我們老一輩的人,當老師和父母的,,千萬不要因為心疼孩子而任其放縱自己的品行,。千萬不能把讓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這種美好愿望取代了必須樹立和規(guī)范他們的道德理念、行為標準,。如果那樣的話,,就等于你不給孩子和學生提供臨摹的字帖,而要求他能夠成為一代大書法家一樣,,其結(jié)果沒有不失敗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