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人類以狩獵為生,,在奔跑中,有時不慎突然摔倒損傷皮膚肌肉而流血,在這種常見的現(xiàn)象中或許有時因禍得福,,隨著流血停止,,原有的疾病不知不覺地消失了,這就是放血療法的由來,。
當今醫(yī)學專家將放血療法分為兩種:一種為靜脈放血,,一種為針刺放血。針刺放血法在當今臨床中被廣泛運用,,它那神奇快速的療效為廣大患者信服,。 針刺放血是根據(jù)三棱針和梅花針兩種不同的針具形式而施術(shù),三棱針一般用不銹鋼制成,,針長約6厘米,,針柄較粗呈圓柱形,針身呈三棱形,,尖端三面有刃,針尖鋒利,。三棱針的針刺方法一般分為點刺法,、散刺法和瀉血法三種。臨床上多用瀉血法治療急性疼痛且病情急,、體質(zhì)實的患者,,起到“瀉熱救急”的作用。 梅花針為針頭呈小紡錘形的一種針具,,一般針柄長15-19厘米帶彈性,,一端附有蓮蓬狀的盤,下邊散嵌著五枚不銹鋼短針,。梅花針可以疏通經(jīng)絡,、調(diào)和氣血,促使機體恢復正常,,多用于病情緩體質(zhì)虛的患者,。 針具在使用前應先行高壓消毒,或放入75%酒精內(nèi)浸泡2030秒鐘,,施針前在局部皮膚用2%碘酒棉球進行消毒,,再用酒精棉球脫碘。 針刺放血療法依照循經(jīng)近刺,,離穴不離經(jīng)的原則,,在經(jīng)絡處尋找病理經(jīng)脈(血管充盈處青紫或暴漲血管),斜向進針,,針體與血管呈一定角度,,針尖朝上,針尾朝下,,既不易穿破血管壁導致血腫又使血流自然停止,,然后加拔火罐,,不僅可加強刺血作用,還可拔出瘀血,,減輕傷口疼痛,。放血量3060毫升效果較佳, 不超過200毫升,。一般隔23天行一次,。放血量大可間隔12周。 點刺,、散刺時,,手法宜輕、宜淺,、宜快,,注意切勿刺傷深部大動脈。虛證,、婦女產(chǎn)后及有自發(fā)出血傾向或損傷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使用。 放血療法能治療多種急性疼痛性急病,,如頭痛,、牙痛、三叉神經(jīng)痛,、咽喉痛以及肩頸痛,、腰腿痛等近百種疾病。 近年來臨床上廣泛應用,,治療范圍日趨擴大,,尤其在治疑難病癥方面愈來愈顯示出療效好的優(yōu)點。這古老療法有煥發(fā)青春之勢,。(趙紅) |
|
來自: 昵稱13172022 > 《未命名11》